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行政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近年来,随着“双一流”的提出,各大高校纷纷加大对教学与科研的投入力度,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一支优秀的基层行政管理工作队伍做支撑。本文将对“双一流”背景下的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基层行政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论文 篇1:

民办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困境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从社会认同、工作压力与发展压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民办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构成与管理特征及其产生职业困境的原因。从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创建良好基层行政工作环境,逐步完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确保民办教师权益,稳定民办学校生源等几个方面探究其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职业困境;基层行政;管理人员

引言:行政管理是教学与研究等职能实现的基础与保障,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是高校实施行政管理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目的。但是,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高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效率,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呢?个人认为良好的办学体制,科学的运行机制,合理的机构设置,精干的人员配备是高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必备要素。理论上来说民办高校存在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因为,民办高校有着公办高校所不具备的办学灵活、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的体制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就一定是高效的。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行政管理人员在重重压力之下,会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这个队伍中人员构成又很复杂,管理人员的流动性非常的大,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又偏低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本文将会对制约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困境现象进行分析。

一、对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概述

高校行管理是指高校依靠所设部门和规章制度,实现学校工作目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内容分管理层次和执行层次。管理层次是为了贯彻学校领导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决策,进行最有效的分工合作与监督,处理并解决行政组织与行政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执行层次是未了实施上级方针政策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工作,追求机械效率。这两个层次构成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完整体系。

二、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这教育大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学校在发展中暴露了行政管理共工作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行政机构膨胀,行政机关的職能范围不断扩大,管理事物的内容、难度复杂性迅速增加、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专职教师差距很大,导致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

1.学校行政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职责划分不清

民办高校人员的定编定岗制度由领导直接决定,机构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的大学制度,机构膨胀,多余的人员很多,缺乏民主特征,学术专家们的合理意见无法被有效采纳,基层的民主权受到限制,抑制了基层创造性的自我发挥,部门间各自为政、成员间不和谐、遇事部门之间出现“踢皮球”的现象,影响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最终影响学校民主管理的实施效力。

2.师资力量不够,生源也相对缺少

由于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使其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来校,同时,教师流失又相对很严重。因为教师各方面的待遇与发展受到限制,民办高校中缺乏学术气氛,教师难以申请学术研究项目,从而得不到很好的进修机会,也阻碍了教师自我提升的空间。教师的频繁更换,对教学的连续性、一致性以及学生思想的成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学生教学质量低下,使毕业生就业情况欠佳,更加制约了学校的良性发展和社会声望的提升。

3.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现象是高校独有的,也是存在于高校行政管理中愈来愈突出的问题。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的独大导致学术权力的缩减,进而能形成了行政权力领导学术权力的局面。高校中的教育问题、学术问题的决策,各种资源的配置,基本由领导兼任或指派。民办高校中的学术组织大多是作为咨询机构,大部分学术事务由行政权力来决定。这种官本位主导下的行政,不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三、对提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建议

提高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完善民办高校的行政管理职能,有利于我国民办高校的持续性发展,同事也促使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就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设置行政机构,明确职责权限

民办高校应以学校自身发展为前提,科学运用好行政管理职能,根据各部门实际来合理规划工作任务,及时整合各个职能部门,以相对较小的投入为学校创造出最大的收益。同事明确界定各部门和各人员之间的权力与责任,杜绝产生职能的重复性与工作的交叉性。促使大家彼此合作、互相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构建和谐工作氛围,形成高效率工作的团队。

2.确保民办教师权益,稳定民办学校生源

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经验,明确民办学校的教职工按照事业单位的标准缴纳五险一金,以实现同工同酬,同一行业教职工的公平待遇,使高校教师培训制度常态化,积极推荐优秀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外出培训,稳定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想要完善民办学校的学生权益保护制度,一要让民办学校在校生享受与公办学校学生相同的国家资助和社会优待政策;二是要在学生与办学者关系中注重保护前者的合法权益。

3.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协调,确保学术自主权

科学认识学术权力在大学发展中的地位,保障学术权力的公正行使。科学认识学术权力在大学发展的地位,充分尊重学者与学术组织在学术事务决策中的作用,确立学术权力在学术管理活动中主导地位。逐步消除“官本位”思想。建立一支高效的专兼职结合的职业化行政管理队伍。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加强高等教育管理绝策的科学化,发挥政策引导的积极作用,明确划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职能范围,在高校中逐步建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协调发展的体制,避免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失衡对高校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结语

更好地为师生服务,达到发展学术、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高校行政管理以服务教育目标为前提,努力形成开放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趋势,使高校的行政管理趋向透明度高的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述,文章主要探讨了民办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困境及对策,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化解障碍的相对应策略,希望能对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 (8) :38-39

[2]《求知导刊》, 2016 (23) :36-37

[3]《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 , 27 (3) :156-160

作者:孙菲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论文 篇2:

“双一流”背景中的高校基层行政管理工作探讨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双一流”的提出,各大高校纷纷加大对教学与科研的投入力度,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一支优秀的基层行政管理工作队伍做支撑。本文将对“双一流”背景下的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校 基层行政管理 对策

“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对于各所高校,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毫无疑问,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必须有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但高校不只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还有连接在其中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高校实现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前提与基础。而基层行政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整个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对高校变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实现“双一流”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提升高校基层行政管理水平。

一、高校基层行政管理现状与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作為教学、育人、科研、服务的机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必然是首位,一切行政管理工作都是为此服务的。然而,由于行政管理工作服务的具体对象是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的教师,以及“天之骄子”般的大学生,这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通常会被认为难度低、贡献小,更为甚者,对于基层行政管理工作不够配合。虽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孰为首的争论一直存在,但在一些学校,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及人员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包括管理水平的提升、职业的发展、薪酬的体现等方面。这些被忽视的方方面面导致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成为高校的边缘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进而最终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事业的发展。

2.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颁布各类规章制度,以规范师生的各种行为活动,但是缺乏与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内容的相关制度。基层行政管理工作是为师生服务的,而这些工作又十分繁杂,如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行为规范,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依据,工作无制度可依,随意性较大[1]。另外,制度的缺乏导致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在运行中容易出现具体事务落实不到具体责任人的情况,上级的部署得不到充分落实。总之,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影响高校基层行政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3.专业组织缺位

专业组织是指由具有共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自我管理的组织,具有制度化的组织结构、普遍化的行动规范的组织[2]。专业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学会、协会、联盟、委员会等。专业组织可以使一个职业或个人更加专业化。对于高校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组织对其专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目前,在科研、学科方面有很多专业组织,但是纯粹由高校管理人员组成、致力于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发展的独立、稳定的专业组织仍然缺位。而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埋头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设有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需要晋升到一定职务以后才能积极参加相关专业组织[3]。

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不会使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人员几乎不存在,但部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观念守旧,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作模式,办事拖沓,缺乏灵活性和积极性,影响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对行政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受到轻视。目前,虽然部分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但大多数人员专业不对口,对专业管理知识知之甚少。加之行政管理工作被认为只要是正常人就可以胜任的,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受过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行政管理经验,导致行政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5.人员自我认同程度低

由于行政管理工作往往不被重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教职工中又属于学历较低的群体,工资是最低的,职务晋升机会较少,导致部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自我认同程度低。部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责任,工作积极性差,服务意识不强,更不能用心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行政管理工作虽然是处理行政事务,但需要对相关教学和科研情况有充足的了解,从而真正服务于教学科研事业。否则,只是在机械地完成转达各项通知、收集材料、上交材料等重复性动作,不仅会使管理人员产生倦怠心理,对整个学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也会大打折扣。

二、高校基层管理问题解决手段

1.给予重视

基层行政管理之于一所高校的作用不容小觑,领导层面应该加强对基层行政管理及人员的重视与关注。同时,引导高校教师、学生尊重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各方应充分认识到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招生、教学、考试、毕业等各个环节的付出。尤其是行政管理领导层,不能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等同于简单劳动力,每天急于应付各类烦冗的日常工作,应该在保证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多一些对基层行政管理问题的思考,注重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自我的提升,推动基层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基层行政管理效率。

2.健全制度

健全制度包括两方面:一是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一所高校的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应该对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同时对每一项工作内容制定操作流程与规范,这样才能使工作落实到人,使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依可循,即使新人上岗也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可让师生有据可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二是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考核与激励制度。由于工作内容与性质不同,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通常无法进行量化。然而这一群体又是繁忙的。因此,需要对这一系列人员制定单独的考核与激励制度,包括薪酬、职称、职业生涯等方面。此外,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是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服务的满意度应纳入考核范围。

3.提高素养

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要提升地位,必须提高素养。首先是专业素质。不管之前学习的什么专业、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既然身在这个岗位,就必须掌握本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与业务能,例如公文写作、人际沟通、计算机技术等。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当前信息化水平极高的时代,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不能停留于传统方式,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结合计算机和互联网,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其次是服务素质。基层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应增强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意识,尤其是精细化服务意识,即主动了解和學习相关专业知识。比如,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不能只关注行政事务,还应该多关注与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对本学院各专业内容和研究方向有基本的了解,以更好地与本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

4.加强培训

目前,对于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十分欠缺,外出参加交流活动的机会亦难获得。高校科研培训、专业培训等倾向于教学一线教师,忽视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发展需要[4]。没有培训,没有交流,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便很难提升自我,改进工作方式。而只有从学校层面重视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外出交流的机会,才能提高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由于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处理许多日常工作,大多需要严格实行坐班制,很难抽出时间外出培训交流。因此,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此外,平时校际之间的走访交流活动也要尽量参加,因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只有深入教学科研,了解师生的需求,才能对自身工作加以改进。另外,可以增加校内培训,如邀请专家对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技能,以更好地适应自身岗位的需求。

5.加强专业组织建设

由于当前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组织极少且不稳定,现存的一些专业组织没有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高校基层管理人员能参与专业组织的少之又少。只有立足于高校管理人员的内在发展需要和高校管理职业专业化建设的要求,吸纳高校基层管理人员参与专业组织,才能真正发挥专业组织对于高校基层管理人员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使之成为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发展的平台。因此,提升高校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必须致力于加强专业组织建设,定期开展活动,不仅注重工作经验交流,还要对高校管理工作进行研讨和反思,为高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提供动力和支撑。

基层行政管理是一所学校的硬件设备,如果硬件设备跟不上,再好的软件也难以运行。因此,高校在“双一流”的环境下应充分重视行政管理工作。因为,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和优秀的行政管理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黄冠.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90-191.

[2]熊华,丁艳.美国大学教师专业组织使命的实现[J].现代大学教育,2013(5):85-86.

[3]何淑通.高校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组织状况之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75-79.

[4]王琼.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成因与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9):280-282.

作者:周小梅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提 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功,应坚持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党建与思政协同发展、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原则,切实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应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构建与时俱进、循环发展的高校党建工作生态体系;应增强本领、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模式,确立“系统创新”理念,打造高水平创新实践平台,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切实保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和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熊淑萍,南昌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00)查巧贞,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高职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无锡 214000)田正潮,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江西南昌 330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2020年度党建研究规划重点项目“高校党建信息建设的实践与创新研究”(20DJZD021)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为了深入实施“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教育强国战略,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提升效益、注重内涵、引领发展”这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1],把“创新”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有力武器,把“提升质量”作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强化教师党支部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学术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以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为目标,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推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院系延伸,尤其是在院系层面关于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加强;以协调规范为主要抓手,把重点制度规范落实到位,严格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相关条例,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高校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支撑、保证作用,努力形成党建工作与高校日常工作同频共振、相互融合,齐下“同一盘棋”的发展大格局。对于进一步提升高校党的建设科学水平和全面贯彻的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及特点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确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高党建质量”,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2021年教育部党建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落实质量建党要求,树立大抓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落实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院)、立德树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学校中心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高校、院系、党支部可以协同发力,从点滴做起,共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共同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努力使高校各基層党组织成为引领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内涵及地位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以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促进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基层、广大师生当中得到贯彻落实的实践体系。

(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总体现状及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明显提升。一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日益成熟,校级、院级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在持续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高校各项事业同频共振,相互融合,政治核心与先锋堡垒作用并重,党员党史学习教育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二是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党员质量持续稳定提高。一大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入党,为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院系延伸,向纵深发展,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不断规范,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有了根本保证;四是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地位日益突出,广大师生群体政治站位显著提高。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部署顺利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基本形成全力以赴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工作局面,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工作首位。

(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有的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还存在差距;有的高校深化从严管党治校还不足,责任压力传导还不到位;有的高校加强班子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足,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够有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源于基层的创新活力亟待催生和释放。同时,“四大危险”直接威胁和动摇着党的领导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使得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选人用人、圈子文化、学术道德、科研腐败等问题上出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等现象,这将不利于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体系,阻碍高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脚步。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原则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推动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坚持以党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各项纲领性要求为准绳,在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科学化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理论创新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在标杆院系创建实践中完善高校基层党建“双创”工作的体制机制;在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在高校院(系)落地生根的过程中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以建立和完善党史学习教育制度为契机,以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探索构建和优化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

(二)原则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更好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落实和明确管党治党责任,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厘清党建责任清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3];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新形势下,充分要利用党内组织生活会教育管理监督党员活动,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引导广大党员对照党章经常“照照镜子”,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主动解决问题,担当责任;三是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明确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防止出现“上热中温下冷”和党建业务与工作业务“两张皮”现象,加大整改力度。高校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将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切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主动作为,从严落实,为推动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2.党建工作与思政协同发展原则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逻辑、意义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由此可见,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开展党的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和工作落脚点,而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为高校开展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提供政治保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两者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都是为了使党的领导能够更好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全领域,两者具有共同的服务对象即广大师生群体。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更侧重于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发挥一流党建的引领、支撑和保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深刻认识和了解党的历史,培养学生知党史感党恩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同向发力,共同为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服务。

3.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原则

在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在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为高等教育发展服务,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坚持创新驱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改进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切实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征程中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学习爱国主义精神,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动力机制建设,促进自身发展。一是要努力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和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认真解决广大师生党员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二是提高师生党员的身份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提升为教育工作的服务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三是着力优化和完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向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积极学习,优化考核方式,力争借鉴一批可复制的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思路、经验。

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与实现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一是高校党组织应着眼于当前高校党组织党建工作面臨的新挑战,科学把握师生党支部建设的时代特征,在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强化师生党支部建设,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院(系)落地生根,全面提升院(系)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二是提高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深度与广度,着力提升师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院系和师生党支部“三位一体”的党建工作生态体系,实现党建工作在高校的全面覆盖。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发挥高校党组织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的引领、支撑和保证作用,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高水平党建品牌,完善高校基层党建“双创”工作体制机制,以创新驱动助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建生态体系建设,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体系

高校党建生态系统是将政治生态理论引入高校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以“党员-党组织-党建内外部环境-党建文化”生命线以生态化思维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视角分析研究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既是对党建理论的科学延展,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串联起“党员-党组织-党的建设依托的内外部环境-党建文化”构成的“党建复合生态系统”,其依存的生态环境主要是依靠党的政治生态提供支撑。广大干部党员、师生群众、党务工作者努力践行党史学习教育制度,主动肩负起维护和串联整体高校党建生态系统的使命。同时,不断加深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师生党员对于高校党建生态理念、理论和方法的了解、体会、运用。然后,在认知理解进而形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阐释,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生态理念在广大师生中逐渐得以普及。能否处理好高校党建生态体系中党群、干群以及党同高层次人才之间的生态关系,直接决定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高低。

(三)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模式,切实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党员是党的有机体的组成细胞,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扎实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学习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共产党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质量,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党员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生党员干部队伍。新征程中,高校的党员队伍、党建工作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在时刻发生变化,高校教师、党务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使命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二是从自身高校党建工作实际出发,聚焦突出问题,解答党员疑惑、及时回应基层关切;三是在与时俱进中努力做到守正创新,探索建立信息时代背景下党员自主学习模式,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高党员自觉、主动参与党内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四是尊重首创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与培训体系建设,完善高校党务工作者的教育轮训工作机制,倒逼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主动接受轮训培训。

(四)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需要多系统的协同创新

以“协同创新”理念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度契合于高校基层党建本身兼具的“党建”与“育人”双重属性[4]。一是解决高校党建与全面深化大学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协同创新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强化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突出主体性,紧密结合基层党的建设实际,避免主观、分散和“孤军奋战”,坚决杜绝“伪创新”、形式主义等现象。二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教育培训,助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了解党建创新规律、提高科学创新能力,学会分析和把握党建创新实践环节中的主要问题和关键节点,更好发挥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成果在引领和推进高校党组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构建高质量的创新实践平台

为了提高高校党建质量,需要创建一个创新实践平台,以激活和调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师生党员的创新资源[5]。在日常的党务工作中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有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不知道以何种方式或途径开展基层党建创新实践,结果就是将那些所谓的党建创新变成了“新瓶装旧酒”,不但耗费了创新激情、浪费了宝贵的党建资源,也助长了形式主义风气。因此,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高校党组织和理论工作者要依据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党组织特点,结合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特征,满足师生党员群体的发展需求,打造切实可行的党建创新实践载体。不断构建和完善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和保障高校基层党建创新体系能够高效运转。党的上下级组织尤其要练就“火眼金睛”,及时发现和鼓励探索基层党组织中的创新要素,为高校党委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出台提供决策参考。

四、结语

新形势下,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结合下的“大胆创新、科学实践”[6]。因此,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扎实推进,抓住主要矛盾,以创新驱动为推手,鼓励和支持高校基层党建创新体制机制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党建文化和政治生态,不断加强制度供给,牢记“国之大者”,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冯刚.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2]郝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加快“双一流”建设  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

[3]陳春声.抓好高校基层党建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4]邓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研究——评《理论探究  实践求索: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研究》[J].领导科学,2019,(23).

[5]金一斌.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  坚持和加强高校党的全面领导[J].中国高等教育,2018,(9).

[6]滕建勇.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21,(2).

[7]张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7).

[8]张迈曾.做好党建工作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保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9).

[9]甘怀南.新媒体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融合发展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8).

[10]白永生,赵君.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就检视及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熊文瑾]

作者:熊淑萍 查巧贞 田正潮

上一篇:电影精神执着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子政务商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