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技术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痕迹管理如何演化为痕迹主义 ——对珠三角J镇的实证考察

摘要:痕迹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已经深刻地融入基层治理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痕迹管理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却发生了偏移,演化为“痕迹主义”即对痕迹的完美呈现,压过了对于治理绩效的重视的现象,表现出鲜明的以“迹”代“绩”特点。这导致基层干部深陷文牍工作而无暇关注治理实际,使基层治理工作出现了“材料悬浮”的现象,损害了政府信任,影响了干群关系,使基层治理陷入“空转”;同时,痕迹管理的演化加剧了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治理工作的不信任,新一轮的检查考核接踵而来,由此导致基层陷入“痕迹主义”的恶性循环。本文以珠三角J镇为例剖析“痕迹主义”演化的内在逻辑。本文将研究问题聚焦于痕迹管理缘何演化为“痕迹主义”之上,试图探究基层治理中的痕迹管理演化背后的多重逻辑,借此透视基层治理中技术治理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官僚制的“负功能”和国家的视角的“狭窄化”形成的内生缺陷和基层治理中的权责错位造成外在障碍,内外共同作用,使基层的痕迹管理呈现出“目标替代式留痕”的行为逻辑。内外双重逻辑在基层治理场域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使痕迹管理逐渐演化为“痕迹主义”。“痕迹主义”的出现并不是对于痕迹管理方式的否定,痕迹管理对于基层的治理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采取措施使痕迹管理走出“痕迹主义”的旋涡,通过三重转变,自下而上融合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自下而上倡导目光向下的政绩观、上下联动综合技术导向与战略导向,使痕迹管理回归常态,更好的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治理;痕迹管理;痕迹主义;技术治理;国家的视角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文献回顾

1.3.2 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1.6 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痕迹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 官僚制下的“档案制度和文书原则”

2.1.2 国家的视角下的“清晰化”与“简单化”的制度设计

2.2 痕迹管理的中国场景

2.2.1 社会治理转型——总体性支配向技术治理转型

2.2.2 独特的制度环境——从府际关系切入

2.3 目标替代式留痕——一个可能的分析框架

3 从痕迹管理到痕迹主义——对珠三角J镇的实证考察

3.1 区镇概况

3.2 痕迹管理的初衷:因“绩”留痕

3.3 痕迹管理的实景:因“迹”留痕

3.3.1 表演性留痕

3.3.2 压力性留痕

3.3.3 竞争性留痕

4 痕迹管理演化为痕迹主义的双重逻辑

4.1 痕迹管理的内生缺陷

4.1.1 官僚制的“负功能”

4.1.2 国家的视角的“狭窄化”

4.2 痕迹管理的外在障碍

4.2.1 自上而下:国家控制逻辑

4.2.2 自下而上:邀功、避责逻辑

4.2.2.1 为“避责”而留痕

4.2.2.2 为“邀功”而留痕

4.2.3 上下联动:共谋逻辑

4.3 在“目标替代”中走向“空转”的基层治理

5 回归痕迹管理的设计初衷

5.1 自上而下:融合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

5.1.1 长期考核与实绩考核相结合

5.1.2 激励机制与问责机制的多元衡量

5.2 自下而上:倡导“目光向下”的政绩观

5.2.1 行政责任意识的刚性化教育

5.2.2 互动导向的公共服务价值建构

5.3 上下联动:综合技术导向与战略导向

5.3.1 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相结合

5.3.2 推动府际跨部门协同聚合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资料记录表

附录3 S区绩效监测“评委组查访核验拟扣分及说明”填写范例

附录4 指标初评分“评分主体意见”填写范例

致谢

上一篇:网络小说盈利模式论文提纲下一篇:信息情境教学方法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