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增长,其动因除主要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的内部要素外,对外开放引进的外部竞争要素亦功不可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文章主要对生产型外贸企业国家化经营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企业经营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经营研究论文 篇1:

党建引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研究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区别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独特组织优势,为引领和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激发企业生产经营活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某国企为例,探析该企业通过党建工作引领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做法和路径,总结出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启示,希望为当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一、党建工作引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他指出,“要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国有企业党组织若不将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作为重要工作抓手,那党建工作就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日益形式化,从而丧失通过党组织引领国企发展的初心。

国有企业党组织通过将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工作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引导企业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凝聚企业共识,激发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力与创造力。通过党建引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不仅是新时代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改革方向,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必要保障,是国有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党建工作引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实践

某国企成立于2004年,是隶属于某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21.56亿元。公司秉承“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企业使命,坚持“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承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路、铁路、房建、桥梁等重大项目工程。近年来,公司在党组织引领下开展经营管理,坚持“三者”市场定位,推进“334”工程建设,瞄准做大承包商、做强投资商、做优运营商的目标,发挥基础设施全产业链优势,为互联互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一)作为“主心骨”统筹规划企业发展,提升生产经营效率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从组织、制度和机制上确保党组织的领导地位,率先全面实现党建人章程。该企业还积极推行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企业治理中的法定地位。二是有效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坚持管大局议大事,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清单,完成两级单位在“三重一大”监管系统上的数据录人;坚持党委绘制发展蓝图,积极研究落实集团“人湾”“进城”“出海”“联网”“悦人”大文章,谋划局发展战略,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坚持党委统筹改革,部署优化机构改革、发展布局等重点工作。通过多次召开常委会,审议热点议题,对重大项目投资等重大事项进行深入研究部署。三是融入中心引领企业发展,“党旗引领保落实”党建主题品牌更加闪亮,通过召开党建工作专题研讨会,集众智,汇群力,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融入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推动党建主题活动向纵深发展。开展“党旗引领保落实”年度督导,精准检验执行成效,有力推动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再上新台阶。

(二)作为“领头人”加强党建培训教育,提升员工思想政治素养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根据企业党委统一安排,全局1480名党员、155个党组织,分两个批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注重解决职工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并成立两个巡回指导组,及时召开专题总结及部署会议,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保证主题教育取得预期成效。二是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党建培训的始终。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充分开展调研,结合实际讲主题党课,让党的思想理论深入人心,最终形成高质量的企业发展调研报告,为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在企业内部,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取得新成效,增强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涵养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三)作为“推进器”切实强化企业监管力度,推动管理体系全面升级

一是抓好责任落实。强化党委主体责任,书记当好第一责任人,副书记当好直接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好分管责任和“一岗双责”。健全“述评查考用”有效贯通的工作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书记选配、培养和工作保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坚持并完善“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肩挑”,“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企业运行机制中的具体权责和工作方式;形成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等一系列党内制度,适应企业发展新要求。三是抓好机制建设。在机制运行中全面体现党的领导,在决策执行上落实党的领导,建立重大问题决策把关机制,完善党委讨论决策的详细流程、结果输出及责任追溯机制,规范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确保党委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企业改革创新,试点分公司模拟董事会运行,筑牢分公司党的领导体制建设。

三、党建引领推动国企生产经营发展的启示

(一)加强党的引导,统筹优化国企生产经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是国有企业的鲜明政治特色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国有企业党组织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政治站位,加强党的领导,做好“顶层设计”,从严治党的同时还要立足整体,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带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融合。做到党组织领导深入到生产经营内部,通过党组织的建设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国有企业党委首先要认真调研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实践,摸清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只有了解了生产经营工作是什么,才能更好的通过党建工作来推动生产经营工作的发展。确立党建和生产经营融合的理念和机制,找准发力点,推动党建引领机制规范化、常态化。第二,要在目标制定上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表现出国企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其次,要从整体和全局上规划企業的发展目标,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思路制定企业生产计划,引导企业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二)党建凝聚人心,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首先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凝聚人心,将党的思想深深的植人企业文化之中,更好的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同时,通过党建工作加强企业高层与基层之间的沟通联系渠道,形成问题反馈机制,聚焦和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和发展难题。企业党委要客现认识、深刻把握企业发展的困境,切实找到问题的根源,抓住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对策、方案和路径。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可能出现的规模瓶颈和盈利能力瓶颈与企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发展质效和运营能力与企业建立科学长效机制不相适应、风险防范的思路对策与稳中求进的总体态势不相适应、破解难题的能力本领与改革发展的部署要求不相适应,以及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与竞争加剧的发展环境不相适应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等问题,企业要审慎谋划,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三)落实作风建设,强化监督企业生产经营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自身的工作作风对于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国有资产经营效率,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加強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党建引领国有企业健康科学的改革发展,就要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机制,创新党建体制机制,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规范工作作风,强化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和管理。第一,国有企业党委要加强政治纪律建设,切实履行党委落实主责不松手,书记带头尽责不甩手,班子成员各负其责不袖手,纪委专责监督不放手。第二,国有企业党委要强化责任落实,关键要发挥述职、考核、问责的综合效应,督促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对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违反党规党纪的要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形成落实责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第三,国有企业党委要推进巡察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真正体现国企党建工作的严管就是厚爱。

四、结语

本文聚焦某国有企业通过党建工作引领生产经营的具体实践,其实就是进一步阐明了国有企业要想通过党建工作凝聚人心、激发企业创造活力、强化党组织战斗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就必须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深度融合。在党组织的引领下,让企业中心工作在整体规划、管理体制、员工素养、化解难题等方方面面都取得高质量的发展和飞跃。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全方位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能,让党建引领与企业生产经营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巫晶.党建工作与国企改革发展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4):195+198.

[2]郭崇强.党建工作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4):183-184.

[3]陈灯良.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之策[J].企业文明,2020(01):77-78.

[4]钟实.把国企党建经营“两张皮”拧成“一股绳" [N].湖南日报,2020-05-30(04).

[5]李珊.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着力聚魂、强基、固本[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8):125-126.

[6]2016*10A,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

蔡雯霖(1986.08-),女,现为中交三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

作者:蔡雯霖

企业经营研究论文 篇2:

生产型外贸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增长,其动因除主要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的内部要素外,对外开放引进的外部竞争要素亦功不可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文章主要对生产型外贸企业国家化经营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生产型;外贸企业;国家化经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在世界舞台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全球化、一体化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向外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应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而且还应当走出国门,到海外去调配一切可以利用的生产要素来促进本国经济迅猛发展,海外投资与跨国经营的观念逐步得到确立。政府在这一时期也从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出台各项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企业在海外的直接投资活动。

一、生产型外贸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童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并努力掌握主动权。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20余年的以“引进来”为主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我国有效地利用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弥補了工业化过程中资金的巨大缺口,并有效地吸收和利用了世界先进技术,从而加快了后发的工业化进程。同时,我国还有效地利用了国际市场,拉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引进来”战略的成功,为“走出去”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在长期的对外开放中增长了竞争力,经得起大风大浪;另一方面,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目光向外,在世界市场上努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天地。

二、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在严酷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外贸企业的发展还是取决于企业本身的素质和机能。目前我国外贸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是:

(一)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企业规模偏小

近20年来,我国大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际_L大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规模仍然较小,“大企业不大”,规模经济利用水平低。目前我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销售额总和,不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企业的销售水平;我国销售额最大的企业的销售业绩仅仅相当于国际跨国公司的零头。显然,代表我国产业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在实力上是无法与国际公司相比的。

(二)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干低

企业规模结构反映了大、中、小企业之间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生产联系,体现出大、中、小型企业各自的生产能力在总生产能力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以及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规模结构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大企业产值、增加值比重低,与要素占有份额呈非对称状态;没有按部门、行业的生产技术特点确定企业规模结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分工与协作水平低。

(三)外贸企业的地区分布力量明显不平衡

从外贸企业500强的地区结构看,沿海地区企业有390家,中西部地区企业38家,中央企业有72家。这72家中央企业,进出口额占500强的36%,形成我国外贸发展的中流砒柱。而地方外贸企业的上升势头很猛,如上海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名列外贸500强的第五名,并跃升为全国最大的出口企业。

(四)企业产权不清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采取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资产经营等一系列措施,但仍然存在国有资产无人负责的问题。因而各方面想方设法来挖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由于国有外贸企业是在产权不清的基礎上,实行承包经营,因而形成了新的产权不清的问题。

三、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国际市场的进入策略及发展战略

(一)战略联盟:竞争与合作

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战略联盟国际商务界和研究专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跨国战略联盟的成功者信守以下四项原则:合作就是竞争,明智的公司进入联盟时既要清醒的战略目标,又要考虑伙伴的目标;任何一方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取胜,冲突将是导向联盟的最好契机;合作是有限度的,公司要意识到这是竞争的妥协,要仔细监督对方的行为;向对方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最佳的公司都把合作视为向对方伙伴学习的机会,运用联盟学到那些合同上没有的东西。

(二)全球化与当地化

全球化和当地化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趋势,因为全球经济已经形成,企业过去生活于国内经济中,现在则处于全球经济中。所以,如果要进入和占领市场,就必须有全球的市场战略。例如不放弃低份额的市场,因为从长远看潜力巨大;将公司在市场份额较高的国家的所得果断地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低份额市场;把在成本最低的地点生产的产品投入需求量最大的市场;当地的需求就是公司的利益,适应需求的变化才能稳定在所在国的市场。为了实现全球化和当地化,跨国经营还应当特别注意环境保护、质量控制和灵活分销。

(三)灵活分销

全球市场结构由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组成,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这些不同的市场分类成若干组别,在一国或一地区内又可作同样的分类。由于全球生产分销十分灵活,有的需要到当地直接销售,而有的则并不需要到当地销售,这样的话就需要选择良好的当地代理做生意,因为代理熟悉了解市场,可以做到灵活地分销其产品。

四、结语

生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外贸企业的地区分布力量明显不平衡等等,导致其经营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生产型外贸企业应战略联盟:竞争与合作,制定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杰.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化经营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作者:闫魁

企业经营研究论文 篇3:

大型旅行社企业多元化经营研究

摘要:旅行社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能够分散风险、发挥不同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和优势互补效应。本文对旅行社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必要性以及旅行社实行多元化经营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旅行社多元化经营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大型旅行社 多元化经营

企业经营多元化,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开发有潜力的产品,或通过吸收、合并其他行业的企业,以充实系列产品结构,或者丰富产品组合结构的一种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所面对的成长战略之一,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追求范围经济时的一种战略选择。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优劣势分析

(一)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优势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优势。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等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可以有效地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实行多元化经营,能使企业在遭受某一产品或经营领域的挫折时,通过在其它产品或行业的成功经营而弥补亏损,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弊端

一是追求多元化经营有财务风险。目前我国企业投资资金的绝大部分是借贷资金,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将耗费大量资金,使用不当往往酿成财务风险。二是经营容易出现决策失误,这在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时表现尤为明显。无关联多元化经营大多是通过购并行为实现的,由于对购并对象所在行业不太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作的决策通常不够明智。三是会造成管理质量下降。购并行为,特别是无关联多元化中的购并,会使企业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多,会使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二、我国大型旅行社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大型旅行社企业多元化经营既有外部的刺激因素,也有内部的动机,再加上资金条件、规模条件和核心能力条件。大型旅行社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是必然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一)旅行社行业利润过低

众所周知,旅游行业一直是一个低毛利的行业,特别是传统类的旅行社利润最薄。据统计,2009年度全国旅行社毛利率仅为7.44%,净利率为0.64%,是一个十分薄利的行业。利润率低的单环节业务的企业要提高利润水平,只有向高利润环节渗透或者进入非旅游的高利润业务。

(二)旅行社产业链“边缘化”

旅行社上下游产业之间有共同利益的存在,有互相依赖、共生共荣的需要,但上下游产业之间不是通过竞争形成的,而是结盟形成的。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客源、接待团队的经营模式受到了直接的挑战,旅行社对上下游产业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弱,使其丧失了在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呈现“边缘化”的现象。

(三)有限的客源空间被挤压

旅行社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游客与旅行社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随着技术的发展,游客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想要的信息。例如,在线旅行服务公司就是异军突起的中介机构,它成功整合了高科技产业与传统旅行业,向会员提供全方位的旅行服务,携程网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这使得旅行社业务在原本欠佳的情况下又遭遇在线旅游等新服务的冲击,这对于传统旅行社业务可谓是雪上加霜。

(四)水平分工体系影响旅行社行业发展

市场竞争的“三、四原则”表明,行业竞争的最终结果,通常将只剩下3—4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企业。美国和欧洲的旅行社行业都基本符合这个规律。而我国的旅行社规模小,集中程度低,企业规模并没有形成合理布局,我国的国、中、青三大旅行集团所占市场份额不足20%。目前我国旅行社行业水平分工体系影响了行业的发展,而垂直分工体系有利于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有利于企业的盈利,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规模效益,合并上下游产业链是大型旅行社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 旅行社行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

与一般行业不同,影响旅游业的外部因素过多,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自然现象、交通事故等都可以对旅游市场需求造成极大的影响,造成旅行社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迫使旅行社企业寻找一个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行业作为新的投资领域。此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趋于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企业不可能仅凭有限领域内的服务和产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客户更需要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企业必须开展其核心领域以外的产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提供一揽子服务,最终加强其主业的市场地位。

三、大型旅行社企业多元化经营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过度多元化

旅行社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必须遵循适度原则,避免出现过度多元化现象,否则将出现多元化经营失败结局。以香港中旅集团为例,香港中旅集团在成长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业务涉及路桥项目、景区开发经营、金融、物业管理、地产、电脑科技、物流、电力、演艺制作、化工、石化等20多个行业。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因遭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加之自身存在盲目投资、过度举债、管理混乱等问题,造成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连年巨额亏损。

(二)要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基石

纵观国内外企业多元化经营历程,多元化还是专业化,成败的关键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问题。为什么有些企业能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而有些企业则是昙花一现?关键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要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重点发展2—3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当实力的项目,形成对主业的强大支持,形成战略匹配和资源匹配,使主业与多元化经营协调发展。

(三)认真选择多元化经营的新领域

随着旅行社传统业务利润的降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把目光投入旅游链条的上游,开始投资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经营并获得程度不同的成功。旅行社投资景区等上游产业具有优势,旅行社最清楚市场需求,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建设景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会出现闲置景区、浪费资源的情况,因此旅行社自身投资和经营景区比进入旅游业的其他资本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当然,旅行社涉足上游产业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必须慎重进行。

四、我国大型旅行社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施路径

(一)自我发展的内部拓展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以旅行社的业务为主,然后向相关上下游产业渗透,或者向其他间接相关产业发展。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旅行社可以利用既有的资源优势,包括营销网络、顾客群等,将业务延伸至与主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上下游。比如,旅行社采用垂直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经营旅游业务的同时,经营餐饮、商场、娱乐场、旅游交通等。这种模式的实质是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内容的延伸和扩展,以避免不同产业在接待顾客过程中的衔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自我发展的内部拓展模式不仅受到顾客的欢迎,可以节省开拓新市场的大笔费用,而且还可以利用原有营销网络和顾客群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

旅行社在采用内部拓展模式时主要基于以下条件:一是企业实施内部拓展付出的成本低于外部并购。二是拟进入的领域属于新兴行业,企业无法通过并购获得多元化发展的机会。三是企业拥有的资源已经具备在新领域的竞争能力。

(二)以外部并购方式实现多元化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兼并、收购以及混合并购进入行业的有关企业来实现多元化发展。企业的扩张过程中,单靠自身的积累成长是非常缓慢的,并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核心竞争能力在企业之间的传递和在协同效应下产生新的竞争优势。

并购虽然可以让企业进入新领域的周期变短,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如果是跨行业的并购,就面临着不同行业之间的整合困难,由于管理者往往缺乏相应的经验,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如果是同行业的并购,不同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融合不好很可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效率,影响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另外,被并购企业本身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实施并购多元化的企业将其整合发挥出多大效应,是企业面临的较大困难,因此,旅行社应慎重对待外部并购。

参考文献:

①杜江. 论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形势与特征〔J〕.旅游学刊,2001(5)

②伏六明. 论旅行社相关多元化经营策略〔J〕.商业时代,2005(6)

③胡宇. 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阶段化战略选择分析〔J〕.科教导刊,2009(3)

(伍建海,1980年生,广州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彭燕,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作者:伍建海

上一篇:湿地保护分析论文下一篇:美国电影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