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小学校园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小学学校管理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标杆的作用,对学生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同时,小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又考验能力的任务,管理者只有切实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调动学校全体教师职工,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十分关键,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意见,考察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以人为本小学校园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以人为本小学校园管理论文 篇1:

论如何提高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学改革正稳步推进,加强小学教育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提高我国小学教育综合实力的关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均采用了校长负责制、教师招聘制和岗位责任制等教学管理模式,学校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分散化管理想集约式管理的额方向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育管理的本质特性,是一种缺乏人情味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实际发展状况提高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为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关键词】教育管理;人性化管理;小学;方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由传统的技术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转型,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初高中必须针对实际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地改革和发展。学校管理工作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内容,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状况。近几年,学校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发展,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人性化管理对学校教育管理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下文从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意义着手,对提高小学教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方法作了简单介绍。

一、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一)人性化管理有主意真正发扬教师民主,营造良好的教师文化

目前,我国小学倡导人性化管理,为了将这种管理方式落实到位,全体教学工作者应该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目的出发,将人性化管理发展到实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刚接触人性化管理制度时,通常会带着极高的热情将自己的发展意见和建议用文字记录下来,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人性化管理要求教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人性化教师是从真正意义上发扬教师民主,营造良好教师文化的重要保障。另外,在校园发展建设过程中如果不实施人性化管理难免会出现教师粗暴、冷漠等非人性化管理模式,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人性的管理模式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

(二)实行人性化管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和谐的校园环境要求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人性化管理是促进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营造和谐教育环境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不断强化人性化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发展的必要之选。另外,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要求教师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在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的基础上,让每个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教育管理工作只有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教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在明确实行人性化管理意义的前提下,还应该了解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落后

管理观念落后是影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教育管理的质量与学校发展建设的整体水平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仍采用比较传统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实际需求,落后的观念不仅会阻碍学校的发展进步,还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奖励机制不健全

奖励机制不健全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健全的奖励机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对奖励机制作用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奖励机制不健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也因此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

(三)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

小学教育管理队伍不健全主要原因是用人机制存在问题。我国小学教育的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不一致,学校管理主体很难得到更换,导致教育管理者在实际管理工作者墨守成规不具有创新。

三、提高我国小学教育人性化管理的方法

(一)尊重和理解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

提高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要求教师充分认识每一位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意向,在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前提下,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为人性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自尊心和人格,管理者在充分尊重教师人格和自尊心的前提下,还应该给予每一位教师平等的发展机会,引导教师愿意积极主动地从事到教育工作中来。

(二)注重与教师的情感交流,营造舒适的心理环境

提高教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水平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要求学生注重与教师的情感交流,营造舒适的心理环境是提高人性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及时与各学科教师保持联系,让教师指导自己需要什么和需要做设么。另外,管理者还应该听取教师的管理意见,充分尊重教师,在改善工作条件的前提下,营造舒适的心理环境,为提高人性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激励与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奖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为人性化管理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小学校园教师的激励方式可以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两种形式,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这两种激励方式对人性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首先是情感激励。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为提高教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水平,学校建设者应该充分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实际需求,通过精神激励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应对各种管理矛盾,从而全心全意为教学管理服务;另外,学校还应该注重物质激励的作用,教师只有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集体荣誉感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人性化管理的水平。

(四)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

提高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水平越高的学校越注重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发展过程中不仅会明确提出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还会清楚地划分课程水平和学校水平的发展目标。教育管理过程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原则,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性化管理。以学生为本,着眼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求教师首先关爱和呵护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将“教”与“学”的过程转化教师和学生户型沟通、互相交流的过程。严禁体罚和变相惩罚学生,当学生犯错或者不服从管理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在建设校园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通过美化环境等方式建立励志角和心灵驿站等交流场所,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以学生为本还要求教师真正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学校领导和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应该尊重学生的证明主体意识,将学生作为自身工作的主要对象,将课堂还原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管能动性的作用,从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际作用。最后,学校领导和教师还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之,提高小学教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小学教育管理者应该在明确人性化管理意义的前提下,了解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为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提提供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池文君.论如何提高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J].考试周刊,2013,(86).

[2]李志雄.小学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3]潘荣华.以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教育教学环境[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

[4]刘含芹.中小学教师人性化管理“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06).

[5]冯琴.浅析小学的人性化管理[J].中小学校长,2012,(12).

[6] [德]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7] [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8]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刘捷著:《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韩天宇

以人为本小学校园管理论文 篇2:

“以人为本”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小学学校管理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标杆的作用,对学生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同时,小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又考验能力的任务,管理者只有切实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调动学校全体教师职工,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十分关键,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意见,考察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以“以人为本”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为考察对象,展开相关应用研究。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小学学校管理 应用

我国学校管理强调素质教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从成效上看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论贯彻始终。采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展开管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高效的,以服务为主”的管理模式,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1.“以人文本”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应用中的必要性

对于小学学校的管理者来说,管理的目的是不但要确保学校安全顺利地发展,还要保证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学校进行管理时,发散创新思维,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切实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还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健康发展。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开展下,学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获得的认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全体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在小学管理中采用“以人为本”理念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地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确保师生之间能够和谐地交流学习。因此,在小学学校管理中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展开管理是必要的。

2.“以人为本”在小学学校管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施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日常管理中,也出现了部分问题。

(1)日常管理流于表面

在部分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以人为本,反将其做成表面工作,落实不到位。在日常管理中,将“以人为本”当成口号进行宣传,实际管理中依旧沿袭传统的管理方法。比如,某学校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展开管理时,将“以人为本”口号张贴到学校各处可见,在家长会上也充分展示,但是在实际管理中,采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以学生分数高低来进行划分好坏学生的依据。这种流于表面的管理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对学校的归属感不高。

(2)管理思维落后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只知道遵照上级传达的指令进行管理工作,从而产生了思维定式。对于小学管理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由管理者指明大致方向,具体的管理实施一般由班主任进行。班主任作为连接学生和家长,以及连接学生和学校的桥梁和纽带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必不可少。班主任的管理思维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不能故步自封、止步不前,一直沿用旧式的管理理念进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一个需要活用的管理方式,需要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因人制宜,尊重学生的个性,围绕学生展开全面的教学活动。因此,需要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积极创新管理思维,与时俱进。

3.“以人为本”在小学学校管理应用中的策略

针对上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落实“以人为本”管理工作

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有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这个观念就是“以人为本”。存在落实“以人为本”管理工作时,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全面服务于学生,使学生身心健康、科学合理地发展。尤其是学校的管理工作者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制订出可执行的工作,用平等的发展对待每个学生,不仅要在工作开展中看到当前教育存在的短板,还要平衡各方面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思想变动,及时地制定管理策略,为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保驾护航。

(2)创新管理思维

创新管理人员的管理思维,明确班主任的责任。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对自己工作做到正确认知,做好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学校高层领导人员也要树立正确的创新管理思维,尊重每个学校工作人员,在行为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工作,珍视他人的劳动成果。“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体现着管理工作者和被管理者以及参与人员的价值。教师在其中可以体会到授课被人认可的价值;学生在被管理中可以体会到学校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从中懂得尊重他人。比如,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中,可以采用激励的模式进行,规范激励模式打分标准,采用学生对班主任管理打分、学校管理阶层对班主任管理进行评估,选出表现优秀的班主任进行奖励,激励其他班主任积极开展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思维,改进管理模式。

4.结束语

新的时代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管理作为最基础的一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学校管理者在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时,要切實提高管理阶层对该理念的认识,不要流于表面,同时把管理工作开展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位管理者上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下,营造和谐的学校管理气氛,带给学校全体人员积极的心态,从而有利于校园人文文化的传播,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建华.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24.

[2]郑飞鸿.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名师在线,2018(22):92-93.

作者:李科贵

以人为本小学校园管理论文 篇3:

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这要求小学校长具备更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以学校的基本情况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校长;教学管理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工作成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小学校长只有把管理工作做好,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明确当前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时刻发现自己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有待更新

目前,有些小学校长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步伐,有待更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的校长总认为自己在学校管理上拥有绝对的权威,他的决定和管理方法是不容置疑、永远正确的,其他人只能依据他的决定、命令和指示办事。另一方面,有的校长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缺乏对教学管理的创新热情,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导致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无法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

(二)管理方式陈旧,有待升级

当前,有些小学校长的管理方式过于陈旧,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一是一些校长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在教学管理时没有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使教学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二是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难以树立自身的威信,导致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小学校长应该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对学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安全问题复杂,有待加强

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小学学校的安全问题愈加复杂,形势相当严峻。在传统的小学教学管理中,学校中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在校的人身伤害事故、校园暴力事件等,而在新时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安全教育一项重要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来自社会及家庭等方面的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这些问题,校长必须同样给予重视。

二、小学校长学校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不同的学校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因此在学校管理策略上也要探索出自己的特色。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校长必须与时俱进,以国家教育方针为准绳,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与众不同的教学管理之路。当然,为了使学校管理实施的策略更加科学、高效,校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主要负责人,必须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必须立足长远,对师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不断地探索和验证,以确立学校发展的有效管理策略。

此外,小学校长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当然,在推进学校管理改进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校长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管理经验是不行的。为了使决策和管理不出现失误,少走弯路,校长除进一步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以外,还要听取教职员工与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想法和建议,充分采纳合理化的建议,确保做出的决策科学、公正,最大程度地符合众人的需求。

(二)健全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

现阶段,我國学校普遍采用科层制组织形式。在科层管理制度中,每个人的决定、行为都要对上级负责,最终对校长负责。在科层制组织体系中,每个人的管理权限分工明确,有利于各司其职,提高管理效率。但是,科层管理制度组织的等级原则严格,明确要求下级必须对上级负责。在管理过程中,校长与教师之间往往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这不利于制定有效的管理决策,从而阻碍了校长对学校事务的全面管理。因此,在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校长要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推动教师间的合作,拉近自己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距离。

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管理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学校除了要提高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还要不断加强教学制度建设,确立有效的监督制度。

首先,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校长要以本校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听取师生的反馈意见,帮助教师更好地制订、调整教学计划。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有效备课,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校长应安排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加强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为了构建高效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学校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实践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这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各自的教学理念、学科优势及班级情况,开发出契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再次,为确保教学质量,应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从而对所有教师的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以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

(三)加强教师管理,优化教师团队

首先,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的优势与专长,才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对教师进行工作安排,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尤其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长更要准确“诊断”,确保管理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校长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了解教师的内心真实想法,并从实际的生活中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在教学中、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积极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

其次,为了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个人素质,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可借鉴外校的成功经验,选派教师进修;有计划地邀请各学科专家来校听课、评课与开展讲座,在专家的指导下,创新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

再次,学校可通过制定奖惩制度来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对表现优异、成绩优异的教师,可提供更多加薪、深造的机会,充分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热情,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对未完成目标或工作不力的教师酌情给予惩罚。与此同时,引导教师主动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改进教学行为。

(四)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科学管理

随着社会及教育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管理中逐步确立。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者、教师等在教育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在学校一直以来都是“被管理者”的身份。因此,校长要顺应当今时代教育发展潮流,革新学校管理制度,融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意识。

首先,校长是主持和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行政负责人,每天要处理繁重复杂的工作,大部分学生一般只在典礼、大型活动上见到校长,平常很难获得与校长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校长要尽可能地多“亮相”,多与学生接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其对学校的意见和感受。

其次,校长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进行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提高他们的主人公意识,增强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感。

再次,校长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把自己放在与教师、学生平等的地位;同时,还需要树立自身的威信。校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直接影响师生的思想行为,真正发挥其管理上的引领作用。

(五)加强文化建设,优化教学外部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因此,校长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打造出富有时代特点、贴合学生个性、高品质的校园文化。

一方面,通过开展德育活动、文化活动等各种课外活动来加强学校师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全校师生在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教学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德育是小学教学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校长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文化活动等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養培养。

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校园图书馆、创办文化书屋、开展读书活动等方式,优化学校教学管理的物质文化环境。校长应争取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和阅读场所。同时,校长应鼓励全校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并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六)打造合作通道,强化学生安全教育

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义务。校长首先要意识到,学生的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学校领导、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的密切联系与配合。为此,学校应努力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定期举行学校开放日。并且要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进行,以深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学校工作能否做得好,校长是关键。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决策的民主性,改进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促进师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强化安全教育等途径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85.

[2]刘志武.论小学校长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方法[J].学周刊,2017(9):85-86.

作者:徐凤芹

上一篇:连锁企业人才培训特点论文下一篇:学生个性素质教育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