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教学評价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本文概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基本层次结构,运用德尔菲法初步构建出基于海淀区学生水平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摘要】在学校课程教学体系中,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个独立学科,也是其他各个学科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凸显出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优化教学策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主要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教学;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要体现出人文价值,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课程结构体系要与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相符。笔者就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分享几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在高考范围内,所以未充分引起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重视,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存在以下几点普遍问题:首先,师资力量不足。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很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师资力量不充足的问题十分严重,很多一线教师对新课标中信息技术的新概念无法深入理解,甚至一些教师除了要担任教学任务外,还要兼顾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时间与精力都不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导致教学效率下降,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其次,信息技术与实践相脱节。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学校受自身硬件条件及师资力量的影响,课堂教学多侧重于理论讲解,学生上机实践的机会较少,即使有机会去机房上课,但是机房也未连接网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单机操作软件,学习兴趣不高。最后,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现在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比例较大,而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抽象、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即使有上机课程,如果未连接网络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尽人意。老师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新课程标准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信息技术教师无法改变客观因素,但是可以从改善主观因素做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传统观念中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是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这种狭隘的观念会对老师的教学理念产生不良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获取、交流、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老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建立信息的能力,使其认识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改变,增强其信息协作能力及处理能力。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内容占据比例较大,而理论知识抽象晦涩、枯燥无味,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信息技术不在高考范围内,学生学习吃力自然会有所松懈,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老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其学习兴趣。课前需要认真备课,对课程重点、难点做深入解读,查找丰富的资料,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此外,还要认真设计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尽量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适当压缩教学内容;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安排一些小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竞赛,比赛题目均为课本相关知识点,学生争强好胜,自然会为了争取胜利而认真学习。

(三)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虽然其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其对网络热情高涨,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爱玩电脑游戏的特点,将信息技术知识融入电脑游戏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其求知欲望。比如在进行虚拟现实的教学时,老师只需进行简单的讲解,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利用COOL360在玩中练,练中玩,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练习获得一些学习技巧,掌握一些参数的设计方法。最后老师再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由老师进行重点点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增强其独立获得知识的成功感、自豪感、喜悦感。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将现有的、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来,比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知识融入一项项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方法,提高技能;再比如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可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建议应用分层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成若干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学习效率也更高,可以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改革轻负担、高效率的

目标。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高中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课可以为学生后续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老师还要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信息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克胜.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教育,2016(3).

[2]吴湉.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电脑学习,2016(6).

(编辑:龙贤东)

作者:任晓艳

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 要】教学評价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本文概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基本层次结构,运用德尔菲法初步构建出基于海淀区学生水平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3-0056-03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教学评价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深刻领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围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开展评价活动,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通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合理实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根本宗旨,遵循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的设计思想。通过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可以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较高的地位。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

1. 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因此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能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和导向功能。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准确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2. 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评价对象的需求。由于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个性特征不同,不能用一个尺子来评价全体学生,因此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有全体学生共有的特征,还要有个别学生发展的空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3. 动态发展性原则

基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和相关教学理念而设计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会随之改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随着上述变化而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4. 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要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设计问题,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一系列信息活动,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和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促进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1. 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依据

制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前,必须明确依据什么来设计评价指标,在本研究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内容。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学习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激情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要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要求教师从多个维度和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学生,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发展进步,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保障学生多种智能的均衡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评价标准应多样化,教学评价应以自我评价为主,突出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评价能力。

(3)海淀区信息技术教育特点及学生特点

海淀区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历经多年,不断积累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实验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海淀区特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海淀区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海淀区高中阶段的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水平相对较高。

2. 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是以目前现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蓝本,结合海淀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特点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新理念要求,对其进行的修改和重新组合,重新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采用目標分解法,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将评价目标分解为几个一级指标,依据本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将这些一级指标分解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再将二级指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三级指标。

其次运用德尔菲法, 对于初步构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框架,向信息技术学科专家发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调查问卷。对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调查,结合每一轮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指标框架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

1. 初步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尽可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能比较科学、全面地反映出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和提升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依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本着评价侧重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评价能够促进计算思维的培养、评价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宗旨,拟定从学习状态、思维意识、学习能力、信息责任四个维度来评价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初步构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

2. 运用德尔菲法确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初步构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以问卷的方式发放给信息技术学科专家,经过几轮问卷的专家咨询,将专家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并反馈给专家,作为下一轮问卷的参考。经过几轮的反复论证以及对结果的统计分析,最终筛选确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不断落实,修订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将颁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针对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和评价,期待着有新的突破和新的思考。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中(审定稿)-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badcd08502d276a200292ef6.html.

赵文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王海燕,田变肖.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初探——以陕西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为例[J]. 当代教师教育,2009(12).

于颖慧.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评价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田雪林.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

周媛.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作者:钟建业

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讨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新课程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结合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际情况,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优势进行阐述,之后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原则,最后从几个方面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希望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35

信息技术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课堂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阵地,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同于语、数、外等其他学科,我们也绝不能按照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教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教学中项目教学法之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被重用,是因为其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对学生知识探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来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项目教学法能够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以项目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学习,获得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第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相关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第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项目小组开展教学活动,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实践活动中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进行科学应用的基础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教学素材来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知识内容更为系统,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能够给学生更多探究和学习的空间,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探究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本质,还能够让他们发现信息技术知识的魅力,这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时,一定要先做好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确保其能够通过项目教学法将信息技术知识的魅力全部展示出来,从而来保证项目教学法应用的科学、有效。

(二)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的重要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工作的要求,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适应从课堂控制者转变成为服务者的角色,并能够做到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前提开展教学工作,以确保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时,要先做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如果项目难度不高,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探究,如果学习项目难度偏高,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探究,以确保他们可以顺利完成项目,并从中完成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获得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以利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学以致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对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坚持学以致用的教育原则。信息技术作为以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学科,其基础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作为以学习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其要求学生通过实际分析、操作和探究来解决项目问题,获得操作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多融入现实生活中的元素,让学生能够在完成项目探究的同时,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信息技术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的技能。目前,部分教师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会出现重理论轻探究的情况,这不仅违背了项目教学法的初衷,更违背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目标。所以,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術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做好学以致用原则的落实至关重要。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科学项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要以项目和任务为主要依据,项目教学法要结合教学目标开展。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项目教学,全面分析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项目。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搜集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信息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在设计项目时我会考虑到Word、Excel软件的操作和运用内容,在教学中详细讲解各信息栏的功能。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熟悉软件功能,之后为学生布置文档编辑、成绩单排列等简单的操作任务,为学生提供视频资源,使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实施中,项目内容的选择会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在项目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项目主题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二)营造良好氛围,提升教学效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是确保项目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项目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生为本,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能够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还能够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图像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使用Photoshop做好图片处理,了解Photoshop的常用工具,并可以使用工具做简单的图像处理。对于图片处理,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如手机中的美图软件等,但如何使用Photoshop更好地处理图片,学生都迫切想要知道。在导入环节设计以贺卡图片进行导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班级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图层概念,之后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使用Photoshop制作卡片的方法,我会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方法,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还会引导学生如何避免别人修改自己的作品,进而引入合并图层知识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实施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当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由于害怕和害羞,很少会与教师和同学交流,长期下去,学生对上机操作会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编辑与打印文稿”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微信软件上的公众号,所以我会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公众号编辑文档。公众号文章看似简单,但在操作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我为学生展示了一篇散文范例,演示中进行了多项操作,如文档背景、编辑模版、超链接、图案动态效果等等,演示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风格自定、题目自拟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为了避免课上纪律不佳,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上机交流的方式,共同讨论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项目教学活动,学生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实现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教师也可以积极融入学生合作学习中,发现学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四)做好教学评价,提升信息技术教學水平

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评价在项目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体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特点,在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对自身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吸取优秀同学身上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点评,教师应从语言和示范操作两方面入手,针对完成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确保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开展。在点评中教师要着重点出小组合作的不足和优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在实践操作中还需要完成的部分。此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点评也很重要,往往学生可以提出更独到的意见,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进而不断完善和改进项目教学法,使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项目教学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信息技术教师要发挥出项目教学法的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提升,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简云.基于计算思维的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以多媒体技术应用视频作品项目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0).

[2]常明立.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分析[J].科技风,2020(10).

[3]吴晶晶.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6).

[4]赵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以《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4).

[5]李祖全.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7).

作者:邹丽丰

上一篇:语文课堂中多媒体作用分析论文下一篇: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视觉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