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角下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信息技术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从而引领数学课堂进入全新的境界,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也出现了信息技术泛化现象。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利弊之上,提出了回归本真、把握五度的数学教学评价视角。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信息技术视角下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信息技术视角下数学教学论文 篇1:

信息技术视角下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优化的方法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不仅被应用在生产生活中,而且,这信息技术的应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会变得更加多见,为了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被信息技术所改变的环境,必然需要在教学的过程里,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且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充分的集中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其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关键字: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优化方法

前言:初中阶段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其自身能够有效的适应接下来的巨大学习压力,并良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较为好动,难以让其安静下来学习复杂且极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注意力将会被充分的吸引,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容易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优秀学习能力的形成。而且,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会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中含有大量复杂且抽象的内容,教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光靠语言来形容大部分学生都难以进行有效的理解,而信息技术可以将其中的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化,如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数学模型;采用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模拟等,能够极大的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其自身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得到充分地保证,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对信息化环境的适应能力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能够良好的认识信息技术与对信息技术优秀的运用能力,可以极大的扩宽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便在学习中也能够获得极为优秀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为此,尽早的适应的信息技术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在学习与未来生活中的发展高度。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较为好动,在教学地过程中难以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获得良好的保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成绩会逐渐下降,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也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致使其逐渐的失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严重的阻碍了数学教师的对教学进度的推进。而且,部分学生在注意力无法集中时会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这也会对其他同学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整体的教学质量难以获得保证。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较差

数学知识具有极高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其抽象性与逻辑性更加严重,而初中学生时由多个小学升学而来,各个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也各有不同,造成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而学生又在青春期阶段,较为好动且缺乏耐心,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会渐渐的失去兴趣,进而将精力转投其他地方,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能力越来越差,无法形成良好学习能力。

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探究兴趣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探究过程时必不可少的,只有对教学内容或课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才能够将其中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高度的掌握,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但初中学生的精力较为旺盛,注意力也主要集中在户外活动与各种“游戏”中,对于在学习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则兴趣不大。若学生没有足够的探究能力,注定了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的发展极为有限,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未来发展。

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资源

在初中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学霸”,这些学生往往在闲暇的时间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学习,让自身所学知识得到一定强化,对未学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但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极为有限,大多都是基于初中数学的教材与一些课外题之类的资源,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初中数学教学在信息技术视角下的优化方法

活用信息技术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良好的学习兴趣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培养,只有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会有效的持续下去。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具有良好的集中力,难以对其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得数学教学无法有效的开展下去。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高度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吸引,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当中,进而对其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推动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例如:教师在实施《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教学时,为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一些3D制图软件,进行一些简单图形的绘制,让学生在新鲜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在信心技术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增强自身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学生在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后,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会对教学形成一個良好的兴趣,推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1]。

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书中数学的学习难度相比于小学数学要强上不少,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对于其中复杂的逻辑关系与抽象内容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快速的下降,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具有极为严重的影响。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的采用优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得到良好的保证,并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例如:教师在实施《轴对称的性质》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现化的特点,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形的对折过程与特点,或将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或线、角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展示下快速的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

结合微课与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探究过程与探究能力是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良好的探究能力可推动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的发展。但初中学生的青春期特性,注定其难以长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进而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青春期的特性,引导其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

例如:教师在实施《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探究能力,教师将微课与合作学习进行结合来展开教学,让微课对学生进行一个浅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学习,进而激发出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探究,充分地将信息技术的教育效果发挥出来,推动其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在微课与合作学习的结合中,学生在双重的引导与刺激下,会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3]。

建立课后学习平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资源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但目前大多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都缺少良好的教学资源,无法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只凭借教材与一些课外辅助材料,学生的自主学习难度较大,让付出与收获难以形成良好的对比。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资源,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实施《分式》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拥有优秀的自主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根据教学的进度与教学内容,将备课内容、微课资源、课堂教学记录等内容上传到该平台中,一方面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资源,使学生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后进行的自主学习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进行高效地自主学习后,会极大的教师的教学压力。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将得到显著的提升[4]。

结语: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视角下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优化,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在社会与教育中的应用将会越发地广泛,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尽早适应信息化的环境。而且,当前的教育环境也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只有将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让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促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才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接下来严峻的学习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玉文.信息技術支持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优化改进[J].天津教育,2021(30):27-28.

[2]张定成.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有机整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8):44-45.

[3]李贤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1(27):88-89.

[4]常德香.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实践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6):47-48+52.

作者:梁军

信息技术视角下数学教学论文 篇2:

克服泛化 返璞归真: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评价视角

【摘 要】信息技术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从而引领数学课堂进入全新的境界,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也出现了信息技术泛化现象。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利弊之上,提出了回归本真、把握五度的数学教学评价视角。

【关 键 词】泛化;评价;回归本真;评价视角

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程的教学领域,形成了图文并茂、静动结合、音像协调、内外相连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发生了变革,同时也引起了教学评价标准的转移。究竟从何角度评价使用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教学,诚然,讲求实效是最好的标准。

一、分析利弊,聚焦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2001年,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于是,许多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也不甘落后,涌现出了“课件潮”。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分析

数学课程概念、定义、定理、公式、计算、图形非常多,传统的板书、作图等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启发式教学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信息技术具备容量大、速度快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动态地表达数学思想,使教学形象化、直观化,加快信息传递,减少讲解和讨论的时间,通过图、文、声、像的组合展现,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使用信息技术的弊端览视

1. 媒体束缚教师的行为。教师要花费许多时间学习和制作课件,必然减少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放映不适合的课件,教师被固定在计算机上,人机对话取代了人际对话,既要顾及计算机,又要照看学生,还要注意教学内容,有时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教师的肢体语言变少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也受到了影响,使得教师魅力发挥受限,感染力不够,有时因故障影响教学的灵活性。

2. 过分追求快节奏和大容量,减少学生思考余地。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搬上荧幕,只需点击鼠标,教学内容一闪而过,学生印象不深,课后复习不到位,难以短时间内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特别是数学概念的解释、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例题的分析、错题的纠正等都需要一个短暂的思考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正如学生所说:“教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我们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记忆的过程,而数学多媒体教学在这一方面就缺少这样的过程”。

3. 教学环境的改变影响学习习惯养成。使用多媒体时,为保证投影效果,光线要暗,这种环境的变化影响学生看书、记笔记,不能及时核对或增补教师所讲内容,只能跟着老师看“电影”,画面更替中夹杂着音乐,看上去场面壮观,其实眼花缭乱之后少有作为,久之,导致学生审美疲劳,产生腻烦心理,注意力分散。

信息技术是很有效的手段,但存在利弊两面性,应用时要适度取舍,过分迷恋并滥用课件则会给数学教学带来麻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1]

二、探究泛化,透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教学理念泛化。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变成“以教师为中心”。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有的教师认为“不用课件便是落伍守旧”或“没有课件便上不了好课”,似乎出现了“以课件为中心”的错误理念。

2. 课件内容泛化。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把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以解释,帮助教师解决在黑板上用粉笔难以表达清楚和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东西,但有的教师把一些简单问题也做成三维动画;教材中已经讲的相当清楚的内容也“放进”电脑,使课堂变成“电影院”,学习过程变成看影片;有的教师一味地求多,把所涉及的知识变为“压缩饼干”展现在课件上;有的设计过于花哨,片面追求画面色彩变化、背景音乐震撼、页面修饰动化等,这种无选择地把一切信息都力图通过信息技术传播,实质上与课件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悖。[2]

3. 多媒体运用频度泛化。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是为了挖掘教材情景,创造学习情境,利用无意注意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进而引导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而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无论是数学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等都用多媒体,而且在一堂课内频繁地翻转卡片,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易出现视觉疲劳,起初的新奇也逐步消退,导致学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缺少思考的余地,在这样的课堂上无意注意过多,也会影响有意注意。

4. 信息技术形式泛化。过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形式,忽视对数学内容和特点的研究。如,有的教师执教“圆的画法”时,为了演示圆的画法,利用3D建模做了一个圆规模型,并制作了一段三维动画,学生虽然也弄懂了画法,但这样做既耗时又费力,不如直接用圆规教具在黑板上演示方便快捷,教学效果甚至更好。[3]如果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而是刻意追求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往往会事倍功半,还阻碍学生思维发展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5. 信息技术效果泛化。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错误地认为只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甚至为了赢得上级的好评、社会的认可,打着“教育现代化”的旗帜装饰门面,把信息技术看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不管何时、何地、何内容,一味地使用多媒体,把课堂变成“电脑+大屏幕”模式。其实再好的多媒体也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处理不好反而效果更差。

三、回归本真,确立新的评价视角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新审视评价数学教学的落脚点。

1.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协调度。信息技术相对于“粉笔+黑板+教具+口述”的教学手段有很多的优越性,但若使用不当,很可能就是一种赶时髦,出现“TV”教学模式。由于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和体系的逻辑性,在理解数学知识时有一个延缓时差,另外还肩负着培养想象力、思维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的任务,而信息技术传递信息的速度远远超出人的思维限量,这种手段先进性和理解迟缓性之间的矛盾影响数学学习的效率。

传统教学手段中,恰当而美观的板书不仅向学生传达了静态的文字信息,还给学生一种动态生成的结构,更是一种表达思维活动的有力手段,还是一种展现汉字的结构和笔顺带来的美学欣赏,板书与口述互助展开的过程留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思考问题的余地,板书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有效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和语言沟通有利于创设生动幽雅的课堂气氛,这是信息技术所不能的。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教具,可以带给学生一种空间形体结构和数量关系的直观感觉,如用圆规画圆,不仅可以体会圆的形成过程,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圆的概念,用一个球型西瓜作为实体教具展现球的结构特点以及大圆、小圆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这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多媒体是无法比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设计,综合搭配,在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逐步走向可视化,在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优势互补,达到与其他媒体的最佳表现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3]

2. 数学知识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度。多媒体课件是联系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要素的媒介,利用它的动态画面展示数学发展或推理的全过程,利用它的画图功能将抽象的、理论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将难以想象的空间内容具体化,体现对传授数学知识的服务,展现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支持,呈现对教师备课、授课和学生学习的辅助。但过分强调图像、声音、文本、色彩的多样化,追求形式花哨热闹,反而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无论多媒体作用多大,它总归是一种手段,数学知识才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服务教学目标达成才是最根本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幻灯片展现的内容要简明,不仅反映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揭示概念的关系,文字的颜色、图式结构、背景图、动画和视频影像等都应该符合信息技术制作的基本要求。一般的文字颜色以一种特殊颜色突出重点,数学符号要规范;声音要能起到引导、提示或说明,并给予强化教学的作用;动画要能显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图标要能用少而突出并能显意的视觉符号表示,而且位置相对固定。

3. 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程度。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统一体,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石,互动的程度影响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插入一个动感和色彩明显的元素,老师看着幻灯片讲课,学生观看幻灯片学习,从而建立了教师与多媒体、多媒体与学生的新关系,原来的师生互动关系被弱化,教师该提问的不提问了,学生该板演的不板演了,师生交流的时间减少了,问题探讨的过程没有了,板演批改的程序不见了,“人灌”与“机灌”并举,是利是弊,不可妄言。如,有的教师讲授《勾股定理》,在屏幕上出现标有事先配好数量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算一算,再概括出三边数量关系,似乎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其实,真正揭示数学本质的规律被多媒体掩盖了,最好的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画、量、算、验,再归纳数量关系,从而概括出勾股定理,然后用数学软件随机选数组绘图验证,呈现三边数量关系与三角形形状的互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手段协调一致,联动促效。

4. 改进传统教学绩效幅度。信息技术不仅仅要促进学习,还要改进学习者、教师、教学设计者和组织者的绩效,评价使用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必须要看绩效,体现在是否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价值,使学习过程能够超越机械性记忆而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增强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的工作效率,促使教师和教学设计者能更好地行使其职业义务。应用信息技术最关键的是有助于创设更具有吸引力和更人性化的教学,可以考察来自智能、教学和学习时的心理环境等,表现在脑力的付出或者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和对数学学习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广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学习的知识越复杂、越抽象,必须保持在记忆中的规则、结论越多,学生学习过程的背景知识就应该越广阔。”尤其是数学知识的阶梯结构和螺旋式安排表明,学习资源对于学生后续学习非常重要。一方面,延伸知识背景和知识体系,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介绍大量的相关学习资料,增加所学知识的背景知识,做到厚积薄发。如,教学勾股定理,通过网络搜寻国内外名称及贡献人物,再整理各种类型的证明方法,让学生从宏观了解到微观掌握,向内不断挖掘、丰富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向外无限拓展、开阔视野思辩求索。另一方面,从方法上延伸,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把圆平均分成8份,然后将这8个扇形拼成一个曲边长方形,学生很难理解“由曲变直”的转化思想,而且学生在内心里还是会想这不是一个真正的长方形,怎么能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曲线怎么会变成直线呢?在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将圆等分成16、32、64……引导学生观察感悟:随着分割等份增多,由曲变直越明显,这样上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利用将圆分割并拼成其他规则图形来推导,通过多种方法实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有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有效手段调节这两个过程,这就是评价数学教学的立足点,必须从“适时、适度、适当”的层面考察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的情况,考核“技术应以人为本,手段应合作共享,帮助应无时不在”落实情况。英特尔公司董事长瑞格·贝瑞特博士说:“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不是用了就好,教学的实效才是最可靠的,也是最科学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陈湘晖.浅谈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62-63.

[2]韩小强.浅析中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策略[J].科技信息,595-596.

[3]刘秀红.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40.

作者:王传斌 王继顺

信息技术视角下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创新,以及教育者们对于教育理念的不断讨论与实践,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近几年来重点研究与探索实践的课题之一.本文基于核心素養视角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融合途径进行研究,以期达到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与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

根据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要求来说,学习成绩只是占据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要求学生具备新时期背景下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基础的存在,也是学生未来学习数学的奠基石.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也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式改革的一种趋势.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教育行业也尝试着引进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使教学质量发生质的飞跃.

一、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核心,对教学效果也有推动作用.然而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可以解决数学问题、主动学习而已.但是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发展现状,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数学实践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小学生逐渐地建立、培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使其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创新实践教学,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参与度

传统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并采取“一站到底,一讲到底”的策略来开展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这样的课堂会让小学生感到乏味,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达不到预期,最终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有效提升,甚至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抗情绪.教师需要考虑到当前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来增加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并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同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互融合不仅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同时还可以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摆脱了传统课程教学的单一性,改变了纸质教材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拥有不被空间束缚的优点.在互联网中存在不断更新的教学案例,丰富了教材的内容,能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某同学在课上对课程内容没有理解透彻或存在疑问,那么放学后可以通过电脑下载教学视频进行再次学习.互联网中的学习资料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存并且不断更新,其生动而形象地讲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PPT演示,可以将知识重点标记为红色字体,知识难点标记为黄色字体,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根据PPT课件字体的颜色来区分知识重、难点,将知识难度变得更加直观化.最终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提升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改变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包括课堂教学的方式、目的、主体等.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开展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先决条件之一.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与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转变为引导者学生转变为课堂主体;其次,教师授课内容不再单纯讲解纸质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而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来丰富知识内容,营造一个轻松地学习气氛;最后,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端正教学态度,树立新型教学观念,注重利用教学经验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以重点难点为中心撰写教案

在开展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将其完全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否则会导致学生出现思维混乱,不能区分教学重难点,效果适得其反.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讲授整节课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致使教师不能发现学生所遇困惑的问题,也就失去了应用信息技术的初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投入精力和时间仔细分析教材内容,从中提取主次要内容,撰写教案,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点进行分类规划,内容要精短清晰,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引入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重点知识,之后通过信息技术将重点内容与图形结合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立体图形?同时配合相应的课堂活动,如将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立体物品在纸上画出来等,以提升学生思考及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可以在网络中搜索更多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突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而且信息技术也改变了学习资源的分享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将教学资料上传,供学生们参考和学习;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相互交流和讨论发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课前教师可将要讲解的重要知识点做成微课小视频,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教师需要统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可以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四)改革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微课、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完成教学改革.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刻地认知与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微课来突破教学难点.教师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将各种类型的统计图在视频中展示,并且展示各种行业的统计图,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图,并了解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與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回答问题时,要善于倾听,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如果学生在讲述问题时出现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和否定,要在学生讲述结束后加以引导,使其自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建立家校共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可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教师、家长形成一个共同交流平台,实现三方面的交流合作,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将课后作业发布到交流平台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更详细地了解作业内容,还有利于家长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同时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的沟通.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近况上传交流平台,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近期状况,实现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管理.

例如,在“认识元角分”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信息平台为家长与学生布置共同作业,以“共同外出购物”为作业主题,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前提要求就是让孩子使用人民币进行独立的付款,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促进家长与孩子们关系,让其相处更加和谐,让学生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而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可正确指引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方向,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当然,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不能仅依靠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雷福明.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J].亚太教育,2019(10):19.

[2]刘翠莲.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10.

[3]刘昔.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180.

[4]安百云.平板电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3):51-52,65.

作者:李玉明

上一篇:史学研究理论下高中历史论文下一篇:我国经济热潮与核心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