司法公正法制监督健全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法制的有效运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法律监督和改善守法状态来健全法制运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法制;运行机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法公正法制监督健全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司法公正法制监督健全分析论文 篇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落实中央司法改革任务,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部署,积极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落实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建章立制重点任务,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要求,加快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构建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积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协同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确保依法履行刑事诉讼职能,共同维护执法司法公正。

《意见》指出,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明确责任分工,依法规范开展侦查活动和检察监督工作。在充分尊重侦查规律、监督需要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为公安机关依法及时高效开展侦查、检察机关依法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责提供保障。

《意见》分别就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协作配合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明确了14项具体任务,并就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的设立作出规定,明确该办公室由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与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共同牵头设立,负责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相关机制的组织协调、监督协作、督促落实和咨询指导等,为相关制度机制在办案实践中切实有效落地落实提供平台机制保障。

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新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下,对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监督制约与协作配合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各级检察机关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抓好贯彻落实,在办案中发挥更重要的检察监督作用,把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和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执法监督管理,不断加强与人民检察院的协作配合,公安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印发了一系列工作指导文件,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对提升刑事案件办理质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公安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出台《意见》,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相互配合制约,适应司法执法实践需求,确保依法履行刑事诉讼职能的重要探索;是巩固深化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效果,加强公安执法监督与检察监督的衔接,着力推进执法顽瘴痼疾整治常治长效的重要环节。全国公安机关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适应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努力提升公安队伍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下一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强化执法司法权力监督制约,构建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推进《意见》各项制度机制落地生效,不断提升公安执法和检察监督工作法治化水平,切實提升刑事案件办理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全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就进一步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制定本意见。

一、目标任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要求,加快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构建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各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积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协同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推动提升公安执法和检察监督规范化水平,确保依法履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总体要求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执行法律。公安机关依法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人民检察院依法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提起公诉,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和规定,明确责任分工,依法规范开展侦查活动和侦查监督工作。要加强协作配合,坚持科学务实的执法司法理念,互相理解、支持,统一认识、消除分歧、形成合力,在充分遵循执法司法权力运行规律,尊重侦查规律、监督需要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为公安机关依法及时高效开展侦查、检察机关依法全面履行监督职责提供必要便利和保障。要提升监督效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效果导向,注重加强公安机关执法监督与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的相互衔接,实现监督的同向化、系统化,以及时、准确、有效的监督共同推动提升公安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检察监督能力,保障刑事案件办理质效。

三、机制完善

(一)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1. 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人民检察院要依法开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长期“挂案”和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等违法情形;及时发现和纠正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侦查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冤假错案发生;规范强制措施和侦查手段适用,切实保障人权。

2. 规范开展监督工作。人民检察院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开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工作,坚决防止不应当监督而监督、应当监督而未监督、不当升格或者降格监督等情况发生。开展监督工作过程中,不得干涉侦查人员依法办案,不得干扰和妨碍侦查活动正常进行。

3. 切实保障监督效果。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工作中发现监督线索,需要进行调查核实的,应当及时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予以支持配合。人民检察院在调查核实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充分听取办案人员意见。经依法调查核实后,需要监督纠正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提出监督意见、检察建议。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监督意见和检察建议,应当及时纠正整改并将纠正整改情况通知或回复人民检察院。

4. 加强内外监督衔接。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刑事案件侦查监督与执法监督相衔接机制,强化对侦查活动内外部监督的衔接配合,推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公安机关执法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必要时,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联合就不批捕不起诉案件开展案件质量评查,针对同时涉及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办案、监督工作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监督。

5. 规范落实制约机制。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的不批捕不起诉决定、立案监督意见、纠正侦查违法等监督意见有异议的,可以依据法律规定要求说明理由或者要求复议、提请复核、申请复查,人民检察院应当认真审查并及时回复或者作出决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必要时,可以以联席会议等形式充分听取办案人员意见。经复议、复核、复查认为原监督意见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将变更决定通知公安机关或及时撤销原纠正意见。

(二)健全完善协作配合机制

1. 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机制。公安机关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可以商请人民检察院派员通过审查证据材料等方式,就案件定性、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提出意见建议。

对于人民检察院派员审查提出意见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全面介绍案件情况,提供相关文书和证据材料,及时向检察机关通报案件侦查进展情况,配合人民检察院的审查工作;根据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收集、固定证据,完善证据体系;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证据瑕疵或取证、强制措施适用违反规定程序等确实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补正、纠正。人民检察院应当指派具有丰富刑事法律实务经验的检察官对重大疑难案件审查提出意见建议,就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取证等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应当必要、明确、可行。

办理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的刑事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落实刑事案件应急处置协调机制要求,共同做好依法办理、舆论引导和社会面管控工作。

2. 建立联合督办机制。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必要时可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联合挂牌督办。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严格按照督办要求,做好案件办理工作,在案件办理关键节点和取得重大进展时应当及时报告。

3. 加强办案衔接配合。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加强刑事侦查与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诉讼环节的衔接配合,统一执法司法理念标准。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及时接收。对于违反相关规定拒不收卷的,公安机关可以提请负责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或者其上级人民检察院纠正。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认为需要补充侦查、拟作不批准逮捕或者不起诉决定的,应当充分听取办案人员意见,加强不批捕不起訴说理,规范制发必要、明确、可行的补充侦查文书。公安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文书的要求及时、规范、有效开展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自行补充侦查、要求公安机关补充证据材料的,公安机关应当积极配合。庭审阶段,经人民检察院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出庭就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说明情况的,侦查人员应当出庭。

4. 建立健全刑事案件统一对口衔接机制。公安机关要深化完善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向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要求说明理由、要求复议、提请复核、申请复查等重要事项,由公安机关法制部门统一向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提出;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法律监督工作中需要与公安机关对接的事项,由公安机关法制部门统一接收与回复。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沟通协调、理顺衔接流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刑事诉讼活动依法、规范进行。

5. 建立业务研判通报制度。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刑事办案业务信息的研判、共享,建立健全业务信息、简报、通报的共享交换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互相通报交流各自部门就犯罪形势、刑事立案、强制措施适用、类案办理、侦查监督等方面业务分析研判情况。

6. 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研判执法办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刑事案件特别是重大、疑难案件和新型案件的证据收集、法律适用、刑事政策等问题的研究,强化类案指导,必要时以制定会议纪要、指导意见等方式明确执法、司法标准;开展案件质量分析,梳理侦查活动和侦查监督、批捕起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分析研判一段时期内刑事案件规律、特点,研究专项打击、防范对策和措施,就专项活动相关事宜进行会商。

7. 共同提升业务能力。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通过组织庭审观摩评议、开展联合调研、举办同堂培训、共同编发办案指引、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等方式,统一更新执法监督理念标准,共同促进双方业务能力提升。

(三)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1. 加快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机制。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协同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进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实现案件的网上办理、流转,按照有关规定推动实现案件信息共享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2. 健全完善办案数据信息共享保障机制。依照有关规定,严格规范检察人员、公安民警获取、使用刑事办案、监督相关数据信息的权限。在严格规范信息查询程序、保障办案信息安全、明确失泄密责任的基础上,以信息化手段保障侦查监督职能全面有效发挥。同步健全完善检察机关监督办案数据与公安机关共享的制度机制。实现数据双向交换、共享,保障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长期、稳定、有效运行。

四、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

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与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共同牵头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办公室依托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由人民检察院指派的常驻检察官和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指定的专门人员共同负责。办公室应当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办公室制度规范和工作台账,主要职责:

(一)组织协调。组织协调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所队依法开展侦查监督、协作配合等相关工作,组织保障执法办案和侦查监督数据的共享通报。

(二)监督协作。根据办公室人员配置和地方实际,积极开展侦查监督和协作配合相关工作;协调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加强对重大、疑难案件的会商指导。

(三)督促落实。负责对检察机关补充侦查意见的跟踪指导和督促落实;对联合督办案件的沟通协调、信息通报、督促办理;对监督意见和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督促;对公安机关要求说明理由、要求复议、提请复核、申请复查和提出意见建议的跟踪督促和及时反馈;对庭审阶段侦查人员出庭的协调督促。

(四)咨询指导。对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以及轻微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是否需要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等问题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解答。

(五)其他职责。充分发挥协作沟通的平台机制优势,积极推进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加强监督制约、协作配合、信息共享等其他相关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和贯彻落实。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在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全过程,主动向党委政法委请示报告,争取党委、政府的理解支持,推动地方党委将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一体纳入司法体制改革部署统筹推进。市县两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相关机制平台的建立健全和推进落实。

(二)加强沟通协调。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坚持共建共享理念,从双赢多赢共赢的角度求同存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加强沟通协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防止因认识分歧影响工作推进。负责内部牵头的刑事检察和法制部门要分别协调本单位内部各部门、警种、所队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办公室工作,确保侦查监督和协作配合机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抓好贯彻落实。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要结合本地情况,抓好全省工作的谋划部署和督促落实,协调、指导下级单位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市县两级单位要加快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的机构设立,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相关制度机制,细化办公室工作流程、规范,以制度化、規范化保障检警机关监督制约、协作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充分有效发挥作用。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

司法公正法制监督健全分析论文 篇2:

和谐社会视野下健全法制运行机制的探讨

[摘要] 法制的有效运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法律监督和改善守法状态来健全法制运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制; 运行机制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制的有效运行。当前,应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法律监督和改善守法状态等方面来健全法制运行机制,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完善立法,奠定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使之不断趋于和谐的过程。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完备的法律制度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它为社会提供了最明确的行为规则和规则体系。人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会就能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反之,如果法律制度欠缺失当,社会生活就难免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形,由此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无序,引发社会的不和谐。概言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借助于完备的法律制度来推动和保障。完备的法律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关键作用。

完备的法律制度在价值意义上必须符合公平正义,在技术意义上要做到表述科学完善,在实质意义上要适应社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仍不完善。首先存在着法制不统一的问题,表现在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相抵触,同一位价的法律规范相矛盾,其他规范性文件与法律相悖等;其次是法律的立、改、废的工作失衡,重视制定,忽视清理,导致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规范仍然被适用。再次是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的不完备,导致法律表述欠明确,实践中难以操作。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要制定与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首要的是要将公平正义体现在立法中,将其作为立法的基本观念。要通过立法实现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公正分配,打破部门、行业的自我保护性立法,使法律反映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要注重保护弱势群体,使改革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另外,要对不适应现实需要的或有重大漏洞的法律及时修改补充或废止,同时在制定新法时要力求前瞻适度,既要使法律制度具有相对长远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又不能脱离客观情况盲目出台,要使法律的制定与具体的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还有就是要完善立法程序和提高立法技术,确保立法过程公开透明、民主参与、博弈充分;确保所立之法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只有建立起一个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的完备的法律体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好制度基础。

二、严格执法,创造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序环境

仅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是不够的,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安定有序的社会,它离不开政府的管理、整合与控制,离不开政府的严格执法。我国的法律约有百分之八十是需要政府来执行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相对于立法和司法来说,执法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广泛自由裁量性的显著特征,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法律秩序与社会的和谐。在以民主法治为主要特征的和谐社会建设中,无论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诚信友爱的倡导,还是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建立,都有赖于国家执法机关通过执法行为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执法行为得当,就能够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有利于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如果执法行为不当,不严格依法办事,甚至徇私舞弊,以权牟私,国家的法律秩序必然遭到破坏,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成为空谈。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推行行政法治、依法执法。宪法赋予了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权力,同时,宪法和法律更要求行政机关依法执法,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守法比普通公民更为重要,如果作为社会管理者不守法,社会就会否定它管理的权力,剥夺它管理的权力。当前,不依法执法的问题有时还较为严重,集中表现为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过程中执行法律不到位,补偿安置不合理;行政领域的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还大量存在;社会治安、工矿生产等领域由于执法不力而事故频发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机关的信任。因此,强化执法机关的法律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有效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迫在眉睫。

构建和谐社会更要坚持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统一。文明执法从广义而言,是法律要求、纪律要求、道德要求三者的统一。从狭义上讲,是指执法人员以人为本,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文明执法不仅能够更好地达到执法效果,而且有利于执法者与执法对象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当前,我们对执法的要求往往只停留在法律层面、纪律层面,对执法的道德要求不甚重视,对违反道德要求的执法者缺乏有效监督。执法者的工作作风问题严重,导致执法队伍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加强执法文明教育,特别是加强执法权力观、执法地位观、执法利益观的教育,认真贯彻执行执法行为道德准则,规范执法言行,坚持文明执法,应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执法的重要内容。

此外,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必须考虑促进社会和谐这一要求。自由裁量权是为了协调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普适性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而授予执法者的,执法者要理性分析各种具体情况,公平正义地作出裁量,绝不能把自由裁量的领域作为自己随心所欲的权力施展空间,更不能将其作为自己牟私徇私的领域。执法中自由裁量对于公平正义的背离,同样会成为对和谐秩序的伤害,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三、公正司法,实现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

司法公正对于维护社会和谐是尤为重要的。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纷争的社会。只有纠纷较少,一旦发生了又能很好解决的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减少纠纷直至解决纠纷依赖的都是社会公正。如果说减少纠纷依赖的是泛义的社会公正,解决纠纷依赖的则是特定的司法公正。

然而,当前我国仍存在司法需求与司法低能的冲突,司法呈现出无效性与低能化倾向,不少案件由于司法上的障碍进而转化为无序上访与信访,司法权威受到挑战,社会秩序遭到破坏。这与我国司法体制不健全、司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针对我国司法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张扬司法功能,保证司法公正,为此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一要继续坚持司法改革,在理性认识司法特性、尊重司法规律的基础上建构科学的司法体制,充分保证司法独立;二要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在提高司法人员职业道德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司法人员的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三要切实保证司法审判的“阳光工程”,使审判程序公开化、透明化,并进一步完善司法监督制度。只有大力提高司法效率,公正地解决各种纠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强化法律监督,铲除危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公权腐败

对权力的法律监督是法治化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无论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弘扬,还是安定有序的秩序的建立,都有赖于运作国家政权组织的权力去实现。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运作得当,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弘扬,有利于安定有序的秩序的建立;如果权力运作不当,则有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当前权力腐败是危及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的上访静坐和突发事件,都或多或少与腐败或干部的官僚主义相关联。所以,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法治化约束和规制,有效治理权力腐败,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针对目前我国法律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立健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法律监督体制,健全我国法律监督制度,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修改现行监督立法规定,解决现有的条文零散和监督规则不具体、不明确、不完整、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条件成熟时应制定监督法,专门调整各种监督关系,将对权力的限制标准、监督权能和管理权能的界限、不同监督机构的分工等重要的法律监督问题统辖在专门的监督立法之中。2.进行法律监督体制的改革。一是建立双向监督体制。逐步建立健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监督机制,特别是要真正发挥下对上的监督作用;二是完善专门监督体制,使监督主体权力的行使与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的行使有所区别,使监督机构与一般行政机关的设置体制有所区别。3.提高监督组织和监督人员的职业化水平,确保监督人员的职业、职权、职位受到法律的保障。4.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监督作用,积极拓宽和畅通监督渠道,进一步完善举报、信访、投诉等法律监督制度,为人民群众进行法律监督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当然,法律监督权也有膨胀的可能。法律监督权一旦过度膨胀,它也会变得无所拘束,甚至恣意妄为,使监督演变为“干预”,与其它权力之间脆弱的平衡也会因此而不复存在。因此,如何防止法律监督权过度膨胀同样值得关注。

五、改善守法状态,营造和谐社会建设的法治氛围

守法状态代表一国公民行为的合法程度。当前,我国公民总体的守法状态还处于较低层次,守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公民或因不懂法而违法,或因法律信仰缺失,在自己正当权益受到损害时,不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更谈不上对法律的实施进行自觉监督。这种守法状态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不协调的。

要改善目前的守法状态,除了需要从上述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环节入手,不断优化守法环境外,还要大力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实践证明,公民法治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守法状态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如果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再健全的法制也是形同虚设。相反,如果公民的法治观念强,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减少法盲违法的现象。

目前,我国公民整体的法治观念还不是很强,成为制约守法状态改善的内在原因。因此,必须夯实法治的人文基础。应当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传播法律知识,树立全社会对法的信仰。与此同时,注重守法意识的灌输和守法习惯的培养。通过弘扬现代法治精神、培育现代法治理念构筑法治的精神意蕴,最后形成一种依法治理、循法而动的社会定势,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校刊社)

责任编辑 余 岩

作者:于朝霞

司法公正法制监督健全分析论文 篇3:

控申检察部门开展诉讼监督的工作规律及途径

在当前涉法涉检信访矛盾凸显的形势下,认真梳理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开展诉讼监督的基本工作规律,研究进一步推进控申诉讼监督工作的方法策略,既是我们履行法定职责、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的基本要求,也是化解人民群众涉法涉检信访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一、控申检察诉讼监督的主要途径

控申检察诉讼监督,是指在开展各项控申检察工作中,依据法律和其他规范性制度实施的,对各个诉讼环节直接或间接、实时或事后的专门性监督。

具体而言,其监督途径包括:

(一)通过复查对法院生效判决、裁定不服提起的申诉案件,对法院判决、裁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

(二)通过复查不服本院或下级人民检察院作出的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对决定是否正确进行监督;

(三)通过复查各类案件,对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适当进行事后监督;

(四)通过办理各类信访案件、上级机关或领导交办案件,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诉讼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

(五)通过受理检察机关管辖的举报、控告线索,对各类案件线索的办理单位或部门进行专门监督;

(六)通过办理刑事赔偿案件,发现原办案单位存在的问题,对错捕、错诉、错判的案件进行专门监督;

(七)其他有关的诉讼监督事项。

二、控申检察诉讼监督的主要特点

(一)监督的广泛性

一是监督途径广泛。控申诉讼监督分为:以复查对法院生效判决、裁定不服的刑事申诉案件为载体进行的;以复查对检察机关诉讼终结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刑事申诉案件为基础进行的;在受理、审理、复议刑事赔偿请求过程中开展的;在处理信访工作中进行的等等。二是监督对象广泛。控申诉讼监督的对象既包括法院,也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内部业务部门、下级检察院和其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三是监督事项广泛。控申诉讼监督的事项包括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判决裁定监督以及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几乎涵盖了刑事诉讼工作的全部流程和大多数领域。

(二)监督的复杂性

一是监督对象复杂。控申诉讼监督的对象多数是已经完成法定诉讼程序的刑事案件和已经完成的诉讼活动,公安机关的侦查、预审、法制部门,检察机关的审查批捕、公诉、二审监督,基层或上级人民法院已经通过司法程序进行了多个环节的审查把关,要审查发现诉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全面掌握已经发生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的诉讼活动,具备析疑查微的能力。二是监督方式复杂。控申诉讼监督既要细致审查原案办理是否符合法律程序规定和有关业务规范,还要结合申诉人或信访人提出的具体申诉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查。三是监督事项复杂。控申诉讼监督的案件多数涉及众多的诉讼参与人,法律关系复杂,不少案件涉及各种专业领域,部分监督事项属于法律理论上和实务中有争议的疑难复杂问题。

(三)监督的专业性

一是监督知识专业。控申诉讼监督是依据法律和各种刑事法规开展的专门性监督活动。这些监督事项涉及的法律多,司法解释多,工作规范多,法律理论知识多,刑事法律实务经验多,各种经济、社会、心理等综合知识多。二是监督领域专业。由于控申诉讼监督多是通过审查刑事申诉案件进行的,这些案件往往具有疑难复杂、诉讼环节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涉及到公检法各个专门司法单位、部门和专业司法领域。三是监督技能专业。控申诉讼监督要求监督工作人员掌握全面深入的法律理论和涉及各个刑事司法阶段和环节的专门实务经验,有的案件还要就申诉人提出的新的事实证据或者原案中存在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问题进行补充调查,需要具有专业的侦查谋略水平和侦查实战技能。即控申诉讼监督必须掌握和具备侦查活动技能、审判活动技能和审查公诉技能。

(四)监督的多样性

一是监督手段多样。控申诉讼监督采用的监督手段与其他检察部门的诉讼监督相比,更加多样化。控申诉讼监督既包括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或裁定提出抗诉意见,又包括直接纠正错误的不起诉、不批捕、不立案等检察机关诉讼终结的刑事决定,既可以发出对公安机关和法院的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也可以提出对检察机关的纠正错误意见和其他检察意见,监督手段十分丰富。二是监督内容多样。控申诉讼监督既包括对公安侦查活动和法院审判活动的一般性监督,还涉及到对于举报控告线索的管理、查处,检察机关自侦立案、撤案,错捕错诉案件等类型的专门性监督。

(五)监督的事后性

区别于公诉部门出席庭审时在休庭后或庭审后对审判活动提出监督纠正意见,侦查监督部门对于正在进行的刑事侦查活动开展审查逮捕等即时监督活动,控申诉讼监督具有事后性,即是通过受理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刑事处理决定等不服提起的刑事申诉或者其他有关信访诉求启动诉讼监督程序,监督的诉讼活动大多已经发生,结果已经造成,如错案的当事人已经被错误拘留、错误逮捕、错误执行等等。

(六)监督的依赖性

控申诉讼监督的部分监督活动不能完全由控申部门单独完成,必须得到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协助配合才能成功地实施监督。如对法院的判决、裁定监督中,控申部门只能对案件提出抗诉意见,最终提起抗诉必须得到公诉部门的支持,并由其出席再审法庭,支持抗诉和进行庭审监督。对于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监督,需要由本院侦查监督部门进行不立案理由的实体审查并开展有关监督工作。

三、控申检察诉讼监督应当把握的规律

(一)必须把握好诉讼监督与信访工作的关系

控申诉讼监督是在开展涉法涉检信访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中同步进行的,但又不等同于信访处置工作,要确保诉讼监督和化解信访矛盾两不误,两促进,必须辩证全面地把握两者关系。在执法思想上要自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在绩效考核中要坚持将二者均衡考量起来。既在处置信访矛盾中通过开展诉讼监督,发现司法不公和纠正执法过错来解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又通过认真审查人民群众信访诉求找到诉讼监督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二)必须加强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协调

控申诉讼监督的部分工作具有依赖性,需要与其他单位和部门进行顺畅高效的沟通协调。一是加强与内部业务部门的协调。如与二审监督部门应当在移送方式、提抗标准、汇报方式等问题上加强协调,形成共识。二是加强与外部单位的协调。如与法院、公安机关等单位就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等监督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沟通督促,保证监督的实效。三是加强与纪检监察、宣传、法律政策研究等综合部门的协调。在违法违纪的线索移送、监督工作的宣傳、监督疑难问题的研讨等工作中广泛与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合作,提高监督的综合水平。

(三)必须加强诉讼监督的专业化建设

监督的专业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交流研讨等专业化建设工作,把鼓励干警自觉钻研专业知识和集中组织干警培训研讨结合起来,切实丰富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夯实专业基础。监督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百折不挠,扎实掌握各种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破解各种监督难题,取得监督实效。

(四)必须加强对诉讼监督工作的研究探索

由于控申诉讼监督具有不同于其他检察业务部门诉讼监督的特点,必须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主题和控申部门的岗位履职实际,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解决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各项诉讼监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形成符合检察工作规律和控告申诉工作特点的控申诉讼监督长效机制。

四、完善控申诉讼监督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

围绕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和法律职责,通过思想发动、教育培训、理论研讨、案例研究、考核激励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控申干警的诉讼监督意识、营造浓厚的监督氛围,努力纠正不适应诉讼监督开展的各种错误思想,用诉讼监督的科学理论武装干警,用诉讼监督的先进事迹鼓舞干警,用诉讼监督的薄弱环节警示干警,大力倡导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工作作风。要教育干警全面正确地认识控申工作职责,引导他们在执法思想、执法行为上自觉将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与深入开展诉讼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诉讼监督意识与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将发现和纠正司法不公、执法过错、工作瑕疵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结合起来,为诉讼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

要围绕当前群众在信访过程中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监督,围绕当前司法领域出现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突出问题开展诉讼监督,围绕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诉求等工作目标开展监督,切实使诉讼监督成为促进司法公正、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的的抓手。在对法院的监督方面,要通过对法律知识、司法政策和实务经验的全面把握,进一步深入审查,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对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得透一些,对案件事实证据了解得全一些,对新事实、新证据查证得深一些,通过细致扎实的工作,增强发现和纠正司法不公和审判瑕疵的能力,力争在提抗率和再审改判率上有所提升。在对公安机关的监督方面,要进一步拓宽监督视野,结合群众在信访申诉中提出的合理诉求,深入细致查找立案和撤案、强制措施的适用和变更、证据的收集固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等工作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善于发现,善于沟通,勇于提出监督意见建议。对于监督结果的落实情况,还要及时进行跟踪督促。此外,不仅要认真监督诉讼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要深入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对于存在执法管理机制上的缺陷和漏洞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其整改;对于存在徇私枉法、贪污受贿、枉法裁判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及时向有关单位或部门通报移送线索,保障监督刚性和实效。

(三)进一步提升监督能力

控申诉讼监督具有广泛性、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监督能力建设,提高诉讼监督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开展监督的水平。可以通过与法院、公安和本院的公诉、侦查监督、自侦等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人员短期岗位交流,加深对各诉讼环节的运行情况、特点和规律的了解,增强监督的针对性。要广泛开展各种诉讼监督的专题培训、交流研讨和集中学习,并鼓励干警加强自学,刻苦钻研监督的方式方法,争取人人都成为法律业务通才,人人都成為诉讼监督能手。此外还要积极争取增加诉讼监督的人、财、物投入,并对控申检察部门的检力资源合理配置。

(四)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要根据控申检察部门开展诉讼监督的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诉讼监督制度体系,将诉讼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监督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诉讼监督的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监督对象和监督事项,细化监督职责要求和监督工作流程,对诉讼监督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运行过程进行全程规范。二是建立健全诉讼监督的考核激励机制。对开展监督的工作业绩和成效进行量化考核,对积极开展监督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奖励和表彰,树立诉讼监督的典型。三是建立健全诉讼监督的一体化指导联动机制。进一步在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的指导范围、指导原则、指导方法、监督业绩考察建议等方面进行探索完善,并积极争取上级检察院在诉讼监督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在调阅卷宗、补充调查、答复当事人等监督工作环节中上下联动协作,形成上下级检察院诉讼监督一体化模式。四是建立健全诉讼监督的内部沟通协作机制。依托检察院“大接访”工作格局和检务接待协调办公室的沟通枢纽功能,与二审监督、侦查监督、公诉、自侦等业务部门开展广泛深入的沟通,制定会签合作协议,在审监抗诉的审查汇报、立案监督的分工合作、监督情况通报会商、案件线索的跟踪管理、互派人员交流学习等方面加强衔接配合,不断增强诉讼监督的整体合力。还要与纪检、宣传、法律政策研究等部门加强联系和协作。五是建立健全诉讼监督的外部沟通协调机制。与公安、法院、纪检等部门通过往来会商、联席会议、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沟通协调,不断提高诉讼监督的执行力,确保诉讼监督落到实处,真正起到规范执法行为和促进司法公正的效果。

作者:田玉龙

上一篇:体育教学活动中男幼儿教师论文下一篇:农村金融现状以及趋势透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