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美术教学情感培养论文

2022-04-25

摘要: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必备课程。而师幼互动作为科学探索的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中起到双向建构的作用。先从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分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现状,明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师美术教学情感培养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师美术教学情感培养论文 篇1:

与德同行以美育人

摘 要:自从国家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各学科纷纷以德育为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小学生在人生成长的第一步,德育为其日后的人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其它学科相比,小学美术内容浅显易懂,受到了学生的广泛热爱,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小学美术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接下来指出了目前小学美术德育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新时代小学美术德育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为教学一线的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德育;德育教育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一些不正之风也逐渐形成,并渗透进小学校园当中。小学生的人生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为其健康成长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一直以来,思政课程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但随着“立德树人”的提出,各学科也应当主动行动,加强课程德育。美术作为具备美学意义的艺术活动,除了有效提升学习者的美术能力外,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和谐发展也成为美术课程的重要教育目的。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德育理念渗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回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小学美术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作者内心的外在反映,天生就具有情感培养塑造的优势。放眼现今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使用的美术教材,其内容丰富多样,既包含了简单的手工制作,也有我国各民族,世界各地的美术作品鉴赏。这些作品简单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包含着对大好河山的赞扬,也有对民族、国家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小学生可以轻松体会到美术作品的美和作者的情感,实现了与作品的共鸣。在这样的德育教育彻底改变了传统德育强调记忆和遵守的刻板印象。从情感入手,充分发挥了美术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锻炼学生的能力

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不应局限于课本和理论,而应积极借助实践,使学生在亲身感悟中树立正确人格。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极其强调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在进行美术实践创作时,学生抛弃了传统思维的束缚,尽情享受创造;有时也需要和其他同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美术教学不仅实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借助合作促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二、小学美术德育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德育重视度不高

虽然为回应“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号召,各地小学已经将德育视为主要教学任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校仍然受到传统德育教育观念的影响,将德育教育的重任交给了班会课和思政课,忽视了课程德育的构建和普及。一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同样受此影响,在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德育的渗透。也有一部分教师将德育与遵规守纪混为一谈,在课堂上不断强调纪律,规范学生行为。这样的德育教育抛弃了德育教化的最大特点,既不能发挥美术学科的特色,也使学生对德育产生了轻视、厌倦,严重削弱了德育教育的作用。

(二)教师教学能力弱

虽然很多美术教师意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德育教育的水平仍然较弱。一方面,美术教师并没有制定具体的德育教育目标和内容,也没有利用合适的德育教育素材,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往往是单纯的理论说教,没有和实际的课程内容相结合。枯燥单一的德育教育难以深入小学生的内心,学生往往将其当作耳旁风,德育教育无法取得期待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氛围不足

小学生思维仍在发展阶段,学习能力仍有不足。和其它年龄段学生相比,教学效果更易受到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现今小学课程德育的学习气氛不浓厚,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吸引其注意力,不少学生难以专注于学习内容,这为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增加了一层新的难度。

(四)德育评价体系欠缺

除了向学生传授德育教育理念外,科学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自我参照、自我进步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放眼小学校园,德育教育评价仍以学生是否遵规守纪为主,缺少全面的评价体系。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加以训斥的场景仍时有发生。这样偏颇的德育评价体系很难使小学生认同德育教育理念,主动实践自我提升。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一)重视学科德育,加强教师素养

在现今我国小学实际教学中,课程德育仍然在探索阶段,同时受到了课时和教学计划的双重制约。学校管理者是全校教育的总负责人,为推进小学美术德育建设,管理者应当不断学习,深入领会“立德树人”教育精神,同时认识到美术学科具备的人格培育和塑造的天生德育教学优势,认真思考探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是各具体德育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和德育教育的直接施行者,其德育素养同样影响着德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当积极组织美术教师德育教育领域的培训,邀请外校教师和教研人员定期来校召开德育教育讲座,加强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也选拔本校具有丰富德育教学经验和心得的教师,与青年教师共同制定校本课程,打造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体系。同时,学校应当刷新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德育教育工作纳入其中,以完善量化的德育教育管理方针促进课程德育的发展,借此转变教师观念,确保每一名教师都能满足自身道德品质良好,能够以身作则,并具备开展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的要求。

(二)欣赏教学渗透德育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发展初期,为培育其审美能力,欣赏教学占据了小学美术的主要部分,自然成为了课堂德育教育的主要环节。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内涵。教师应当抓住欣赏教学中师生面对面充分互动的优势,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其中巧妙融入德育知识,在培育学生审美观念的同时实现其道德品质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1《民间玩具欣赏》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玩具受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广泛喜爱,与利用声光技术和丰富材质的现代玩具不同,我国民间的传统玩具充分发挥出地方特色,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独具风土人情的玩具。教师可以提前在互联网搜索各地的风光图品,并结合民间玩具的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借此向学生普及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不仅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其直观感受到了我国地理广阔,风俗各异的特点,形成了正确的国家观念。

(三)实践教学中运用德育理论

理论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两翼,小学美術也是如此。和传统着重讲授理解的德育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气氛活泼,如果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德育理论,使学生借助自身的探索习得德育知识,效果会更加显著。小学美术教师也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增强美术敬爱噢学效果获的同时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

例如,学习岭南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课外活动的小伙伴》时,教材中设置了叠贴拓印纸版画的任务。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方法,首先在讲台上讲解,再鼓励学生创作,效果普遍不佳。教师不妨首先邀请同学选择自己想要描绘的小伙伴,并据此鼓励学生分组共同创作。这样的教学反感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版画的特点,也在一张张拓印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能力,实现了德育的教学。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中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授课氛围轻松,同时充分发挥出了美术学科自身的德育优势,可以润物细无声般使小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感悟体会到了德育教育的知识,辅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和道德观念的同时,保护其远离不良因素的伤害,回应了核心素养的要求。为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细心观察,不断思考,基于班级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德育教育方案,使得美术成为小学生健康发展过程上的良好伙伴,为其成长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新慧.德育为首 润物无声——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小学生(中旬刊),2021(8):26.

[2]张紫薇. 德育为首 润无声胜——关于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探究[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三)[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2.

[3]王燕妮.小学美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5):15-16.

作者:黄雪飞

中师美术教学情感培养论文 篇2:

探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与问题

摘 要: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必备课程。而师幼互动作为科学探索的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中起到双向建构的作用。先从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分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现状,明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师幼互动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熟练掌握科学知识有助于幼儿构建逻辑思维,能够清晰探索客观事实和世界变化,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科学教育活动具有探索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构建清晰的逻辑思维,而适时的师幼互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幼师并未注意到互动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难以熟练掌握师幼互动的精髓,影响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有关调查显示,影响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因素主要为教师和幼儿,从教师方面来看,其专业素养、职业理念、个性特征和角色定位都会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效果;从幼儿方面来看,主要受到其行为特征和家庭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择20名幼儿园中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评估计分系统为研究工具,通过摄像的方式对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进行收集并评分,结论如下:

在20名幼儿园中班教师中,有7名教师评分为:课堂氛围融洽,师幼互动状态良好;有5名教师评分为: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差,师幼互动效果一般;有4名教师评分为:对幼儿活动敏感度低,师幼互动有待提高;有4名教师评分为:科学教育活动缺乏前瞻性,忽视师幼互动[1]。由此可见,大部分幼师并没有重视师幼互动,科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还需完善。

二、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点问题:

第一,幼师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习惯性对幼儿施加具有强制性、命令性的干涉,难以发挥幼儿天性,不利于幼儿自主能力的提升。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幼师并未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索空间,相对于过程更加注重教学结果,师幼互动处于被动模式,压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二,情感培养和思维逻辑构建不受重视,在师幼互动中很少与幼儿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并未摆正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主导地位,机械化地传递任务、总结知识点,幼儿对科学原理的掌握不足,诸如头脑风暴、逆向思维培训等活动很少,限制幼儿自主思考,不利于幼儿想象空间的延展。

第三,科学教育活动氛围冷淡,无法对幼儿的情感认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降低师幼互动的效果。幼儿心理较为简单且脆弱,幼师的夸赞、表扬都会产生融洽的情感交流,而幼师呆板的面目表情会直接影响其与幼儿的沟通,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下降,创新能力也会受到限制[2]。

第四,教学材料准备不充分,教学方式传统守旧,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难以發挥科学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部分幼师的教学材料缺少层次性和丰富性,备课时千篇一律,创新能力较差,幼儿在活动中难以激发想象力,虽然能够遵守班级秩序、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其思维逻辑和自主能力却难以提升,面对问题更不会主动发问,无法满足幼儿多元化的需求。

三、提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对策

第一,尊重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被动灌输转化为自主探究,降低幼师在课堂中的存在感,最大限度地鼓励幼儿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对于“纸上谈兵”更注重实践操作,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并加以讨论,最后由幼师进行总结,加深幼儿对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在教学中要积极与幼儿沟通,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自己找到答案。

第二,重视幼儿逻辑思维的构建。通过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形成完整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鼓励幼儿大胆推测,并且不急于纠正,而是和幼儿一起去探索答案。通过实验、推理、总结,锻炼幼儿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根据自己现有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第三,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幼师要经常微笑,当幼儿独自解决问题时,应采取轻拍肩膀、拥抱、击掌等行为以示奖励。也可使用表扬、口头肯定等语言对幼儿表示认可。鼓励其积极探索,有助于幼儿卸下心理防备,积极主动地与幼师沟通和发问,在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师幼互动的效果。

第四,满足幼儿对教学材料的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对教学材料进行调整,因材施教,既能照顾到幼儿的整体需求,又能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可以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播放与科学活动相关的视频动画,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调动其感官的敏感性,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师幼互动作为幼儿人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会影响幼儿当下的学习情况,还会对幼儿未来的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因此,幼儿园中班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开展师幼互动,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发挥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9.

[2]胡宁,王玉申.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特点:基于对沈阳市某幼儿园的调查[J].教育观察,2019,8(3):113-115.

编辑 李琴芳

作者:安君婕

中师美术教学情感培养论文 篇3:

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沦为配角,大学课堂缺乏生机。而师生互动模式重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高校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其有效性,需要避免互动形式上的单一、互动内容上的偏颇,尤其需要从前提和条件等方面保证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素质教育;情景创设

作者简介:刘洪深(1977-),男,山东乳山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黎建新(1966-),男,湖南岳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系主任,教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创新与特色案例库建设”的研究成果之一。

现在的大学课堂怎么了?许多人都在问类似的问题。看小说、吃零食、交头接耳、收发短信、打瞌睡、谈恋爱……这些行为在课堂上屡见不鲜。本应肃静的大学课堂上居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免让人忧虑。

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其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作了如下定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就是说,缺失了传道、授业和解惑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称其为完全意义上的教师。那么,作为大学教师,如何启发学生的兴趣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师者”呢?笔者认为,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课堂师生互动模式可以说是现实而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其实,师生互动并不是新鲜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古已有之。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地在形式或内容上涉及到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但有关师生互动的研究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并且逐漸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例如,国外许多专家把师生互动当做教学中需要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认为师生互动是教学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另外,社会学家认为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由于课堂中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师生互动就顺理成章,也理所当然应该是课堂存在的重要形式。就其本质而言,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观念或教学思想,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获得新知,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从形式上看,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从内容上看,有情感上的互动、智力上的互动、思维上的互动、认知上的互动等。

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教学,而学生大多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其结果必然很难达到“教”和“学”统一。一方面,教师课前预期目标一般很难和实际授课的具体过程相吻合;另一方面,教师的自我“独白”往往不能与学生所期望的课堂效果发生共鸣。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特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也就是说,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意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统一。

2.体现教育的核心要求,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

2010年4月,湖北《楚天都市报》的记者随机采访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武科大中南分校的近20名学生,除2名同学表示与授课教师接触比较多外,其他学生均表示和授课老师没有交流、很疏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上完课就走人,一门课程是否及格只看期末考试成绩,学生独立思考、口头表达等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众所周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而在高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对此,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无疑是最佳选择,它可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诸多目标,如学生主动精神的展现、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等等。

三、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存在的两个问题

虽然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师生互动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形式单调,师生互动较多,生生互动较少

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除了师生互动,其实还包括生生互动。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只注重师生互动,而生生互动普遍受到忽视,有人甚至认为生生互动不利于课堂教学,其结果必然乱作一团。调查资料表明,中国学生的课堂互动时间远多于国外,但绝大多数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在国外,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远多于师生互动时间。在师生互动中,中国教师注重与学生个体交往(个别提问)及全班学生交往(集体回答),并将后者放在更优先的地位,而国外教师的课堂交往对象主要是学生个体和学生小组,且后者占有较大比重。其实,生生互动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互教互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但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而且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学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2.内容偏颇,重视认知上的互动,轻视情感上的互动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生活是自主的、自由的、开放的、生动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也理应如此。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应该由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组成。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情感互动对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认知互动,而忽视了情感互动,导致了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不佳,这实质上是将人的认知活动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传统教学观的重要缺陷。心理学家汤姆金斯认为:“人类活动的内驱力的信号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起这种放大作用的就是情感。”可见情感是认知活动的直接诱因,它在认识与行动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同时,这种动力作用还表现为它是认知活动的催化剂。因此,高校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师生情感互动,不可偏颇。

四、加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措施

1.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权威式的讲解与独白式的教学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或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劳动。”因此,为了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例如,课堂上,教师不应该是唯一的提问者,而要多多接受学生的提问;教师不要再为课堂的“吵闹”而苦恼,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发“学生的吵闹”;教师只需给予点拨,应少讲一些,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只在必要时给予点拨和帮助;教师也需要从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从导师向学友转变等等。总之,为了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甚至更需要鼓励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

2.师生情感培养是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条件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正如《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该科目学好。这已被世人所认同,亦被教育、教学实践所证实。这种情感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师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来实现,這些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在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通过这种情感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心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添他们的勇气。可见,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无疑会为师生的有效互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3.激发学生兴趣是师生互动有效性的保证

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金钱,只是失去一点点;如果失去了毅力,你就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兴趣,那么你失去的就是整个未来。”兴趣也许是学习最大的内动力,从态度、过程、结果三个纬度来看,学生被激发出了学习兴趣才会有一个正确对待学习的积极态度,才会有认真学习的进取过程,才会有不断进步、提高的结果。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互动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以了解学生对哪些活动和话题感兴趣,尽量围绕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互动环节。

4.特定的情景创设是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键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理论知识源自于实践的土壤,而不是理论研究者闭门造车的产物。没有实践的根基,只能筑起空中楼阁,理论只是空谈,其结果和价值必然遭受怀疑。由于大学课堂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职业导向性的特点,学生不希望课堂上进行纯粹的理论讲解,而希望能够将理论与一定的实践情景相结合。如此一来,课堂不仅不会枯燥无味,而且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间。在特定情境中,把自主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思维、体验、创新完美结合,融为一体。就像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曾作的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接受。可见,特定的情景创设对于保证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守国.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条件与实现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9):123-124.

[2]茌庆梅.师生互动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18):171,174.

[3]李秀娥.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新西部,2009,(16):195-196.

[4]刘洋.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环境浅谈[J].资治文摘,2009,(5):162.

[5]向娟,王文武.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州大学学报,2009,(1).

[6]叶如柯.兴趣——师生互动有效性的保证——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片断及反思[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7,(6):41-42.

[7]李衍妮.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124.

[8]梅娟,王秀华,李想的.情感因素对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的作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95-96.

[9]亓玉慧.浅谈课堂师生互动的优化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9):8-10.

[10]曾天德.大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2,(5):39-42.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刘洪深 黎建新

上一篇:质量评价水利水电工程论文下一篇:建筑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