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2022-04-17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情感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知识,教师应以情感教学的方式去引导、打动学生,让他们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以更加积极主动、充满兴趣的状态进入到语文学习中。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情感教学大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情感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1:

高职“大学语文 ”课程情感教学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情感教学的内涵及其对于“大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介绍了情感教学在“大学语文”课堂的具体实践应用。

【关键词】高职;语文;情感;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PXM2014_014260_

0000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董亚楠,女,硕士,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

一、何为语文的情感教学

语文的情感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当代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着意突出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综合融汇教学流程各个构成要素情感功能的,以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组织等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从而达到使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全面发展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比于其他基础学科,语文的情感性特点最为突出。而如今的“大学语文”课堂往往更重视语文知识及语文能力的教学,而忽视了语文的情感教学。造成“大学语文”课情感教学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小学阶段应试思想的影响,导致到了大学阶段,教师依然习惯将一篇美文分析成多个知识点,期末考核时依然倾向于出一份考试题目来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因此,有人将如今的“大学语文”称为高四语文,语文课成了机械化的记忆和分析过程,教学效果、学生评价差强人意。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如何提升高职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大学语文”课本编入的篇目均为文质兼美的经典名家名篇,是作者们有感而发、因情而生的力作。因此,我们应该紧紧地把握住“情感”这条脉络,力践情感教学,引导学生真正地去理解每篇作品蕴含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摒弃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从而做到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相区别开。

在此,本文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所用“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行路难》为例,简单阐述情感教学的几个方法,以期为情感教学的实践提供一些较为可行的参考。

二、《行路难》的情感教学实践

李白的很多著名诗篇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出现在教材中,这首诗也不例外。如何在大学阶段将学生熟知的名家名作加以重新阐释,让学生对李白及其作品有更深层的认识?如何才能显示出“大学语文”的高度?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动手实操,让学生绘制 “李白的心电图”

众所周知,古代的诗文作品同绘画、书法作品一脉相承。一幅画究竟是否精妙,不在于是否临摹准确,而是在于这幅画是否能够体现出画家作画时的情绪;一部好的书法作品也绝非横平竖直,而应该是动态的,能够表现出书法家创作时的运笔、心境。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好的作品都应该是充满动感的、情绪饱满的。诗歌亦是如此。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座艺术丰碑,也正是因为他的诗歌大都是随兴所至、挥笔而成。这些诗文大都是诗人情绪的即时体现,故而诗篇也“活了”起来,充满了生命的韵律之感。

《行路难》就更是如此,这首诗就如同作者的“心电图”,情绪在短短数行诗文间忽而高昂、忽而低落,跌宕起伏,诗文也因此跃动起来,成为一篇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因此在讲授《行路难》时,可以让学生自行体味李白在字里行间中的情绪变化,并让他们绘制成“李白的心电图”。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认识到“流露真性情”才是一切艺术珍品、文学佳作的核心所在,更加深入理解李白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而体会李白其人其诗的魅力。

2. 研学结合,让学生自行探究情感变化的成因

中小学讲授诗作前,教师都会简单介绍作家生平、创作背景,以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内容。而到了大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探讨研究。如:“李白的《行路难》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究竟因何而生?为何变化?”

满腹才学、一腔抱负的大诗人李白,憧憬着到长安都城、皇帝身畔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想最终却落得个赐金放还。出于对这位天才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出于对朋友的依依惜别,李白的朋友摆下一席盛宴,为他践行。面对着美酒佳酿、玉盘珍馐,大诗人李白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行路难》。

因为现实中的郁郁不得志,所以诗歌中时而情绪低落;因为李白究竟是李白,个性张狂、洒脱飘逸、积极乐观,所以诗歌时而情绪高涨,并在最后达到感情的顶峰。

学生经过自己的研究探讨,对这首诗文的理解会更为深刻,对李白的性格、际遇、才学等都会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更真切地感受到李白的生命力。

3. 秘响旁通,联系相关作家作品深化文本解读

中小学语文在讲授诗歌时,往往是就诗论诗。而到了大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尝试使用诗文解读的“秘响旁通”之法来解读诗文作品。

“秘响旁通”源自刘勰《文心雕龙·隐秀》“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一句。“秘响旁通”法,指的是解读诗词作品时,要结合相似或相关的作品,细细品味某个字或者词背后蕴含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展示魏晋时期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使学生认识到李白的《行路难》很多词句、意象都是从鲍照的原诗中借用的。

为何李白要仿照这首作品进行创作?鲍照的这首作品是在何种背景下创作的?有何内涵?只有了解了鲍照的这部作品,学生才能够更高层次地解读李白的《行路难》。

鲍照因为出身草根,无人举荐,所以始终无法入朝担任要职。政治抱负、远大理想无从实现的鲍照,情绪颇为低落,故而借酒消愁,同时创作了《拟行路難》。从《拟行路难(其四)》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鲍照的失落、犹豫,以及最终的放弃抗争。李白的《行路难》正是在这首诗的影响下写就的,因为此时的李白和当初的鲍照一样,正当自己想要大展宏图、发挥才干的时候,却被现实无情地打落在地。

同样是理想的夭折,同样是前路困难重重、坎坷甚多,李白又是如何对待的?

虽然他也时而流露出抑郁、甚至绝望的情绪,但是最终,他性格中的开朗乐观占据了上风,所以才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发出了生命中的强音。

面对同一景况,不同性格的人却会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态度,鲍照选择的是消沉、让步、放弃抗争,而李白却不会被残酷的现实打败,始终对生活的前路抱有期望。

通过文本解读时的“秘响旁通”,我们实现了文本的深化解读。帮助学生了解到,李白吸引我们的除了他的天才之外,同时还有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这正是李白的人格魅力所在。

三、结语

高职“大学语文”,既要顾及“大学语文”的“大学”高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的“高职”特点。既要以全新且深入的角度来阐述、解读文本,也要懂得如何调动起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职“大学语文”最终的落脚点必然是“语文”,因此就需要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选择最为恰当的方式方法,来展开课程教学。

作为高职教师,只有首先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深入地去体会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恰当地语言将这份情感“交”到学生手中,才算是成功的“大学语文”教学。如果每一个老师都是按照所谓的大纲进行备课,而不去对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入的理解,那么“大学语文”课必将因为没有了情感内涵而变得索然无味。

参考文献:

[1] 马永春.“大学语文”教学情感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大理学院学报,2003,(11):43-45.

[2] 张艳.浅论语文情感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6):64-65.

[3] 曾光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投入[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8):23-24.

[4] 刘涛.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6):14-21+23.

[5] 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16-18.

(编辑:郝  婵)

作者:董亚楠

情感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2: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情感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知识,教师应以情感教学的方式去引导、打动学生,让他们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以更加积极主动、充满兴趣的状态进入到语文学习中。

【关键词】情感教学 情感互动 情感参与 大学语文

在高校,大学语文不是必修课,而是一门公共课,有的专业会开设这门课,也有的专业不会开设。这虽然体现了一种自由与宽松,但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无疑加大了难度。学生会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不像英语一样有硬性的要求,要过级,甚至考研也是必考科目。学生宁愿花时间去背英语单词,也不愿花时间去背几首诗词、读几篇文章。当然,这也不是高校课程设置导致的,而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面对这些,如何在有限课时的大学语文课上,让学生以一种严肃、认真甚至尊敬的态度去学习语文?从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从学习变成热爱?这是大学语文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更侧重于知识的讲解、传授与基础能力的培养,而很少注意到情感熏陶与培养,而使得中学语文教学变得一板一眼、枯燥无味,这与应试教育有关。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升学,在考卷上,如果学生的答案不“标准”,或太新异,那么分数也不会太高。但是这些问题在大学语文教育中都不存在,大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了应试的局限,相对来说,教学方面还是比较自由与宽松的,当然,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自由、宽松,所以,学生的态度容易变得散漫、不严肃、不认真。加之同一所学校里有的专业开设有语文课,有的专业却没有开设,学生就会认为语文课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既然这样,就不必花时间、精力去对待,这无形中又加大了大学语文教学的难度。针对这些,就更需要教师以一种负责、严谨的态度去进行教学,学会“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多元,充满吸引力。

一 鼓励学生多思、多讲

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会成熟一些、丰富一些,他们的视野开阔了,想法也多样化了,不会像中学时拘泥于应试教育,这是大学语文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加以利用的特点。因为不用拘泥于应试教育,所以语文教育可以相对自由些,应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体会,甚至是对一些已约定俗成、达成共识的东西提出质疑。当然,这要建立在合理、合适、合宜的基础上,不能天马行空,这就需要教师的把握与正确的引导。以柳宗元《三戒并序》为例,在讲解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关于《三戒》的传统解读,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麋、驴、鼠到底暗喻了什么人?是不是如传统解读中所认为的“不知推己之本”、“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① 有的学生不认同这种传统解读,认为这些解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作者的一种表现,很多学生认为麋、驴、鼠三种动物很傻很天真。麋很小就被临江之人抱回家养,家犬碍于主人的威慑,不敢吃它,一直装作与它很友善,而它竟真的认为犬是它的好朋友,三年后,出门看见外犬,也认为它们会跟自己很友善,还想与它们嬉戏,却不幸被“杀食”。驴则是被好事者带进黔地,结果被虎吃掉,而驴从头到尾都是被动者,没做过任何过分的事,被人带进黔地,被虎观察、挑衅、“荡倚冲冒”②,最后“断其喉,尽其肉”③。鼠则因为是永某氏的生肖神,因而被永某氏善待,但后来人却不这样,而是“杀鼠如丘”④。鼠被永某氏“宠”惯了,结果反害了自己,如果房子的主人一开始就不是永某氏,鼠们也不会那么放肆,它们会知道偷吃了东西之后要躲藏起来,没人的时候再出来偷,不会成群结队肆无忌惮地出来,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杀鼠如丘”。当鼓励学生说出这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时,学生实际已积极参与到课文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自顾自说,学生会从这种参与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获得参与后的满足感。

二 以情感带动教学

作为一名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生硬地讲解、传授知识,是达不到情感教育的要求的。有的教师尽管知识面很广、学历很高、科研很多,但并不代表他就懂得情感教育。笔者认为,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育者首先要充满情感。大学生的情感是复杂的,也是丰富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愿意和老师交流、沟通,在课堂上则表现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把自己对课文的感知、评价传达给学生,这种传递过程实际就是一种情感互动。另外,这个过程应充满了审美与智慧,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这也是一种情感互动。如《子衿》,此类篇目涉及爱情,对于大学生来说,爱情不再是需要回避的话题,所以,教师可以把诗中那个痴情等待恋人的女子以及她对恋人的爱与思念、盼望与等候充分描述给学生。当然,这种描述必然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体会与感情,这一切都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当你声情并茂地讲解这首诗时,学生会被你打动、被你吸引,被你带入到诗的情境中,体悟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调动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三 通过形式不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

1.通过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朗读可以是教师朗读或是学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原文的印象,还可以产生一些新的感受。

2.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以此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如《茶馆》一文,文中涉及的人物很多,可以让学生自愿报名参演,或由教师指定。参加角色扮演的同学会反复去读,去理解角色的语言、行为与情感等,没有参加的学生也可以评价参演同学的语言、扮演等是否贴近角色,从而加深对课文的领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生动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新鲜感。如《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聊斋志异·婴宁》等篇章,都可以先将影像资料放给学生看,然后再进行解读,这样学生对文章涉及的人物、情节等都会有较深的印象,从而更容易理解课文。

4.开展演讲比赛、写作训练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一定与教材中的课文相关,大学的语文教学本也不应局限在教材中。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锻炼其能力,而且活动中学生必然调动情感因素去准备、参与。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非常重要,方式、方法也很多。作为教师,只要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愿意多花些时间与精力,就会思考、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让大学的语文课不再乏味、不再被动、不再可有可无,取而代之的是成为学生真正重视的必修课。

注 释

①《三戒》并序·临江之麋

②③《三戒》并序·黔之驴

④《三戒》并序·永某氏之鼠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析[J].新一代(下半月),2012(1)

〔責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盛惠

情感教学大学语文论文 篇3:

大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面对越来越强调“人才观”、“素质观”的现代社会,教育领域中的情感教育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简单说,就是关于情感的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的教育。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精神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一、大学阶段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当今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它呼唤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给予最根本的支持。然而人的全面发展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在教育中,长期的“重理智、轻情感”,导致今天的大学生情感发展严重滞后。比如,现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方面妄自尊大,一方面崇洋媚外的心理,有的人甚至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不再需要爱国主义。另外,在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越来越被淡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情感观念淡漠,人际交往面狭小,在诚实、守信、勤奋等方面表现得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并且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习惯。许多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缺乏对生活的应变能力,行为失范、自私自闭等等。这种情感的缺失和滞后,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严重地危害着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人的发展必定是全面意义上的发展,既包括身体的,又包括心理的;既包括理性的,又包括感性的;既包括认知的,又包括情感的。若片面的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将导致自身的覆灭。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情感教育必将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并最终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语文学科有着较强的人文性特点,大学阶段,没有了应试压力,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趋势更加强烈。而人文性说到底是一种情感性和文化性。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要求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的培养成为大学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的共通之处,这种共通,使大学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实现了统一。另一方面大学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大的方面有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思想、陆游的爱国主义,小的方面有家庭中的父母之爱、朋友间的忠义之情,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人文场或情感场,时时熏陶感染着从中走过的每一个人,正因为语文课程本身的这种资源优势和内在特色,使我们的情感教育成为可能。

三、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一)教师要树立情感教育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同时重视自身的情感建构。教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引导者,担负着教育学生的神圣使命,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情感教育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彻底从中学阶段语文教学“重知识传输,轻情感培养”的模式中走出来,努力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才。同时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还应重视自身的情感建构,健全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从而能以健康、丰富、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便更好的实施情感教育。

(二)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授课,先讲背景,再进行分段,从而把文质并茂的文章分割成条块,使之失去了文采,失去了感人至深的魅力,一句话,失去了情感。我认为,既然文章是作者感情的体现,就应创设与之相应的情感氛围。现提供我在教学中使用过的几种方法,以资借鉴。

首先,音乐伴读,波动情感。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在音乐中朗读可以渲染意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让学生伴随着悠扬或激昂的乐曲,捕捉课文传递的美的讯息,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能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我组织学生听配乐朗诵。当《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响起,同学们一面聆听着朗诵者的咏叹抒情,一面感受那美妙幽深的意境,身心沉浸在迷蒙的月色中,仿佛走进醉人的早春三月的江南水乡,悠扬的旋律如桃花春雨般飞扬飘洒,深切而浓郁的思念之情,如花一样鲜艳,像露一样清新,借着音乐,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

其次,音画结合,营造气氛。在讲授《短歌行》时,我借用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这一段中,曹操边舞边唱,有音乐,有画面,学生完全沉浸其中,一方面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另一方面这种音画结合的方式对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

此外,重视朗读,激发情感。课堂上的朗读包括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教师的范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不同的朗读风格,能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教师在范读中,要把握住“因文定调、因情赋声”,尽可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能从教师范读的情感基调上体会作者的情绪,从而投入课文特有的情绪中去,增强教学效果。另外,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因为有些文章的情感是隐含在文字深处的,特别是诗歌,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才能读懂文章,体会其“真情”。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瘦马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单凭教师的点拨分析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只有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领悟作者的羁旅之思。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创设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有“煽”情的氛围与环境。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这都有利于促进情感教育的开展。

(刘亚莉河北廊坊市武警学院写作教研室)

作者:刘亚莉

上一篇:农村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美术专业学科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