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2024-04-23

辩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尝试(共9篇)

篇1:辩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辩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地理教研组

罗彩虹

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辩论教学是将辩论引入到课堂,在辩论中学生为了解决争议问题就要用表达的技能分析他人的观点,据理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双方能达成共识。

辩论教学在高中地理理教学的应用,可使学生的地理价值观、各种地理能力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把握程度得到深化或发展,具有较全面的素质教育功能。辩论中不同角色体现和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征。

辩论教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先确定比赛规则和评分细则。教师为学生选好辩题后进行分组,辩手的具体安排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对辩题进行简单说明,并介绍资料的收集方法。辩论前需要讲清辩论程序和规则:首先由主持人简单介绍辩题和正、反双方的辩手;然后双方一辩先后陈词,双方二辩、三辩交替发言,进一步陈词(各3分钟);接着是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各4分钟);第四步,双方四辩作总结陈词(各4分钟);第五步,评委评分,并作点评;最后主持人公布辩论胜负结果和一名最佳辩手。

辩论赛评分细则:(1)个人分数

辩论技巧:辩手语言流畅、分析、反驳和应变能力以及论点的说服力和逻辑性。(10分)

内容资料:论据内容是否充实、正确、引述材料是否恰当。(10分)

风度及幽默感:辩论员的表情是否恰当,是否有风度及幽默感。(10分)自由辩论:个人在自由辩论中的表现。(10分)(2)全体合作

全体论点合作的完整性,队员之间的默契与配合。(40分)总分=4*40+40=200(分)

地理辩论可以很好地在“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应用,在辩论中,各种地理观点交锋,使正确的观念在学生的认识中得到深化。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人们通过对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其中学生的困惑发生在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当人类的生命与生物的生命发生冲突时,哪一个更重要,是要维护人类的生命安全,还是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一些辩论会,在教学中让学生展开“野生棕熊是否该杀”的辩论。

实例:野生棕熊是否该杀

德国:野生棕熊被杀 环保人士不满

2006年6月26日凌晨一头在德国南部游荡了5个多星期的野生棕熊在巴伐利亚州施利尔塞地区被猎杀。这头棕熊5月20日进入德国境内,频频在人口稠密地区现身,而且捕杀了35只绵羊和山羊,还闯入农场吃掉了不少兔子和鸡,许多蜂巢也遭到了破坏。德国政府担心这只棕熊会伤人,专门请来芬兰猎手欲活捉这只棕熊,但过了两个多星期仍徒劳无功。“这头不怕人的棕熊是危险的动物,不能放任它在野外游荡。在保护动物还是保障人类安全的权衡取舍中,猎杀是唯一的选择。”(资料来源:新华网)

辩论题:棕熊该杀 棕熊不该杀

正方:棕熊该杀 反方:棕熊不该杀

先给学生提供材料“德国野生棕熊被杀 环保人士不满”,根据材料让学生进行“野生棕熊是否该杀”的辩论。整个活动由科代表负责,先进行正方和反方队员的确定,指导他们收集资料,组织辩论材料。在整个活动过程,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师只是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他们能行,又要时时了解准备情况,及时为学生解决困难。如评委老师的邀请,借计时秒表,确定比赛规则和评分细则等等。

辩论结束后,设计了“野生棕熊是否该杀”的调查问卷,在参与辩论的学生(实验班)与没有参与辩论的学生(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明辩论的效果,见表1。

表1 野生棕熊是否可以猎杀调查统计表 调查内容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前测 实验后测 实验前测 实验后测 86.3 52.8 24.5 47.1 13.2 13.2 3

86.8 54.9 51 66.0 21.6 13.7 7.8

46 31.8 66 20 2 2

86.4 45.5 34 65.9 9.1 13.6 13.4 认为棕熊不可以猎杀

理由 A.棕熊是濒危保护动物

B.棕熊在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C.可以采用麻醉枪捕杀或其他方法驱赶 D.是人类侵犯了棕熊的栖息地,而不是相反 认为棕熊可以猎杀 理由 A.棕熊破坏了地区安宁

B.棕熊造成了很大的经3 7.8 0 4.5 济损失

C.棕熊会伤人,人的生5 9.8 0 13.4 命高于一切

D.猎杀

一、两只棕熊并0 3.9 2 4.5 不会危害其种群的生存、破坏地方生态平衡

猎杀野生棕熊违背了公平性原则的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后有较大的变化,对不可以猎杀野生棕熊比对照组有更深刻的认识,有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棕熊是濒危保护动物,在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野生棕熊闯入人类的居住地是人类侵犯了棕熊的栖息地,而不是相反,对闯入的野生棕熊可以采用麻醉枪捕杀或其他方法驱赶,而不是野蛮地猎杀。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地理辩论教学有许多的优点:从准备到辩论,始终以学 生为主体,整个辩论过程,既有激烈的竞争,又有默契的合作。辩论中不同角色的承担,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地理辩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很充分,如利用各种资料、地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的迅速判断能力与应变能力。辩论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

但也要注意地理辩论教学的不足,参加辩论的学生参与面较小:一位主持、八位辩手、两位计时员。因此,应尽可能让其他学生参与到辩论的准备等其他工作中。

责任编辑:张禾青

篇2:辩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单县一中 高一地理备课组

2014年1月5号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是这次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那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如何改革地理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呢?作为我市高中地理新课程试点学校的实验教师,笔者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和我校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与探索,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更新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转变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则处于“你讲我听、你写我记、你问我答”的尴尬境地,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考试的奴隶”,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而高中地理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充分的学习情境和案例,倡导学生探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不能再把自己仅仅定位于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倡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建立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高中地理新教材几乎每节课都设计有“读图思考”、“活动”、“阅读”、“案例”等栏目,章末还设计有1个课时的“问题研究”,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学习情境和案例。因此我们就要努力做到“权力下放”:“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二、集体备课,精心编制学案文本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认识上存在的困惑,单靠一个老师的力量,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我校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位地理教师承担不同章节的备课任务,首先要求主备教师提前通览教材——独立备课——设计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其次进行备课组内交流,主备教师先在组内执教说课,其他教师作为从备人进行评议;最后主备教师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优化和组合、修改和完善,重新编写出教师教案和学生学案,并印刷出来作为全组集体智慧的结晶,统一使用。进行集体备课,实现了智慧共享,避免或减少弯路与内耗,很好地地推进了我校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利用学案导学,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理解消化、巩固提高所学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划分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1、科学编排小组、给予学生均等的成功机会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顺利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前提。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地理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各小组力求由性别、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构成,既达到平衡又便于公平竞争。为了实现小组学习目标,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并对小组成员做出明确的职责分工,要求每个成员对小组成绩都有所贡献。如在调查社区垃圾问题时,有的组员要到垃圾回收部门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好处和难度,有的组员要向当地居民了解垃圾堆放情况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有的组员要查阅有关垃圾处理的文献资料„„在分头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和处理有关信息,在小组研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强调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得出小组研究结论。

2、有效调控、诱思点拨,促进合作探究活动的深入

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把问题放手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但是放手并不等同于放任不管,必要的监督和指导是必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加强巡视,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时也要有针对性的参加个别小组的讨论探究活动,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防止学生活动偏离主题。

为了防止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停留在表面的轰轰烈烈上,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效益,我们作为老师还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当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还不够熟悉时,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如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或适当的提示或提供相关的资料,以免学生因难度大而放弃努力;当学生不能把探究活动与所学知识密切联系时,我们可以向学生 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得出这一结论的?”“这能说明什么?”“你怎么知道这样可以?”“还有没有别的想法或可能性?”“这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3、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为了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除完成课内探究活动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开展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例如,为了帮助高一新生尽快熟悉新环境,了解新同学,高一新生开学第一周的第一节课,我们就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课题,即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校园平面示意图。实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们积极参与,不但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合作,在实践中学生们动手、动脑,还弥补了以往学习上“纸上谈兵”的不足。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活动中,有的学生还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如有的学生在教室与学校一些主要服务区之间,标注了行程的大约时间,以便同学合理利用课间的活动时间;更有的学生将校园内一些不起眼的小小障碍做了特殊说明,以提醒大家日常经过时注意。又如,在学完必修一第一章后,我们指导学生在秋分日这一天,应用立杆测影长法,在学校操场上测算我县的地理纬度和经度;在学完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区位选择的有关理论后,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区位知识,将学校闲置的楼顶,设计成一个个适宜的小小农艺园等等。

四、积极评价,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篇3:新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新媒体在备课时的应用

1. 有助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突破重难点

教师在备课时利用新媒体搜集与本课有关的信息, 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钻研, 收集大量优秀的教案、教材分析、课件等资料, 结合本地区的现行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钻研, 把握重点内容,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 整合新媒体的优秀资源, 结合学生实际, 制订能有效提升学生成绩的教学思路, 并进一步突破重难点。

2. 便于教师与学生课前沟通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备课时“备学生”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 在课前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 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认识程度, 并询问学生对此内容的兴趣点, 与学生探讨该节内容怎样学习更有利于吸收和消化。提前做好沟通, 为讲课时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通过备教材和“备学生”, 教师掌握了主要的教学内容, 明确了重难点, 知道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授课做好了充分准备。

3. 学生利用新媒体辅助教材预习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之后, 及时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即预习。指导学生以教材为主, 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信息, 并做好记录, 以备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

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 借助新媒体进一步深入认识教材, 并探索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 从而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

二新媒体在讲课时的应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后, 课堂的有效组织才是最关键的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活跃, 又要有掌控课堂秩序的能力。新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 把课堂有限的时间高效利用起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 网络电视 (IPTV) 的出现与发展, 打破了原来定时定点看电视的格局。我们在课堂上可以使用网络电视来了解更丰富的地理知识。

教师可适时选取放映一些与课堂内容结合较紧密的内容, 如《地理中国》“仙山奇景”一期, 讲四大佛教名山中的普陀山时常会出现佛光。学生看到佛光会产生兴趣, 通过这期内容, 可以从物理学中“衍射”现象和地理学中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来解释。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学生对本节内容认识更加深刻了。

2.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扩展视野

比尔·盖茨曾说:“信息在你指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只是看课本或做练习册, 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缺乏学习主动性。如果把一些新技术与教材相联系并结合起来, 效果会更好, 学生既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又开阔了视野, 拓展了知识面。

在必修三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这节中, 内容稍有难度, 利用新媒体教学, 学生学得轻松且容易掌握。这节课内容是讲述新时代的应用型,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很难掌握三大技术的应用领域。但在这节课中使用谷歌地球软件, 打开卫星地图, 学生就会被那转来转去的地球所吸引, 接下来慢慢放大比例尺, 学生看到丰富的内容会更加好奇。先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 学生就会主动学习, 他们会找想去的地方或自己所在的城市甚至自己的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老师可以穿插讲解遥感理论和GPS,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状态并掌握学习内容。

3. 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

教师在备课时指导学生使用新媒体查找一些资料, 搜集与当堂课相关的信息;在课堂上,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就课外搜集的资料围绕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 起到活跃课堂气氛, 形象、直观地学习知识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有效地营造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参与者。

三新媒体在课后的应用

1. 学生能及时巩固复习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将一些习题放在网络平台上, 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及时做练习, 迅速巩固当天所学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自由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来做练习。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 在网络平台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强化对当堂课的理解和掌握, 并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可利用多媒体与同学或老师探讨问题

在课后,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借助新媒体这个平台进行沟通和探讨, 讨论习题的做法、总结习题的规律、讨论课堂掌握的内容。

课后谈论的形式多种多样, 时间的选取也比较灵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多一些互动, 例如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课余时间使用QQ或微信向老师或同学求解;有些同学觉得上节课某个内容未理解透彻, 及时向老师反映, 老师作出调整, 在下节课就把问题解决。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1) 有利于学生相互讨论问题, 交换各自的想法和意见, 进而提高成绩, 提升团结协作能力; (2) 有助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 对于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有很大帮助。

四综述

新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应当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切不可盲目实施。在有条件的地区, 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 利用新媒体是为了促进教学, 切勿本末倒置。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作出改进, 使新媒体更有效地促进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鲁晓庆、张重阳、肖燕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信息, 2013 (20)

[2]李天佑.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学咨询, 2013 (19)

[3]郑锴.将卫星地图应用于中学地理[J].现代交际, 2009 (7)

[4]孔祥梅.浅议网络环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4)

[5]韩梅.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2 (4)

[6]姚佳.浅谈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 2009 (5)

[7]袁德龙.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J].才智, 2011 (7)

[8]农秋华.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3 (7)

[9]王红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整合初探[J].考试周刊, 2012 (89)

[10]段丽荣.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价值探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3)

[1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篇4:辩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关键词】高中地理 “抛锚式”教学 新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110-01

高中地理是一门知识体系庞大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这是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最头痛的事情。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对高中地理教学有重要意义。

一、抛锚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及作用分析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育事业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人才。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新时代的产物,是一种以实验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对比法、调查法和访谈咨询法等为辅助方法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抛锚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设立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相关情境,并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所谓的“锚”,就是指教师为创建情境而设计的事实、故事或者是问题,这些事实、故事和问题能够直击教学重点,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锚”被抛出之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恰当地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和总结,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相关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有利于克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学生的学习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总而言之,抛锚式教学方法基本满足新课改要求,对其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有着重要意义。

二、“抛锚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的实际应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巧设“锚”

“锚”是抛锚式教学法的关键,“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否抓住教学重点,以及能否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喜爱或者是熟知的东西设计为“锚”。比如,教师在讲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将“锚”设置为“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旅游过呢?你们是怎样欣赏旅游景观的呢?你们为什么认为某个地方很值得去呢?”这样,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本章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将时事热点设计为“锚”。比如,教师在讲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将二零一五年四月份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的时事热点作为“锚”,进而引出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防灾和减灾措施等等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打造高效的课堂。

此外,抛锚式教学法中“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要简单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比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自然界水循环、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位移、自山岳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等等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很难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地理现象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直接观看到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为更好地学习知识奠定基础。

(二)从“锚”出发开展教学

教师在抛出“锚”之后,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心理特征等因素展开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由学生自主探究一些地理现象以及找出产生这些地理现象的原因,自己总结地理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强制学生去做什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发挥引导和帮助作用就够了。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形成自己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在抛出“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被污染的水源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水源被污染呢?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治呢?”这样的“锚”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及时发现每个小组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讨论过程结束之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由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这个过程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最全面的结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篇5:辩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理新课改中的应用

由乌美娜教授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学为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其实质在于科学、灵活、实用。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师根据地理教学实际,正确协调教师、学生、教材、教具之间的动态联系,设计实施师生活动的最佳途径与程序,从而全面完成地理教学的多项职能,以实现最佳组合。

就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而言,我们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各家教学理论之精华,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自己风格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况,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设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实践证明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操作:

一、快乐学习

建立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必要基础。1.建立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我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包含下列基本要点:

第一,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也必须尊重学生。因而,—切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言行都应该鄙弃。

第二,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在朋友的基础上,彼此进一步发展成为知己;并努力创造最高境界,争做学生思想言行的楷模。

第三,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知识增长、能力培养、身心发展、行为养成等方面加强指导并以身作则,使他们都得到健康发展。

2、实施激励机制创造兴奋点

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其内在动机,但外部激励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激活、引发和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①教学内容设置尽可能使学生产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感觉,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

②帮助学生增加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学习遇到障碍,而且经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克服不了时,教师应予以提示或者诱导,尽量使学习者能领悟到参与教学及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往往会成为学生继续前进的加油站。

二、发创新起点之问

“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创新教育的今天,质疑好问已是每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源泉。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问题”何来?常用的办法有:

第—,从矛盾中引发问题。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形成问题情境。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或图画,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不会沉下去呢? 一位产妇在过日界线前后降生的双胞胎,出现妹妹大于姐姐的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在诱导中随机设问。创设问题情境,一气呵成。如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1

教学时,一开始让学生根据“风是怎样形成的”的原理,绘出大气环流图。然后再对照“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看看有什么不同。抓住学生迷惑不解,而又急于求知的时机,随即产生问题的情境,引出“地球上风的偏向”产生的原因。

第三,因果关联大胆质疑。例如: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为80度,地球的热带、温带与寒带的分布范围会有什么变化?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我国科考队员一般选择在冬至日前后考察南极洲是什么原因?

三、扬地图教学之长

直观性一直是地理教学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地理图像,作为直观教学的重要形式,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直观性特点,因为几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图像完整表述。

怎样充分发挥图像化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我们认为:

第一,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在充分运用好“三板”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利用投影、幻灯、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力求教学内容图象化。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与图像系列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尽量使文字内容图像化,图像内容概括化。具体作法有:

①变死图为活图。如利用“地球公转演示仪”或自制活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公转运动。利用电教手段制作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动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②化繁图为简图。如将世界轮廓图简化为几何图形。将黄赤交角的变化用共面直线来表示。②变文字为图像。五种地形的异同点可用图象展示(地形图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则采取边画地图边讲授的方法。其结果事半功倍。④创设寓意图。利用“苦难的母亲”、“地球出汗了”、“小鸟的哀鸣”、“鱼儿变瘦了”等寓意深刻的漫画、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观念的理解。

四、驾自主学习之舟

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中心,大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笔者认为主要地理活动方式包括:

1、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谜语、图上旅游、政区拼图、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故事会等。

2、地理实践活动。如等高线制作、区域规划、筹建小小气象站、举办地理板报等。

3、社会调查活动。如环境状况调查、资源调查、家乡人口调查、工农业生产布局调查等。

4、地理体验活动。包括直接体验。如郊游、参观、访问、野外考察。间接体验。如观看录像、电影、欣赏地理专题报道等。

5、合作学习活动。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多的是不便按照上述活动来设计。这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差异等条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布置学习内容,提出若干问题。第二步,切实落实好课前预习、自学工作。并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行家、拜师求教。第三步,分组讨论梳理知识,相互解答教师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开展竞赛、评出优胜小组。第四步,教师进行简要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五、走因材施教之路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由于自身哲学观、心理学基础以及方法论的不同,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设计模式。

目前,影响较大的课程设计有三种,一是学科中心模式,二是学生中心模式,三是问题中心模式。我国传统教材是典型的学科中心模式的产物。义务教育的中学地理新教材力图吸收三 2

种模式的优点,将“教材”变为“学材”。虽然可读性增强了,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减弱了。针对这一特征,课堂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第二阶段,采用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建立、扩展与优化认知结构为目的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进一步理清学科教学内容体系。这是我们必须从整体上驾驭的策略。

笔者认为:从教学形式来说,就是要科学地把握地理概念的教学,发掘教学内容的丰富思想内容,形象生动地讲解地理原理,灵活运用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发挥教师的语言功能,在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上痛下功夫。从教学内容而言,中学地理教材涉及到自然、人文、区域三大部分,教育对象又处动态变化之中,如何因材施教、卓有成效是关键之所在。具体而论,教者必须精心备课、灵活处理好教材。

其一、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新鲜感及探索性。自然地理课除了要精讲地理事实、地理规律、地理原理之外,还要向学生展示一些地理之谜,介绍一些地理名家与日新月异的地理科学。例如:厄尔尼诺现象、灭绝恐龙的杀手、魏格拉的传说、现代遥感技术。另外还可引导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制作专题资料卡,从而更广泛地了解地理事物发展的最新信息。

其二、人文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时代感及责任感。许多人文地理内容一方面反映现代化建设成果,另一方面也揭示现代文明背后的危机。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等等。因此,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危机的对策,并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让学生突破常规,大胆联想,独立思考,提出自己别出心裁的见解,另外,人文地理内容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既是一个资源总量大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小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其三、区域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整体性及差异性。区域地理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由居住在该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与地理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由某一地理要素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运用综合法,从整体上认清区域内部各种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同时重视区域差异的把握。如学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时,就可以从整体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予以分析。对比学习、强化记忆。

篇6:辩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摘要】文章探讨了“分层教?W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应用。“分层教学法”跟广西近几年来大力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相吻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值得今后大力推广。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分层教学法;高中物理课堂;应用

一、绪论

高中物理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两大特征,再加上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需严格依照教学目标进行,如此的高标准高要求难免给高中生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要化解这种困境,就需要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法”这一通俗易懂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使高中生能够有效掌握知识。近年来,“分层教学法”成为广西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有效实践途径之一。

二、“分层教学法”的含义

“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首先对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进行充分的评估,然后把学生划分为若干组水平相近的群体,最后再针对每个群体采取恰当的分层策略,使他们在相互作用下得到发展与提高。例如:同一个群体中,基础非常好而学习能力又非常强的学生划分为a层;基础非常差而学习能力十分差劲的学生划分为c层;剩下的学生划分为b层。教师针对a、b、c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分层辅导,个别指导,异步释疑”的原则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各有侧重和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三、“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要实现“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要建构教学梯度,然后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最终实现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设计,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生的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是需要充分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重要。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基础情况等,将其划分成a、b、c三个不同层次,然后对学生实施分组,确保每一个组均包括有a、b、c三个层级水平的学生。如此一来,不仅维护了每一组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减轻了因为组内分层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例如,我校作为广西首批特色普通高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基础情况等成立美术书法班、音乐舞蹈班、体育班、播音主持编导班四个艺术特色班级,每个班级内部又包含有a(很好)、b(一般)、c(较差)三个层级水平的学生,然后对其实行分类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跟学生的发展等级、基础能力等方面相适应,保证学生不仅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从学习中收获成就感。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也要设定不同梯度的要求,使教学目标能体现个体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学习到相应层次水平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高中物理“机械能”这一知识点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以下教学目标:c层学生需理解和掌握各种机械能的计算公式,感知动力和重力势能;b层学生不但要掌握c层学生所需掌握的教学目标,而且需掌握各种能在不同状况下转化的计算方法;a层学生不仅需掌握c层和b层学生所需掌握的教学目标,还需掌握各种状况下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采取“分层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大胆变革,确保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时,对于c层高中生,可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解答以下问题:假设用雪橇运粮食的总重量是500N,冰道呈现水平状态,一条狗拉雪橇匀速前进的水平拉力是1000N,求雪橇与冰道间的摩擦系数。对于a层和b层高中生,可要求他们解答以下问题:假定冬季滑雪运动员沿着θ度倾斜角滑道匀速往下滑行,求滑道和运动员之间的摩擦系数。

(四)评价的分层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体现出对不同层级学生的重视。科学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式,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针对课堂具体练习进行分层评价,对于c(较差)层学生可以采取按步给分的原则,即做正确一步则肯定一步,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当哪一步出现错误时,则指出其存在不足,并耐心地帮助其改正错误;对于a(较好)层学生可以采取简明扼要的评价方式,对其练习可以采用简单的对错进行评价。

(五)试题的分层

考试难易也需体现分层思想。考试是一种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用同一套考试题目来评价,应在考试题目的设置上体现出层次性。例如,教师在编制考试题目的时候,应当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分梯度地设置题目的难度,建议整套考试题目包含60%的基础题、30%的中难度题、10%的高难度题。同时,增加试题的选择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去选择题目作答。例如,一套共有10道题目的试卷,如果没有选择性,所有的学生必须作答完10道相同的题目,那么a(较好)层学生很容易就能完成,而c(较差)层学生全部完成则相对困难。这种情况下,考试结果的公平性难以保证。所以,教师要多设计几道难易程度相同的题目供学生选择作答,要求学生考试时只需作答10道题目即可;或者要求a(较好)层学生必须作答难度最大的题目,c(较差)层学生只需作答难度最小的题目即可。这样就大大地保证了考试结果的公平性。

除此以外,在实施分层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层级的互助提高。例如,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同组内a(较好)层学生回答正确得2分,b(一般)层学生回答正确得4分,c(较差)层学生回答正确得6分。如此一来,为了提高整组成绩,组内的a层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帮助c层学生,c层学生为了不拖小组后腿,也会想方设法寻求帮助,提高自己,从而实现小组整体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7:辩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地理学科作为文科学生重点学习科目之一,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结合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历以及近年来在乡土地理素材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研究,对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 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素材

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教学内容广,知识点跨度大并且兼有自然和社会两大属性的学科,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难度较大。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完善教学辅助工具,将乡土地理素材运用于高中学生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整体教学水平,但是由于对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导致我国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教学问题,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首先就需要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及时认清教学生活中所暴露出的这些教学问题,从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当然,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不仅要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还要进行语数英等其他学科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容易因为学习而出现情绪化,因此教学问题的改善也需要从学生入手,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以及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1.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指路的工具,因此,只有当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时才能更好地扮演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角色,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课内外的学习。但是,我国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学生不能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到有用的地理基础知识。很多高中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总是过分依赖学校所发布的教科书,但对于即将面对高考的考生来说,仅仅学习书面知识是不够的。而且,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角色的转变,一直保持传统的教学角色,即学生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教学观念得不到转变,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不能自主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再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学生巩固地理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

2.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总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面对新技能的学习时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就能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相应内容的学习。但是,我国很多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大,学生由于没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从而不能巩固好地理学习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高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语数英的教学质量从而忽视的地理学科的教学,因此学生从高中生活的开始阶段就没有地理学科方面的学习理念。学生学习兴趣过低,就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新课程教学改革也十分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作用。

3.学校教学资源不足

学生之所以到学校进行学习是因为学校能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如果学校具有雄厚的教学资金来丰富教学资源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很多高中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没有投入教学资金进行地理方面的教学资源的引入。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就不能学习到更多地理知识,就不能增大自身见识面,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为了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视力度,及时丰富教学资源才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乡土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就需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号召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如果高中教师仅仅认清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而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就不能促进教学现状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选取合适的教材运用于教学课堂中是新课程教学改革重要的理念之一,由此可见,将乡土素材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重要的途径之一。乡土素材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完善教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如果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调用乡土素材不仅能够降低教师教学压力和学生学习压力,还能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总之,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不可替代。只有引用相关的乡土地理素材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才能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能力,使得教学情景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而且乡土地理素材的利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凸显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1.完善教师教学方法

为了转变教师教学模式,完善教师教学方法就需要重视乡土地理素材在地理学科教学的应用作用。如果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教学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供学生自主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这个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在学生遇到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才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辅助者,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因此,乡土地理素材的引入对完善教师教学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需要将乡土地理素材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进行有机结合。借用乡土素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先结合高中地理知识点选择一些同学们熟悉的或者较为兴趣的乡土地理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寓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3.丰富地理教学资源

由于很多高中学校受到教学资金的限制而缺乏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因此,为了丰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通过乡土地理素材的引入,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课堂基础知识,还能学习到广泛的课外基础知识。学生学习知识面的拓宽就有利于提升自身地理学科学习素养。

三、结语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确保高中学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中,需要将乡土地理素材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从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篇8:兴趣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尝试

一、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重视

由于受考试的影响, 初中时期就忽视了地理学科的教学, 导致形成一种地理学习无用的不好印象。给高中地理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麻烦。因此, 我们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动员学生学习好地理的工作, 耐心地引导学生要树立好学习好地理学科的知识, 要认清地理在自然世界里是非常重要的, 它影响着一个人的审美享受, 还涉及社会建设、人们生活等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 如人所共知的事情, 地理在人们生活中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特别是第一堂课一定要讲清地理的伟大意义, 还要告诫学生不能忽视地理的学习, 它在高考中的分值也是很高的。先让学生打开课本, 看前面的彩图, 当他们看到这美丽而神奇的各色各样的地理事物、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时, 自然就会激发起探索的欲望。更要让学生知道, 人们在地球上与自然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大自然为人们提供着丰富多彩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如矿藏、海洋能、太阳能、陆地, 等等; 我们更不能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要保护好自然环境, 让自然界和人类共存。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 妙设导语。常言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若是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就会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都是设计好导语, 让导语非常精妙, 大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先声夺人”。比如, 我在执教高中地理必修1 中的《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节的时候, 就用了两个神话故事进行导入的: 一个是“盘古开天辟地”, 另一个是“女娲造人”, 学生听了后, 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出现了热烈而和谐的学习气氛。

2. 利用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能够运用直观的化解抽象的事物, 能够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 我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节的时候, 就用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台灯进行展示地球的运动, 首先进行地球的自传运动, 地球仪对着灯光, 绕着地轴转动时, 让学生观察; 然后再进行地球的公转, 让学生们进行认真地观察, 在最后一步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演示, 学生们感到非常高兴, 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一知识的内容。

3. 置疑激趣法。教师的讲课要有波澜, 不能一味地平铺直叙地进行枯燥乏味地讲解, 而是用有力的问题做导引, 引导学生进入对问题的思考, 当学生感到问题的乐趣的时候自然也就对所教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感。比如我在执教“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一节课的时候, 我就借用“夸父追日”的故事进行了问题设置:

( 1) 同学们想想, 你感觉夸父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奔跑才对呢?

( 2) 假如他顺着60°N追日, 速度达到与太阳同步, 其速度为多少?

( 3) 你感觉他不用劳累就可以追上太阳, 应该怎么做?

学生对我的问题感到非常有趣, 于是, 课堂上出现了热烈的讨论, 他们各持自己的观点, 争论得面红耳赤, 最后效果非常理想。

三、利用课外活动激趣

从高中新编地理教材看, 无论是体系编排、栏目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内容上创设了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 设计了大量由浅入深的探究性活动,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增添了许多“阅读材料”,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从探究性活动的角度来看,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我们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学到在课堂所不能学到的知识, 还能更好地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技能技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比如, 我领着学生去气象站进行观测, 告诉学生去看一些环球世界等电视节目, 收听一些地理知识的听广播节目, 鼓励他们主动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总之, 高中地理教师要想高效地完成历史交付于我们的重任, 我们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的方面, 我们可以从地理教学的学习内容和意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的方面,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用灵活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等等。只要我们用心把生活空间作为地理教学的大课堂, 就很容易使地理学习变得愉快、带有乐趣, 并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摘要:长期以来, 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初中学习阶段的地理作为不考学科, 学生没有重视对它的学习, 到了高中学习阶段, 还有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它是小科、副科, 非理科学科, 没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因此, 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学习地理知识, 忽视对地理的学习重要性, 自然就对这一学科的兴趣感有所淡化。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好地理知识, 对此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阐述。

篇9: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程中的尝试

关键词:生物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进行改革和发展

在新课程的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以前学习的知识和层次不一致,而这个学科又有着特殊性,课堂上的学习占据主要,大部分的课程和实验都是在课堂内要完成,就需要老师上课提前进行准备。一方面是在课程设置上要承前启后,另一方面要做好生物学重要性的讲解。在上课之前,增加生物学教学的厚度、在过程中提前制作教学设备。要从思想上让学生知道生物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很富有趣味性的学科,老师要把自己定位在主课的思维上,让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贯穿课题,让新的教学理念环绕课堂,一个老师的教学应当是主要在课堂中的讲解,对于需要引导学生研究方法的,要告别以前那种老师用嘴说实验步骤、书写变换反应公式,学生在笔记本记下来,每天就是按照背课文来学习生物实验。老师的课题要紧紧联系教学大纲,对于课题要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都会需要老师业务水平的提升[1]。老师在课堂上课的时候,完善的研究和备课是最基础的准备,要利用新课程中的一些优势资源,借助网络和书籍把这堂课要讲的知识在当今最新的发展告诉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教学设计做的丰富翔实,启迪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把教学和研究融合在一起,老师在新课程中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新课程的要求就是把研究和实验推到教学一线,让学生感受到最精彩的生物课堂,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要告别传统的模式,老师要有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贴近课堂,把生物教学进行改革。每一堂课都要要调解学生的课堂气氛,在一些实验课堂,老师准备充分,实验步骤有趣,讲解有趣、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的实验,让学生感觉到生物学的魅力。

二、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课堂教育的“高效化”是我国新课改的目标。由于学科的特殊性,生物学在课堂的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程度,高效化是要求我们改变以前的那种教学方法。实验少;教学慢;吸收差;费时费力的教学改变为实验多;引导快;吸收多。让课程在课堂实现最大的效益。这些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设计实验,高效教学不是一味的把时间缩短,而是通过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成果。老师在设计教学教案的时候就要抓住“高效”做到条理清晰、准备完善、内容清晰。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中要明确目标,清楚教学内容,老师把握课堂教学进度,通过新方法、新思路引导学生顺利的学习到课堂内容,提高学科教学效果。老师在准备讲课前要知道授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進行重点难点讲解,实现教学高效化。老师讲解的时候要把握现在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设计的实验和教学要能够符合现代学生的兴趣,和时代同步,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要多变,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运用多种手段来实现高效目标,如:分组讨论、搜集整理、现代技术辅助、课后巩固提高等。[2]教学高效化要和我们的生活有关联性。老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要多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学到只是能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偏远西部的老师,对于多媒体技术掌握还不够,还是沿用以前的那种老模式,“一支粉笔一本书”就把一堂课讲完了。高中老师要多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接触不到的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使用多媒体讲解,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增加知识宽度。做到有趣、丰富、形象。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让新技术搭配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化教学。

三、科学实验提高学生参与性

生物学在高中主要是通过实验来让学生获取知识,懂得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生物学的知识。新课标也对生物教学做了规定:“能够正确的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在要求中提到了学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初中实验少,有些学生对于生物学科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通过高中 生物实验能够刺激这部分人的好奇心,带动他们的学习动力。强调学生全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一般只是看结果轻过程,学生做实验,老师在操作、动作、步奏、问题几方面进行把控,[3]要让学生做完实验了,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讨论出结果,生物实验如此重要,老师在做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各种实验用品,在生物实验室要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实验的过程和目的。学生在分组实验的时候,老师要细心观察,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而在实验标本的采集中,要有计划的分组,做好观察记录和保存,抓住好的时机,要带领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把实验标本分类,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继续解决,学生会记忆深刻。对于农村学生初到高中,实验知识的缺失,不敢做、不会做问题,老师要积极鼓励,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敢于尝试、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实验中设置的各种情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激发思维和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新的科学实验,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先想象做的步骤,发挥自己创造性,优化学生的实验,最后形成完善的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的教学是需要老师有新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灵活的运用科学实验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要优化学科知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教学,让学生能够养成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在新课程中自主学习。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总结、学科培养来提高生物教学。设计实验问题、分组讨论寻求答案、最后让学生总结来实现知识的巩固,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俊波.高中生物实验室及数字化实验装备建设[J]装备在线.2011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专家讲座(二)2011.08.043

[2] 张飞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高效课堂浅析[J]课程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上一篇:启慧与爱同在主持词下一篇:哭得什么填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