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

2022-05-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摘要:新课改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逐渐重视起来,初中政治课教学也在一直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并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地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探索,再以情感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第一篇: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

高职高专院校情感教育问题初探

摘 要:情感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发展呈现出负面化,功利化、政治化和目标模糊化倾向。为此,需要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关注情感教育的发展,树立以情优教、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构具有专业特色和人文内涵的情感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完善以学校与家庭互动为主的情感教育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情感教育;探析

近年来,随着我们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情感教育也日渐关注,尤其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心理情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情感教育内涵解读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以注重人的情感培育为教育的着力点,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及意志表现,教育者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互动交流,以促进师生间思想上的共鸣,知识上的相互融通,进而实现学生在智与情方面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快乐地享受教育,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因此,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造和创新。通过情感教育,不仅最大限度地尊重并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地位,更有利于培养造就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品质,培育学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世界,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因此,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即“从教学到管理,从课内到课外,只要有学生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就需要情感教育”[1]。

情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内涵丰富,具有多样性和多层面性。这就决定了情感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层面性。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情感教育不仅包括对学生情感培育的引导,还包括对学生情感问题处理上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对学生情感及其情感处理问题的引导教育,逐渐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正当的伦理价值观。从一定意义来讲,“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255。不言而喻,教育者必须关注对学生情感世界的教育和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对于情感教育内涵的解读,教育界见仁见智,观点不一而足。有学者指出,情感教育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情感体验教育,二是情感提升教育。其实,这种观点在深层次上透视到了情感教育过程的两大阶段,即情感体验阶段和情感提升阶段。情感教育也正是通过引导学生直接体验感知生活中的人和事,使其以理性的情绪和心理经验感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的不断升华,使自己的情感变得越发成熟理性。

对于情感教育内涵的解读,还必须考察情感教育的目标何在。从教育学的视阈来看,情感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二是培养学生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对自我对环境及对二者之间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实现这三方面的目标,才能实现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完成和健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效用。情感教育独特的功能和效用是有其内涵特征所决定的,从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情感教育的兴趣性

情感教育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享受教育所带来的快乐,感受教育所独有的魅力。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优势和效用体现更为显著,它不仅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通过积极的学习过程培育学生的情趣品质,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净化。当然,情感教育的兴趣性并非是为了达到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而刻意役使教育去迎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实际上,情感教育的兴趣性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职业与人文素质的提高,关注的是对职业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情感教育的审美性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给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并愉悦心灵,其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递与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教育之美、享受教育之美的审美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心灵世界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说,情感教育活动的本身正是双方心灵互动基础上创造的最生动作品。由此而言,情感教育本质上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情感教育的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其本身缺乏统一固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套路,教育者在设计和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智慧和艺术想象力,设计和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积极创造的过程。教育者要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在情感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且还要关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引导。

二、高职高专院校情感教育现状

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一直倡导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认知的教育,但往往淡化或忽视对学生进行生活和职业情感的培育。一般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要实现道德认知向道德品行习惯的转化,情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催化剂作用,积极的情感往往可以促进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可以说,情感是这一转化过程的中间环节。如果失去情感这一中间环节,无论多么理想完美的德育目的,都不可能得以实现,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情感教育的开展和实施,通过培育学生完善健康的情感,造就他们良好的精神世界,这对于实现高职高专院校既定的教育目标意义重大。

而在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中,由于片面强化教育目标的工具价值,追求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导致我们忽视了情感教育所具有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这样使得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逐渐滑向功利主义的泥潭,尤其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学生们的情感和心理无奈地陷入了空虚与迷茫之中。具而言之,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情感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情感发展负面化趋势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我国社会转型进入了急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压力的加重,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对眼前的现代生活充满了无尽的新奇和向往,他们尝试着去积极投入,积极适应。但在积极投入和适应的过程中,他们面对一个充满欲望和诱惑的现代物质社会,内心深处往往“感到自卑,感到渺小,感到物对人的巨大压抑”[3]10。如此以来,学生的社会性情感陷入了社会现实所带来的压力困境之中。再加之当前社会由于物欲的驱使导致人们思想与信仰的迷失,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无意义、无思想、无深度、商业化、大众化、非历史、不想未来、只求倾刻的现在等等”[4]472,这些文化现象的泛滥,又常常造成学生情感的畸形发展。更何况,选择就读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文化基础不扎实,对学习、对考试本就缺乏兴趣和自信。这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感,对此现象,我们应及时关注并实施情感教育加以引导和干预,否则,将会导致学生情感发展的负面化趋势更为普遍和严重。

(二)情感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存在和扩张

目前,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尤其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深刻影响。长久以来,我们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一直坚持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原则,忽略了教育的人文价值导向,对于以人为本、教育服务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理念认识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其功利主义的价值理念日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职高专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深受功利主义的驱动,在功利主义的渗透下,教育呈现出功利化倾向,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思想层面也产生了功利化倾向,反映在情感层面就是情感认知的功利化倾向。不言而喻,原本薄弱的情感教育也难以避免功利主义的困扰和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往往遭遇与功利主义碰撞的尴尬和无奈。

(三)情感教育的政治化倾向严重

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情感教育往往被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或淹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开展的情感教育难以深入学生情感问题的核心地带。当然,不可否认,我国所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正确的情感标准,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情感价值观,是科学的情感认知与导向。这种政治化的情感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和功能。但应理性地认识到,这种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的情感教育并不能产生其充分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毕竟,情感教育关注的是个体心灵世界的营造,关注的是个体精神世界的完善,并非单纯为了满足社会政治的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必须积极建构独立的情感教育课程体系。

(四)情感教育的目标体系模糊化

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中,强调情感教育多是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或培育学生职业情感的角度进行思考的,在实施情感教育时,很多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当然也就谈不上具有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了。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要么是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促进认知,要么是为了营造和谐的情感环境和情感氛围,以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此的教学目的,导致教师要么从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入手,要么从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或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入手进行情感教育。显然,这是把情感教育当成了一种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式,情感教育的本真追求被这种功利化的思维冲淡了,情感教育所追求的丰富情感、深化情感、提升情感、培育情感理性的功能变得苍白无力。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教育应该是关注并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教育,而这种功利思想主导下的情感教育,带有浓重的工具性或手段性特点,是对情感教育的扭曲或误导。教育者必须明白,“真正的情感教育却不以社会赞成与否为条件,而是以一种情感符号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个人的、富于启发性的接触”[5]。通过这种引发心灵共鸣的情感“接触”,让生命受到洗礼,使人感受到生命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三、高职高专院校完善情感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职业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关注情感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生活情感和职业情感,理应是高职高专教育必须确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就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情感教育的现状来看,尚需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一)创新教育理念,注重以情优教

所谓以情优教,就是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及管理之中,运用情感优化教学及管理。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在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教育的认知因素,充分重视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和管理目标,改善教学和管理各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毕竟,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也是最主要的教育途径,开展情感教育,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情感,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教学。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才能确保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提出以情优教,就是要寓情感教育于教学和管理之中,当然,最关键的是寓情感教育于教学之中,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互动交流,优化教学与管理的效果,最终实现“知”与“情”统一。

(二)坚持育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性地位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呼吁建构人文精神,对于教育而言,倡导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其实,这一原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当然,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也不例外。这里所说的“育人为本”就是要求教育者坚持从现实的人的本身出发,充分重视并强化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引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权利,关注学生需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使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情感教育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学生情感困惑、价值观模糊、精神空虚等最需要引导帮助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向上的心理和积极理性的情感。

(三)建构情感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不同的行业在劳动对象、工作任务、工艺流程和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情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根据自身办学所面对的主体行业的职业岗位要求,确立自己的职业情感核心价值目标理念。比如,作为商科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把“爱心、责任、诚信、热情、奉献”确立为职业情感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爱心、责任、诚信、热情、奉献”这五个要素构成了商科类高职高专院校情感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职业人情感内涵的要求,也体现了商业领域对从业者情感修养的基本要求。

(四)建构学校与家庭互动情感教育机制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成才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在这三者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完善,增强学校情感教育的实效性。将家庭情感教育与学校情感教育相互结合,对于把握学生情感世界的发展现状及其变化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情感教育意义重大。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拥有丰富真挚的情感因素,家长可以充分运用家庭这一育人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亲情和爱心来唤醒孩子散漫而迷茫的情感,让他们趋于成熟,归于理性,逐渐形成健康完善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洪明.高校情感教育与“人本”教育的理论探究[J].湖湘论坛,2005,(6).

[2]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夏学銮.转型期的中国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4]李泽厚.走我自己的路(增订本第四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5]肖楠.情感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工作[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责任编辑/王丽君)

作者:胡永广

第二篇:兴趣牵引问题设置情感带动

(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

摘 要:新课改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逐渐重视起来,初中政治课教学也在一直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并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地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探索,再以情感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政治课一直被归于文科科目,在实际教学中一直都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对于政治知识也不做理解就死记硬背,教学效率较低。基于此,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要求,相应地调整初中政治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初中政治课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及实用性,在授课时必须与当今的政治时事联系起来,将课本中的政治知识与实际的社会发展有效结合,因此又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本文就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政治兴趣、问题设置、情感带动等多方面讨论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动力。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由于被应试教育的观念束缚着,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师亟须转变自身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历史、文学及时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政治课的广度有所拓宽,利用学科的魅力吸引学生,选取与本节课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政治家的文章,在上课时进行讲解分析,选择一些近期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时事,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还可以布置一些与政治有关的辩论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索相关资料,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与另一组同学辩论时还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政治事件,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政治观念得到明确,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这样,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于政治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体会到政治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知识。

二、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在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引导者,授课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发现知识,所以初中政治课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合理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立足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具有启发教学的效果,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与课程有关的方向。对于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先自主分析,再互相讨论,对于问题的设置答案最好不要固定,也不要像传统的课后问题一样,所有答案都在课文中,那样便与最初设置问题的意义相背离,对一些从不同角度切入后观点也会有差异的知识点,更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政治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开展鼓励式教学,搞好师生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愿意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课堂的气氛,初中政治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上课气氛,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因为不喜欢一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从而討厌一门科目的情况,此时让学生与教师处于一种亦师亦友的课堂环境中,同学感觉老师像一个朋友,利于学生与教师进行课堂互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提问时,教师可以先找积极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再逐渐提问其他学生,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对于回答较好的学生适时给予表扬,对于回答表现较差的同学,教师也不要不理睬甚至批评,那样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需要注意的是,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并不意味着课堂纪律的散漫无秩序,教师依然要管理好课堂纪律,但是对于违反课堂秩序的学生不能粗暴处理,在课堂上予以警告,在课后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遵守课堂纪律,真正做到亦师亦友,使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进而喜欢学习初中政治。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学手段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在讲解某个政治事件时播放一段录像,可以包括事件现场录像、不同阶层人员的采访录像以及各媒体对于事件的点评等等,帮助学生对政治事件有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能为初中政治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使政治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今天,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广大一线教师转变固有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手段,通过多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应用政治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三观的正确建立提供帮助,为学生今后得到良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万生.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12).

[2]邵莹.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6).

[3]饶伟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赤子(中旬),2014(1).

编辑 薄跃华

作者:孙乐敏

第三篇:素材贴近学生情感融入学生

【教材分析】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安全不再只是对外关系和军事安全。贫困、恐怖主义、民族分裂、贫富悬殊、社会不公正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完整、安全与稳定,同时,每个公民的国家观、爱国情感、团队精神、危机意识、凝聚力与向心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也都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青年学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国家安全意识。

本课出自中学政治选修读本《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四单元,本单元主题是“保持警惕,构筑防线”,单元目标是“要求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掌握防范对策,自觉做国家安全的小卫士”。本节课的主题是“构筑思想防线”,重点在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克服妄自菲薄的思想,消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有密难保,无密可保”的错误思想,提高保密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由于个人不经意的失误而造成泄密;避免过高地相信自己的保密能力,充分认识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隐蔽性、复杂性和危害性。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图文并茂的材料展示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念;请学生就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来强化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的讨论,重点引导学生坚定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增强防范意识,主动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准备】

教师剪辑《偷袭珍珠港》电影中突出反映麻痹大意造成国家安全遭受严重侵害的史实片段(内容10分钟);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美国、俄罗斯、英国、以色列、中国等国家安全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搜索、摘录中国茶文化、景德镇瓷器、中国宣纸技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料;制作PPT课件,下载《焦点访谈》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国家安全问题是关于国家的永恒话题。自国家产生以来,就存在着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各国为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展开的颠覆与反颠覆、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在国际局势趋缓的条件下,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不确定,新的国家安全观把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虽然是时代发展的主题,然而在和平、发展、繁荣的背后还潜伏着重重危机,有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祖国的安全和我们的幸福生活,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不可懈怠的使命。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国外及本国的一些实例来共同学习、探讨如何构筑思想的防线,保守国家机密,保卫国家安全,履行我们不可懈怠的使命。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简介影片《偷袭珍珠港》并观看片段。

师:(1)请同学们交流观看了电影片段后有什么样的感受。(2)强大的美国为何遭到了日本的偷袭?视频中是如何体现的?

生:(略)

师小结:1941年12月7日成为美国历史上耻辱的日子。日本在袭击美国之前,美国其实已经获得有关电报,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电报。最后这篇“宣战书”在珍珠港被袭击后一小时才递交到美军司令部,但为时已晚。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美国人的疏忽大意造成了惨痛的教训——8艘战列舰被炸沉5艘、损伤3艘,总计有40余艘舰艇沉没或毁坏;瓦胡岛上的美军机场全部被毁;陆海军的飞机损失250架;死伤者达3700多人。幸运的是,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在开战前夕驶离了珍珠港,从而保住了日后美国向日本讨还血债的本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各国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会采取一切手段。由于美国的大意轻敌,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

二、合作探究,深入感知

师:美国历史上遭受的重创,使得它对国家安全问题极为重视。“棱镜计划”的曝光让我们看到美国情报机构不仅时刻在监视、监听、监控本国民众,而且还在攻击其他国家的网络,也入侵了中国的网络,窃取各种情报。其实,不仅是美国,世界各国为国家利益都在做着必要的情报工作,由各国情报机构的设置及工作情况可见一斑。下面请五个小组的组长介绍部分国家的安全机构情况。

学生汇报。(略)

师:听了几位同学对各国情报部门的介绍,有何感想?

生:(略)

师小结:通过各国国家安全机构的设置及其所做的间谍工作,可见世界并不太平,国家安全面临极其严峻、复杂的态势。科技创新发展日新月异,既为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增强了动力,也给国家安全工作带来更大挑战。落后就要挨打,加快自身发展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根本保障。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各国的安全机构组织严密,间谍活动不断,尤其对中国虎视眈眈,中国更要加强自我保护。)

三、讨论分享,深入领悟

师:和平、发展、繁荣的背后潜伏着重重危机,各国都加强国家安全防范。那么中国在国家安全防范方面做得如何呢?图片展示并请学生交流。(资料简介PPT)

资料1:遗失的中国茶道。中国最早在四川巴蜀地区发现了茶这种植物,但将茶文化“发扬光大”的是日本。日本今天保留了一套完整的饮茶习惯,并将它们作为教程编入大中小学的教材中,成为他们的文化之一,这不禁让中国人咬牙切齿。

资料2:韩医申遗。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是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而现在韩国却申请韩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并未成功,但是给我们中华儿女以警醒。

资料3:被窃密的龙须草席。我国龙须草席的传统工艺技术已被列为国家秘密,但由于日本的窃密,不仅使日本结束了进口我国龙须草席600多年的历史,而且国际市场也被他们垄断了。

资料4:被拐走的宣纸技术。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外国间谍就曾打听中国宣纸生产技术,并连偷带抢弄走一些用来制作宣纸的特种树皮。侵华日军曾绑架一些宣纸艺人,并运走一些树种。中国艺人拒不透露宣纸生产工艺,然而他们用生命保护的宣纸技术,却在改革开放后由于中国人缺少保密意识而被外国经济间谍窃取了。之后,日本人厚颜无耻地说:“世界宣纸,(中国的)泾县第一,日本第二。”

资料5:拱手送人的景泰蓝。为获得景泰蓝的制作技术,日本制造商在国外收买了一名华侨,让他以代理商的身份参观某景泰蓝工艺美术工厂。当他大模大样地用摄像机拍摄工艺流程时,该厂的负责人竟还洋洋得意地说:“拍吧,拿回去让人知道中国人的厉害。”不出两年,中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被“日本景泰蓝”杀回来了。

师:请同学们看了材料后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中国文化为什么会遗失?(2)传统工艺值得保护吗?能保护吗?(3)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遗失后会对中国有何影响?(4)我们应当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和工艺?

生:(略)

师小结:(1)中国人对民族文化、民族工艺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疏忽大意。外国人一丝不苟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加以继承,而我们自己却不能将这些文化传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不禁让我们中国人惭愧。(2)传统工艺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源泉。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但有着许多世界第一和中国特色的传统工艺,作为中国人一定要挺直腰杆,决不妄自菲薄,要克服“有密难保,无密可保”的错误思想。(3)传统文化和工艺的遗失表面上看,是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利益、文化安全,实质上侵犯了国家的利益,最终会影响国家安全。(4)警钟长鸣,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的意识,有责任将这些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是民族自信心的源泉,是民族自强的基础,为此,要克服“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的错误思想,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维护国家安全。)

四、拓展练习,内化提升

师出示材料一:某科研工作人员韩某在研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某国防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下班后在家中继续工作,私自将有关技术说明书、技术图纸、程序和图纸软盘等资料带回家中。不料,家中失窃,存有国家机密的软盘、图纸、原始试验记录本和技术说明书等全部被盗,无一幸免。

师:(1)上述材料中失密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涉密人员该如何管理、使用秘密资料和文件?

生:(略)

师小结:有些人对本职工作涉密程度认识不够、缺乏保密常识、疏于本职工作中的保密防范、麻痹大意,致使秘密公开化,不经意间造成泄密。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提高保密意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

师出示材料二:《焦点访谈》中“月光网站”视频材料。

师:观看了视频材料,请谈谈,能否将自己掌握的资料在网上与人分享呢?

生:(略)

师小结:互联网是一种大规模、无特定对象的大众传媒。一方面可从中获取大量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如果网民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就有可能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比如传播不良信息或泄露国家机密。作为青年学生,从小就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负责任地使用网络,防止网络泄密行为的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两则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课学习目标,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将国家安全观念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专家点评

在2013年12月举行的南京市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优质课比赛中,曹苏芳老师获得了一等奖,从30多名执教者中胜出。笔者认为,这堂课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值得细心品味,综述和分析如下。

第一,从教学设计看,设计巧妙,组织严密。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从感性直观的材料展示到深入主题的问题设计;从层层深入的理论分析到总结归纳的适当点拨;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安全的能力。

课的导入引人入胜,选取电影“偷袭珍珠港”片段,激烈、富有悬念的故事场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学生座位采用五人一组、面面相对的小组合作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秧田式”的单一课堂结构,为教师组织教学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映衬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中教师不时对小组表现采用生评与师评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参与小组合作获得的体验与反馈,对知识的接受更为主动,教师主导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能表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贴近学生、适合学生、融入学生,使课堂显出生气、灵气、大气。同时,她优化了问题设计,深化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这些精心设计的问题,引人入胜,能让学生一见到问题,便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究欲望。

第二,从教学目标看,全员发动,方法有效。

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全员发动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围绕“各国国家安全机构情况”“遗失的中国文化”等主问题的讨论、交流、分享,推动课堂教学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思想碰撞,在动态的对话中,生成更多更新的具有精神内核价值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目标的理解。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教学评价中,让学生自我评价,给学生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在教师评价过程中能够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引导激励学生投入课堂学习。

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焦点访谈”,带领学生讨论“网络泄密”这一现实问题,将本课内容作了升华,让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思想上,而是能把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第三,从教学能力看,思路清晰,功底扎实。

遵循学生思维和认知的规律,循序渐进,把课堂不断推向深入。整堂课经历了“电影引入——合作探究——讨论分享——内化提升”四个逐步递升的阶段,由浅入深,由故事到道理,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学生因此而慢慢地、稳稳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资源丰富,表现了一个优秀老师应有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教师引用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给学生听、视觉带来冲击。视频材料的情节性、趣味性、观赏性较强,学生容易接受,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多样教学方式的运用,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感性。

实际上,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重要的是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本节课教师能通过多样的活动、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是民族自信自强的源泉,要自觉保护民族文化,维护国家安全。这就由知识理解上升到一定的思想情感高度。

(点评人陆顺扣系南京市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现为南京市第九中学教师)

作者:曹苏芳 陆顺扣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下一篇: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