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24

摘要:电力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审计部门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审计工作开展前的各项准备,明确管理要素和相互关系,实现审计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协调性和沟通性,积极发挥审计质量管理在提升审计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电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论文 篇1:

浅谈新时期电力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改革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国民对电能的需求持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电力企业迫切需要增强综合实力,质量管理作为重要一环被摆到了突出位置。通过发展实践,我国电力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论文在阐述新时期我国电力企业质量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改革措施建议,为电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企业;质量管理;改革措施

【中圖分类号】TM73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电力行业作为基础产业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不断深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的电力企业层面,当面对外界环境和形势变化时,改革上的不足仍然十分明显,产能过剩和日益严重的节能环保要求,使得部分电力企业开始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电力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地发展,就必须要狠抓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关,在质量管理体系改革上有所创新,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

2 电力企业质量管理的特点

由于历史和经济体制的原因,加上电力企业在发展建设中所形成的网状覆盖式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1],我国的电力企业长期处于相对垄断状态,导致电力企业往往将精力更多集中在生产经营上,而忽视质量管理。电力行业是我国基础产业之一,更是一个密集型产业,主要体现在资金与技术上,如何提高电力行业整体运行效能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从21世纪初开始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当今电力行业厂网分离、主辅分离的格局,各电力企业根据自身所在产业链位置的不同,在市场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面对同业竞争及国际电力发展形势的变化,我国电力企业迫切需要提升综合实力,质量管理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因此,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基础薄弱而任务艰巨的特点。同时,因其资金和技术优势,电力企业的改革适应能力普遍较强,质量管理大有可为。

3 新时期下电力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经历改制重组后实现了差异化发展,部分企业在实践中通过借鉴先进企业发展理念,在质量管理上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与预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宏观上说,当前的电力企业在管理上仍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时代摆脱出来,在新时期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节奏。

3.1 电力企业管理模式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缺少有效沟通和传递的意识。当前,市场竞争急剧加大,各电力企业在此大背景下需要尽快提高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巩固并不断开拓市场,同时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保障企业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3.2 电力企业质量信息化管理滞后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得到了广泛重视。在质量管理方面,信息化手段可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工作思路。但电力企业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却往往投入不足。同时,由于电力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建设缺少规划,公司、部门与各项目之间难以形成及时有效的联系与反馈,导致电力业务开展困难,管理水平低下[2]。

3.3 电力企业综合管理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我国许多电力企业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工程(项目)集中控制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并且通过长期应用不断完善,积累了许多经验。但办公系统和各个项目的工程控制系统往往处于分离状态,难以实现一体化管控模式,综合管理系统的理念还未得到广泛实践和应用,企业关键信息传递闭塞。电力企业应对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开发,将各个环节与项目有效融合,实现信息化管理与自动化管理的综合管理目标。

4 电力企业质量管理改革措施

4.1 提升电力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

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质量。电力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电力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予以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还应注重为业主和用户提供高品质、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争取更多市场份额。电力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提高重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优劣,主要是需要业主和用户来衡量,不仅代表业主和用户的经济利益,还应代表在价值实现过程中业主和用户的体验;第二,以电网企业为例,企业所重视的质量问题不能局限在供电质量上,同时对供电服务及售后也要提高相应的质量,从而实现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三,电力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对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不仅要满足业主和用户的正面需求,同时也应深入了解其侧面需求。综上,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应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始终以业主和用户为导向,力争提升业主和用户的满意度。

4.2 以人为本,构建电力质量管理体系

在构建电力质量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遵守质量技术创新为第一目标,要在实现电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的基础上,提升工程、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因此,电力企业应对其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做出优化与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电力企业应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与国际接轨,推动电力企业质量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电力企业在班组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对班组上业务与业绩优秀的员工给予精神褒奖和物质鼓励,有效激發了班组成员在质量改进和质量提升工作上的积极性。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引下,企业质量管理的抓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企业全员普及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第二,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注入严格而规范的质量管理理念,净化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第三,构建覆盖全员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执行,逐步将质量管理由“专门工作”转向“常态工作”,筑牢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思想大堤。

4.3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电力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保障,除了要做好生产、销售、管理工作,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体系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首先要依据我国《产品质量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形成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方案。在此框架下,电力企业应编制工作进度、产品质量与工作计划记录表,实行工作记录表管理模式,通过对工作记录表填写所反映的质量管理状态的监督和抽查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循环提升[4]。电力企业制定的完整的监督方案,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检查。监督部门在行使职能时,应严格落实到各个项目、各项工作内容以及各个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从而提升企业全员的责任感。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飞速进步,国民对电能的需求持续提高的新时期,电力企业应努力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改进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努力规避电力企业管理模式陈旧、企业质量信息化管理滞后、综合管理系统难以发挥其作用等问题。同时,电力企业还应在提升电力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以人为本、构建电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体系等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电力企业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晨,李雪,刘钊炜,等.国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提升方案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10):254.

【2】樊鑫.试析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居舍,2018(07):136.

作者:许凌爽

电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论文 篇2:

提高电力企业审计项目的措施分析

摘 要:电力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审计部门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审计工作开展前的各项准备,明确管理要素和相互关系,实现审计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协调性和沟通性,积极发挥审计质量管理在提升审计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力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一、概述

电力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范围包含了多个方面,从最初的项目立项到项目准备、实施、结束以及后期的审计整改。在这一系列管理流程中,确保审计活动的合理性、合规性;推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科学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规避经营风险;降低审计项目风险,确保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就是电力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电力企业审计项目管理流程

在设计电力企业审计项目时,应当遵照PDCA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化管理,确保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以及后续审计这四个阶段的完整性。作为电力企业审计项目管理流程中的首个环节,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被审计项目的基本情况,并紧密围绕该审计项目的目标对审计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在此基础上独立开展审计前的调研工作,确保审计方案的科学合理。

而在审计实施阶段,则需要重点突出关键审计环节。在进行现场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审计方案,要求被审计单位对重要的审计事项进行承诺。在收集审计证据的同时,合理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积极利用外部相关审计成果,实现审计组内部以及审计组跟外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在进行审计现场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审计工作方式,通过召开审计进点会议、收集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果进行复核等相关手段,确保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和效率。

审计报告则是在现场审计实施完成之后进行。电力企业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当由主审负责审计报告的起草工作。同时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也应当重视该环节的一系列重要管理节点,比如审计报告的起草、审计结果的沟通、审计项目的总结以及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最终下达等。

作为电力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延伸手段,后续审计工作控制也是审计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为肉电力企业审计项目开展后续审计工作时,也应当保证后续审计阶段工作的完整性。后续审计计划安排、后续审计项目的实施以及后续审计报告的出具等。

三、做好审计工作开展前的各项准备

1.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电力企业的审计部门应当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做好本年度的审计项目计划,了解企业领导以及对其他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其情况,从而不断地完善审计计划,进而为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作作出贡献。

2.促进人才运用工作的合理性

审计队伍的专业人才是审计部门的核心组成成分,因此,审计部门管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成员的工作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特征,充分整合力量,让有能力的审计人员担任专项审计项目的主审,此外还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共同参与审计工作,力求最大程度地提升电力企业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3.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

审计部门的工作应当由具体合理的审计方案来指导,若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没有方案可参考,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工作效果不佳。审计方案通常有审计目的、审计依据、审计范围与审计重点、审计关键控制点以及内容、审计成员组成与其工作的不同分工和各关键点的详细要求等。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有关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审计任务以及目标。

4.统一审计人员的思想

若各个审计人员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没有统一思想,则容易使得各成员之间配合不紧密、缺乏必要沟通的现象出现。因此,电力企业的审计部门需要在展开具体的审计工作前对下属审计人员进行集中式的培训,统一其思想,进而有效提高项目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完善电力企业审计项目实施保障

电力企业实施审计项目,当重点围绕组织保障、执业保障、人员保障以及制度保障这4个方面:

一是组织保障方面。组织保障是电力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要围绕审计项目强化自身内部控制,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根据审计业务,在审计组织内部对相关的权利和职责进行合理划分。在此基础上,分离审计计划权、审计实施权以及审计处理权,并对电力企业相关部门的管理流程和职责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二是执业保障方面。对于电力企业审计项目来讲,提升审计项目实施质量的核心要素就是保障审计执业资格。围绕电力企业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管理流程中,应当从最初的审计计划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整改这四个阶段都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执业保障,以此来减少对最终审计结果的不良影响。电力企业在审计项目管理中,需要围绕执业保障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审计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审计项目立项的合理性和目标性、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把握、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审计结果的处理以及审计结果责任落实情况,并充分引入专家咨询制度,确保审计项目实施的准确、合理、高效。

三是人员保障方面。电力企业审计项目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受制于相关审计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和完善的审计流程管理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的审计质量。电力企业需要围绕自身审计项目,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质量管理人员保障机制。强化审计职业化,逐步贯彻落实内审人员岗位资格制度,以此来确保审计人员的审计资格。同时,还应当针对自身审计项目特点和管理需求,进一步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养。根据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进行奖惩考核,实施必要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电力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人员保障。

四是制度保障方面。对于电力企业审计项目来讲,规范化、制度化的审计工作流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它既能够规范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同时也能够保证审计结论有规可依,提高审计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电力企业审计部门应当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的标准,完善审计制度规范,强化落实监督,依靠制度保障来确保审计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五、结语

总的来讲,电力企业要确保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就应当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健全完善电力企业审计管理工作流程,重视审计质量目标管理,并提高电力企业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组织保障、执业保障、人员保障以及制度保障,确保审计项目实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管理部门还应当对审计资源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确保审计效能的最大发挥。进一步创新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重点围绕审计关键环节,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德铭.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系统定位、业务效能和发展展望[J].电子政务,2013,(7).

[2]王铁永,张海宁,鹿卫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14).

[3]巴埃秀.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2).

[4]石深強,姜伟强.信息化环境下大型审计项目的管理与实施[J].审计月刊,2013,(2).

作者:胡雯

电力企业质量管理创新论文 篇3:

探析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创新

摘 要: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重工制造业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重工制造业从早期的重"量"到如今的重"质",在制造业越来越精细化的当下,质量的保障是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优势的先决条件。伴随着不断创新的制造模式的出现,质量管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当前的发展向着数字集成、智能生产、信息化、一体化管理的方向过渡。而探讨和研究质量管理在制造企业当中的创新也就成为了业界的热点。通过研究总结出适合重工制造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重工制造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重点。本文就重工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当前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的基础上,解读了质量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针对重工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客观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进国外标准技术时比较死板,缺乏实质性突破和本土化创新,过于强调程序化质量管理,导致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基本上停留在“质量管理”维护阶段,而没有时间进行质量管理,管理创新力度也不足。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制造企业虽然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但效果甚微,甚至质量下降。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创新势在必行。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创新需要从意识上进行创新,从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上进行创新,从质量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毫无疑问,管理层应该考虑并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和质量管理方法,改变传统意识,加强对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认知,以便在生产产品和服务期间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

一、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内涵

1.质量管理

在當今世界,制造企业的生产速度和制造环境复杂性不断提高,因此,制造企业应不断改进质量控制流程。质量管理是关于质量的一切管理活动,质量管理正是改进这一流程的重要方法,是制造企业持续改进质量的系统性工作。质量管理可以看作是制造企业质量控制任务的设计序列,旨在创建增值转换以实现预期输出。质量管理是整个制造企业集中和持续增量的创新过程,以减少浪费、简化流程、提高质量。

2.质量控制

如今,在许多制造企业中,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提高和控制质量取悦客户,并击败其竞争对手。在制造企业中,质量控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了生产率和客户满意度。

二、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创新

1.创新质量管理方法

制造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创新“质量管理”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精益生产和平衡计分卡是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不二法门。现阶段,精益生产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该方法论旨在维持工厂中产品的连续流动,以灵活地适应需求的变化。精益生产的目的是消除生产中领域的浪费,包括客户关系、产品设计、供应商网络和工厂管理等。精益生产依据统计方法和科学方法弥补客户定义的缺陷。将缺陷最小化到接近零的接受水平是该方法的核心,且重点在于减少制造企业所有流程中的差异。随着精益生产的发展,平衡计分卡是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管理”的另一种方法,通常用于阐明和创新业务战略,将制造企业的目标与年度预算相联系,允许制造企业进行更改以及增加对整个制造企业的公司愿景和使命陈述的理解。平衡计分卡可用于将制造企业的使命和愿景陈述转化为可量化和评估的广泛目标和绩效指标,并衡量管理层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果。

2.创新质量管理意识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不清是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缺乏质量意识不利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应围绕质量意识展开。如果制造企业没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必然会衰落。尽管树立质量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许多管理者对这个术语的含义和意义以及相关价值只有模糊的概念。因此,制造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必须创新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法制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企业应该在日常活动中努力创新质量意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最高管理层的参与。现阶段,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实践优化工作。然而,制造企业的大多数质量问题由中层管理者解决,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决策制定工作。质量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人的活动。“质量管理”要求所有部门参与,强调质量的进步不应该只是质量部门的责任。创造合作氛围和质量文化应视为质量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管理者需要了解哪些要素是企业文化向质量文化发展

3.信息化技术的加深

电子技术、微电脑、传感器、电液伺服与控制系统集成化改造了传统的工程机械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及辅助管理装备了工程机械制造业,IT网络技术也装备了工程机械的销售与信息传递系统,从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工程机械行业。新的工程机械产品在工作效率、作业质量、环境保护、操作性能及自动化程度诸方面都是以往所不可比拟的,并且在向着进一步的智能化和机器人化方向迈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向纵深发展。机械制造业的智能化、人性化的“两化”融合程度正在进一步加深,产品技术要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市场需求。

三、结束语

“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制造企业的重视,无论是从国际质量发展趋势,还是从我国质量发展趋势以及未来质量发展趋势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深深植根于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从业人员的心中。质量正成为制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焦点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质量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制造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将不再局限于技术和操作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如何从战略层面上重视质量,以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董立文,李春波.浅析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的激励[C]//2017年度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优秀论文大赛论文集,2018.

[2]董明珠.大型家电制造业零部件质量集成化管理创新与实践[C]//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2018.

[3]柳强.基于大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创新与应用[C]//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2018.

作者:李乐园 李希 王俊珂

上一篇:心理健康问题思考管理论文下一篇:项目管理建设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