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此文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研究了人的行为特点及人在事故中的作用,结合地方煤矿实际提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以提高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预防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关键词:安全管理;人因事故;以人为本一、人的行为概述现代安全理论认为,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论文 篇1:

企业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摘要: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员工自身安全的需要;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安全管理 以人为本 要我安全 我要安全 我会安全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不安全因素和对人体有害因素的增加,都给安全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在新形势下如何以“人”为本进行安全管理?怎样才能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笔者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

1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意义

1.1 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环境不断改变,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过去管用的安全知识、安全经验,在新的条件下就可能变得不再管用,这就需要把学习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持续性工作来抓,以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管理,就是着眼于“人”,通过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1.2 员工自身安全的需要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也是工伤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这是全体员工的基本愿望。以“人”为本管理能帮助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员工能主动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遭受人身伤害,保障自身安全。

2 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

2.1 人是决定因素

人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在任何岗位都负有相应的安全责任;但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在情绪、爱好和家庭环境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而人的工作状态是受心理、思想和技能等众多因素影响的,不可能像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那样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通过教育培训等活动使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并且做到“我会安全”,从而圆满地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把人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2 领导干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

企业领导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负责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因此领导干部观念意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与否,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有着密切关系。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接受相关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认识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关系,这样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就能得到贯彻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安全设施的投入得到有效保证,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领导干部意识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之“本”,加强企业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企业范围内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的氛围,员工就会被潜移默化,就会自觉参与安全工作,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把安全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这样就能取得安全生产主动权,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新的起色。

2.3 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企业内部的安全检查活动,负责日常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和组织工作,又是企业安全责任人的左右手和参谋,所以,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较广泛的安全管理知识、较全面的安全技术和组织能力,而且要熟悉国家制定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强制执行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专门的培训教育。平时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学习和专业知识培训,还要参加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了解新发布的法规制度,学习安全生产技术和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管理技巧;学习应急管理、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提高现场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能深入现场正确指导基层班组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生产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及时进行消除,督促教育职工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障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2.4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因素

2.4.1 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首先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等。通过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使广大职工遵章守纪,认识到不安全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改变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思想上发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自觉杜绝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和冒险蛮干的错误行为。企业可通过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基层单位在每天生产会安排生产的同时,对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也会做出具体的要求,通过不间断的、立体式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广大职工能够自觉地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这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4.2 加强职工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技能。如果企业职工已具备了“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那怎么做才能够安全呢?那就还要做到“我会安全”,只有让职工掌握各项安全技能才能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建立定期培训、学习制度,按计划对职工进行现场操作技能培训及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教育,包括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工艺流程及与现场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有关电气设备有关知识;安全防护知识;消防制度和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职工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经验”主义或麻痹大意、违章作业等情况的发生,使职工在工作中不仅“我要安全”,而且“我会安全”。

2.4.3 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企业除了组织专门的安全培训和思想教育外,平时也要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如贴挂安全标语、标志牌,进行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定期放映安全方面的录像片,进行安全板报和宣传栏评比等活动,这样能够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兄弟单位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安全教育,使职工明白事故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使“安全”两字扎根在职工心里,在平时工作中能自我规范行为,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3 实施效果

3.1 能激发全体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往企业的安全管理过多采用行政命令,容易使职工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副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以“人”为出发点,注重激发职工的思想共鸣,使全体员工不论领导干部还是职工,不再认为安全生产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与我无关,达到一种人人参与的局面;着重突出一个“人”字,符合人们普遍的心理愿望,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全体员工能积极主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2 能提高自我和群体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以“人”为本着重通过安全培训教育,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技能,大幅度提高员工安全认知水平,员工能主动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 “三违”现象,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去完成工作任务,增强企业的群体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3.3 能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企业员工在思想上把“要我安全”轉变为“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安全意识有了新的飞跃,提高了员工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了从业人员的安全,进一步实现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作者:张玉凤

企业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论文 篇2:

浅谈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

摘 要:此文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研究了人的行为特点及人在事故中的作用,结合地方煤矿实际提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以提高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预防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管理;人因事故;以人为本

一、人的行为概述

现代安全理论认为,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在事故预防过程中,涉及两个系统对象:

一是事故系统,它包含四个要素,通常称“4M”要素。即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机——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环境-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因此也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但又重要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二是安全系统,它也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中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

无论是事故系统还是安全系统,都强调了人的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分类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定义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时违反设计和安全操作规程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在正常和非正常精神状态下的感受和判断失误导致的错误操作。因知识和经验缺乏而进行的不安全作业。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人的生理、心理及其相关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等外因主要是指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管理。

(三)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乏责任心

少数煤矿从业人员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职业道德水准低,责任心不强,作业过程中示负责任,工作不认真,不按时巡回检验,脱岗、串岗、睡岗、上班干私活,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产生有分散注意力的不安全行为,与安全文明生产要求相差甚远,极易发生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这一点,在地方煤矿表现更为突出。

(四)业务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

1.不良生活习惯,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喝酒、抽烟、赌博、好斗等。

2.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外在因素,管理方面原因:如个别领导重生产、轻安全,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置,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检查不力,安全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形同虚设,技术操作规程不落实、不规范,各部门、上下级之间协调配合不当,信息传递不佳等。

3.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实践证明,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企业里,由于领导者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认识不够,对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态度培训不力,安全教育及考试搞形式、走过场,致使部分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下,安全意识淡薄。

4.作业环境原因,人在高温或噪音强度大环境下作业容易引起心绪不宁、自制力下降、反应迟缓,注意力很难集中,操作起来很容易发生错误环境照明不足时,易于疲劳,使思考力和判断力受影响,操作的精确度不够,错误的操作增多。

三、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

(一)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地方煤矿的必然选择

煤矿安全是我国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现在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而地方煤矿作为为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国有煤矿相比,地方煤矿点多、面广,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安全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更重要的是从业人员素质低,许多人缺乏应有的安全常识,安全意识淡薄。受国家政策、社会认可程度、资金投入等诸方面的影响,在设备更新、技术研发这些方面地方煤矿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善而管理,却是地方煤矿大有文章可做的地方。管理中的核心要素就是“人”,“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和主导因素,因此,只要地方煤矿立足于自身实际,不等不靠,转变观念,凡事“人”为先,生命大于天,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强化员工意识,把每一名员工作为企业的宝贵财富,把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杜绝不安全行为的产生作为企业的重要工作,地方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一定会得到改善。

(二)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涵义

“以人为本”是这几年各行各业提的比较多的一句话,或者说是各行业、各部门对一种更高管理层次的追求。具体来讲,以人为本的管理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指导思想;

2.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

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在煤矿企业内部,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就要注意贯彻四项原则重视人的需要。尊重人、重视人,把人的需要作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只把人看作能挖出煤的机器,只看到产量,看到经济效益,看不到人。人们必须不断地革新,使这种革新成为可能并从而显示出具有持久价值的唯一的竞争优势,乃是有关人员的素质。一种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动力基础上的经济秩序,较之用短期行为引导人的经济秩序,更可能享有持久的繁荣。每一个企业都应把培育人、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现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重新塑造自己。提高员工素质,也就是提高企业的生命力。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信息时代的企业组织形式也要适应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种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不仅要考虑到人员的职业、还要考虑到人员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以及他们可能的发展方向。使人才资源能各尽其所、发挥特长,使各类人才都能在自己的选择专业和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取得他应有的经济、社会和自我需求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孙健,纪建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2]田丰泽.煤矿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应用与发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尚重远

企业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论文 篇3:

企业走向“以仁为本”的思索

摘要:以人为本的人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作者认为是多数的人,从而提出了以人为本向以仁为本的转变,并分析了以仁为本对企业的重要性。最后从主体出发,分析了以仁为本如何在企业得以实施的办法。

关键词:企业;以人为本;以仁为本

以人为本成形于文艺复兴时反对宗教的“神性”。在现代社会,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相对于神和物,人才是世界的中心。它经历了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缺陷,中国共产党现在所有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都十分明确地指出: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企业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标,首先满足资本家的利益需求,为了追求更大的剩余价值,他们注重的是机器设备带来的效率。梅奥的“霍桑试验”引发了管理学上的一场革命,开始把人当作“人”,而不是机器的附属物来看待,更加注重员工的利益需求,而现在扩大到企业对顾客、股东的重视。1999年的“世纪变革中的经营管理——世界500强系列讲座”中,惠普总裁普莱特提到:惠普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信任和尊重个人”,而海尔老总张瑞敏指出:海尔强调对两部分人的尊重:一部分是员工,另一部分是客户。在近年来,众多企业将“人”扩展到与其有关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人,即注重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最近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据卫生部12月1日通报指出,截至11月27日,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29万余人。三鹿这个2006年《福布斯》中国乳品行业第一位,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的企业将不复存在。三鹿奶粉事件与制度不够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管不严等有关,但从企业自身来分析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淡漠。以人为本可以是少数的个人为本,也可以是以社会全体利益相关者为本,三鹿选择的是少数人,而忽视了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统一呢?如何做到企业义利的统一呢?

企业的“以人为本”走过了从仅满足人的利益需求到不断实现人的更多需求的满足发展,走过了以资本家、企业员工为本,正向以社会全体利益相关者为本的发展。这与ISO9000以产品质量求生存,到ISO14000单一注重环保,再发展到SA8000注重企业全面的社会道德和责任发展相一致,与党所说的以人民群众为本,人民当家作主相一致,与马克思所说的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以人为本从人的单一需求满足向人的更多需求的重视,从少数人向多数人的转变,将少数人需求的满足发展为注重多数人的利益权衡,“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人旁加二为仁”,[1]而当“人”发展为全社会的人时,以人为本就发展为以“仁”为本。“仁”作为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以“仁”为本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增加社会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有利于企业业绩、声誉的双丰收,并使企业能够形成一个一贯的行为模式。做到以“仁”为本时就实现了企业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实现了企业以人为本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统一,实现了企业的义利统一。以“仁”为本是企业以人为本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统一,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以人为本已经基本上深入人心,而如何走向以“仁”为本呢?

一、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为基础,大力倡导以仁为本的企业文化

(一)以企业员工为本是基础和前提。营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并不是它的全部。企业的发展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实践中,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企业和员工利益时常发生矛盾,这与企业领导层的认识、管理能力,与员工的思想认识等相关,我们应更好地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企业和员工利益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大河水满小河溢,注重企业的整体利益和眼前利益是必要的,但是当经营思路和战略意图确定之后,唯一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才。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关爱员工,才能增加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为员工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必备的条件,而员工的成长又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二)恰当地处理与社会的关系。实践证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与企业社会形象的提升成正比。[2]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具有经济属性;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具有社会性。一个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创造利润,在对员工、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必须承担对与自己利益相关者的义务,包括对企业的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利益负责。在今天,以人为本对世界影响日益深远,要求企业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变,把追求利润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大量事实证明,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发展力。

(三)努力树立以仁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以人为本并不完善,从更高层次上理解以人为本就是其与企业社会责任相统一的以仁为本。以仁为本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评价,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应首先提炼好其核心价值观,因为价值观主导和支配了企业文化的其他要素,树立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并将以人为本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统一纳入企业以仁为本的文化体系中。其次,加大宣传,传播以仁为本的理念,重新建立成功企业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评价一个企业。最后应建立企业内的监督检查和激励制度,通过自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适当的奖惩来宣扬企业的价值观,落实以仁为本这个理念。

二、发挥企业领导的主导作用,科学管理,民主决策

以人为本要发展到以仁为本,企业领导起着决定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企业领导应该放下架子,经常深入基层,尊重、关心员工,同员工一起制定职业规划,不断培养员工,给他们一种成就感。从员工实际出发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实行开放式、人性化的管理,通过厂务公开、员工投诉制度、监督检查制、纪检信箱举报制等方法,积极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对企业重大决策、重大投资、财务状况、领导廉政情况、制度执行情况公开,广泛接受员工民主监督,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运用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监督查处力度,规范员工行为准则,健全考评机制,实现以人为本与制度管理的融合。

三、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将社会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上

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员工,一个企业的成功有赖于员工的贡献。以人为本使员工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也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一定程度上说,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是员工的快速成长,而员工的成长也将促进企业的不断成长。企业员工应该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为企业的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监督管理等积极出谋划策,对企业的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但是当企业的利益与社会大众的利益出现矛盾时,企业员工应该怎么选择呢?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容易走入误区,所以员工应该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学习,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将企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相统一。当两者出现矛盾时,以集体为标准,将社会大众的利益放在前面,而不是仅仅考虑自己和企业的利益。

四、政府加强宣传和监管,实现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统一

政府承担着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经济职能,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社会职能。要走向以仁为本,政府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主导作用。政府首先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使以仁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帮助企业及其员工树立以仁为本的思想。其次,应该加大法律监督,当企业行为违法违规时,进行严厉查处;当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公众利益、生态环境冲突时,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来调控企业行为选择。注重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统一,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而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侧重点各异,但有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指导人们的行为选择,有着共同的道德调解作用。要做到以仁为本,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避免再次发生企业生产违法产品而没有一个员工站出来的情况出现。

五、社会及时反馈和监督,促使企业义利统一

企业做到以仁为本,受益的是整个社会,而企业做不到以仁为本,受害的也是整个社会。社会有反馈和监督的权利和义务,企业的形象和美誉度来自社会对企业的评价。企业以仁为本的动力来源于社会的监督和社会对企业认真落实以仁为本的鼓励。一个以仁为本的企业,它的满意度和美譽度都比较高,顾客也愿意选择这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但企业有营利的目的,如果以仁为本久久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它们也会丧失信心,而社会的导向和反馈就起不到实质的作用。社会作为一个重要的监督主体,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道德、舆论和经济的监督,所以社会应该及时对企业落实以仁为本做出反馈,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促使企业将营利与注重环保、以人为本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刘海英.现代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N].中国建设报,2008-06-24(07).

(责任编辑/刘惠音)

作者:阳华兵

上一篇:企经营者机制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