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感渗透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语文教学是以汉语言为方式进行思想和知识的传递,汉语言文字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最集中的表现,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系所在。语文不同于数理,偏重于感性教学,在知识性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文化素养的陶冶,文化素养包括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等等方面,文化素养的养成是语文连续性教学和情感渗透教学的结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情感渗透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情感渗透教学论文 篇1:

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摘要】语文课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三维目标中的高纬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用心灵体验,感悟作品中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内涵,从而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关键词】语文教学;单元主题;情感渗透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在强调工具性,局限于字词的积累及简单读写能力的训练,注重知识能力这一低纬度目标;而不能走进历史、迈入现实、触摸作者的脉搏,感触文本的“血”与“肉”等高纬度目标,缺乏对学生进行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和健康审美情趣、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认识狭窄、幼稚、可笑,甚至形成畸形的性格。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的,每单元都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极好教材。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单元主题入手,运用听、说、读、写、画。表演等多种方式,把学知识与情感渗透、价值观培养统一起来。

一、在感受亲情中进行感恩教育

如:人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文章和一次口语交际与习作。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课文,进入作品中作者的情感世界,获得角色情感体验。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渗透。要求学生和父母沟通,并观察记录父母忙碌、辛苦的一天生活,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見,正确认识父爱的深沉与母爱的伟大。习作的时候,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大胆的讲出来,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在欣赏大自然美景中陶冶高尚情操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在作家的妙笔之下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陈醉云的《乡下人家》,勾勒了一幅自然和谐,宁静美好的乡下风景图;陈淼的《桂林山水》,老舍的《草原》,景美,人更美;李汉荣的《山中访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赵丽宏的《山雨》,像一曲无字的歌谣;萧红的《火烧云》变化多端,形态各异;吴然的《珍珠泉》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美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既有老师的示范读,又有分男女生互读;还可以细细品读,也可以大声诵读。在读中感受那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感受火烧云的变化奇妙,在美读中体会语言的韵律美、画面的意境美以及文章的结构美、写作的方法美、作者的情感美。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基础。

三、在爱国篇目的学习过程中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如:人教版五年级第七组单元主题“勿忘国耻”,本单元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情感渗透和体会,还组织了一次以“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这次演讲学生们情感激昂、有理有据,从不同方面阐述“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等观点,还分享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小故事。演讲中,我对学生进行演讲技巧的指导,让他们恰当地使用手势,表情来配合演讲,表情答意,增强了演讲效果。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了作为中国人深深的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学生明白了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在古诗文经典学习中进行美的熏陶

古诗文具有韵律美、画面美、意境美的特点。在指导学习《伯牙绝弦》时,配上了《高山流水》的古琴演奏,让学生进行入情入境的诵读,可以自然而然体会到知己的那种心灵相通的境界。在教《七律·长征》中,配上《英雄的黎明》背景音乐,来指导学生朗读,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种气势磅礴的场面,一下子就联想到红军那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果再引导学生给古诗配插图,可更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培养想象力;更容易体会古诗蕴含的意境、哲理,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在特定情境中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为“语言艺术”。安排了《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等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巧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语言的精妙。(面对楚王的三次挑衅,晏子通过机智的语言,巧妙地化解了危机,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伯诺德夫人一家用语言与狡诈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爱语言、学语言、用语言的动力,同时培养了维护祖国尊严与安全,保守国家秘密的爱国情感。

六、在环保教育中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如人教版六年级第四组单元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我采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入街道、社区调查了解环保方面的现象,拍成图片,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列举生活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并针对这些现象写一份倡议书的实践活动,使环保意识扎根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总之,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只有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情感渗透的艺术境界才可以实现。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教材,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促使学生对作品或教师的情感准确、及时的吸收,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达到情感渗透的目的。

(编辑:龙贤东)

作者:李自超

语文情感渗透教学论文 篇2:

语文教学的情感渗透

摘要:语文教学是以汉语言为方式进行思想和知识的传递,汉语言文字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最集中的表现,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系所在。语文不同于数理,偏重于感性教学,在知识性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文化素养的陶冶,文化素养包括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等等方面,文化素养的养成是语文连续性教学和情感渗透教学的结果。特别是在新课改下,把情感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更有益于激发学生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渗透;素养陶冶

语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学思想、处世哲学和文人智慧的结晶,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每一位学子开启其他社会和自然学科的钥匙。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中,语文不仅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更凸显出指导性、引领性的作用。语文教学不单单为了教会了学生读书习字,更是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此外还通过情感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德美人善、不屈坚韧的人格和品质,这些品质素养对与学生的长远发展极其重要。

1.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情感教育就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情感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而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情感更是其教育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下的任何一个教育阶段,语文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幼儿启蒙,到成人教育,语文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发挥着同样的功能。语文属于社会文化,与自然学科不同,偏重于感性,感性的发挥便需要情感的投人,情感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着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甚至生活和工作奠定人文素养基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更好地引导学生流露最真实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觀是教学三维目标,其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感染。

2.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方式

用于教学的语文素材和文本将教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共同步入到语文的世界当中,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自己情绪感染和情感的引导,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学生。想让学生能过更好地理解情感、体会情感、表达情感,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地展示,给学生展示热情饱满的自我。如果没有情感的渗透,语文便会成为艰涩乏味的一行行文字,如果将情感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做到以情动人,才可以让学生领悟,做到以情修身,不仅培养了语文表达能力,而且还走进了学生内心深处。如此这般,语文教学便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1 社会化情感的带入和铺垫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基于语文教学文本,教师把符合文本的情感渗透到教学中,从而起到抛砖引玉和情感氛围营造的作用。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多关于亲情的文本,胡适写的《我的母亲》、朱自清写的《背影》,当然,还有古人写的诗词,孟郊的《游子吟》,这些教学素材,都包含情感,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纵向或横向的素材联系,把情感融入课堂,用饱满激情的语言让学生体会亲情,进行相关引入。例如,可以将《我的母亲》和《游子吟》相联系,<游子吟》很多学生在小时候便会吟诵,并且懂得其情感内涵,以《游子吟》作为《我的母亲》教学的引子,采用一些排比句或比喻句等有情感力量的语句重申母爱的细腻与伟大,营造情感氛围,渲染亲情,为《我的母亲》这一篇文本的教学作铺垫。对于一个语文教学素材所蕴含的情感解读非常重要,往往学生很难把握素材当中微妙的情感,这便需要教师来进行情感的引入,将情感渗透其中,将情感态度与价值体验融入到教学的点点滴滴中,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2.2 哲学性情感的渗透与升华

其实,社会化情感的自然带人,是一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素养,而在社会化情感的基础上,语文还有着很强的哲学性情感。所谓的哲学性情感就是一个包含除亲情、爱情、友情等私人情感之外的对集体、对社会的情感集合。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哲学性情感便是三观的基础所在。如,在语文教学文本中有着闻一多所写的《七子之歌》,当讲到这一内容时,便可以结合历史目隧“七子”与祖国母亲离散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铭记历史,将爱国的情感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讲述革命前辈为了让“七子”回归祖国母亲怀抱而展开的浴血奋斗,从而让先辈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浸润每一个学子的心田。

3.结语

语文的教学,不仅在于简单的传文习字,更在于通过情感的渗透,让学生从语文文本素材感受生活、陶冶情操,并融入内心情感,表达真实感受,然后回归到课堂上,带人情感对素材做出充分的理解。通过社会化和哲学性的情感渗透,让语文素材活起来,让情感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子的成长与成熟。

参考文献:

[1]刘国军.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9,(05),82-83.

[2]曾爱华.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6),115-119.

[3]刘春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江西教育,2018(33):48.

作者:王翠霞

语文情感渗透教学论文 篇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渗透探赜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悟文章内容以及了解课文抒发的情感。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外,应重视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重分析课文渗透的情感。同时,学生在阅读后,师生应共同讨论课文内容和文中渗透情感的语句,在师生相互交流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渗透,使学生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情感渗透

前言

情感渗透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之前,应详细讲解课文主旨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以此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课文抒发的情感之后,带着情感阅读课文内容,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说明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进行情感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一、引导学生阅读时进行情感渗透

不同的课文内容抒发的情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除了传授阅读技巧以外,还应重视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分析课文抒发的情感,并且,教师应注重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进行情感渗透,使学生充分了解文章抒发的情感以后,深刻体会课文抒发的情感,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应根据作者抒发的情感读课文,从而使学生懂得如何阅读课文以及意识到带着情感读文中语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学生在明确阅读技巧后,也会积极依据文中抒发的情感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例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文中小蝌蚪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变化特点和寻找妈妈的历程,以此告诉学生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克服困难、不断努力寻找,以及表达了小蝌蚪对妈妈的爱,进而渗透文章情感,有利于促使学生向文章中的小蝌蚪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时积极根据文中渗透的情感读课文,既做到带着情感阅读,同时说明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带着情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品读文中抒发的情感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方式,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运用情感渗透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如,引导学生品读文中抒发的情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品读课文内容,边品读边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分析、思考课文抒发的情感,学生深思熟虑中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并且,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如,学生体悟到课文内容主要以描写风景为主,作者对景色的喜爱,进而运用许多优美的词语描写景色,通过描写景色抒发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学生体会到课文抒发的情感以后,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且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不仅扎实掌握文中的知识点,同时也做到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内容。此外,教师对于带着情感品读课文的学生,应多表扬多鼓励,与此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之前,要重视详细讲解课文内容渗透的思想情感,而后,引导学生品读文中抒发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感悟文章情感,学生有所感悟,才能体会到课文所抒发的情感,并做到有感情地品读课文,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做到根据课文情感进行情感渗透,有利于促使学生对文章情感有所体验和感悟。

三、引导学生带着情感阅读

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且抒发的情感与描绘的景色、人物有关,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前,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渗透的思想感情,学生明白文章内容抒发的情感以后,才能够自觉带着情感阅读,从而实现良好的情感渗透效果。

例如:学习《狼牙山上五壮士》时,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渗透英雄人物伟大的精神,以此渗透爱国的情感,学生明白课文抒发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并且,学生能够自觉带着情感閱读课文。可见,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抒发的情感进行情感渗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同时也调动学生积极情感读课文内容,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前进行情感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说明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四、阅读后师生共同探讨文章抒发的情感

教师归纳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得出,与学生讨论能够将课文表达的情感渗透给学生,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带着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有效阅读课文。教师明确师生共同讨论的重要性以后,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应先讲解文中抒发的情感,之后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分别与各组学生沟通,师生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文中抒发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举手表述,使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感受到课堂氛围的活跃后,也会更加主动举手说出课文抒发的情感,学生明白课文表达的情感后,带着情感读文中语句,阅读中学生充分了解课文渗透的情感和文章蕴含的寓意,且在完全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带着情感阅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由此表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应重视与学生探讨文章抒发的情感,师生共同探讨中教师立足于课文进行情感渗透,能使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精神内涵、抒发的情感、渗透的内涵,学生了解课文抒发的情感和内涵后,有所感悟地阅读课文,必然会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学生在与教师讨论中深层次领悟作者抒发的情感,进而带着情感阅读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感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前,教师应带领学生详细分析文章抒发的情感,并要求学生依据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读课文,学生在明确阅读要求后,积极带着情感阅读文中的语句。此外,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分析、探讨课文抒发的情感,师生探讨中学生清楚课文抒发的情感,以及感受到情感熏陶,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并且,学生意识到应结合课文抒发的情感阅读,以此调动学生有感情地读文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春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  江西教育. 2018(33)

[2]王桂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渗透[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18)

[3]高学峰. 农村小学多媒体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26)

[4]徐丽霞. 对小学阅读教学“三无”问题的思考[J]. 语文建设. 2017(35)

作者:李春林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