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应急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当前,我国面临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和安全生产爬坡过坎期交织叠加等问题,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因此迫切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全球物联网、云计算等创新性发展技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层应急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层应急管理论文 篇1:

健全首都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摘要] 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石,首都北京的基层应急管理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基于北京市应急管理的特殊性与重要性,结合基层与社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实际,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首都安全为目标提升基层应急管理建设水平。强化基层应急管理方式方法创新思路,建立适合首都特点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强首都安全稳定堡垒,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首都应急文明。

[关键词] 应急管理;  首都北京;  基层治理

基层组织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和政府安全管理的末端,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主体,处于抵御各类灾害风险的最前端,承担着重要的防灾减灾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当前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刻证明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发挥的巨大作用。

提高政治站位,抓实抓好首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加强首都北京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应急管理是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一部分,總体国家安全观的构建理念也是新时期首都基层应急体系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以“首都安全”为目标,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审视基层岗位和工作,努力构建首都安全治理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使应急管理与城市运行、重大活动保障紧密融合。基层应急管理应当放到推进首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中来把握,依托基层应急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府的积极作用,落实应急管理的精细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切实提高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效性。

加强首都北京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的切实体现。北京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突出首都特色,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理顺“条”与“块”的关系,凝聚工作合力,形成党组织领导基层应急管理的首都特色。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做好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模范执行者,更要当好基层应急行动领导者、信息平台建设者、内外部资源协调者、百姓意见倾听者、应急成效的反馈者和敦促者等角色。构建基层党组织安全保障基石地位,需要北京市在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中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加强首都北京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有效应对多重风险考验的客观需要。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城市,在安全稳定方面有着特殊需要。一方面,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与风险挑战,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事件在不断地相互叠加、耦合和演化,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衍生性、复合性也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将应急管理与城市运行、重大活动保障紧密融合是首都的特殊需要。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风险起源于基层或社区,而基层与社区又是自然灾害或者公共安全事件主要承载体,加大基层灾害与安全治理刻不容缓。首都的重大活动保障对社会与民生可能产生一定影响,这就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应急调控,保障社会安全,保持城市日常的相对正常状态。做到这些,没有基层广泛与深入的参与是不可能的。

构筑韧性街区,建立适合首都特点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我们要在按照城市一般规律建设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同时,基于首都特色和超大城市治理的需要,创新应急管理方式方法,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强首都安全稳定堡垒。

尝试以街道为基本单元,构筑韧性街区。韧性街区旨在基于不同街区灾害风险差异和建设发展功能不同,强化构建适宜的街区综合防御体系和灾害应对体系。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分的不同功能区进行再细分,如中央行政区、使馆区、老北京文化街区、地质灾害集中区、水源涵养区等,形成单个街道或者多个街道的功能街区,便于集中资源开展韧性城市规划与管理。韧性街区可以视为超大城市细化应急管理的防灾单元,以此为基础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有利于实现便利化、集中化的基层应急管理,开展差异化风险管控、应急资源集中储备调用、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等功能,有利于应对具有极端小概率、巨大破坏性、高度复杂性特点的巨灾与危机事件。以疫情为鉴,健全完善城市基层防灾减灾体系,特别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把健康嵌入城市防灾单元规划建设,开展健康影响评估,优化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配置。另外,还可降低城市应急管理成本,尤其在对首都重大活动保障方面优势会更突出。

以情景构建为先导,形成基层应急预案与演练体系。在新体系中要重新定位基层应急预案,完善基层单位的现场行动方案。要按照战术级、现场级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各方职责,关键任务清单以及具体操作标准规范等。预案体系的要义在衔接。要以预案有效衔接,推动与区、基层单位、社区等整个应急体系的衔接与力量融合。在编制预案方法上,要大力推行“风险—情景—任务—能力”的技术主线。一切从基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际出发,基于情景构建、动态责任清单等方法编制预案。这种方法,目前已经在北京的市级和区级应急预案编制中广泛使用。情景构建方法能够精准把握预案编制的可行性。预案演练提倡综合性较大事件演练。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演练,使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和人员掌握突发事件处置规律、程序、方法、任务,提高信息报送、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协调配合等能力。基层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演练制度,保障演练的数量和质量,强化应急准备能力,特别强化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准备能力。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实现基层减灾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首都安全性就必须加强风险管控,将应急管理关口前移。基层信息化体系建设是城市治理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新范式,是城市风险管理标准化的关键支撑。海淀区依托智慧海淀,以城市治理为突破口,统筹各方优势、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城市治理信息共通共享,开展重点企业风险隐患数字化工程,全面精细掌控企业风险信息,建立标准化的风险基础数据库。朝阳区构建了区—街(乡)—社区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风险评估标准,可以实时掌握基层风险。各区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统一基层分灾种的风险评估标准,形成北京市风险数据一张图。

建强安全稳定堡垒,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首都应急文明

首都应急文明主要体现在:基层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保障;公民的应急法律意识、公民首都意识(政治觉悟)、公德意识、志愿精神、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基层应急管理举措的人本化和应急科技的现代化程度。

培育以法治为保障的基层应急管理多元参与格局。要建设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协同包括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多元参与治理的格局,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都对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有所规定,但关于参与的条件、参与的程序、参与的内容等事项是相当模糊的,难免造成应急事件应对过程中的预防、准备工作落实困难。党委政府是社会动员的主导力量,应当对所辖区域的应急管理职责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细化和具体化,并通过监管执法来确保相应职责的履行。

培育以基层组织和公众为重点的防灾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北京市近年来积极推进防灾减灾知识技能“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每年进行防灾减灾大课堂1000堂课的宣传,不断推进基层公民应急文明的进步。但是宣教的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一般没有根据地域、受众特点进行细分。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期间出现的一定数量人员不佩戴口罩、粗暴抗拒、隐瞒病情、随意出行等现象,也暴露出应急文明意识的欠缺。培育公众应急意识、提高应急知识水平十分必要,需要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基层应急培训体系,特别要强化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尤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众培训。

培育以基层信息化为标志的应急文明技术承载体系。亨廷顿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的进程却滋生着动乱。”1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利益交织冲突,复杂矛盾累积叠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多。而大部分社会安全事件产生于基层,并且可以在基层得到有效遏制。基层通过健全多元化预防与处置格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基层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达到治理效果。所以,亟须建立健全社会监测体系与危机预警系统。注重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在重点领域进行实时动态跟踪、舆情监控,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进而,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增进处置社会安全事件的整体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超常规突发事件,其应急难度以及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使各级应急部门经受到前所未有考验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应急经验。这次战疫更加凸显了基层应急作用,北京市需要把基层应急管理放在重中之重来建设,使其成为化解社会风险、处置社会突发事件的前沿阵地,成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社会基石和坚强堡垒。

[参考文献]

[1]钟开斌.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20-02-26.

[2]劉丽霞等.北京市居民应急知识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9).

[3]滕五晓,罗翔,万蓓蕾等.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王慧彦,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教授,北京市应急委专家)

责任编辑 / 张蕾磊

作者:王慧彦

基层应急管理论文 篇2:

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面临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和安全生产爬坡过坎期交织叠加等问题,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因此迫切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全球物联网、云计算等创新性发展技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平。同时,应急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出发,以科技信息化提升应急管理体系的社会治理水平,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民生工程更规范、更系统、更科学。

关键词: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推进是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各地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尤其在基层重点难点问题比较集中。本文分析了当前在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现状

1.1全国形势

1.1.1应急管理部成立时间短,整体信息化基础薄弱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结构变迁,以及利益关系格局不断调整,我国进入风险高发期,呈现传统社会风险与现代社会风险交织的局面。面对与日俱增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各种突发事件的严峻挑战,“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的应急管理基础性作用已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应急管理信息化程度无法满足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同时,党和国家对应急管理事业的殷切期盼和应急管理部对应急管理信息化的高度重视,给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1.2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社会各界关注度高

在现代社会中,自然风险与人为风险交织叠加,突发事件具有更多的综合性、多变性和衍生性,不仅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客观后果,而且具有不可感知性、不确定性等新特征风险,风险的建构性越来越明显,社会舆论、社会心理对社会风险的影响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分散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稳定。

1.1.3科技信息化迫在眉睫,应急管理模式急需转型

基层贴近居民群众,具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以及快速响应、资源多样化、灵活性强等特点,在灾害预防、及时响应、引导基层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信息化工作是全局性、系统性和战略性工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应急管理模式也急需转型,要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急用先建、保证质量的原则,发挥好科技信息化的加速器、催化剂作用,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1.2基层现状

1.2.1硬件基础薄弱

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刚成立不久,自身信息化硬件设施保障不到位,建设进度缓慢,无法有效适应当前复杂的公共安全环境。基层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地方政府牵头打造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应急指挥调度中心、雪亮工程建设等项目目前还没有建设完成。先进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没有深度融合[4],没有形成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1.2.2软件保障缺位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有助于更高效地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加深居民群众对风险和危机来源的了解,减少不可感知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软件建设从顶层设计上已初步形成,但没有统筹推进使用。部分旗县级应急管理部门还未使用应急管理系统,应急管理软件正在规划设计,尚未投入使用。

1.2.3技术人才紧缺

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员素质是关键因素,基层应急管理队伍现状还不具备信息化建设研发能力,但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出发,从服务民生站位统筹规划,地方信息中心、科技中心等多部门专业人才较多,具备信息化建设能力。

1.2.4基础数据分散

各地对基层应急管理进行了探索,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力度,包括专职救援队伍、社会组织等多元应急救援队伍。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数据大多以原始状态分散在各部门,没有被采集归类,需要按需采集、整理、分类、储存。行政许可和审批服务流转仍然采用传统纸质文件操作流程,需要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流转,以实现高效便民目标。

2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2.1提高思想认识,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科技信息化建设对应急管理工作具有促进作用,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开拓思路,多措并举,形成领导参与、组织保障的长效发展机制,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推进解决。常态化基层治理依托科层制的社会治理,以特性适合常规性事务处理,在政府统一的战略部署下,制定基层积极配合、参与的紧急行动策略,形成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模式。

2.2加强人员培训,形成人才保障机制

为尽快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结合基层实际,加大对专业团队人员的培训力度,按计划、分层次进行综合培训,结合人才引进计划,从基层整体信息化建设和科技信息发展的总体布局进行推进,充分运用各部门之间相互的职责、应承担的救援任务、各自拥有的信息化资源等,探索互惠驱动的机制,提升应急管理的响应程度和实际处置能力。

2.3抓实信息采集,形成综合信息资源

我国各地区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不平衡,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城镇地区和偏远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因此,在软件设计开发阶段,抓实信息采集工作,将不同行业领域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收集汇总,制定基础数据的分类标准和类别属性,按需进行采集录入,始终保持边采集边完善的工作方式,为信息化进程提供数据保障。

2.4夯实硬件保障,形成工作基础支撑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各个阶段,我国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仍较为有限,所以需要借鉴先进地区硬件设施建设经验,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以应急指挥调度中心为切入点,将应急管理硬件建设与地区信息化建设整体设计思路、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加快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

2.5充分调研论证,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面对风险的复杂性、多变性、系统性等特点,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应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在党建引领下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平台,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机制。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在上级部门规划框架内,横向与各行业领域进行有效对接,注重实效、做出成效,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确保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上层信息化建设同步,有序建设发展,在基层得到良好贯彻落实,杜绝重复建设、盲目建设。

2.6加強沟通协调,形成信息化建设模式

在工作机制上,基层应急管理涉及应急状态下人员、物资、设备等调度指挥,如何处理基层应急管理各议事机构成员单位关系、建立运转高效且分工合理的工作调度机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基层应急管理部门需要与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争取上级部门认可与支持,增强基层党组织整合力量、统一调度的领导能力,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得到帮助和扶持,打造地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加快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构建区域化网络。

3结语

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有充分考虑社情、善于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狠抓实干、迎难而上,才能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若想建成具有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民生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和社会管理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文善.中国共产党现代减灾救灾体系的构建与基本经验[J].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84-92.

[2]张广泉.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的应急管理:访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传仪[J].中国应急管理,2020(1):18-21.

作者:陆永利

基层应急管理论文 篇3:

探究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原油站场的日常工作总要面临不同种类的突发事件,这事件可能是操作失误,也可能是原油储存出现问题,其共同点都是突发性。原油站场如果不能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后对其进行合适的处理,就会导致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害,影响站场的生产活动。因此,我们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防止突发事件出现,将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降低,保障原油站场可以和谐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基层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现状分析;策略思考

原油站场的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与原油站场的发展密不可分,与企业的利益切实相关,也会影响社会各项工作的管理和落实[1]。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就要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价值,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创新方法,应对新的突发事件。当前的应急管理工作无法做到针对某些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这种情况不仅阻碍原油站场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还对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

一、应急管理能力相关论述

(一)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意义

在进行基层的管理工作时,管理能力建设水平主要体现在应急管理的形成,应急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应急准备释放的情况,这些工作内容是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应急管理工作的原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和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行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做到综合保障。这样做可以防止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所以一定要做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工作。

(二)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应急管理能力指的是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情况和处理能力,合理使用职权对突发事件进行针对性解决,降低突发事件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2]。将突发事件的出现阶段作为研究基础,我们可以将应急处理能力划分成三个能力,分别是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在突发事件结束后的恢复重建能力。突发管理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其影响力存在于原油站场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多个层面。

(三)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第一种是领导部门,这种部门指的是主要领导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部门,其责任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制定并实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计划,二是治理各类突发事件,三是建立与突发事件对应的总体处理预案。

第二种是指挥部门,这种部门主要以领导部门作为组织的核心,由多个专业部门共同组成,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组成专业的指挥部门。

第三种是日常处置部门,这种部门是基本办事部门,是执行各种突发事件处理制度的部门,负责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资源和协调服务的方案。

第四种是专业部门,这种部门主要针对特种类型的突发事件,负责第一线的管理任务。当原油站场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出现突发事件,专业部门就会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协调企业各部门及时反应,专业处理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优化路径

(一)健全应急管理能力制度

首先,要保障制度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工作人员在进行基层的应急管理工作时一定要遵循先预防后排查的原则,保障应急管理制度可以被有效使用[3]。为了提升制度的可行性,我们可以参考其他原油站场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使应急管理制度具备较强的独特性。其次,我们要对与之相关的各岗位进行责任制度的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岗位的增加和分类,安排负责值守、处理和保障三个方面的工作团队,明确相关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使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方向变得更加明确。

(二)整合应急管理组织结构

首先,要确定突发事件的预防目标。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案例进行整理和总结,按类型分类,找到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重点预防内容。其次,根据制定的预防策略开展相应的工作。明确安全生产的目标,请专业人员对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的隐患进行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可以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梳理,重点关注预警信息,及时发布信息,提醒站场员工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最后,重视实践演练活动的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一定要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实践演练进行调整,使基层的各部门可以在模拟环境中实现有效的合作,通过演练提升基层各单位的应急能力。

(三)加大公共安全教育宣传

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提升企业基层部门和员工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进而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提升宣传的声量,向基层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进行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宣讲和科普,让新媒体技术可以展现其优势,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实现系统化发展。我们还可以加大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与地区内的高校进行专业教育合作,开设相应的应急管理专业,通过相应的研究培养应急管理机构在发展和工作中需要的专业人才。另外,我们还要加强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員对突发事件的认知水平,进而提升领导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指挥水平。

(四)做好应急管理综合保障

首先,提升对基础保障的重视程度。我们要做好应急救援团队的培训与整合工作,根据不同的专业团队设计相应的演练活动,定期开展基层应急防范工作的常态演练。另外,还要对应急物资和装备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可以有效利用物资装备进行事件处理。其次,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全天候的监控系统,与应急指挥平台进行结合,及时掌握与应急相关的各项资源,为突发事件的解决提供坚实的后盾。

(五)梳理应急管理工作职责

为了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我们可以建设相应的管理团队,针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组建不同的小组,让专业人才可以在具体的岗位中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发挥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能。在构建团队系统结构时,我们要落实各单位需要承担的责任,对主要的管理人员一定要进行职能和责任的明确,使团队可以在处理应急事件时形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的应急管理氛围。

(六)构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我们可以进行应急信息系统的构建,将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处理,提升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对平台的内容和功能进行完善和构建,提升与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采集能力,让信息的使用率变得更高。另外,合理使用移动设备的信息即时发布功能,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更快,进而提高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可覆盖的范围。我们还要加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规范性,对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进行规范处理,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做到高效简洁,提升信息传输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基层和基础,相关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日常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应急管理时,我们要将基层作为工作的主体,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遵循相应的工作原则,组建综合能力强的应急管理团队,根据应急管理体系和制度处理突发事件,加强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安全,为和谐社会的稳定建设和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偲.发挥制度优势  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减灾,2021(17):50-53.

[2]桂生,周功新.聚焦重点  精准发力  推动基层应急能力全面提升[J].湖南安全与防灾,2020(12):22-23.

[3]程东林.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2020,15(08):34-35.

作者:李磊

上一篇:构建和谐社会论文下一篇:基础英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