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2022-09-10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模式下, 国有企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经济体制, 在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损坏流失的情况下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在各行各业中参与市场竞争, 通过一系列并购改组的方式已经在某些行业成为“领头羊”[1]。自2008年起, 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一些上市公司于2009年7月1日就相继实施, 而一部分大中型的国有企业也相继实施这一制度[2]。该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五要素, 分别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也就是说企业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 而通过以上五种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进行调节和内控, 并合理配置资源, 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益, 从而达到经营目标。事实上很多国有企业还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 片面强调组织结构改革的重要性, 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缺乏认识或者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导致国有企业业务流程混乱, 内部监管不力, 使企业难以应对与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管理, 而风险管理又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就必须要重视风险管控这一环节。由于一切风险最终都导向财务风险, 因此有必要对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和财务风险评估进行讨论, 从根本上把握企业财务风险, 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构。

(一)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影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多样, 例如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 企业运营成本增高, 而获利渠道却减少, 利率的变化还会给企业的支付和偿债带来风险[6];第二,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这一点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当, 对资源分配不合理或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自身防范能力较低而引起的风险;第三是由于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造成的风险, 国有企业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受到的外部干扰比较多, 且没有对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都会使企业增加财务风险。

(二)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价

国有企业对风险的识别需要关注风险源, 一方面对风险的普遍性和一般性进行分类, 另一方面也要从产业类型评价风险。国有企业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和产业风险。政治风险即受到国内政策改革以及国外政局变动所带来的风险;金融风险来源于企业自身应用不当的金融工具造成的风险, 或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对国有企业资产带来的冲击;产业风险主要是企业自身引起的, 例如企业经营不善或投资不均衡造成的风险。在对国有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时, 可以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法、事件清单法、访谈法、流程图法、专家调查法和风险临界法。这些方法有各自的利弊, 且花费的成本也不一样, 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将风险临界法作为最常采用的办法, 结合其他手段共同评估风险。当然, 国有企业在建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时还要遵循可行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系统性原则以及灵活性原则, 在考量到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特质不同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公司高层带来的风险, 全面考虑固有风险和残余风险这两个方面, 保证风险识别和评价能够贯彻企业上下。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 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1、有利于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之间密切联系, 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是国有企业建立法人结构的基础, 也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运行的保障。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对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的权利进行制衡和监督, 确保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能在科学、透明的机制下运行。

2、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依据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计划和引导,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转型要抓住“产权”和“政企”这两部分, 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 对管理层的权责进行划分, 同时政府还要给予企业足够的管理支配权, 让企业能够尽快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3]。而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规范内部工作行为、监督内部决策项目、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科学的管理制度, 也是企业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因此,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推进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设历程。

(二) 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完成转型和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但在当下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完善组织结构后, 想要尽快摆脱传统体制的影响, 在市场上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还是十分困难的。而内部控制制度将企业的治理模式与企业的管理有效结合, 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入手, 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源使用价值, 最终为企业获取更多利益。

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风险管理观念

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全面, 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两个方面的独立词汇, 因此一些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忽略了对风险的管控。实际上无论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市场频繁波动、金融政策紧缩, 还是企业内部经营不善、决策失误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这种环境下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控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思想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 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纰漏, 导致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实施受到阻碍。此外, 企业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对内部控制了解不清, 财务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企业经济风险的重要性, 无法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析, 企业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比较弱, 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二)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首先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完善方面,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还未根除, 使企业难以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 影响了内部控制发挥其监督作用[4];另外, 董事会人员和经理层人员高度重合, 导致企业管理层权责不清, 阻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董事会没有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企业内部文化缺失等, 未能给内部控制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其次, 内部控制活动不规范, 执行乏力。制度的建设没有企业上下贯彻落实就形同虚设。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构没有依照企业的发展战略或经营情况,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遇到问题难以灵活调整、与现实情况不符的现象;此外,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构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使其对企业的经营指导偏离企业的计划目标, 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岗位之间职能不明确, 互相推诿责任, 也没有对彼此进行制约和监督, 导致企业内部工作执行混乱, 部门或职员各自为政, 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开展。

最后, 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不顺畅, 无法及时掌握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产生的信息, 外部环境与内部利益沟通不顺畅都会影响企业管理层对决策的判断。另一方面, 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信息共享速度缓慢, 使内部控制业务流程难以优化整合, 影响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三)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近年来, 很多国有企业都已经走出国门, 登上了国际舞台, 因此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也逐渐趋于完善。但一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有思想误区, 让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管理部门下, 或者企业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相结合, 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缺乏独立性, 对企业制度和人员的监督都流于形式[5]。除此之外, 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审计工作, 加强审计职能, 而实际上内部审计部门在国有企业中仅针对会计账目进行二次审计核查, 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和组织机构内容的稽查, 不利于发挥审计全面监督的职能。

五、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一) 提高企业风险意识

企业要在内部树立风险意识, 大力宣传企业风险造成的影响, 引导企业内部各阶层员工革新观念, 关注国有企业的风险。从企业的管理阶层到执行阶层都要推崇风险管理的工作, 管理层还要提升执行层的专业素养, 保证风险管理工作能够贯彻落实。在对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中, 企业在招聘相关工作人员的时候就应该具备长远的目光, 综合考虑人才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 不单以资历评判员工的工作水准。另一方面, 企业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 深化风险管理职能, 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能够高效执行。此外, 管理层在进行决策和战略部署时也要充分吸收风险管理人员的意见, 对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调动基层员工共同参与, 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程序

国有企业在建立风险评估程序前, 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首先, 国有企业应对自身所处行业的发展境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把握市场变化的规律, 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部门, 保证该部门的工作不受到其他上层领导的干扰。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和经济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提前预估, 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并建立风险数据库。企业资金流动中的每个风险点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被查找出来, 企业只需要对业务的风险关键点进行把控, 降低风险的影响。另外, 企业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一旦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生与预期不符的波动时, 预警机制就可以传达报警信息, 引起风险评估机构的注意。国有企业优化风险评估程序要以风险分析工作为核心, 建立相关的工作行为规范制度, 做到事前评估和事后审核, 在特定时期还可以联合外部专业的专家机构对风险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估, 对比数据库模型, 寻找应对解决的办法, 有效地控制风险。

风险数据库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不确定的随机事件建立全面的、系统的、可识别的风险数据库, 自动分析企业生产作业中的安全风险以及导致风险的因素, 在经过与系统内部的风险信息和模型进行对比以后, 利用程序进行处理和反馈。风险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也能对管理层的决策进行指导, 是企业建立风险评估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可以重点把握建立风险数据库, 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三)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而且还能保障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施。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企业既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也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摆脱国有体制的影响, 尽快融入更广阔的市场中。因此, 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从优化环境出发, 建立内部控制企业文化, 设立单独的内部控制部门, 健全相关的制度设施, 让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发挥其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例如, 在轨道交通企业物资保管的工作中就可以利用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保证资产的完整性, 企业可以对资产设置严格的输入和输出信息登记程序, 并对物资进行分类归纳, 设立风险防范机制, 提升资产保管的效率和质量。此外, 企业还要将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细化到各个岗位上, 明确岗位的职能和权利, 合理配置部门所使用的资源, 以最少的成本争取最大的利益。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的关键节点, 推行计划指标化管理, 完善审批程序, 利用信息技术保证审批流程的透明公开, 从而杜绝徇私舞弊事件的发生。

(四) 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国有企业普遍都存在人员组织机构臃肿、岗位职能不清的问题, 造成国企整体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因此, 国有企业要改变“因人设岗”的现状, 从人力资源的管理抓起,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岗位责任制, 将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内部控制完成情况挂钩, 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督促员工主动学习和进步, 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 企业也要关注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积极引进外部有能力的人才, 引导相关管理人员全面学习内部控制的先进理念, 并在实践中寻找适合企业特质的方法, 为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 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五) 完善内部监管体系

1、建筑严密的内控体系

国有企业建立严密的内控体系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在会计部门内设置事后监督机制, 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进行定期盘查, 保证每个职员都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另一方面是企业可以在现有的稽查审计部门以外成立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 对企业常规的工作、财务报表进行核查, 从而构成严密的内控体系。

2、实行自我评估

国有企业的自我评估包括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估, 详细地讲还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评价。企业可以以管理层和执行层一定数量的人员为中心, 定期开展研讨会, 针对企业的管理制度、项目决策、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讨论, 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 优化内部控制程序。

3、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 通过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考核和制衡机制, 在加速信息流通的基础上对内控工作进行判定和评价, 及时解决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 充分发挥其内部监督的作用。此外, 内部审计部门还可以对内部控制的过程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 强化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考核, 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完整性。

4、强化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指的是企业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 加强内外部环境的信息互通, 提高监督的执法力度。国有企业还可以借助媒体的作用公开财务信息, 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透明性, 曝光违法乱纪行为, 使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处于内外监督控制中。

六、结束语

基于当前市场环境频繁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危害, 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得不关注企业风险, 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国有企业要想更好地在市场上生存发展, 必须满足时代的需求, 以风险为核心和导向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 加强内部外的监督力量, 降低企业可能遭遇风险的纪律, 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必要手段, 也是企业防范风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正面临转型改革时期的国有企业来说,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风险应对能力, 让国有企业发挥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降低风险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但当前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建构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法人治理结构混乱等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本文在风险管控视角下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构进行分析, 并为解决国有企业内控建设的问题提出有效方案。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徐锦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师, 2018 (4) :59-60.

[2] 许哲.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18, 880 (19) :165-166.

[3] 李国强.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 (20) :274-275.

[4] 陈辉.风险管理视角下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8, No.474 (07) :29-30.

[5] 郑浩.风险管理视角下轨道交通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No.329 (12) :7+10.

[6] 张泓, 丁新浩.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应性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5, 18 (7) :1-4.

上一篇:构建村级植保服务体系快速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下一篇: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会计核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