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感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各种机智,甚至可以说是教学的艺术便是教学的机智。教师们常常感叹自己的课堂氛围太沉闷、缺乏活力,那是因为缺少了教育的机智。在诸多教育机制中情感机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催化、宣泄、善思等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情感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情感教学管理论文 篇1: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摘 要: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和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学生就不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让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目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情感激发;情感体验;情感渗透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也明确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这句话不但向我们明确地指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涵在作品之中,而且还向我们阐释了情感在审美欣赏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教学活动是伴随有强烈情感因素的活动,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滲透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们决不可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情感的作用是神圣的,但它的本质不能说它都是善的,都是美的,它也有恶的方面,也有丑的方面。所以自古以来的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注意情感的熏陶和培养,他们总是把情感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乎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淘汰下去。这就是人类的进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尤其扮演着更加特别重要的角色。语文课文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使学生感受、体验、升华这些感情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是教师借助古今中外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唤醒、开发、引导,使之向健康、真纯、高尚的境界发展和提升的。简言之,陶冶情感,完善个性,升华境界。因此,情感教育不是对人的情感进行程度上的改造,更不是对情感的灭绝,而是对人的情感的一种引导,使之回到真、善、美的轨道上来。

另外,就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而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否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优劣、高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根绳索,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畅游知识的浩瀚海洋,采撷人生情感的硕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感教育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和影响周围其他人,并常常使其他人引起与之相近或相联系的情感。同样,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和影响到自己。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应时时注意把握自己的情感,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中,教师首先要深入学生,对学生要做到多接触、多了解、多关心,多和他们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最终作为益友走进学生的生活;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用亲切的目光、婉转的声调、优美的语言引导、调动和鼓舞学生,才能使他们感到环境的轻松、愉快,教师的和蔼可亲,从而使教师作为良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报我以桃,投之以李”。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发展。尊重学生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和展开要紧紧围绕学生,教师千万不能无视学生的感受,做自我陶醉的演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求;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循序善诱、因材施教。只有教师的爱心为学生所感受,学生心灵的琴弦才会被教师所拨动。古人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自然会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景,做学生求知过程中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知识的主动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才能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一个成功的教师,无不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调控的主导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谈到的“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讲的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时由感悟而自然产生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进入文中的角色。

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此引起、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着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流作用。还需要说明的是教材的内容是隐藏在文字符号背后的思想、情感、价值,可是这些并不能被学生轻易接受和理解。情景的创设,一方面可以把符号背后丰富的信息还原并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使学生的情感借助相应的感知和表象得以展开。另一方面,它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暗示和启迪,唤醒学生自身潜在的学习经验和内在情感。特定的情景诱发的感知,是一种浸润着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感知,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特定情景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巩固,以此丰富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其对语文的学习充满信心和乐趣。

三、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中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真正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地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经常让学生对你的教学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那么,你的教学就会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所有的学生也自然会乐于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譬如,你可以采取一些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也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阅读来组织教学,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波动的情景来激发学生。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够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新鲜的情景中去,并能够轻而易举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有一位教师讲《变色龙》时,首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接着又问:“这篇课文就是写这种动物的吧?”学生回答:“不是,是写人的。”老师又说:“既然是写人的,为什么要用‘虫’来命名呢?这个名字真令人费解!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这样明知故问,就极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文的学习。由此可见,精妙的导入语对教学会产生一种多么大的影响。声情并茂的阅读往往能够起到细致入微的讲解所不能达到的功效。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更应该通过阅读来引领学生“入情”、“入景”,也就是通过再造想象进入作者所创设的那种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或通过相似联想引进有关的情境。这样,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如身临其境,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尽得攀援之情趣,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愉快学习的道路。创设情景的方法对语文教学来说就更加必要了。我在教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就有意识的先让学生听《再见吧!妈妈》这首歌,用歌曲的感情去唤醒、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当学生们听到“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时,学生们都激动不已,他们的情感也立刻显现出来了。在此基础上,我才让学生去读课文有了这样一个情景的创设,就无需老师再过多的对课文进行讲解了,因为学生已经理解了文中的内容,这样不仅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还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由此看来,营造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对教师的教学来讲该是多么的重要啊!

四、在严谨、科学、务实的授课过程中把握情感

对教师的授课,赞可夫也有一段很经典的论述:“教师本身先要具有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教师上课,不仅要讲究艺术性,更要讲究科学性。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不仅达不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而且还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能够把握住自己的情感,要依据课文的内容,结合情节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在释放情感时要能够全身心地真情投入,要做到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既不要故弄玄虚,也不要无病呻吟。情感的释放要源于教师的情感体验和倾情投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细心揣摩后所得的确切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情感先入情,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犹如一位优秀的导演,导演总是首先谙熟剧情,然后进入角色,再启发引导演员入戏。

语文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本身就是一门极富情感的课程,尤其是文学作品,大都有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典型化的环境及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教师在教读这些课时,应首先进入课文、进入角色,即“入情”,从导入到结束,从设疑到解难,从范读到讲解,从言语到体态等都要渗透着自己的情感倾向,随讲授内容或喜、或悲、或怒、或忧,都应由衷而发,决不能“做”成矫揉造作的“戏”。要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在充满激情的表演中,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个性等协调健康地发展。而要做到这些,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体验,更要具有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笨嘴拙舌的语文教师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五、在动态化的教学管理中渗透情感

新时代的学生的性格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个性张扬、崇尚自我,独立性强,但同时又具有耐力不足、自控能力差等特点。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生成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语文课堂存在有许多可变因素,课堂上学生也往往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因此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达到一定的效果或者是获得一定的成功。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利用自己的教学情感来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不时地运用自己的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句特定意义的话、一种夸大或微小的动作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使学生在不同情感的影响下,对自己此时此刻的言行很快得出一个是与非的判断,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眼睛具有一种传情达意的功能:冷峻、严厉而责备的目光,表达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感情,它会让学生醒悟;温暖、热情、赞许的目光表达的则是一种愉悦的感情,它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表情有传递信息的作用: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是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之情;表示不满甚至愤怒的冷峻表情,是对违纪学生的责问;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是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有时,教师讲课时声音的高昂低抑、话语的突然停顿,都是课堂管理机智所在。教师正是通过释放自己的情感来进行教学管理,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总之,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也是情与理,情感与认识的统一。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更是教学氛围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语文教师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把情感教育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育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具有新时代创新精神,具有美好情感的新型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89.

[2]孟昭兰.人类情绪[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0.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Μ].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赞可夫.和教师谈话[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6]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 王开贵】

作者:张 雄

语文情感教学管理论文 篇2:

论语文教学情感机智的生成与培养策略

【摘 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各种机智,甚至可以说是教学的艺术便是教学的机智。教师们常常感叹自己的课堂氛围太沉闷、缺乏活力,那是因为缺少了教育的机智。在诸多教育机制中情感机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催化、宣泄、善思等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以阅读加强生命体验”“以修身拓展知识视野”“以反思熟知学生特征”“以创新锤炼教学能力”等方式提升语文教师教学情感机智。

【关 键 词】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生成;培养策略

有人说,教育是一项科学性、艺术性与创造性三结合的工作。确实如此,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很好地将三者有机结合,而三者的最佳结合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一种教育的机智。教学机智是教育智慧的表现形式,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所谓的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仅要求教师有聪明的、富有创造力的头脑,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的教学理论,更要有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指向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学品质,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缺少了所谓的教育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实践的教师。”那么教育机智中的情感机智该如何理解呢?

一、对情感机智的涵义诠释

情感机智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均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弄清情感机智前,首先对教育机智做一简单的释义。《教育大辞典》将教学机智释义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和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教师机智灵活性与机敏性的统一,是一种“应急”的智力活动过程。而情感机智则是一种更为敏感、细致而富有创造性的机智,它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氛围,左右着我们的课堂效果。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等。机智主要指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情感机智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面临各种教育冲突所采用的最佳的措施。情感机智的核心是在教育情感冲突中所表现出的最佳的应变方式。

由于科目的不同,情感机智也有所差异,就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机智来说,则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的交织。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是情感丰富而细腻的人,应该有着较高的情商,不具备这一点就很难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波澜。要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会有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学要重视课程资源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文明的欣赏能力。语文课堂中知识的传输主要是通过语言传输的,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语言的抑扬顿挫。因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情感机智要求尤为突出。

二、情感机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显著特点之一,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以情感机智为催化剂,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开讲时在引入材料的选用上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调动,导入新课,激活思维,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如在讲柳永的《雨霖铃》一词时,可选用台湾著名男歌手齐秦的那首《大约在冬季》作为情感式导入,这首现代版的“雨霖铃”带领学生很快进入了词人创设的意境中,对于词人的情感理解也很到位。课堂导入中教师情感机智的应用,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唤醒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宣泄、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帮助学生进行情感宣泄,促进其心智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发展是教学中运用情感机智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多变的阶段,高中生往往有着这样那样的想法。同时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学生情绪处于一个多变的阶段。教师情感机智的高低对教学的影响显得尤为明显。语文教师要通过那些经典的名篇解读,让学生逐渐感知自己的情绪发展变化,缓解自己的情感压力。

(三)善思、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文本在内容上有着外显或者隐含的情感,其实这恰恰是文章的精妙之处,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内蕴于文本情节中的情感源泉,引导学生聚焦到情感点,从这些地方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情感冲突,利用情节,聚焦情感,驱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理应成为课堂的一抹亮色。

三、提升语文教师教学情感机智的途径

课堂教学机智表面看是突发的灵感、直觉思维,是一种基于经验积累的顿悟,具有不可捉摸性,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课程理论指导,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没有对教学艺术的潜心钻研,是无法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综上所述,语文教师的情感机智较为重要,但往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有效地生成、把握和实施,以提升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和有效性,那么如何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情感机智呢?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情感机智。

(一)阅读——加强生命体验

阅读其实是一种生命体验,雅思贝尔斯告诉我们: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阅读过程既是学生和文本中一个个不同角色的对话,也是教师反复研读文本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教师真正地理解了文本中的内容,才能带领学生和文本进行情感的冲突。

阅读,也唯有阅读才使我们能与那些伟大作家对话。阅读让我们感知了做人的原则、做事的方法、人间的真情,阅读也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语文教师的情感机智也在阅读中得以提升。要通过阅读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通过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努力将自己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组织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二)修身——拓展知识视野

有人说当一个语文教师容易,但当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很难。此话不假,因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的标准太高了,知识视野便是其中的一个衡量标准。我们常说要求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似乎一桶水也不能满足了,或许需要一眼清泉了。拓展知识视野和提高文化修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活动。文化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积淀,常常带有鲜明的民族性。语文教育对民族文化的弘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教育专家普朗格认为,“教育是文化传播的过程”。语文教师只有意识到自我文化传承的重任,才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以文化的视角解读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外经典文化的有效积淀。

(三)反思——熟知学生特征

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会思考、有思维的群体——学生。高中生情感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很容易形成各种心境。憧憬未来,常对活动充满热情,但往往易振奋、易波动,也会感情用事,甚至有时会出现盲目的狂热和急躁,以致不计后果的冲动,遇到挫折会有种种消极情绪。当情感冲突产生后,如何正确引导的前提是教师必须熟知我们的教育对象。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够恰当,很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因而作为教师群体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熟知学生的认知曲线和情感特征,并将这方面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平时的教学管理中。

反思是教师情感机智生成的关键因素,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教师要想快速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上公开课,因为公开课前,教师会对教材、学生等进行深思熟虑,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又会开展多方位的反思。我们许多的教学灵感,应该是苦苦思索的结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教学机智的发展和提升,离不开教学反思。

(四)创新——锤炼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机智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情感机智都与他人有明显的区别,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发的灵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是对教学实践的顿悟。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活动就是他们的共同创造。教师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系列的、从未见过的教育现象,也会在教学领域当中发现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情感机智来化解。因此,教育对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与教师的教学情感机智息息相关。如果一个教师总是固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每天重复着不变的教学方法,不思创新和进取,那他永远只能是一个教书匠。在新课改步伐的推动下,肯定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只有怀有一颗创新的心,把反思和创新当作追求的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灵光闪跃,精彩纷呈。

教学机智要求教师对教学情境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在课堂教学中以充满智慧的洞察力和敏感性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根据学生的言语、表情、行为等特征,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迅速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并灵活应对,适时引导,找到目前教师和学生的契合点。

总之,教师的情感机智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和发展。基于教学实践的教师课堂教学情感机智的培养,是一个滴水穿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过程,只能从点滴做起,长时间扎扎实实地推进、提炼。语文教师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感知到了情感机智的重要性,才能去关注情感机智,并合理运用情感机智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谢季花. 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4).

[2] 赵宝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表象与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4).

[3] 梁云琛. 正确运用情感机智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12(6).

作者:郑军亮

语文情感教学管理论文 篇3: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究

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情感教育这根绳索,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畅游知识的浩瀚海洋,采撷人生情感的硕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景,做学生求知过程中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知识的主动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才能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一个成功的教师,无不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调控的主导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谈到的“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讲的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时由感悟而自然产生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感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进入文中的角色。

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此引起、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情景的创设,一方面可以把符号背后丰富的信息还原并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使学生的情感借助相应的感知和表象得以展开。另一方面,它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暗示和启迪,唤醒学生自身潜在的学习经验和内在情感。特定的情景诱发的感知,是一种浸润着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感知,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特定情景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巩固,以此丰富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其对语文的学习充满信心和乐趣。

二、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中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真正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地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经常让学生对你的教学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新鲜感,那么,你的教学就会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所有的学生也自然会乐于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譬如,你可以采取一些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也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阅读来组织教学,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波动的情景来激发学生。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够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新鲜的情景中去,并能够轻而易举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有一位教师讲《变色龙》时,首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接着又问:“这篇课文就是写这种动物的吧?”学生回答:“不是,是写人的。”老师又说:“既然是写人的,为什么要用‘虫’来命名呢?这个名字真令人费解!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这样明知故问,就极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文的学习。由此可见,精妙的导入语对教学会产生一种多么大的影响。声情并茂的阅读往往能够起到细致入微的讲解所不能达到的功效。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更应该通过阅读来引领学生“入情”、“入景”,也就是通过再造想象进入作者所创设的那种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或通过相似联想引进有关的情境。这样,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如身临其境,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尽得攀援之情趣,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愉快学习的道路。

三、在严谨、科学、务实的授课过程中把握情感

语文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本身就是一门极富情感的课程,尤其是文学作品,大都有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典型化的环境及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教师在教读这些课时,应首先进入课文、进入角色,即“入情”,从导入到结束,从设疑到解难,从范读到讲解,从言语到体态等都要渗透着自己的情感倾向,随讲授内容或喜、或悲、或怒、或忧,都应由衷而发,决不能“做”成矫揉造作的“戏”。要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在充满激情的表演中,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个性等协调健康地发展。而要做到这些,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体验,更要具有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一个没有情感的人,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笨嘴拙舌的语文教师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四、在动态化的教学管理中渗透情感

新时代的学生的性格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个性张扬、崇尚自我,独立性强,但同时又具有耐力不足、自控能力差等特点。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个生成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语文课堂存在有许多可变因素,课堂上学生也往往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因此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达到一定的效果或者是获得一定的成功。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利用自己的教学情感来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

总之,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也是情与理,情感与认识的统一。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更是教学氛围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语文教师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把情感教育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育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具有新时代创新精神,具有美好情感的新型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作者:简伟根

上一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论文下一篇:教学改革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