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2022-04-24

摘要: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针对会计信息化特点和会计信息化具体影响,探索一些可行性的财务管理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将先分析财务信息化概念,再阐述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会计信息化发展策略,旨在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1:

会计信息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下,探析会计信息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事业单位 会计控制 影响 对策

一、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会计理论实务相结合的产物,其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强大的信息搜集、信息汇总、信息储存以及数据计算等功能。另外,会计信息化还与网络技术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对数据的简单汇总和处理,其还利用了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及时性、动态性等特点,将事业单位的各项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体。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在提高了会计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带来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会计信息化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影响

(一)扩大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范围

会计信息化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以往封闭式的系统环境,呈现出分散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自身,还扩大到事业单位之间、单位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在网络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人员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平台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因此会计控制的范围也要从原有的会计人员向事业单位内部全体人员扩展。另外,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控制部门的组织架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单位要新增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部门和岗位,组织架构的变化也扩大了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范围。

(二)增加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难度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在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难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由以往的手工完成向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化转变,这使得会计控制的重点由以往对会计账簿的审核以及财务人员的控制转向了对会计财务数据的审查、对财务信息的输出控制以及对信息系统和程序的控制等。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由对人的控制转向了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可共享性,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了,单位面临着信息系统故障、信息安全漏洞等控制难题。

(三)使得我国会计控制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会计信息化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使得单位会计部门的内部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中必须新增会计信息系统维护人员、数据管理人员以及数据分析人员等,单位的会计岗位也由原有的会计核算岗位向信息数据录入、凭证复合记账等岗位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职能由原有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另外,网络平台的应用,也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数据能够被各个部门的人员共享,从而加大了会计信息数据泄密等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四)提升了我国事业单位舞弊控制的难度

在传统的会计条件下,很少有人能够不留痕迹地进行造假和舞弊,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其成为了可能,这让事业单位控制舞弊的难度大大增加了。由于储存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能够被篡改并做到不留痕迹,并且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存储高度集中,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数据进行浏览、复制、伪造甚至销毁。在这种背景下,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舞弊和造假等行为造成的危害和后果比手工系统下更大,因此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五)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给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工作比较简单,导致很多会计人员不思上进、故步自封,对会计的发展和变化毫不知情,难以胜任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工作。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使得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不仅仅要精通财会方面的知识,还要对IT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熟练应用,方能够完成单位的会计控制工作。例如,某些事业单位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会计责任考核、成本费用控制等工作全面地纳入进会计信息系统中,这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优秀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导致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缺乏人才保障。会计信息化对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会计技能,还要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着较为娴熟的应用。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发展非常快,很多会计信息化系统在短短的几年内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对于单位财会人员的知识更新能力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很多事业单位没有重视对财会人员的持续培训和早教育,导致其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更新,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会计信息化在事业单位应用推广之后,事业单位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将不再适用,很多新的会计岗位随之出现,给单位的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很好地适应这一转变,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法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导致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漏洞百出。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基础管理制度,但是由于领导和员工不重视,规章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例如,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对会计信息化操作人员实施严格的权限限制制度,导致出现越权使用和篡改数据的情况;一些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岗位设置方面比较混乱,导致权责不清晰,工作无法开展。

(三)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给单位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为了满足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需要,事业单位需要在财务部门中新增会计信息系统维护人员、数据管理人员以及数据分析人员等,单位的会计岗位也由原有的会计核算岗位向信息数据录入、凭证复合记账等岗位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部门的职能由原有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次,会计信息化伴随着网络平台的应用,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给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事业单位的很多信息数据能够被各个部门人员共享,甚至外部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企业的信息数据,从而加大了会计信息数据泄密等风险。

四、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内部环境

事业单位一定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给会计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从组织架构、理念培养等方面为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事业单位要根据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对会计部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会计部门要新增信息系统控制岗位,专门负责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以及升级等工作;其次,事业单位要意识到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单位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理念,从而使得全体人员都能参与到会计控制的进程中去,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全覆盖,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成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端,在这种情况下,单位每个员工都成为会计控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一定要认识到自身对会计控制工作开展的意义,积极参与到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中去。

(二)健全我国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

会计信息化给事业单位带来了新的内控风险,单位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内部会计控制风险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中存在缺陷而导致的潜在风险;信息系统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信息系统损毁等带来了信息丢失风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等。针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控风险,事业单位要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做好风险控制工作。首先,内部控制部门要建立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严格地控制,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进行检查,对重要的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备份保存,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发生;其次,内部控制部门要引入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进行维护和管理,防止出现信息外泄或者被黑客攻击,确保高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三)提升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更加重要。信息化系统在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会计人员徇私舞弊创造了新的条件,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避免发生人为的信息数据泄露等情况;其次,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外,还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熟练地掌握,从而能够适应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另外,会计信息系统往往将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全面地纳入进来,这要求会计人员还要掌握相关的金融、管理、法律、财政、税收等知识,这需要会计人员在平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强化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完善重点应该放在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上,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采取措施,完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单位要加强对交易授权的控制。交易授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所有重大交易都是真实可靠的,并且符合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其次,事业单位要加强操作与监控分离控制。操作和监控分离控制能够实现信息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分离出操作和监控两个部分,在每一笔业务操作的同时进行多方备份,会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会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系统中,方便监控人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另外,还要加强网络会计完全控制。要对事业单位的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严格防止病毒攻击和非法入侵等行为,要对重要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加密和备份,防止因为网络故障给单位带来的泄密风险。

(五)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执行、实施的重要措施,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引入具有审计、财务、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包括:定期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审计,对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合理进行审查;对信息系统中数据与书面资源是否一致进行审查;要定期对数据保存的方式是否安全和合法进行审查,防止出现历史数据被非法修改的情况;还要定期对信息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查,确保系统不存在漏洞和风险。

五、全文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事业单位需要加以重视。事业单位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给内部控制的范围、重点、难度以及人员素质等带来的影响,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对数据的简单汇总和处理,其还利用了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及时性、动态性等特点,将事业单位的各项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体。通过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内部环境,健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等措施,更好地应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控制工作。最后,作者提出了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控制的对策——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强化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提升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内部环境,以及健全我国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1]栾甫贵.关于网络会计制度基本理论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

[2]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09).

[3]张超,郝善勇.英美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监管体制梳理与借鉴[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

[4]景俊琦,冯岩淑.国外非营利组织机构会计制度及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

[5]孙萍.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9).

[6]王志伟.合同结构与会计信息——一项会计准则的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7]毛闯.试论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

[8]曾浩,许俊霞.证券市场会计信息供给的契约理论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

[9]李长青,王琴.会计职业判断与信息质量相关性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

作者:李琴

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2:

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化的影 响探讨

摘 要: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针对会计信息化特点和会计信息化具体影响,探索一些可行性的财务管理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中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将先分析财务信息化概念,再阐述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会计信息化发展策略,旨在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会计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引起的变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这一发展趋势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积极应对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效防范会计信息化发展中表现出数据错误、信息化数据太多集中等问题,保持在最佳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状态,及时、准确记录财务数据。

1 会计信息化概念和主要特征

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完成数据采集、统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等工作,以信息化、集成化、规范化财务管理形式减轻会计工作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而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体现于普遍性、集成性、实时性、渐进性几个方面。其中,普遍性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可应用于财务管理数据采集、核算等各个阶段。集成性,是指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把组织内外部信息有机整合起来。实时性,是指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动态反馈企业财务情况,便于企业决策者随时根据财务数据作出相应决策。渐进性,是指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先构建一个会计信息系统。接着,在传统会计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磨合中探索全面的会计管理方式,真正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目标。

2 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化的具体影响

从现阶段来看,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化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工作中信息生成、核算目标、传输方式、管理职能带来了一定影响。以信息生成为例,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以往人工收集会计凭证这一种工作方式,注重利用信息系统编制会计凭证,自动生成电子账簿,供企业决策者使用。再以信息传输为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传输主要采取无纸化传输方式向使用者提供会计报表等财务信息[1]。

第二,会计信息化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内部控制重点,由人员管理向人力管理与会计信息化系统管理转变,并要求相关财务人员提高自身风险控制意识,做好会计凭证、账目等录入过程中的录入数据准确性把关。

第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既要求财务人员掌握一些财务知识,又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软件应用能力,拥有良好综合素质。

第四,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比,对审计部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审计人员应负责审查信息系统中数据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

3 企业财务管理中应对会计信息化的策略

3.1 创新信息化软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了有效应对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影响,应根据企业运营中各种账目信息核算要求开发一些既有核算功能,又兼具数据分析决策功能的管理型软件,以期实现财务数据共享。以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用友财务软件为例,这个软件是一种财务会计基础软件,集成了总账、应收账款管理、UFO报表、应付款管理、财务分析、现金流流量表等多种功能,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只需先设置企业门户基本信息。然后,设置基础档案[2]。包括机构设置、往来单位、存货、财务、收付结算、业务、对照表等。操作完成以后,可顺利进入到财务核算和数据分析管理板块,以会计信息化管理方式完成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即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通过管理类别软件的开发减少软件开发难度及成本,让会计信息管理水平有所提升,有效监督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取得较好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效果。

3.2 提高风险意识

在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会计凭证、账目等录入工作都是在信息系统上进行的,这很容易引起一些风险问题。包括数据错误风险、数据反复性风险、信息存储不稳定风险等,企业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首先,企业应注重设置防火墙,并利用病毒扫描和查杀软件,加强会计信息化风险防范工作。同时,财务人员应有意识的将数据备份到光盘、硬盘、微型USB移动存储器上,有效防范数据的丢失。而在使用数据信息时,以日志形式记录使用者登录户名、日期、使用方式、使用结果,从根本上避免非法用户入侵问题[3]。其次,为了加强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效果,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一个可行性的岗位责任制,在“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上,约束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情况,保证系统应用安全性,并严格要求使用者按照规章制度对系统进行日常操作,尽量减少不规范操作行为引起的会计信息化风险[4]。即会计信息化虽然增强了信息共享性,但也对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3.3 实施管理制度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取得高效性会计信息化发展效果,应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會计信息化管理行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首先,企业在制定具体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时,应根据企业制定情况,明确制度准确。其次,企业在制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时,应明确指出各方管理职责。以财务部门为例,主要负责贯彻会计信息化管理办法,及时对财务数据进行备份,协助实施ERP[5]。再以专职会计信息化主管岗位为例,主要负责遵从安全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展开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工作,科学设置操作员权限,实时管理财务数据,维护财务数据安全性。最后,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应明确界定会计信息化硬件管理规章和软件管理规章,对企业日常管理行为形成正确指引。

3.4 加强人员培训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了更好的应对会计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培训期间,企业管理者应利用好企业网站等宣传工具对会计信息化必要性、紧迫性加以宣传,令会计从业人员更好的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理念,自觉参与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此外,在人员培训期间,企业应重点培养更多较高素质技术人才,让会计从业人员全面掌握会计知识、网络通讯知识、电子商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更好的胜任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岗位工作,善于利用网络管理财务业务。除此之外,我国政府机构应加大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为会计人员提供更多岗位训练机会,让他们慢慢成为专业化技术人才,供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使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给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即人员培训是会计信息化发展关键,企业应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加大对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高效应对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取得较好的财务管理效果。

4 结语

综上可知,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期间,为了能够有效应对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影响,应注重创新信息化软件。同时,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并通过在线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方式,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更好的实现集成化、信息化、规范化财务管理目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取得较好的财务管理效果,增强财务信息可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童薇.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12(2).

[2] 李会风.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1(1).

[3] 张会.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与策略初探[J].纳税, 2018,13(1).

[4] 郑金伟.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21(19).

[5] 朱光宇.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绩效的影响及实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30(23).

作者:曹华天

审计工作下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3:

我国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舞弊

摘要:首先,对于我国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舞弊的概况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的区别、传统会计舞弊的途径及危害,据此总结我国会计信息化下舞弊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加以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我国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的治理对策,为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舞弊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在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偷窃等故意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1我国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产生的原因

1.1 应用软件自身缺陷

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化软件供应商,SAP、Oracle等进口软件以及金蝶、用友等国产软件,数量繁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用户只能根据软件供应商演示与叙述对软件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难以对软件的质量有一个全面的检验,这就导致这些软件的质量水平并不一致。部分软件不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的规范》要求,质量得不到保证,利用信息化软件舞弊也就成为了可能,例如,一些软件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 安全性与保密性得不到保证,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部分软件的数据库可以轻易地从外部打开修改,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更有一些供应商为了提高销售量,在软件中设计了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情况都给了舞弊者可乘之机。

部分企业自己研发信息化软件,由于保密措施不够以及专业化不强等原因,开发出的软件出现了加密措施不强、权限混乱、操作复杂、数据易丢失等漏洞,这些软件缺陷也成为了信息化环境下舞弊出现的原因。

1.2 财务人员素质不符合信息化需求

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应用,对财务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和道德修养要求。在我国企业中,有部分财务人员不能满足信息化的需要,导致了舞弊的发生。

作为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已经不仅仅是财务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现代网络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知识。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有些财务人员由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现代网络知识不足,对财务软件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核算流程的要求。比如许多在手工会计时期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在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后,感觉很难适应,部分年长的财务工作者甚至需要从头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这就给他在新环境下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另外一些信息化知识不够全面、扎实的财务人员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解决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舞弊行为,更不能在使用或者维护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上报会计信息化软件的漏洞,这些情况都留下了隐患,可能对个人甚至整个企业造成损失。

财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在信息化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化的运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企业对于该系统的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外部监督都需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完善,而在这个完善的过程中,财务人员道德素质的高低、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烈程度,成为是否进行舞弊、是否主动揭露舞弊的关键因素。一些财务人员害怕揭露舞弊行为后遭受打击报复而放弃坚持会计原则;一些用心不良的财务人员乘机钻空谋取私利;还有一些计算机水平较高的财务人员利用会计软件的漏洞等,进行舞弊;更严重的是部分企业领导、财务负责人在利益面前不能保持清醒,为了一己之私,对于舞弊情况不及时进行处理,放任舞弊甚至是自己直接利用漏洞谋取利益,进行舞弊。

1.3 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尚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组织上的控制和账簿之间的控制来实现。在现今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是按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组织起来的,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输入由会计人员操作之外,经济业务的记录和加工、会计报表的生成和查询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会使得传统组织控制功能被削弱,同时会使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失去作用。所以,在实施会计信息化时,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约束和控制。

由于计算机以及信息化的应用对财务工作带来的改变,导致了以前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控制舞弊发生的需求。我国部分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未做实质性调整或者内控制度并不完善,导致信息化环境下舞弊行为未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对于信息化实施过程的了解不够明确,准备不足。由于实施时间较短,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的区别认识不足,没能及时制定一套与新环境相适应的内控制度,导致财务系统存在漏洞,存在舞弊风险。二是系统操作与维护控制不足。财务人员对于信息化系统的操作规范性的监督不够,在系统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财务岗位分工不明确,缺乏完善的授权制度,财务人员缺乏权限意识,出现责任无法找到责任人。对于系统维护的控制不足,企业不能及时进行系统维护或者系统维护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不强,对于信息化运行环境、信息化软件的不当维护以及运行过程中产生意外的错误处理,都会造成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一个存在漏洞的信息化系统在企业中长期被使用。三是财务流程控制无效。实行信息化后,一些传统的诸如审核原始单据、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核算、对账等各个财务流程均使用计算机和程序进行,在新的环境下,要实施一套全新的财务流程控制制度,来保证整个财务流程中内控充分有效,内控无效,就会引起像财务人员岗位分工不清、权限不明、操作不符合要求等等情况的发生,整个财务流程存在漏洞,却无法通过内控识别并加以控制,舞弊就成为了可能。四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不力,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由于其功能和性质成为了杜绝舞弊行为的最后一道屏障,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发现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控的不足可在审计识别后进行完善。由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以及管理者的不作为,我国部分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环境过程中对会计数据、会计流程的内控审计力度不够,会计实施了信息化,而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相应的调整,导致了内控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另外,由于会计信息化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和运行方式,需要审计人员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部分审计人员素质无法满足,在内部审计时不能发现舞弊的迹象,无法发现新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漏洞,无法对潜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一来,内部控制的预防保护作用、评价鉴证作用就无法发挥,给整个系统的运行留下了隐患。由于以上原因,企业无法通过内部审计发现舞弊或者即使是发现舞弊,往往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五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与传统会计有了一定区别,具体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它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数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的保管,需要有一套适应新环境的制度,帐表的生成、数据的保存、会计数据存储介质的保存及备份及保密,都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就会出现诸如会计数据归档不及时、不完整,资料丢失、泄密等情况,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1.4 外部监管松懈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事业发展迅猛,但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并不是很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会计信息化的专门法律,多数是用管理办法和基本规范来约束会计信息化工作。虽然《会计法》中对会计信息化的凭证生成、账簿登记及档案保管等作了规定,但多数是程序性的,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人们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舞弊行为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不法分子违法违规成本低,给他们以可乘之机,导致舞弊现象屡禁不止。另外,我国目前对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审计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外部主管部门对企业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缺乏有效的规范管理。相关主管部门仍然存在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以税务机关为例,只是利用现代化手段部分地实现了网上或远程报税,却没有启动远程监管或远程稽查,对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和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一些单位的舞弊行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和警告。

2 我国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的形式

2.1 改动输入的业务数据

操作人员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人为虚构、修改或者删除会计数据,以此来达到舞弊目的。由于不需要过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这类舞弊最简单、最常见。

2.2 篡改输出的文件、记录

与前一种手段相对,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财务文件输出时,通过非法修改、截留、销毁输出的文件、记录等手段,来制造虚假信息,达到个人目的。例如对输出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改。

2.3 非法改动应用程序

与前两种手法不同,这是一种高科技的舞弊手段,舞弊者直接对信息化应用程序进行非法改动,或者是利用职务之便,在维护程序的过程中,修改或删除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以此来达到个人目的。

2.4 其他舞弊手段

信息化环境下,还有许多的舞弊手段,通常情况下,这些舞弊手段对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载体不造成任何损害,且不留痕迹,作案时间和地点又不受限制,因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通过仿造、模拟验证信息以冒名顶替,通过黑客手段或者利用漏洞来盗取密码、磁卡非法进入等。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化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大大加快,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负担也大大减轻。但是,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也存在着舞弊,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弄虚作假的现象。而会计舞弊的存在会造成企业管理人员判断和决策失误,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企业利益相关者造成危害,最严重的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可能会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误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导致宏观调控失效,破坏市场经济规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造成重大的打击。

参考文献: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立志.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典型舞弊技术手段分析[J].上海企业,2009年,第4期:50.

[4]郭强.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0).

[5]王棣华.杜晋贤.浅析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2:51-52.

作者:黄媛媛 赵春艳

上一篇: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论文下一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