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水毁防治分析论文

2022-04-20

路面水毁防治分析论文 篇1:

四川地区公路水毁破坏分析

摘 要:根据四川当地公路的水毁情况,分析四川地区公路水毁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根据破坏的情况和水毁的的原因,提出防治的相关办法以及设计、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防治的主要办法。

关键词:公路水毁类型 成因 防治

1 前言

四川地区雨水较多,经常会出现公路水毁灾害,公路的基础设施桥涵、防护、路基路面等经常受到严重破坏。对地势陡峭路段水毁特别严重,轻则出现小量的垮方,重则出现道路、桥涵被冲断,严重影响正常的公路交通,影响了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给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四川地区公路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公路水毁常见的类型及成因

2.1 垮方、坍塌、滑坡

垮方、坍塌、滑坡是四川地区公路破坏类型中极为常见的水毁破坏类型。主要原因是四川地区多阴雨天气,山体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地表及山体中的软土组织和风化的岩石受到破坏,出现沁水现象,表层植被的根系被拉裂,失去了应有的固结表层土壤的作用,慢慢山体内部也出现了许多小的裂缝。尤其的夏季在暴雨来临时,饱和的土体体积膨胀成为液相较多、固相兼之的现象,自重急剧增加,由其产生的剪切力超过沿滑动面的粘结力和摩阻力,山体出现垮方和滑坡,造成公路破坏。

2.2 路基被水冲缺口、冲断

四川地区为山区,多数路基为半填半挖路基或沿河地段路基。从山凹丘陵地带汇聚的雨水沿上边坡顺流而下,由于内侧边沟多数被风化的泥土堵塞或排水量过小,来不及从排水边沟和桥涵排水,雨水直接冲过路面,流向下边坡,冲刷表层填土边坡,由于填方表面植被防护不良或未进行其他边坡防护加固,被冲刷的边坡表面形成水沟槽,逐渐加大,最终路基被冲毁成为缺口,甚至缺口范围内边坡整体坍塌。较大路基缺口的形成原因都是如此。对外边坡较陡路段,从路基内部通过毛细水通过路基排出路基外侧,长时间的津泡造成路基填料饱水失稳,结果造成边坡坍塌,形成水毁缺口。

2.3 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路基常见的一种类型,路基在竖向产生较大的不均匀变形,严重时路面断裂,严重影响交通甚至中断交通。主要原因是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压实度不足,或者是路基排水不良,路面或边沟出现积水,局部填料吸水饱和后失稳,甚至再现唧泥、弹簧等现象,在自重及行车的作用下,路基产生沉陷。

2.4 桥梁、涵洞的破坏

桥梁、涵洞的破坏较常见的是桥涵台背、锥坡基础被冲空,台背、锥坡失去支撑,造成台背及上部构造失稳,引起沉陷、裂缝、倒塌。桥梁破坏主要原因是河沟等得不到经常的清理,存在大面积的淤积,造成河道堵塞,当洪水来临时,无法从桥下顺利通过,洪水中夹带的泥石,树根等杂物堆积于桥下,洪水直接冲刷锥坡及桥头引道,造成锥坡倒塌、引道路基冲断,甚至水过桥面,冲毁栏杆等。另外桥梁基础及锥坡也不同程度受损,由于桥位所在的河床地质条件差,经过长期存的水流冲刷,桥梁基础处未得到及时检查并加固,基础底被淘空的现象普遍存在,引起台背局部出现裂缝或坍塌,拱桥拱圈出现裂缝等,危及桥梁安全。

涵洞破坏与以上所述桥梁破坏有相似之处,多数是涵洞孔径较小,或者被杂物堵塞,无法满足正常泄洪需要。部分涵洞涵底铺砌破坏严重,进出口八字墙等也受损,未及时进行加固和修补,洪水加速了它们的破坏,从而引起涵洞涵墙基础被严重冲空,墙台失稳,涵洞局部倒塌。例如四川宣汉县山区某桥涵,净跨三米,涵上填土高达五六米,由于修建年代较早,墙身等采用干砌,基础所处地质条件不良,在涵底铺砌被冲毁后,基础严重淘空,出口墙台、涵身倒塌,引起涵身及墙台沿涵洞纵向出现数条通体裂缝,拱圈失去承载作用,在填方的压力作用下,从外向内涵身及墙台逐段倒塌。

2.5 路基防护及构筑物的破坏

由于沿河地段挡土墙、靠岸等构造物的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地基软弱,受水流冲刷后淘空,墙身在自重及墙后填料水浸泡膨胀的推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裂缝或倒塌。有些挡土墙,在施工时由于砌筑工艺差,砌筑时不能够按照要求将砂浆砌筑饱满,墙体相对比较松散,在流水的冲力下可能造成失稳倒塌。

3 公路水毁破坏的防治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们需根据地形、地貌、地质、地表植被、构造物所处地理位置、施工质量等实际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找出产生破坏的原因,才能在今后的设计、水毁修复过程中及施工过程中不致重蹈覆辙。由上述破坏类型,作者提出以下防治方法,以有效控制水毁破坏。

3.1 设计方面的防治

进行公路设计,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相关的规范进行设计,尤其是在四川山区,在选择路线走向时,要充分进行地质调查,对周围的土质、岩层、地表植被等情况进行摸底,在可能的情况下路线应尽量避过土质软弱、岩层风化严重及水文地质不良的地段,半填半挖路基在四川地区山区公路设计中较为常见,但设计部门往往忽略了下边坡的稳定设计,这些地段常常是边坡较陡,很多地方地质条件差,极易被雨水冲刷,导致下边坡产生冲沟、滑坍,因此要尽量避开。另外路基填土边坡要进行防护设计,须种植一些根系发达、固结力强的草种,以抵抗水流的经常性冲刷,减少路基边坡坍塌及路基缺口的发生。

在设计中,水文水力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路基排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水稳性,因此要进行水文调查,对路基范围以外的上游山体也要进行调查,进行汇水面积计算,根据设计洪水频率,设计防排水构造物。

对于桥梁的设计要注意河床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基础的埋置深度要综合考虑,锥坡的基础往往在设计中不被重视,故锥坡经常首先被损坏或冲刷。导流坝等调治构造物对桥梁的防冲刷尤为重要,需进行综合设置,一定要保证其稳定性和抗破坏性。

对于涵洞的设计,对山区公路,要充分考虑到其特点,在考慮经济性的同时,尽量采用较大的跨径,因为水流中常常会夹带泥沙等杂物,涵洞如果容易淤积或被杂物堵塞,则涵洞的排水能力大大下降,另外孔径太小,人工难以清淤,给今后的养护带来很大困难,留下水毁隐患。涵洞的位置选择也很关键,要选择排水不易被淤塞的地方,否则要设置窨井、导流等构造物,拦截地面杂物,以免涵洞被堵。对于沿路基纵向排水不良的山沟凹处,要设置涵洞,避免水毁造成路基积水,影响路基稳定,或者将山凹填平设边沟。

防护与加固工程的设计对沿河地段要注重基础的埋土深度,根据河床的地质情况,对有冲刷的地基,应在冲刷线以下至少1m以上,还要重视挡土墙的排水设计及墙后填料的质量。沿河公路、桥头引道等,若长期浸水或有被冲刷的可能,则应设置挡土墙、护面坡、护脚墙等防护设施加以防护。

3.2 施工中的防治措施

现在国家法律制度越来越健全,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逐步规范,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使得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方面要嚴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再者就是要抓好施工工艺,避免有漏项或先后顺序不符合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一要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二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最后要抓好施工工艺,避免有漏项或先后顺序不符合要求。

对桥涵工程,在施工中要注意砌筑的质量和工艺,应严格控制砂浆标号。对基底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要进行必要换填处理;对桥梁所处河床易被冲刷的部分要进行加固,防止基础被冲刷淘空;对涵洞的铺底质量要严格把关,因为涵底铺砌受水流经常性冲刷,防治被冲空是该部分的关键控制点。

公路的防护工程,除了注意墙体的砌筑一定要密实、砌缝一定要饱满外,还要对墙后填土质量把关,尽量采用砂石料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对浆砌挡土墙,泄水孔的布置及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来做,尤其是反滤层或反滤包的施工,可以采用透水性土工布加碎石的办法。尽管该部分很小,但其发挥的作用却很大,能够防治水毁发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3.3 养护措施

道路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对预防公路水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它们的实施是在公路建成之前。后期的道路重点在养护,养护是否到位对防治水毁至关重要。公路水毁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道路个别路段,由于大雨形成的洪流冲毁路基,一定要保证迅速的修复,并局部不强,有必要采用砌石或支护防护。

(1)抓好公路排水系统的养护。道路的边沟、截水沟、引水沟等排水设施要经常性保持畅通,清除杂草和堆积物,要通过它们把水流引向路基以外,而不能直冲路基,尤其是截水沟,由于一般它处于上边坡等较高、较陡、人员不易到达的地方,所以被养护人员所忽视,或者根本没有去养护,所以许多截水沟早已被堵塞,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尤其在雨季来临时,边坡冲刷严重,被水冲刷的特别多。

(2)经常对公路桥梁、涵洞、挡土墙等防护工程进行检查,尤其是检查基础是否被冲刷或淘空造成悬空;当结构物的墙台、拱圈出现裂缝等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桥涵在平时养护中要经常性进行清淤,底部经常进行清淤或树枝等杂物,涵底铺砌及锥坡被损坏的部分要及时修补,对一些经常性积水的地方要根据需要增设结构物或采取其他措施确保稳定。

(3)要在雨季期间坚持巡路,发现积水、小溜方要立即排除,特别是边沟等排水沟渠不要被小淤泥、树枝等堵塞,对一时无法清理的大溜方要开出临时流水沟,不能让积水浸泡路基。

(4)要经常进行总结经验,对已发生的水毁病害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发生水毁的真正原因,并及时修复并在以后的养护过程中加以避免。

4 结语

公路是交通运输的主动脉,一旦发生水毁,人民的生产、生活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四川地区道路水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为四川地区公路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2-94.

[5] 《公路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作者:刘晓光

路面水毁防治分析论文 篇2:

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和防治

【摘要】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家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一旦公路路基路面出现病害,就会影响整个公路的正常运转,因此在公路建设中,路基路面的病害防治问题一直都受到社会的关注,公路安全如果出现了问题,无论大小都会威胁到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而我们知道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的基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交通工具增多给公路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针对当前的公路施工现状,合理地开展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和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病害防治

随着当前交通压力的增加,各种各样的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问题影响到了公路的使用质量以及公路的使用寿命,一些常见的道路病害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一些公路的常见病害包括了公路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包括水毁、坍方、滑坡、沙害、雪害、路基冻胀、沉陷、翻浆、冰毁以及路面破损等。这些病害一般发生在边坡岩溶地区以及采空区等,主要是由于内部裂缝逐渐扩大,排水不畅负载量过大汽候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修筑路基路面时没有严格把好质量,关潞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不够最终影响了公路的使用,本文对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和防治展开探讨。

1.公路路基路面的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

1.1公路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应该是当前公路病害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路基是整个公路的基础,一旦路基出现沉陷病害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公路的正常运转以及这条公路的使用寿命,所以路基沉陷的影响危害巨大,造成路基沉陷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首先是公路填料问题,一些偷工减料的公路工程用生活垃圾,淤泥,有机土,树根等影响路基强度的填料,使路基经受不住天气和负重的考验,很容易出现沉陷;其次是填筑工艺出现问题或操作方法不当,或是没有按照填筑要求,造成公路路基滑移;还有道路施工的选择问题,某些公路地段不是开展公路施工,一些地段为劣质地段等等,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必然无法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也更容易出现路基沉陷问题。

1.2边坡失稳问题

边坡失稳,滑坡,是公路施工中又一项多发病害,特别是在我国的公路施工中,由于我国地形多样复杂,所以在一些地段边坡失稳是公路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公路的施工与建设易受到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影响,面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自然因素,公路施工者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一些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较差的路段施工容易出现滑坡的问题,工程滑坡问题的出现既与工程内部条件有关,又受到工程外部条件的影响,人为因素是造成滑坡的主要因素,工程施工会造成地质破坏,在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引起斜坡山体失稳,造成工程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深度不够、采取工程措施不力、施工方法不當、支挡不及时、地表排水不畅或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等,均为导致工程滑坡发生的主要人为因素。

1.3路面裂缝问题

当前的公路施工中,多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水泥路面最容易出现的病害问题就是路面裂缝问题,且路面裂缝问题表现形式多样,如果防治措施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路面裂缝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影响整个路面的质量和工作寿命,因此路面裂缝问题必须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在使用中出现路面裂缝的问题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和使用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问题中极易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其甚至可造成板块断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了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客观环境,排水,路基等多方面的因素。

1.4其他问题

一些公路的常见其他病害包括了公路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包括水毁、坍方、滑坡、沙害、雪害、路基冻胀、沉陷、翻浆、冰毁以及路面破损等。这些病害一般发生在边坡岩溶地区以及采空区等。

2.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防治措施

2.1公路路基沉陷的防治措施

公路路基沉陷问题由来已久,所以在我国处理路基沉陷问题形成了很多技术和观点,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遵循因地制宜,提高自身施工质量的原则,第一要做好施工信息的采集工作,如此路段的地址条件,车辆情况,气候条件,降雨降水量等等,路面信息的掌握情况能帮助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路基沉陷,并根据有针对性的信息因素采取合理的处理技术,在一些施工技术方面,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在施工中被采用,如注浆,加固路基法、换填法、成桩加固法等等,最后要提高公路施工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公路施工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来执行,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出现的路基沉陷问题。

2.2边坡稳定的防治措施

边坡失稳就要采用边坡加固,主要是针对滑坡和变形体,利用钢轨抗滑桩或挡墙等,加固边坡,以保障边坡稳定性,治理边坡安全等目的。其次是边坡监督,地表位移监测系统,是边坡监测中最常用的一个监测系统,在边坡变形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边坡治理的方法总的来说常用的边坡治理大致可分为工程护坡和生物护坡两种方法,最好要做好重视施工前的工程设计工作,做好施工排水的工作,施工的组织与选择,加强地质勘探,只有充分了解地质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治疗边坡失稳问题。

2.3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路面裂缝的防治首先要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质量是基础,只要保证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才能防治裂缝问题,其次在施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中各个环境因素,如地质环境,气候问题等等,然后是原料选择方面,特别是对于混凝土路面施工而言,施工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混合料组成配合比和水灰比是整个工程质量的核心工作,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要承受大量的交通压力,所有日常的养护工作和养护计划就显得很有价值。

2.4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防治总结

综合以上几个典型的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和防治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具体的公路病害虽然有具体的防治措施,但是一些共性的病害防治问题还是给了我们很好参考价值,首先是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提前施工信息采集中,通过加强设计和分析环节,很多不必要的公路病害就不会出现,这要求我们的公路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路段的选择和设计一定要仔细甚至,要进行实地考察,经过综合分析后提供完美的设计方案,其次是具体的施工环节中,质量意识和质量监督是反复被提及到的词汇,加强施工的质量意识,提高施工的质量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包括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具体环境的分析,以及施工后的保养工作,抓住施工环节中的关键问题,才是提高病害防治水平的关键。

总 结

综合以上我们发现,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问题是一项看似无关痛痒但实际却关系重大的事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于道路施工而言,如果小的公路路面病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引起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于施工者来说,一定要对施工做出合理规划,提高施工质量,对可能出现的公路病害要提前预防,对已经出现问题的路面要及时治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只要施工者提高质量意识和防范意识,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和防治将会得到很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江涛.浅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及其治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4,08:150.

[2]宋之丹.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治理措施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4:2.

作者:黄鸣

路面水毁防治分析论文 篇3:

浅析防治路面水毁的几点措施

摘要 近几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们国家的城乡应用的都十分广泛,水泥混凝土路面受水的侵蚀,在综合因素及环境、气候等影响下基层失稳,会产生病害。所以本文从分析水毁原因入手,提出了设计、施工、养护三个环节提出防治办法。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毁;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各地修筑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毋庸置疑,这对提高我国的公路路面质量,增强公路的抗灾能力,改善公路行车条件,提高客货运输效益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重交通荷载、超载、水毁、其它自然环境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近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后不久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病害,导致路面的使用性能迅速下降,严重地影响了车辆快速、安全行驶,而且给养护和维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水毁分析

1、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水的来源

水毁的防治,必须先了解积水产生原因,切断积水的产生渠道,及时处理、排除积水,增强对水的抵抗力,就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冬、春季节地下水位升高,路面设计标高较低;

(2)路面水从路面“三带”、接缝和裂缝中渗入;

(3)毛细管中的水位上升或相互连通水膜中水的垂直运动;

(4)路肩、绿化带水的渗入。

2、路面积水原因

(1)机非隔离墩

机非隔离墩施工埋设时,两侧砂浆封闭不严、质量不合格,泄水孔标高不准,日久封闭口松动漏水;养护时泄水孔疏通不及时,造成积水。

(2)非机动车道

施工时,非机动车道横坡控制不好形成反坡;通车后,机动车道沉降量大干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道偏高,产生积水。

(3)接缝渗水

填缝料剥落,导致路面雨水渗入基层。

3、路面结构层处于水饱和状态,在重载频繁作用下,基层条件恶化

实践和研究表明,路面过早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引起的。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得不到及时有效排除和处理,就会使得路面结构层长期处于水饱和状态,这是引起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

受综合因素、环境、气候等的影响,使得混凝土路面基层条件恶化,导致面层唧泥、裂缝、断板、错台、拱起等各种病害的发生,进而造成混凝土路面破坏,失去其应有的功能。

路面结构层长期处于水饱和状态,在重载、水泥混凝土板块收缩应力、翘曲应力等重复作用下,使得路基发生唧泥、冻融现象,路基土不均匀膨胀和沉降,细粒材料的冲刷及流失,导致基层脱空,使混凝土板块支承条件恶化。

3.1 唧泥作用

在路基基层处于水饱和状态时,重载压低了受弯的路面板边缘,重复作用就会产生唧泥现象。在重载车辆的作用下,车轮使得后板回弹时形成真空,这种负压进一步将水泵入业已形成的原始空隙中,车辆载荷再一次作用,挤出空隙中的水和粒料,这就是唧泥现象。唧泥使得细粒材料发生冲刷、流失、移动等产生唧泥病害。细粒材料移动积存在路面板的末端,导致路面的错台、不均匀支撑以及路面板破坏、断裂。细粒材料冲刷、流失,使路面板底沿横向接缝位置脱空,路面板受弯产生横向裂缝;沿路面外边缘位置脱空,使路面板产生纵向扭距而产生纵向裂缝;板角位置脱空,产生板角断裂缝、沉陷等。

3.2 冻融作用

路基基层在冻融作用下松散、破碎,失去支撑能力,从而产生各种病害。

3.3 水冲刷路堤作用

一侧为沟、渠的高填方路堤,由于沟、渠中的水对路堤浸蚀坡脚,造成边坡下滑,基层失稳,引起路面纵向裂缝、侧移等病害。

3.4 基层失稳

养护规范中提到的常见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形式,根据其原因分析基层失稳是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水的作用则是造成基层失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具体的防治措施

水毁原因特别复杂,要想有效防治,必须从设计、施工、养护三个环节入手,加强重视。

1、设计阶段

1.1 横断面

为了保证路面水能够及时排除,机非隔离墩最好不要设置,即使设置也应采取放在路表面的隔离体系。非机动车道路面标高要比机动车道标高低5cm为宜,因为通车多年后,机动车道沉降量大于非机动车道约3cm左右。非机动车道横坡要大,以3%为宜,目前横坡设计多为1.5%~2%,由于下沉和施工等原因,常出现平坡甚而反坡现象。

1.2 排水体系

路面下排水不足是引起路面性能不佳和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所以,设计时应考虑一个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排水体系来及时排除路表、路面下各层次的水,以及切断地下水浸入。

1.3 接缝

必须选用满足功能要求的密封、接缝材料,选择合理的接缝构造尺寸,以切断路面水的浸入。

1.4 基层

为了增强对水的抵抗力,提高结构的整体效能,必须设计合适的基层体系,提高基层的水稳性。

2、施工阶段

2.1 把好“四关”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施3232艺关、现场旁站监理关、各环节验收检测关,必须严格按照公路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2.2 接缝施工

必须做好接缝的清洗和表面处理工作。一方面,低质量的密封材料受热时流淌,受冷时脆裂、粘结性低,使接缝丧失防水性。另一方面,施工不当也会使密封材料的性能降低,甚至丧失防水作用。如果接缝壁上粘附有水泥浆、灰尘或潮湿,即使性能好的密封材料也难以粘结牢固。接缝壁粗糙有利于提高粘结强度,混凝土强度低时切割的缝壁会具有较粗糙的表面;强度高时,切缝表面较光滑,所以切缝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2.3 基层施工

提高基层的施工质量,在路基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验。每层质量指标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以提高基层的水稳性。

3、养护阶段

对于出现的病害,采取了灌浆、开设横向排水沟、凿除重浇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凿除重浇。对于破损成3块以上的严重破碎板,可凿除后重新浇筑混凝土板块。对于基层松软的问题,可使用素混凝土和夯实相结合的补强方法,局部设置钢筋网进行补强。

(2)灌浆。对于板底脱空积水的板块和严重裂缝板块进行灌浆处理。对于孤立的一块板采取钻4个孔,对于许多连续板块的,考虑到板块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3孔或2孔的形式。每个孔距板边大约0.5m左右,钻孔深度大约比板厚深4~5cm,成孔直径为42~45mm,压浆压力控制在2Mpa以内,保养时间约为5~7天。布孔位置如图2所示。

(3)设置横向排水管。对于排水不畅的地方每隔1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PC管(θ50),与机非隔离墩相接处设置一小积水井,将水排到路基以外,定期进行疏通。

(4)灌缝。加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日常养护灌缝的控制,采用水泥混凝土灌缝机灌缝,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灌缝的养护,尤其要加强雨季之前的养护工作。

鉴于目前的体制,养护部门不能参与道路的设计和交竣工验收,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通车后道路出现的问题往往不甚了解,因而造成了许多工程遗留问题。建议今后能让养护部门参与到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主要环节中去,以有效地解决道路的养护和长效管理问题。

作者:刘伟兵 惠 猛

上一篇:城镇化示范镇建设论文下一篇:国企文化改制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