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信息系统来改善管理。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系统都能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较好地融合。文章立足于内部审计的视角,提出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同时指出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应当更多关注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整合,以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信息化视角下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化视角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1:

绩效视角下央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近年来,央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迅猛,从单机到联网,从分散到集中,从单项业务到综合业务,逐步形成了安全、高效、规范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央行的各项业务中,推动了央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化的浪潮也给传统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挑战,对央行内部审计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成为当前央行内审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央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审计观念较为落后。一是目前央行内审工作主要侧重于执行规章制度的审计,对财务和资金的审计及对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再监督为主,偏重查问题、查违规、查案件,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现场检查的概念,对风险的监控停留在事后的防堵上,难以起到内部审计防范风险、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二是信息技术审计主要目的是预防潜在的风险,潜在的风险并不一定已经造成问题的实际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

2.信息化审计技术及手段相对滞后。实践表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够快速、灵活分析海量业务数据,实现从抽样审计到全覆盖审计,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近年来,央行内审司坚持“重要领域,重点突破”,大力推广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扎实推进审计手段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央行至今尚未开发出可以对审计信息进行筛选、比较、归类、合并、统计、追踪、分析处理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审计手段仍以手工操作和事后审计为主。

3.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存在缺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科技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在组织系统开发时应当将有关情况通报内审部门,应当充分考虑设置和保留必要的审计线索,重要的系统,应当设立必要的审计接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央行各业务系统规划设计都是由职能部门单独或与科技部门联合开发,有些是在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创造条件“上线运行”,规划设计存在不同程度缺陷,导致审计范围与难度大幅提高。突出表现在:一是各业务系统开发设计普遍没有预留审计接口,给审计监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二是系统的测试、评价、推广应用以及约束机制的建立均未让内审部门提前介入,缺乏对系统功能设计、安全防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检测,从而加大了内审工作的难度,增大了审计成本,不利于风险的防范。

4.信息化环境下产生审计风险。信息化环境下,审计风险主要有:一是不留痕迹的篡改数据。在网络环境中,舞弊者或非恶意攻击者进行数据非法修改和删除,均可不留篡改痕迹,此时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给内审监督带来了风险。如ABS、TCBS系统在业务处理完毕后,由于可供打印的凭证、报表等记载的信息不充分,数据被修改也很难辨认其痕迹;二是不确定性的信息损坏,似有若无的防范措施,如防火墙不能有效阻止病毒与黑客的入侵,系统的登录与访问密码失窃等。

5.信息技术审计标准亟待完善。央行信息技术审计从2000年对“会计核算系统”审计开始,已初步建立了信息技术审计基础体系,但信息技术审计的标准仍有待进一步规范。央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重心仍然是对业务运行合规性的审计,审计准则沿用传统审计中以业务规章制度为审计控制标准,没有明确的审计工作指引和依据,缺乏一个对系统安全性、可靠性方面进行控制、评价的体系。

6.内部审计人才结构与信息化水平不相匹配。在信息化环境下,内审人员必须成为通晓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计算机技术及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南丰支行为例,2名内审人员均来自业务部门,业务能力虽然较强,但无1人具有计算机专业特长,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有限,难以达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技术性审计的要求。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加之人员培训难到位,难以适应央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影响了信息技术审计的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1.转变审计观念,着力开展信息技术审计。一是树立信息技术审计新理念,由差错纠弊向风险导向型审计发展,致力于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事前防范的信息技术审计,并根据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测算,确定审计重点、制定审计方案,切实将风险减少到最低。二是各级领导对信息技术的审计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重视,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审计,及时堵塞漏洞和隐患,切实防范信息化带来的系统风险。

2.创新审计技术,不断提高监督管理能力。一是加强信息技术审计监督方法、手段与业务信息技术系统的匹配建设,完善和改进各项业务系统程序,在各业务系统程序和管理信息系统上留有审计接口,建立起与被审计部门业务接口直接切入、数据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使内审人员通过该系统能调阅所有的可读和可视信息记录资料,提高审计速度和质量。二是建立内审部门和计算机业务应用系统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内审部门要全程参与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培训、推广运行过程,同时,有关的业务应用系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系统技术手册和操作手册等,应及时抄送内审部门。

3.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审计方法。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议总行制定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操作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实现有章可依;二是加强设施建设,配备足够的审计服务器(用于存储审计数据的专用设备)、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根据项目审计需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应用模块,建立丰富的审计方法库。

4.提高审计人员的分析水平,规避信息化审计风险。一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关联、抽样分析等,以发现审计线索;二是检查系统的操作员分工、权限设置、密码管理、安全设置是否合理、安全、有效,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设计是否符合央行内控要求;三是采用灵活的审计方式,如可采用就地审计或突击审计的方式,事先不通知被审单位计算机管理员,先取得备份数据,以防操作员将数据篡改、删除等。

5.借鉴国外成熟权威的审计准则,规范央行信息系统审计控制标准。在制定央行信息系统审计标准规范时,要考虑信息系统审计刚刚起步,国内相关准则还不完善的现实情况,同时基于信息系统本身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逐步探索,从大量分散、单一的系统中,找出其中具有趋同性的控制标准,为信息系统审计实务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统一的评价体系。

6.加强内审人员培训,提升信息技术审计水平。信息技术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特别是要求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要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审计水平,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一是尽可能地充实内审部门的科技力量,增加既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懂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大对现有内审人员的业务和计算机培训力度,进行持续不断的后续教育,将现有内审人员培养成信息技术审计人员。

(作者单位:人行抚州市中心支行、人行南丰县支行)

作者:杨胜基 罗伟 熊国权

信息化视角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2:

基于信息化条件的内部控制审计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信息系统来改善管理。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系统都能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较好地融合。文章立足于内部审计的视角,提出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同时指出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应当更多关注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整合,以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 内部控制 审计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信息系统以帮助改善经营管理。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和信息传递方式,为提高业务运转与管理效率带来了可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并未从信息化中获益,反而受到了信息化的羁绊,这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在信息化环境下得以有效整合成为了问题的关键。在对企业内部控制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广度与深度随着认识与研究程度的不断加深而不断扩展。近些年国内学术界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及影响;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及方法;国内外内部控制审计比较研究;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由此可见,当前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虽多,但仍然比较局限: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以实务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审计研究较少;以内部审计的审计视角探讨内部控制审计如何为企业管理增效的研究较为罕见。

本文从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常见的现象入手,结合实务案例,探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及审计方法,以期通过内部审计的力量,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在信息化环境下得以有效整合,为企业管理增效。

二、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在日常的审计过程中,我们常听到信息系统影响了效率的说法,经过了解发现,绝大部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内部控制没有与信息系统控制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打乱了正常的业务流程。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一)认为信息系统能自动解决内部控制问题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内部控制问题,比如库存管理控制问题。如何根据企业的经营和产品特点,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库存管理控制是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然而,不少管理人员认为只要购买一套库存管理信息系统,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是对信息系统的一个普遍错误认识。信息系统的流程控制基于传统的手工控制,是大量人工控制固化在信息系统中。没有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程序,即使购买了信息系统,其也不会发挥很大作用。

(二)绕过信息系统控制,实行线上一套线下一套

在审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企业对某些业务的控制存在线上线下不一致的现象,即信息系统中的控制与实际操作控制不一致。比如无计划采购事项。按照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不允许发生无计划采购,因而信息系统中对于无计划的采购事项是无法生成,各项审批无法进行,采购合同也无法在系统中生成。但在实际工作中,以生产急需、市场急需为由的无计划采购事项却时有发生,采购审批因为无计划而无法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因而需通过线下审批,线下生成合同。

(三)过于信赖信息系统,降低系统运行的必要控制

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许多人坚信信息系统的程序化控制不会出错,因而降低了复核的认真程度。比如财会人员认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计提折旧不会出错。但经过审计发现,财会人员在录入固定资产原值时,由于漏点了一个选项,而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而这一错误却长期未被发现。

三、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大部分内部控制被程序化,控制目标、方法、指标被设置在信息系统中,但仍有一部分控制还需要手工完成。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应当对总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再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整合情况及例外事项执行情况。

(一)关注企业总体内部控制体系

尽管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系统取代了一部分人工控制活动,但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仍应当首先对企业总体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计。通过对企业总体内部控制体系的了解,审计师能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有大致的判断,以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及测试范围。同时通过对企业各项制度的了解,能全面掌握业务流程的控制过程。比如在某公司库存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中,审计人员了解到该公司定期会对库房进行盘点,但如何盘点并未作详细规定。在与业务人员访谈中发现该公司有定期盘点的记录,但是监盘人员并未实际到场监盘,却在盘点清单上签字。在随后的审计中,审计人员重点审计了盘点业务流程,加大审计抽样,发现了该公司库存严重不实问题。

(二)关注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及其执行情况

信息系统以控制规则的方式将企业的部分内部控制固化下来,但这不意味着对信息系统就可以不设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授权规则、不相容岗位设定规则、流程设置规则等都是人工设定,在对信息系统进行输入输出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控制原则,因而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建设不容忽视,其影响着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除了关注信息系统设定控制规则是否与企业内部控制一致外,还应当关注在应用信息系统过程中的一些人工控制。

此外,审计人员还应当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例如某化工生产销售企业使用销售软件管理销售订单。该公司根据市场行情每周确定化工产品的销售价格,销售员只能根据当周的销售价格在系统中制作销售订单,同时不允许销售员在系统中更改销售价格。在对该销售业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发现该公司某一时期系统生成的销售订单上的价格与该时期化工产品销售价格文件不一致,再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在生成订单环节违规修改了控制规则,允许业务人员在订单中修改价格。

(三)重点关注例外事项在信息系统的执行情况

在企业的制度里往往对一些特殊的例外的事项进行特别的规定,这些规定或是禁止性的或是有特殊的控制程序。在信息化环境下,业务人员有可能根据程序控制规则或漏洞来绕开对例外事项的审查。因而在审计中应当重点关注该类事项,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将其在信息系统中的执行情况查找出来。如某公司规定500万元以上合同需经母公司审批,同时禁止对合同进行拆分。该公司合同管理系统仅对金额500万元以上的合同作出筛选,而并未对合同拆分进行判断控制。审计人员抽取一定时期内该公司500万元以下的合同,按合同相对人进行筛选,查看是否存在在相同或接近日期向同一供应商采购商品,并且总额超过500万元的情况,测试发现该公司存在合同拆分现象。

(四)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整合情况

审计人员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除了对企业整体内部控制体系及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外,还应当对两者的整合情况进行评价。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整合的程度,影响着企业利用信息系统改善管理的效果。整合程度越高,企业从信息化中受益越大,管理效率提升越快。反之,则为企业带来麻烦。在实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观察业务人员应用信息系统的熟练度及深度,访谈业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评价,对比系统应用前后企业内部控制发生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整合评价。

四、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的改进建议

(一)突出内部控制审计增值点,充分体现内部审计价值

企业在应用信息系统后,其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控制程序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将这种影响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就需要企业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而在整合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审计是有力的监督手段。通过内部控制审计,能发现信息系统控制过程的缺失,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整合过程中的重复控制或控制缺失,帮助企业完善及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管理的提升。因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整合效果的评估上,积极与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探讨如何优化流程与控制,努力促进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整合的效果,以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二)提升审计人员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技能

信息化环境下,部分的信息都存储在系统中,数据的筛选、处理、分析、评价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在实务操作中审计人员需要熟悉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及使用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因而审计人员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内部控制审计的能力,从而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五、结语

当前国内内部控制审计主要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作为审计规范,其审计视角更多的立足于独立外部审计,且审计目的更多的在于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而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审计的视角不仅仅在于查错,更多应关注的是如何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为企业科学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内部控制审计能很好地体现内部审计的这种价值。本文立足于内部审计的视角,提出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同时指出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审计应当更多关注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整合,以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J

参考文献:

[1]廖亮亮,叶松勤,王婷.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探析[J].商业会计,2013,(22):23-24.

[2]杨光.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内部审计[J].财会月刊,2008,(09):98-99.

[3]张红英.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审计[J].湖北审计,2001,(01):16-17.

[4]赵红梅.IT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

作者:易滨斯

信息化视角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新时代,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论文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从会计信息化视角分析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剖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具体对策,以期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绩效考核;风险防范

1 引言

会计信息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财务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而且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信息化环境使得企业的财务活动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进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暴露出诸多问题。

2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立与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趋势的必然路径。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企业内部控制沟通渠道不完善,忽视对网络平台的应用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所发生的财务风险,所以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路径。

第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财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更加严峻。在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下,企业筹资渠道不同,如果不能及时监测企业的资金流情况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风险。为了规避资金风险,企业需要借助内部控制工具,从企业资金链管理入手,利用财务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以此达到优化企业资金链的目的。例如,利用ERP系统可以将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要素纳入网络平台,这样一旦出现不利于企业资金的指标元素,企业管理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有效举措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构建现代化管理體制的必然要求。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内部控制与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之间具有内在关系:一是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强化企业各部门的协调作业关联,从而有效解决因部门信息不对等而造成的信息闭塞问题;二是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对企业业务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人才培训等内容等进行梳理,以此构建责任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

3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通过深入剖析,目前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虽然在财务信息化的驱动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抵抗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财务信息化环境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例如,运用财务信息化软件会增加企业核心数据丢失的概率,进而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系数。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相对薄弱,最突出的现象就是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不高,导致在具体的工作中难以按照内控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共享性差,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风险问题。三是缺乏针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评估机制。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必然会存在风险,因此,需要企业建立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机制,以此合理评价风险。但是目前企业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上存在严重问题,如企业未根据信息化环境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四是企业的风险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财务监督机制同步优化,但是目前企业的财务监督仍然采取人工监督的方式,只是在财务部门设置审计岗位,导致不能实现对企业管理全过程的监督。

4 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4.1 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做好战略决策管理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目标为:①制定科学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流程制度。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改变了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传统的内部控制操作流程也不能适应会计网络化发展的要求。优化内部控制必须立足于信息化发展的视角,通过制定切合实际的内部规范流程、执行评价规范等落实控制措施,确立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②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构建网络大数据监测平台。我国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必须按照财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提升对财务数据的处理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构建大数据监测平台,规避财务风险。③建成具有组织架构扁平化、业务流程标准化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执行、评价、完善、提升”闭环管理,实现持续完善提升。

4.2 加大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为了更好地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企业加大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让工作人员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企业必须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特点,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例如,基于新会计制度实施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新要求,企业要利用微信公众号、企业网站对相关内容进行宣传,以此让工作人员及时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二是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只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才能自觉地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从事相关的财务工作。为了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确保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自觉、有效地规避风险。

4.3 构建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实现财务资源共享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依托健全的信息资源体系,为了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企业必须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一是构建ERP系统,增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长期以来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成效不高的重要因素就是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而导致不能解决财务问题,造成企业成本支出过高。而财务ERP系统的建立则为全员信息沟通搭建了平台,有效地实现了财务资源共享。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为优化内部控制提供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改进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例如,内部控制制度调整、业务流程改进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因此,企业基于长远的发展战略需要,专门编制该方面的预算,以此有效地保障了内部控制优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4.4 建立内控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内控绩效考核

完善的预警机制是提升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企业内部控制预警机制存在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因此,企业应有效完善预警机制:一是构建全面的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独立变量与综合变量指标相结合的风险预警体系;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对企业内控进行在线识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三是强化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绩效考核,注重考核工作的时效性、紧急性和重要性,提高考核质量。

4.5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机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

针对财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实现对内部控制全过程的监督:一是加强对财务信息软件系统的监督,避免因系统软件故障影响财务工作。二是强化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强化对数据录入源头的内部控制。基于经济新环境的发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诸多变化。例如,基于“居家办公”的要求,迫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得不通过互联网进行操作。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企業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为了防范财务人员出现弄虚作假等行为,企业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尤其是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对财务数据的真伪进行辨别。三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性,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为避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尤其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实现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全面审计分析,以此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总之,基于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构建与财务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求,企业必须立足自身发展特点,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细化财务管理工作职能,以期全面推进企业财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柯依琳.建立完善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探究[J].时代经贸,2019(21):94-95.

【2】郑美霖.邮储银行河北分行内控体系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0.

【3】夏紫文,顾全根.基于要素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9):87-88+92.

作者:刘军肖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