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建立论文

2022-04-27

摘要: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如何针对高职学生需求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探索的必要课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与智力因素有关,而且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相关。学生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建立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外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建立论文 篇1:

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不仅可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愉快相处,让学生更快的接受知识,也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有利条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职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项英语知识的教授过程,它更注重与人的交流,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更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师生交流中学到知识。

关键词:师生关系;中职英语;英语教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愉快相处,让学生更快的接受知识,也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有利条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职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项英语知识的教授过程,它更注重与人的交流,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更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师生交流中学到知识。

1、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是人际交往关系中的一种,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教授者与知识接受者之间的一个认知和交流过程中的一个情感表现。它是教学实践活动一个比较重要的、也是一项基本的人际关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关系,慢慢建立的一个相互之间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达到和谐后,学生知识接受才能较快,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显得比较轻松。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建立一种良性的师生交往人际关系,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学习接受的能力,还能够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状态,让老师与学生合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现代教学实践中对于老师教学的要求已经由过去应试教育、填鸭教育等转为注重对学生个性特征尊重,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等方向,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都比较注意的一件事情。

中职英语教学是一门新的语言教学,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学习交流,因此更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教学实践是一项双向交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一个主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教授进行主观的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地跟随老师的教课内容以及授课方式,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到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果存在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课堂教授过程中营造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教学与学习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长此以来,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逐渐的转化为一种学习习惯,从而有利于鼓励学生一直保持高涨的英语学习劲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学生学习和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如果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那么对于学上来说也会愿意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学习生活,反之则会对学校产生一种厌烦心情,还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长期下去,对于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说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学校这个大学习环境也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2、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既然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这么重要的意义,那么老师与学生应该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建立来那个好的师生关系呢?这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开来了。

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起平等关系,英语老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热爱,当然英语老师要更加尊重和热爱学生。平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这同样适用于中职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师生们。在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中,老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无论学生学习基础好坏,学习成绩优劣,老师都要以一视同仁的心态与态度对待学生,不能对学生有歧视或者偏颇心理。同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要以专注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对待老师也应尊重,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授学生知识道理就理应得到相应的尊重,同样在人与人交往中只有你对待别人尊重了,你才能在别人那里收获相同的尊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双方都应相互尊重,这才是人际关系能够良好的关键。

其次在中职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多注意开展一些丰富的课内活动,毕竟英语课内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出一定的环境。中职英语教学其实是一项比较注重交流的教学,毕竟它是一门语言教学,所以英语教师也要多注意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师生通过参与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增进相互间的交流,同时师生能够在这个比较轻松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顺利,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更有效的促进与改善。

最后,很多家长与老师都不自觉的从不好一面对待学生的天性,认为学生的天性里边就具有破坏性的一面,这是不正确的。学生的弹性较大,可塑性也很强,对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应该给予足够的理解,允许学生犯错,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不断的对其进行激励,学生的潜能才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激发出来,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能力方面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这些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只要学生肯说、敢说,都应该真切的进行支持和鼓励。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增进感情桥梁纽带,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它还适应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海春花,张怀斌,杨达复.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J].外语教学.2005(4).

[2]蒋小青.英语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4(11).

[3]赵淑波.在英语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09(36).

作者:黄伟

外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建立论文 篇2:

论情感因素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摘 要: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如何针对高职学生需求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探索的必要课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与智力因素有关,而且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相关。学生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本文从情感因素出发,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建立与学生的情感联系,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并以此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好地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 情感态度 高职英语教学 影响

一、引言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学生甚至对它产生厌恶或歧视的心理,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与智力因素(如智力水平、学习方法)有关,而且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如心理状态、学习情境)相关。因此,学生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思想、行为等是受感情支配的。这种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等;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消极的情感会妨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并且妨碍学生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吸收和消化,影响语言活动的质量。

作为高职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外语素质,毕业之后能够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相关的工作实践中。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重视情感教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以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师应当如何建立与学生的情感联系,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直接,许多情感因素因此可以调整变化。因此,教师要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个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气氛。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有效实施各种教学手段奠定基础。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亦师亦友,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上的平等伙伴,对学生语言输出中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过多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只会加剧学生语言输出的紧张心理,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卑情绪,进而出现逆反心理。英语教师不论采取什么方式纠错,都应本着友善、和蔼的原则,而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挑剔,从而产生反感和不合作心理。

2.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活跃的因素很多,如: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老师的教态和姿势,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提问方式等,都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争相抢答。如:我在每堂课开始都会在黑板上写2—3个与时事热门话题相关的新闻热词,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注重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则是形成融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动作、语言、表情和眼神都可以进行交流,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教师传授的知识就会被学生抑制的心理屏障挡回。一方面,教师应对本职工作,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爱,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情绪,授课时做到声情并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路跟着自己走。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的情绪可转化为学习动力,推动学习进步。当学生回答错了问题时,老师不是板着面孔进行说教,而是以尽量缓和的语气对该学生说:“这个问题恐怕不是这样回答的,我想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做不伤其自尊心,也不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仍能积极与教师配合。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文凭,谋取一个好职业,属于工具型动机。动机决定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他们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考试重点上,如词汇、语法等,而忽视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结果是在学了多年的英语之后,词汇、语法记了一大堆,却不能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正确而恰当的交流。在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写。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外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能运用英语进行得体的交流,并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多练,把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上。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是他们自身发展、自我学习的必要,并将此必要转化为学习的内部驱动力。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1.把语言学习和文化背景相结合。如果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并产生兴趣,那么他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尽量多提供有趣、真实的背景材料,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播放一些英美流行歌曲、电影、游戏等,让学生学唱、模仿、背诵,还可以趁热打铁选取几段材料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音,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即提供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这样的情境应具有一定难度才有较大的吸引力,对学生需要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应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等循序渐进的原则。

3.适当开展竞赛。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我在课堂上经常会开展一些单词接龙比赛、辩论比赛等,通过这些竞赛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结合作能力。然而,竞赛本身也有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消极影响。所以要提倡公平竞争、友爱竞争,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四、移情教学,潜移默化

所谓移情是指一个人的意识通过想象活动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移情就是人类思想、情感及观点的相互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帮助学生获得移情体验,即通过自身的情感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具备熟悉感、和睦感、理解感、信任感和责任感。熟悉感就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等情感因素,以便因材施教;和睦感是指师生之间关系平等、融洽,教师有一定的亲和力,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理解感就是教师设身处地理解、体察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行为表现、观点、意见和价值观,不强求学生完全照搬和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信任感是指教师相信学生,期待学生能够积极进取、获得成功,能够看到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信赖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感到有教师支持和帮助的安慰,师生情感产生互动;责任感就是教师领悟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价值,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工作的执着、尽心尽责,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情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提升学生情感态度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高职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建立与学生的情感联系,积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李华.提高外语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增刊).

[2]刘爱萍.影响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情感因素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3]王娟,乔修娟.非智力因素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在教学中的作用.山东外语教学,2002,(1).

作者:许唯

外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建立论文 篇3:

基于国内独立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浅论教师语言的提问以及反馈机制的使用现状与建议

摘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以及教师反馈机制的建立往往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三本独立院校以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提问以及反馈机制的建立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先决条件。

關键词:教师话语;教师提问;反馈机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02

作为一门国际性的通用语言,英语在当今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大学本科阶段,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前沿信息,也可以提高其国际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而在大学本科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英语教师本身的素养高低。

而在大学本科英语授课过程中,教师语言是组成外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保证了教师本身的授课需要,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的效率。在中国,英语教学以及语言习得多数来源于课堂中的教师指导及其监管。所以,学生与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便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以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关系,只有这样,英语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才会不断增加。

国外对教师语言反馈机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由Gaies(1979),Wesche(1985)两位学者提出。至上世纪80年代,Long(1981)和Ellis(1985)提出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成败往往直接来源于教师本身的提问以及反馈机制的操作;第二语言(外语)习得者亦会在习得过程中直接受到外语教师提问以及反馈机制的影响。国内外各大高校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此项研究,使之日臻完善。

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教师语言系统中的反馈机制系统无疑是国内独立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一大重点。

一、教师语言的理解

作为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语言作为目标语言,有传递课程内容和作为交际媒介的特性。英语教师可以使用其作为输出语言知识的资源,也可以将其用作指导语言交际和管理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语言在师生互动,诸如语言重复、语言激励、语言刺激以及语言阐述过程中亦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课堂需要不一样的教学结构,对于教师语言来说,面对不同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外语)习得者,教师也应该根据其自身的语言水平做出相应的提问和对问题的反馈。在我国三本独立院校以教师语言输出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和教师语言的反馈无疑是检测教学活动的标准。师生活动是一种合作性的交际活动,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提问和回答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性机制可以在多人组群间彼此交换各自的想法、感受以及意见。在此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语言的指引不断提高其语言存储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教师提问和教师语言的反馈性机制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师生间产生了语言交际活动,才会促进语言习得。在传统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外语教师常常仅仅依靠单方向的语言输出给予语言学习者所需要的外语学习内容。而教师提问环节以及教师的反馈性机制的产生促使语言学习者有机会去理解或者运用其习得的目标语言。另外,他们也会得到更多机会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

在外语课堂教学设置中,教师提问和反馈性机制是传统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中,教师往往充当引导者角色,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学习方向和学习意见。

二、语言学习中教师提问和反馈的重要性

(一)教师提问

作为教师课堂话语构成的重要一环,教师提问在促进师生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重。因为,教师不仅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去掌控课堂话语,还可以通过调节言语的方式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且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对问题的设计。课堂问题的设计为互动教学环节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第二语言(外语)课堂中,典型的课堂话语交际常常来自于教师的问题。许多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课堂互动是教师提问的重要体现形式,而整个课堂互动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则是在于提问策略的使用。因此Ellis提出,教师的根本责任在于如何管理好课堂中师生的互动。Brown表示,教师提问有四大功能:第一,教师提问可以给予学生更多参与课堂互动以及语言表达的机会。正确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第二,教师提问可以鼓励学生持续性地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在跟随教师问题的同时,事实上也将问题看作研讨的契机。第三,教师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提问,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语言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语言知识的薄弱环节。第四,教师提问可以启发或者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养成。综上所述,教师提问的策略无疑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互动环节。自19世纪以来,教师提问策略一直是国外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领域。而在中国,多数研究者仅仅将他们的研究重点放在教师提问的类型上,往往忽视了教师提问策略在外语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互动环节中的重要性。

根据教师提问策略的不同,研究者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提问策略分类方式。例如,Barnes(1969)提出,教师的问题应该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Long和Sato提出,教师提问的策略可以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两种。而Long更于早先提出,教师问题的策略取决于教学任务的选择。至1988年,Tharp&Gallimore两位学者提出教师问题应该分为辅助式提问和评论性提问。而Krashen(2006)则强调记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的重要性。其中,展示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是目前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界较为普遍的提问策略分类方式。分析性问题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指明教师提问的不确定性。它要求学生在第二语言(外语)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更加自主和自由地思考;它也强调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更多的课堂互动。而展示性问题则具有识别或者区分问题和答案的特征,学生不需要过多思考,因为在此提问策略下,学生的答案或者语言表达会随着问题的不断产生而被不断修正。它强调的是学生把握基础和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

而在第二语言(外语)课堂中,上述两类问题的使用频率也是各国学者争论的重点。Barnes(1969)指出对中学教师而言,展示性问题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大部分比重。他主张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学生与课堂互动为主,而不是简单输出现有的知识体系。另一些学者也对此深表认同。Long&Sato(1983)在对比了第二语言(外语)习得者(NNS)和目的语国家与英语本国人(NS)在课堂中师生的信息交互,以及检验了ESL课堂中不同的问题的功能和方式以后,他们发现在第二语言(外语)习得课堂中,展示性问题使用的频率远远超过了分析性问题使用的频率。

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外语课堂,特别是大学英语课堂上获得更多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减少展示性问题的使用频率而提高分析性问题的使用频率。Robinson(2006)表示,分析性问题能够提高第二语言(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习得。Nunan(1987)的研究则表示,当教师在使用分析性问题提问策略时,学生会使用更复杂的语言体系和更贴近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去参与课堂互动及讨论。

(二)教师反馈

反馈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语言表现的反应,也是组成教师语言的重要一环。如果教师忽略或者不重视反馈的话,学生会无法找到学习语言的正确方式。反馈会让语言学习者充分感受到自我语言输出的结果以及发现未来语言学习的方向。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研究目前多数集中在两个方面:辨别区分反馈的功能以及纠错性反馈的应用。教师反馈应当从以下几点分类: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是将教师反馈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积极反馈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现报以积极主动地回应;而消极反馈则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语言输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应答以及错误语言输出做出相应的评价,可以被看作纠错性反馈。Corder(1967)将教师反馈分为评论性反馈和话语型反馈。评论性反馈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给予的答案的语言形式做出相应的评价;而话语型反馈则指的是教师仅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给予的答案的内容做出相应性的评价。

纠错性反馈,无疑是在外语教学课堂或者EFL课堂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而诸多学者亦对纠错性反馈的运用问题争论不休。Krashen(2006)指出,纠正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会使语言学习者产生“自我防卫”的学习状态,即无法保证一定程度的语言输出频率,进而会忽视完整语言结构以及语言形式。事实上,教师不断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去纠正语言学习者的错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进程。与之相对应的观点则认为,纠正错误可以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对比正确的语言形式和经验型语言形式的不同,从而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当然无论基于何种理论,纠正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应当由教师的教学内容、错误的性质、教学目标中的语言层次以及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而决定。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清晰的纠错性反馈在某种程度上比学生习得语言形式更为重要。而在语义中心导向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明确的纠错性反馈回避交际活动来得更加有意义。

在外语学习特别是第二语言(外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必然会遭遇到例如发音、拼写、语法、单词、语言结构以及语言沟通等方面的错误,这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其主要原因来源于外语学习机制本身,特别是习得者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在母语与中介语相互转换过程中容易产生此类问题。在以考试为导向的中国外语教育体系之下,许多外语教师对于外语习得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往往采取一经发现错误就必须及时修正的教学态度,以保证外语习得者在各层次的外语考试中可以取得良好的分数。然而事实上,对待习得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错误的正确态度恰恰与之相反。根据现代语言教学以及习得理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不断地以修正错误的方式去指导语言学习者会对其语言形式以及语言理解能力产生一定的障碍。相反,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去接受语言习得者在语言习得各个阶段中所产生的不同种类的错误。根据S.P.Corder(1967)的错误分析研究方法,在辨别不同错误种类的同时,亦需要辨别错误产生的位置和错誤产生的方式。教师在不断纠正外语习得者语言错误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对外语习得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产生一定的打击和抑制作用。与之相反,教师应当着眼于使外语习得者循序渐进地掌握语言的规律和沟通的技巧。总而言之,教师应当适当性地容忍语言习得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从而帮助他们可以渐渐地摆脱其在母语与中介语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错误,让他们可以摆脱大量训练和练习所带来的负面学习情绪,最终使得语言习得者可以真正掌握语言,提高语言水平,增强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且逐渐消除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

三、改进措施

(一)增加更多的有效提问

在外语教学课堂中,课堂提问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质量与提问的水准。好的课堂问题应包含三个方面:复习回顾,理解句意和阐述重点。除要关注问题本身以外,课堂提问环节中问题类型的安排分布也应当是外语教师所关注的一个重点。其问题类型和顺序一般可以做以下排布:引导型问题,分析性问题,逻辑性问题,归纳型问题,挖掘型问题,评价性问题等。而其问题的内容不应单一,需要着眼多样化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可以使外语习得者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学习到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而有效提问也可以被视作外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课堂有效信息交流互换的一大过程。

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或者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交际形式是外语教师关注的一个重点。通过教师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其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扎实的师生关系。当然,因为某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在设计安排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课堂容量、教学时间、学生语言水平等诸多制约因素的限制,不可能给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学习机制的反思与启示。外语教师有目的地使用有效提问去指导和引导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其语言水平。

(二)增加更多的积极性反馈

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或者语言习得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奖励和鼓励。积极性反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如果一个学生或者外语习得者所给出的答案并不正确或者并不完整,外语教师应当使用适当的方法去判断学生的回答而不是立刻给予消极性的反馈。因为消极性的反馈往往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到羞耻,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这无疑是对学生外语学习非常不利的。

四、结语

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成功的标志来源于教师语言中的提问以及反馈机制的建立,它们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目标语言的理解接纳程度,也可以丰富教师本身的语言以及教学水准。中国大学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目标语的接纳效率,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何将外语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等,这些问题无疑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Oxford Press,2002.

[2] Corder,S.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5):161-170.

[3] Gaies,S.J. The investigation of language classroom process[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79.

[4] Krashen,S.D. Applications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to the classroom[A].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5] Long,M.H. Native speaker/ 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A].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1.

[6] Ellis, Rod. Input and 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Applied Linguistic,1985(8):95-110.

[7] Wesche,M.B.&Read,D. Foreigner talks in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A].MA:Newbury House,1985.

[ 責任编辑 林 娜 ]

作者:孟文滔

上一篇:董仲舒易学哲学思想研究论文下一篇:有效性课堂教学高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