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7

摘要:文章主要从公司治理总体和要素方面考察对内部审计规模的实证影响。研究以内部审计规模作为审计特征的替代被解释变量,以控股权性质、独立董事比列、公司规模和三会会议次数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内部审计特征受上述治理个要素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1: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作用与构建

摘 要: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面临的活动日趋复杂,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凸显,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了公司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生了多起公司舞弊案,进一步说明了构建公司内部审计的迫切性。文章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了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不完善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尝试构建内部审计,以期改善公司治理的效果。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受托责任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司财务舞弊案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与健康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引导公司健康平稳发展,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政府层面为了公司经营秩序,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基于规范经营、整治市场、防范风险等目的,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公司内部,内部审计制度逐步开始建立,但是各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内部审计还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将导致公司之间竞争的加剧,公司治理的好坏将成为影响企业利润高低的重要因素,能不能很好地对公司治理进行监督将决定公司的成败。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独立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现今,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受限于种种原因,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难以确保独立性。除了董事会之外,公司业务相关的部门或多或少都可以对审计进行干预,从而降低了内部审计质量,使内部审计的权威受到破坏。

(二)内部审计范围存在局限性

大多数公司内部审计把关注点放在财务审计上,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只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不能对企業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纠正。公司治理面临的内外经营环境变的越来越复杂,内部审计只有包含更广的范围,囊括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发挥效用。

(三)现有的审计技术无法满足需求

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只有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才能对如此巨大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分析。全面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企业缺乏积极性。现行的审计工作中,更多地是采用计算机与经验和手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审计,这种审计方法容易产生较大的人为误差,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四)审计人员不具备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

内部审计归根到底是由审计职员履行的,审计工作能否顺利成功的完成,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我国还没有建立配套的培养与定期培训制度。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更好地为公司治理提供服务。

三、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作用与构建

(一)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

1.内部审计可以对受托责任体系进行评价与改良。受托责任根据委托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组织外部手托着责任与组织内部受托责任。对于组织外部受托责任来说,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确认,是解决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管理者之间受托责任的有效手段;对于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受托责任来说,内部审计更侧重于咨询职能,为评价各经营管理层业绩提供依据,发现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不足,改善企业的治理环境。

2.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公司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公司治理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是否合理并且能否准确运行,而监督机制又是重中之重。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监督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及财产管理者的履职尽责情况。

3.内部审计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本质上,内部审计是一种咨询活动,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建议,以期增加管理的有效性与价值性。内部审计人员通过采取特定的方法与手段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与管理,严格管控企业的治理程序,帮助企业实现特定的目标。

(二)在分析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的构建,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将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应当针对不同情形下的风险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保证内部审计实施的独立性,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不同的公司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目标与行业特点,构建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内部审计机构。不仅如此,还应当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制度,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提高其审计理论知识素养。

2.拓展内部审计范围。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对各个方面的要求,内部审计要在公司治理的视角下,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改变现有的仅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提高至为公司治理提供决策服务,逐步渗透到对管理效益的评价提供有效的支撑。

3.实现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先进的审计手段,是确保审计有效实施的基础。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审计也不能例外。企业只有投入更多的资金,采用更加先进的审计管理系统,在审计方法上进行变更,才能让内部审计更好地适应公司治理的要求。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成立应当在公司管理的视角下,紧贴公司成长的要求,在取得靠得住的审计证据的同时,改善公司管理的薄弱环节,实现公司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三)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效结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当前,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独立,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公司治理在决策的过程中还存在死角。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同样重要,两者的有效结合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才能发挥出审计的最大的效用。公司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里子”还应当兼顾“面子”。

2.减少内部审计执行的障碍。好的制度也需要有好的执行者,公司建立内部审计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因此不存在主动建立内部审计机制的动力。政府层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促使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在公司内部,内部审计大多数时候扮演了一个“得罪人”的角色,在施行的最初阶段,会遭到其他部门的抵抗。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采取手段,让其他部门更好地了解内部审计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于公司治理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针对公司存在的漏洞,提供合理的建议,只有建议被管理层接纳,内部审计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

3.发展绿色审计。近几年,恶劣气候增加、雾霾天气增多、水资源的污染等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也使得企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环境治理成本日益制約着企业的发展。日益严峻的气候与环境问题促使政府与企业注意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将经济发展的模式向资源环境与经济平衡发展的模式转变。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结合实际,紧贴政策需要,创新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一致的发展模式,这就是绿色审计的由来。绿色审计的首要目的就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让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利益。在宏观政策日益强调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内部审计顺应需要发展绿色审计,使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国家宏观政策趋向一致,降低二者冲突产生的成本。

四、结语

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将为公司在管理过程中进行决策时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减少由于受托责任产生所付出的额外的代价。2015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只有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才能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内部审计的发展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被忽视到现在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在治理的过程中,只有发挥好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为公司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畅娟.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5

[2] 朱彩婕.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

[3] 唐益.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体制构建问题研究[J].审计月刊,2014

(作者单位:青岛懿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山东青岛 266000)

(责编:贾伟)

作者:徐华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2: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特征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文章主要从公司治理总体和要素方面考察对内部审计规模的实证影响。研究以内部审计规模作为审计特征的替代被解释变量,以控股权性质、独立董事比列、公司规模和三会会议次数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内部审计特征受上述治理个要素的影响。

关键词:公司治理;独立董事;内部审计

在中国证券市场取得重大发展的十多年中,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屡屡出现。2001年,更爆发了银广夏、麦科特等多家上市公司造假案。美国安然和世通公司的破产,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注。在每一份虚假财务报告的背后,都附带着一份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内部控制的欠缺或运行的失效是主要原因,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分析公司治理中的哪些因素对内部审计的特征有影响及影响程度多大正是文章实证研究所要分析得出的结果。

目前,国内外关于公司内部审计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审计与信心披露、公司绩效的关系。如Wallace研究发现:在公司治理方面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其公司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次数要少于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同样内部审计可以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相应地减少相关审计费用。国内学者王光远研究发现:在委托—代理前提下内部审计是一种内部治理机制,以确保代理者有效履行职责,从而影响企业业绩和价值,是公司一种极具价值的资源。如何分析公司治理中的哪些因素对内部审计的特征有影响及影响多大程度正是文章进行的实证研究。

1 公司治理要素影响内部审计特征的分析

公司治理有众多要素影响公司内部审计特征,如表1所示,各个因素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控股权性质。我国股份上市公司控制权存在一个主要特点:国有股独大。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治理中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由于国有资产的委托层次过多和代理人的身份不明晰从而导致所有者缺位。二是内部人控制。青木昌彦认为,内部控制是指在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两权分析的情况下,企业经理人员实际上或依法掌控了公司的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公司治理相对较差,更更倾向于薄弱的内部监管、内部审计。提出假设:国有控制权下的企业更倾向于较小的内部审计。

②公司规模。随着经济国际化和一体化,公司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各个公司都加强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文章以公司总股本来衡量公司规模的大小。公司规模越大,面临的外部环境越复杂,公司审计规模越大,以更好的应对风险。提出假设:公司规模越大,公司审计规模越大。

③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创举。现有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许多学者就其对管理层监督的有效性引起广泛争议。美国学者玛格丽特·M·布莱尔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独立董事并不真正独立;董事具有结构性偏见;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公司的事物。提出假设: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审计规模越大。

④三会会议。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年度会议的均值衡量。公司内部各个机构的勤勉程度,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规模。提出假设:会议次数与内部审计规模正相关。考虑到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同和互补作用,故把外部审计作为控制变量,以更好地分析公司内部审计特征。外部审计以审计费用衡量。

2 样本设计、数据来源和描述统计

2.1 样本设计和数据来源

文章采用锐思数据库以及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提供的金融信息,并以上交所网站提供的公告和报表数据进行补充。选取2008年度100家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作为样本,剔去无效样本,得到99家有效样本,实证结果采用SPSS16.0完成。

根据分析,建立模型:

NG=β1+β2KQ+β3GG+β4DD+β5SJ+β6WS+β7

2.2 实证结果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国有控股权均值为65%,说明控股权以国有股为主。

单变量因素分析如表3所示。以外部审计为控制变量,得个变量对内部控制的偏相关性分析。

从偏相关性分析得出,控股权性质、三会会议对内部审计特征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而公司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审计特征分别呈强正相关、弱正相关。

整体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知模拟整体拟合优度为61.4%,在5%的水平上显著。

经过回归分析得出的模型:

NG=-30.12-0.432KQ+0.762GG+0.221DD-0.421SJ

由表5可见,控股权、公司规模与内部审计分别呈显著相关性。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审计弱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三会会议次数与我们的假设相反,这可能是由于三会会议的负面效应所致。

3 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国有控股权的企业更倾向于较弱的内部监管,较少的内部审计规模。②公司规模越大,其公司内部审计规模也越大。③三会会议越多,内部审计人员越少。这说明三会会议不一定对公司有好处,被当作是发现和消除隐患的措施,而非提高公司治理的前瞻性措施。内部审计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及在提高外部审计效率和在改进外部审计的质量方面,所表现出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文章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两点意见:首先,建议公司股权分散化。其次,三会应根据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议次数,使其成为提高公司治理真正的有效方法之一。

文章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①没有考虑公司治理的其他因素对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比如流动资产比例。②样本量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的效度。

参考文献:

[1] 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的研究[J].审计研究,2008,(2):89-91.

[2] 张玉.后安然时代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综述[J].审计研究,2005,(5):42-48.

[3] 王光远.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J].审计研究,2006,(7):29-37.

作者:陶绪勇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3: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未来发展趋势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实现与公司治理方针的完美融合。本篇论文就將针对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浅析,着重展望未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关系,更好的对金融进行宏观的把控,降低风险,为公司的治理作出贡献,维护商业银行的交易安全,提升价值创造力。

一、紧跟国家经济政策,发挥审计监督特质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不能脱离银行的制度要求,更不能破坏我国的金融安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打开视野,以整体角度去的观察经济金融动态,并对其进行宏观的研究,要把经济金融的风险与问题消灭在萌芽中,维护好国家的经济运行,推进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发挥出审计监督工作的监督特质,做到服务更优,风险预估更准,处理问题更快。

(一)深入解读银行规章制度

商业应该内部审计工作就是监管、评价银行规章制度的落实问题。在评判规范要求是否在每一个环节都被准确的落实的时候,审计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出审计监督特质的长处,要做到公平、公正,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深入的研究每一条规范、规章是不是有不合理的现象。每当有新的银行规范制度被公开后,审查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及时对制度进行审计,判断此条规章制度的出台有没有影响商业银行稳步发展的可能性,对于银行长远的发展是不是有利,是否具有可行性,在操作落实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偏差等问题,唯有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某些制度的不完善,及时的填补漏洞,或者是制度需要被取替。

(二)建立复合型审计人才团队

审计工作人员是开展审计工作的主体,要想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审计工作人员就一定要拥有非常优秀的专业素质,能够娴熟的运用金融、财务、法律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还要对工程、环境、材料、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有所涉猎,能够把最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管理当中;除此以外,在这个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是必不可少,计算机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因此,不要吝啬对审计工作者们的培训投资,一定要让他们做到与时俱进,成为一名“新”审计工作者,掌握新规章、熟知新内容、懂得新技能,能够用宏观的视角去观察经济的变化,用法律制度去保证审计工作的完美落实,应用新的计算机技术去提高审查效率与准确性,不要一直井底之蛙,要拥有发散的思维,具备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培养出一批具备人品过硬、知识过硬、技术过硬、心态过硬的综合性人才。

二、强化与金融管理机构的合作

审计工作并不是脱离与公司之外的,所以需要加强与各个部门的相互合作,尤其是金融监管机构,一定要与其进行密切的合作,相互扶持,紧密相连,相互的磨合,以此确保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准确、快速的完成。

(一)提高合作意识

审计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结束了的,其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其需要经常开展的,所以不是仅仅依靠优化组织体系与强化技术手段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金融监管机构的通力合作。 合作就是要取长补短,充分的发挥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动态的全方位分析,和对风险把控的强项,科学的使用他们的成果,唯有如此才能够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做到更快、更准。预制构建金融监管数据库,应用网络这个大平台把有用的资源分享出来。做到审计监管合力,这样不仅加快了审计速度又减少了审计投入,是一箭双雕之举。

(二)加上银行对审计工作的认知

第一点,弥补部分员工对审计工作不了解的知识漏洞,让银行员工了解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理解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给审计工作更多的经济支持,通过奖金或工资的提升让审计工作人员对工作更加的投入,第二点就是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让员工们知法、遵法,在工作当中控制经营风险,给审计工作降低工作量。第三点,给员工们明确审计的意义,不要让员工们有抵触情绪,审计不是什么可耻丢人的事情,是公司发展所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减少因审计造成的内部矛盾与抵触情绪。

三、结语

从公司治理的视角之下观察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主要还是遵循国家的经济政策,发挥审计监督的特质;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提高对金融风险的估计,只有这样,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作者单位为兴业银行南宁分行)

作者:冯琳

上一篇:开卷考试形式下初中历史论文下一篇:金融学数学教学课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