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尝试教学论文

2022-04-16

高中数学尝试教学论文 篇1: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尝试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根据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实践,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鉴于上述原因,本着普通高中“为毕业生参加社会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职能,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教改实验,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舍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一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導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教师要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以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与启示

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了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②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作者:吴顺宏

高中数学尝试教学论文 篇2: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尝试

一、产生衔接教学想法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幂函数的分类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高一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平时自以为学得不错,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追究其原因是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記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而大多数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数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些方法,都很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另外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模仿做题、思维学生有,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便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对高中数学学习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创造精神。

二、衔接教学的尝试

1.设置一个使学生适应的过渡期

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培养师生感情,这一过渡期,我称它为“衔接教学”的起点。在新课进行之前将与高中知识联系较密切的初中知识巩固加强是“衔接教学”起点的任务之一。“衔接教学”起点并非只为减少差生而设,就我对高一数学内容的理解,我认为初中的因式分解,特别是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解不等式等对学习高一数学非常重要。对初中知识有鲜活的印象必然对他的高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衔接教学”起点的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清除高中的学习障碍,又可以让高一新生逐渐适应高中老师的教学风格。

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培养师生感情是“衔接教学”起点的任务之二。数学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必须把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老师,不仅不是一个好教师,同时也不能教好数学。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

面对数学问题时,指导学生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高一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加强思想方法意识的教学,指导学生注重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创新氛围,诱导学生暴露问题

营造氛围,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暴露观点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谈心的方法,可以用精心设计的诊断性题目,事先了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想法,要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即待所有学生的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以免暴露不完全,解决不彻底。有时也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入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

4.品成功之喜悦,稳定学习兴趣

14年第一学期,我接下了一个数学差班,在第一次考试中,我有意提前把试题上几道类型题多讲了几遍,结果该班在考试中,成绩由原来的倒一上升为14个班中的第三,考试完我又对该班同学进行表扬,对多数同学给予数学学习的好评,使多数同学认识到数学并不难学,认识到自己能学好数学。结果在期终考试中,班级的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各项指标成了14个班中最好的一个。在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以表扬、鼓励,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衔接教学的尝试成果

通过以上方法的尝试,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我教授每届的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习惯、认知能力和其它班级相比有着质的变化。积极钻研数学的人多,懒于思考不爱学数学的人没有;上课积极发言的人多,做小动作不听课的人少;勇于进取,学会观察,分析探求逻辑推理的人多,遇到问题胡乱猜测、畏难而退、无从下手的人没有。可以说,衔接教学的尝试让我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高中的学习,也让我尝到了甜头,促使我要继续探索下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许峰

高中数学尝试教学论文 篇3: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益尝试

摘 要:高中数学为整个理科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工具,综合反映了學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所以说数学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整体的素质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渐渐受到关注和推崇,就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进行简单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分层教学;目标;测验;评估一、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

对学生的合理分层源自教师对学生整体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与学生的相处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认识与把握,并通过一些测试等方式形成更加科学的掌握。对学生的分层并不是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将学生的能力进行科学的分层,以便于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评估。分层时也要注意层次数目的合理性,太多的层次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很难面面俱到,而太少的层次往往不能将分层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对于一个六十人的班级来说,三到四层就比较合理。

二、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分层教学的核心。教学任务与目标的分层,强调每个学生进行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学习活动时,能建立起以学生当下层次为基础的良性的竞争。在系统学习完圆锤曲线后,我给每个层次都布置了相应的任务,对于A层次的学生我将任务选定为圆锥曲线与定积分的相关应用。而对于B层次的学生,我则要求其练习圆锥曲线章节内不同圆锥曲线相关联的大题,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对圆锥曲线典型的例题进行巩固。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处在基本相似的能力水平,所以在任务的完成中自身的努力就成了成绩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形成良性的竞争模式。

三、测验与评估的分层

分层教学的测验可以由教师设定出不同的测验内容,要求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其相应的能力水平。而传统的测试往往因难度的局限性无法将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力都客观地反映出来。分层教学的评估应该建立起纵向评估的模式, 强调与自己的能力进行前后对比。同时应该定期进行相应层次学生的调整,保证有所提高的学生及时处在相应的层次。

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探索与深入的空间。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应该勇于挑起身上的担子,在分层教学的探索中越走越远,实现更加辉煌灿烂的自我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尤丽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3(95).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中)

?誗编辑 段丽君

作者:苑占爽

上一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论文下一篇:延伸教学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