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30

【内容摘要】高中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融合协作,是高中课程整合的一次探究,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地理教师以及学生的培训,有效提高薄弱高中地理教學的信息化水平,以达到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同时,可以通过这种尝试,拓展高中信息技术课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功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阶段的价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美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论文 篇1: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有效整合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层次的影响。本文就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进行了讨论与探究。我们在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利用其交互性,走进信息化,实现自主发现式学习的同时,应不忘考虑其负面影响。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时也应注意学生的思维动态、生理特点、掌握好“度”的问题,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美术课程整合服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美术课程 整合

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得课堂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实现自主发现式学习。对于教师来说,结合学生的生理、思维动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掌握好“度”的问题,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一、信息技术在美术课程整合中的有效运用

(一)创设情境,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

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进行整合,信息量大,节奏快,活化教材内容,交互性强。能使学生受到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眼、耳、嘴、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

1.通过形象化策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脸谱》时,书中要求学生制作“张飞”、“关羽”、“曹操”等三国时的历史人物的脸谱面具。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上课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导入,而是将事先制作好的《三国演义》课件给学生们看。这时,全班学生对《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兴趣高涨,纷纷说出自己对当时张飞、关羽、曹操、刘备、诸葛亮等的敬仰和佩服。我再让学生观察他们的面部特征。例如:张飞的眉毛、关羽的眼睛……这样一步步引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降低了制作的难度。最后,在让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制作能力和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

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中,应用PowerPoint课件等多媒体方法,新课内容可随时调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能提供多角度、多通道的图文和声像,并能较好地达到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宰,学生才是一切。

例如:《花伞的纹样设计》一课,在引导学生创作时,我先贴出画着天空、草地、小朋友的情境图,然后边讲边演示:“突然,天空飘来一片乌云(贴),不一会,天上就嘀嗒嘀嗒地下起小雨(画),下雨了,小朋友该怎么办呢?”学生说:“打伞。”我说:“可是他们今天忘记带雨伞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们班的同学真有爱心,就请同学们画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小花伞给他们送去,好吗?但是,注意一定要快,要不然,小朋友淋多了雨可就要感冒了!”这使学生充满了创新的动力。不一会,一把把新颖的动物伞、透明伞、双人伞,像筒裙一样的加窗伞、带小电筒供夜间行走的伞,就出现在大家面前。通过生活画面,拓展了学生创新空间。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我和学生共同分享了创作的乐趣。在该节课进入尾声时,我将教材内容中的静止画面改变制作成动画情景,让学生随着画面的变换给动画配音,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交际性练习,培养他们仔细观察事物、善于用美术思维和表达的好习惯。

(二)利用其交互性,走进信息化,实现自主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后,可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出内容丰富,融生动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为一体信息环境,使学生兴趣盎然,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1.巧用网络资源,拓宽美术视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知识的热情。尤其初高中美术学习离不开文化历史背景,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了解古代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等。教师应努力优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我们的校园网、网络资源,使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比如:教师在教有关古代陶器、瓷器、青铜器、织绣、玉器、漆器课时,预先可让学生在课外上网,查阅有关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情况,了解一下古今中外工艺美术文化的差异。在课堂上学生如数家珍,积极交流,大家在集体的讨论中放眼世界,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新鲜知识,既开阔了视眼又紧跟时代节拍,也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

2.巧用网络创建单元模块,提升人文素养。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其中网络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术文化资源,展现的古今中外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绘画、工艺、建筑、雕塑、摄影、现代艺术、名家名作……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网络资源信息特征,教师采用信息导航、任务驱动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创建网络学习单元模块信息资源库,融欣赏、认知、操作、体验、感悟于一体,使学生在浓郁的美术文化情境中获得审美的体验、艺术的熏陶。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美术学科知识特点,提出学习目标,分类设计成“美术长廊”、“走近大师”、“民间美术”等多个单元模块,引导学生充分依托电脑网络这一学习平台,链接相关的网站,进行网上浏览和搜索,收集处理相关的美术信息,获取美术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在美术课程整合中运用信息技术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其主体是美术课程,而并非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为运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不惜牺牲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美术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为目的,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总结起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

在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特别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中,计算机不是人脑,它无法感知学生的思维动态。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只是忙于操作,而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即使有些处理虽然精妙,但大多归老师包办,加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一旦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满,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0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常常会使学生茫然失措。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掌握好课堂节奏、循序渐进,以利于学生接受新知。

(二)需关注学生的生理特点。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体现了人机交互。但由于学生对新事物普遍存在着好奇心,他们的兴趣往往跟着好奇走。如果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时,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会出现两种情况:①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②有的学生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时,课件的形式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有意识地设计多媒体课件,以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三)需把握好“度”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中,有的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而不去考虑这节课的内容是否确实需要。在教学中只注重课件的精美,例如动画场景过于花哨、图例的信息量大等,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难在课堂40分钟内将知识消化,而且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相反,如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六面形体的写生》一课,我先用多媒体虚拟了一则某公司正在招聘业余书包设计师的广告,并利用计算机的十字形扩展动画功能,将设计的提示图慢慢展现,既形象又直观,让学生一目了然。整节课只有这一个环节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但它既成功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他们在绘画中得到了快乐。

(四)需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传统面对面的授课方式中,教师的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念。而部分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情感交流。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视觉感官,特别是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欣赏》(美术第十一册)关于故宫的欣赏,如果只是欣赏图片往往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果我们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就会失去很多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并不能及时地了解,从根本上降低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对于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探析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发现式学习。同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生理特点、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把握好“度”的问题,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美术课程整合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2.

[2]卢元锴等主编.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06.

[3]欧新良,方逵,戴静芳.信息技术教学原理.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6.1.

[4]李克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3.

作者:宋小千

高中美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论文 篇2:

薄弱高中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融合协作探究

【内容摘要】高中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融合协作,是高中课程整合的一次探究,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地理教师以及学生的培训,有效提高薄弱高中地理教學的信息化水平,以达到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同时,可以通过这种尝试,拓展高中信息技术课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功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阶段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地理  课程融合  课程协作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资源极大优化,多媒体、电子白板、交互式教学设备、云数据分析等等教育媒介和技术都走进课堂,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力帮手,通过这些教学媒介的运用,课堂容量提高,听课效果检测及时、准确,最大化的实现精准教学和精准辅导,发达地区这些年来教育质量的显著提高与这些教育媒介的加盟是密不可分的。

与之对比,处在经济落后地区的薄弱学校,这些教育媒介的普及度和有效使用率就大打折扣。目前,这些地区的高中学校都已基本配备了多媒体和电子白板两样教学设备,硬件条件已经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对于这些教育媒介的操作熟练度以及运用能力不足,同时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也很差,导致这两样教学设备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将高中信息技术课和地理课进行融合,通过协作的方式,提高对于教学设备的使用率以及使用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目的。

一、本次探究选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和地理课程融合协作的原因

本次探究之所以选择地理课程,是由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的,高中地理课程是最需要运用多媒体以及电子白板作为教学媒介的学科。例如地理原理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形象的模型去演示运动过程;地理案例的分析,需要借助视频或图片了解案例的特点;地理区域认知需要借助大量的地图,甚至需要图层叠加,这些仅凭传统的纸质地图是做不到的;地理习题的讲解,由于每题必有图,且图的类型多样,读图精度要求高,如果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很难用单纯的语言描述来分析图形。基于以上这些理由,高中地理课程成为高中所有学科中最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学科。

本次探究选择信息技术课的原因是因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在像我们这样的薄弱学校中,没有充分体现其学科的价值。信息技术课是非高考科目,在学校课程的安排中常常被边缘化,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学科,但其实,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型学科,应用融合的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二、本次探究在教师层面上的融合和协作

(一)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平均水平分析

1.对于学校配置的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的操作熟练度

通过调研,53%的教师可以较为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35%的教师使用不太熟练,还有12%几乎从来没有使用过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其中,操作不熟练或几乎从来没有使用过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的教师大多为48岁以上的老师。

2.对于教学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

高中教师需要制作课件、微课以及打印资料、处理成绩等等,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是必备的,比如Office系列软件、flash软件、Photoshop软件这几款软件,通过调研,老师们对于Office系列软件的使用率和熟练度最高,但也只有32%,而另外两款软件的使用率几乎为零。平时上课使用的课件大都从网上下载,然后经过简单的改编后使用,这样的课件在使用起来有很多问题:(1)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课,只能按照下载课件的教学设计上课;(2)课件操作不熟练,在课堂上总是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比如视频不能播放,图片移位等等;(3)网络下载的课件实现能力不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采取的融合协作策略

1.参加学校“师徒结对”的教研活动,由信息技术课老师对地理老师进行多媒体和电子白板以及常用软件的操作培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单独辅导的方式,每组地理老师由专门的信息技术老师负责,学校将统一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这一考核结果是我省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条件,采取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能最大化克服老师的惰性,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也能激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在基本操作培训合格后,信息技术教师和地理教师按照年级分组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也就是融合阶段。这一阶段,每个年级由地理教师做核心,结合教学目标与本年级的课程需要,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基于媒体使用的教学设计,制作成课件,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提供全面和专业的技术指导,以做到逐步实现地理教师的媒介开发能力由低到高,由熟悉到熟练,由依赖到独立,由单一到综合。这一阶段结束后,可以做到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本年级地理课程媒介体系。

3.最后阶段,结合本年级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和地理教师协作开发重点章节的精品课程,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和微课制作、教学过程的数据收集、课后作业的数据统计及分析、学习效果的展示等。

(三)融合协作的最终效果

1.全体地理教师都学会使用多媒体以及电子白板,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基本操作。

2.全体地理教师都学会使用PPT软件进行课件制作;能够使用Excel建立各种常用的表格,并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基本的分析;能够使用Word处理各种文档文件,独立完成出题以及打印资料的任务;能够熟练使用一种网络聊天工具,可以建立班级群,并能在群中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3.部分能力强的地理教师可以熟练使用Flash以及Photo软件,开发出难度比较高的学习课件。

三、本次探究在学生层面上的融合和协作

(一)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平均水平分析

1.对于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的使用,学生呈现出两种情况:第一种,本班任课教师有多人经常使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教学,耳濡目染,几乎所有学生都会使用;第二种,本班任课教师很少有人使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教学,学生会使用的人就寥寥无几,而且这些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必要掌握。

2.对于电脑的基本操作以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与农村,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所以电脑操作水平较低。学校在高一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是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练习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学习的结果并不好,加之很多学生受固有高考观念的影响,觉得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科目,没有认真学习,所以经过调查,在上过信息技术课后,能够熟练使用Office软件的学生每个班级平均只有26%。

3.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价值的认识不足。通过我们的了解,大部分学生都持有信息技术课很不重要的观点,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参加高中学业技术水平测试并通过考试。并且认为将来,当他们进一步升入大学后还会继续学习,或是到他需要用的时候再学习也来得及。

(二)针对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融合协作策略

1.通过有效的案例来改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价值的评价和认识。在高一阶段,学生们都会学习Office办公软件,尤其是Word、PPT和Excel这三款常用软件的常规操作,我们就使用这些软件分别与他们的学习特点相结合做了几个案例,例如使用Excel做了一个分析每次考试,地理错题知识点的统计表,展示成都七中严老师每节地理课前,让学生们做的地理小知识PPT等,这些案例的展示使得学生们改变了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識,很多同学都愿意尝试去使用。

2.调整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案例。信息技术课和地理课协作后,信息技术课学习的主要操作案例都由地理老师提供,信息技术老师解决技术层面的讲解和辅导。

3.在全校组织信息技术课与地理课融合的优秀学生作品展。将学生做的优秀作品在全校展览,优秀的文本、图片作品制作成展板,优秀的PPT、Excel、Flash作品在多功能报告厅亲自展示,作品展在学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学生和老师都非常惊讶。

(三)融合协作的最终结果

1.学生个人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平均每班的基本操作熟练度达到82%,学生转变了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门课程赋予他们的能力,并且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现代意识,很大程度改变了我们这些落后地区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模式。

2.通过一定时间的融合和协作,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和考试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无论是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使地理课堂得到延伸;更形象直观的课件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和质量;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情况的统计使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各种地理图片和地理PPT等的制作加强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这些融合和协作形成了综合的合力,最终在考试成绩中得到显现。

本次探究,首先提高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和水平,改变了他们之前的教学或学习观念,重塑了信息技术课在全校师生心目的印象,实现了信息技术课的价值。这次融合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也纷纷要求和信息技术课合作。本次探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能力也有信心对其他课程进行推广。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探究中发现,高中很多科目之间都具有协作融合的基本前提,不一定仅局限与信息技术课,比如美术、音乐、体育甚至是文理科目之间都可以进行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融合,科目的融合即丰富了科目的内涵,也拓展了科目学习的外延,同时使得全校的教师可以互通有无,分享经验,形成探究、合作、共荣的良好气氛,有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海龙.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9).

[2] 韦盛周.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才智,2016(03).

[3] 洪家兴. 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的教学为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37-38.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

作者:李春梅

高中美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论文 篇3:

试探现代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新课程的实施,美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越来越密不可分。如何运用好学科整合,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活跃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美术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试探学科整合带来的好处,探索一套完整的校本美术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美术;信息技术;兴趣;传承和交流;观察;创新精神

在素质教育响彻祖国大地的今天,以及新课程的实施,有效整合学科之间的联系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正好迎上了这个机会,其实各学科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只要把这种联系有机的整合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美术教育同样如此,提高全民艺术素养关乎民族的发展与未来,怎样做好艺术教育应该是全民的义务和愿望,更是我们艺术教育者的责任;怎样做好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成为我们当前的有待解决的课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取得的独特作用,开始关注美育的教学,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因为青少年的美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乎民族的发展与未来,也是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时代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以及敢于创新的生活态度,成为年轻一代家长对教育的共识;从而美术教育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评价的机制和方法还是以成绩论英雄,以至于中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美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有待推进,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科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将谈谈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带来的好处。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特别是欣赏课,需要展示大量图片,供学生观赏,仅仅书本上的几副插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并加以文字说明,效果非常好。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表现在绘画课,往往是教师示范一次,学生再画,或教师边讲解,学生边画。这样就会造成基础较弱的学生跟不上进度。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师绘画视频,让学生掌握方法步骤。然后练习,教师辅导,效果会更佳。趣味性:可以利用多媒体上活动课、手工课,甚至播放学生喜欢的动漫作品或电影等,会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通过课程整合,有助于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得美术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为了一种新趋势、新方法,达到与美术课程的完美整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审美素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美术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也是资源的整合,加上现代电脑美术的出现,进一步拉近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运用好美术的媒材和形式,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现代视觉艺术,增强学生多种感官的冲击、有效增强了学生审美教育的机会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热情和动力等。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讨论,就避免了过去老师一人讲的局面,也增强了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莫奈的《睡莲》、齐白石的《虾》、毕加索的《公牛》等组画的对比欣赏,既增强了视觉效果,又增长了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通过摄影作品的欣赏学习,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参与的激情和愿望。欣赏中外画家的美术作品,还有利于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丰富的教学资源

过去的美术教学,一本书、几张画片等,就是一节课,想想我们来自农村的学生,许多人看都没看到几张画,怎样提高欣赏?甚至于在他们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对美的正确判断,就被扼杀在美的摇篮里。现在好了,有了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丰富的资源有助于养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应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通过图形、声音、视频等来直观地呈现事物和现象,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来达到教学目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从而使这节课达到既有趣又有意义。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际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意实践的心理品质。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即鼓励学生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最好是让学生自己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具体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使学生达到努力探索的精神。在生活方面,我将广告、招贴画、摄影欣赏引入美术欣赏教学,将这一艺术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扩大欣赏中的“阅读”量,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积极地参与鉴赏活动,增加美术创新与鉴赏的实践经验,在丰富而广泛的欣赏实践中,接触美术文化所呈现的生动性、丰富性,对于美术欣赏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美术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去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丰富学生的观察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为现代美术课程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美术现代化教育带来了挑战,教师要不断探索美术教育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美术信息素养。总之,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

[2]美术教学参考(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

[3]全日制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姚绍增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课本剧运用措施论文下一篇:课堂质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