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特征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无论在哪所学校,学习困难生一直是教师的难题。一般来说,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在小学,学生年纪较小,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不能很好的创造健康的个性和认知技能。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以便将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转化为上进好学的普通学生。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数学特征素质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特征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1:

高职学生的行为表现素质特征及教育导向

摘 要:高职院校的生源多元化,不是高考一条线“划”进来的。和普通重点高校显著不同,学生组成复杂、层次不齐、基础偏低,大多经历过高考的挫折。在“精英教育”的观念和体制之下,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生活目标、学习信心、专业兴趣、自制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进步。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的行为表现、素质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从而确定正确的教育导向,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学生 行为表现 素质特征 教育导向

一、高职学生的行为表现

我们曾对本校学生做过调查,发现他们有如下行为表现:

(一)考分不高但有潜质

学生高考分数不是太高,以2005年学校录取的湖北生源为例,在2279名学生中,仅有420名学生达到“三本”录取分数线,占总人数的18.42%,因而普通教育的基础可能稍弱一些。但不少人机敏灵活,多有潜质。学校曾对160名学生进行气质类型测试,其中40%的学生倾向于多血质,15%的学生属于多血质与黏液质的混合型,6.25%的学生属于多血质与胆汁质的混合型,即活泼型的气质类型占学生的绝对主体。受气质类型影响,学生活泼好动,在自我意识中,既有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弱点,也有依赖性较少,适应性、自主性较强的优点,对社会与人生都有各自的看法。只要能重树目标,他们都会是可造之才,都会开创很好的未来。

(二)发展不匀但有特长

学校对2005级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分析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较低,150分的试卷,平均分数仅56.03分,有2124人低于80分。语文成绩普遍好于数学,平均分数达到82.23分,有1232人高于80分。这反映了学生发展不全面,知识的跛腿现象严重,但不少人在文学、艺术、技艺、操作上各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如校报、校广播台来稿极其踊跃;学生校园文学作品选《春笋》受到出版部门及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学生艺术团也居武汉非艺术类院校的前列水平。历届学生在全省、全国有关职业技能竞赛中成果累累,只要能扬长避短,他们便都会有所成就。

(三)攻书不足但爱活动

学校曾对2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当问及“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主动地学习”时,有64.06%的学生选择“偶尔主动几次”,仅17.57%的学生选择“不需要督促主动学习”。在问及“你的兴趣与爱好是什么?”,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这反映出学生不太爱啃书本,因而理论与书本知识不太扎实。但他们喜爱活动,在文艺、体育、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一切有益的活动中积极性与热情极高。在活动中,其团队精神、人文、社会与生活知识、生存本领及人格气质都能得到锻炼发展。只要教育得法,他们都会不断进步。

(四)竞争失利但少负担

高职学生大都没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在问卷调查中问及“你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你的态度是?”,21.09%的学生选择“正视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46.48%的同学选择“冷静对待,愉快生活”。这说明学生在经历过高考未能进入普通本科或重点院校这一相对挫折后,大减了骄娇之气,人格更趋成熟。他们少有担心再失去什么的心理负担,更多的是改变命运,再试锋芒的愿望与冲动;他们承认自己的不足,经得起批评教育,迫切希望人們给予信任、鼓励和机会。只要有新的起点,他们大都会一往直前。

(五)富有情感善于交际

有的学生科学理性可能稍差,但感性体验能力强。不少人是跟着感觉走的那一类,在性格类型上,许多学生属于社交型、情感型,他们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快,且情感丰富、乐于交际、善结人缘,富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同情心。同学中扶危救困、舍己为人的感人事例层出不穷,事业有成的老校友回校招收毕业生共同创业的也大有人在。以至历届毕业生就业,在浙江萧山和民营吉利集团等不少地区或大型企业都形成了扎堆连片的现象。只要有条件,他们大都能写出动人的人生故事。

(六)目标实际较少挑剔

学生大多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知道自己在职场中的发展空间。在问卷中问及“你对今后职业的期望是什么?”,有48.43%的学生选择“关键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13.28%的学生选择“专业并不重要,只要找到工作就行”。因而求职与生活的目标比较实际,较少挑肥拣瘦,有较好的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有些毕业生因为在人才市场缺乏学历、文凭优势而转向劳动力市场,变人才市场的学历、文凭劣势为劳动力市场的学历、文凭优势,因而很快成为企业的业务技术骨干。只要有机会,哪怕起点低,他们愿意从基层做起,善于“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只要能发展,他们大都会不失时机的提升自己,取得成就。

二、高职学生的素质特征

从上述行为表现可以看出高职学生有如下一些素质特征。

(一)思维类型

在思维类型上,他们很多人数理逻辑思维表现为相对的弱势,因而数学成绩普遍较差。而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直觉与灵感表现出相对的优势。因而以动作思维为特征的体育运动、操作活动的兴趣及能力较强,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文学艺术兴趣及能力较强,自主活动的兴趣高且有一定的创造性等等。他们思维的理性不足而感性较强,习惯于直观形象地看问题,且想象丰富,也不乏思维的直觉与灵感,因而也不乏创造性。

(二)智能基础

按照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分析,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成绩偏低,录取批次靠后。一般来说,以认知为主的“智商”表现并不突出,即主要是数理逻辑智能相对较弱,因而理科成绩相对较差。而以情感、人格、协调能力为特征的“情商”表现较为胜出。一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等方面各有特色。所以文、史、艺术类成绩相对较好,操作活动及动手能力较强,尤其活泼好动、喜好交际,给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比较实际。有利于从基础工作开始实现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在学习习惯上,一般在技能训练与实践活动中积极性高且习惯较好,而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有些人目标性、主动性不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怕困难、怕艰苦、应付差事、应付考试的现象。

他们动作与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感性认知强于理性认知,“情商”强于“智商”。这是一种比较优势。蒲松龄所谓“痴于书,其文必工;痴于艺,其技必良”。他们大多是倾向于技术而不是倾向于学术的人。智能类型是因人而异的,只要充分开发,都能有所成就。

(三)素质特征

根据上述大学生素质结构及发展模型,从专业素质与全面素质两大部分来看,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发展有缺陷。因为他们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不太扎实,学习习惯也有问题,所以学习专业知识的深度有限。但他们全面素质发展有潜力,很多人能在各自不同的优势方向上形成自己的专长与特色。

从全面素质的构成要素来看,高职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基础差一点,但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基础并不差。他们过去少有“优秀学生”的耀人光环和娇骄二气,没有荣誉的负担,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打击。只要有机会,他们也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从素质的发展层次来看,高职学生书本知识素质较差,但他们很多人思想活跃,敢想敢干,社会适应性好,活动能力素质与创造性较强。加之他们干有兴趣的事,放得下架子,丢得起面子,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只要加强专业实习实践,在专业拓展上下功夫,他们完全能够以长补短取得成就。

三、高职学生的教育导向

上述学生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特征说明,高职学生与重点高校学生的区别更多表现在思维类型和智能特征等方面,他们既有自己发展的局限,也有自己显著的比较优势。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特征,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导向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突出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但不唯技术论

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其中核心观念是强调“技术应用能力”。这适应了国家当前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技术应用能力是不能直接从书本中来的,它只能从工作实践中来;它在培养方法上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应强化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活动。所以教育部2006年的16号文件又提出了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具体的模式与方法。所谓工学结合,就要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结合。结合的有效方法可以實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就是要导向工作过程中技术技能要点的学习与训练。任务驱动就是要驱动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切实把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做足,这无疑是当前我们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艰巨任务。

但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并不是唯技术论,并不是只求技术的片面发展,培养缺少灵魂的技术仆人。而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原则,遵循全面发展的方针,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不仅成为技能型的人,而且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社会适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强调发展全面素质同时又要形成专长

我们强调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并不是要学生在各方面都等量发展。根据高职学生的行为表现与素质特征,发展的原则应该是“扬长补短”,即在学生素质的弱势方向上力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效发展,而在素质的优势方向上,力求充分发展并形成专长,直到具备创业创新的水平。即“全面发展打基础,优势发展有专长”。使学生既具有专业的创造性,又具备广泛的社会适应性。这就要求学校创造条件,提供较为全面的教育超市式的课程及实习实训条件。

(三)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活泼健康地成长进步

高职学生最显著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更多的习惯于搞活动而不是“啃书本”、倾向于技术而不是学术。因而学校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在做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尤其要支持学生自主组织的活动,鼓励他们在自主组织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精神、社会适应性与创造性,促使他们自主活泼的成长进步、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组织活动是他们走向社会最好的预演,有利于他们成功的走向社会。

[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筹)研究项目暨200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d047]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长江职业学院课题组.长江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S].教高[2000]2号文件

(作者简介:章汛,长江职业学院工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湖北武汉 430074)(责编:纪毅)

作者:章汛

数学特征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与转化方法探究

摘要:无论在哪所学校,学习困难生一直是教师的难题。一般来说,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在小学,学生年纪较小,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不能很好的创造健康的个性和认知技能。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以便将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转化为上进好学的普通学生。通过分析数学学困生的特点,本文件提出了几点关于教育管理缺陷中的补救措施,以确保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管理对策

前言

教育是推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将学困生转化成学困生,不仅能帮助父母分担自己的烦恼,也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而由于数学知识的特殊性,多数小学生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数学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

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1.1自卑情结

学困生易产生自卑感,特别是生性敏感的小学生,这种与周围学生格格不入的感觉,会加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卑感,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尽管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会淘气多动,但这并不排除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尊心。

1.2害怕学习

害怕学习是大多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里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抵触心理,就开始不喜欢学习数学。

2.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及原因

2.1对教育的不重视

农村教育与城市地区有很大不同,即。你对教育不够重视。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的成年人都从事有报酬的工作。科学对学生的祖父母来说不是很重要。因此,农村思维和城市思维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师生对科学的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学错了方法,或者根本没有精力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学生自身的技能。

2.2学习方法错误

在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继续使用传统的破鸭教学法,学生保留数学模型和规则,枯燥乏味。再加上农村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学习方法不够,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

3.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3.1学生自身因素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理解能力。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老师的选择下能很快理解,但有的学生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与老师的交流存在障碍。又如:在推理和学习方法上,有的学生对学习过程没有深入理解,很多知识停留在表面,导致思想单一,想象力低,没有发散性思维。同时,一些学生的思维活动受限于一定的知识水平,无法通过多种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1.1缺乏学习方法

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学习方法而学习困难。数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因此,学习方法对于掌握数学技能非常重要。部分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掌握不了适合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落后于其他同学。当小学生努力学习但仍然没有有效学习时,他们会感到沮丧并放弃数学,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思维能力差,思维机械化,缺乏灵活性。

3.1.2自身贪玩懒散

学生的贪玩和懒惰也是他们成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原因之一。这种类型的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思维活跃,对枯燥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转型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概念定位。改变数学的枯燥,他们才能表现出對数学的热情。

3.2家庭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人数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容易产生不良习惯,如果不及时引导,他们就会受到影响失去学习信心,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此外,一些学生家长的教学方法相对简单和原始。只要学生考试不及格,就开始殴打与尖叫,但他们永远也不找自己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容易让学生们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

3.3教师因素

据研究,许多教师只注重小学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投入,导致学生在情感上出现障碍,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挫败感。并且不愿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作出改变。同时,部分教师在教育创新中不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迫使部分学生将自己的喜好和不愿向教师传递学习数学,反对数学课并导致严重的数学偏差。

3.4社会因素

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削弱了学生的道德意识,有些电影经常包含色情内容,一些学生甚至沉迷于互联网。他们每天花大量时间玩手机,享受虚拟世界。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道德素质逐渐下降,逐渐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4.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管理对策

4.1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启蒙阶段,知识层次不深,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这一阶段是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关键时期,通过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摆脱学困生的标签。特别是对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充满热情但由于努力而无法获得足够收入的学生,只要我们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就可以改造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思维僵化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速度很慢,因此教师必须引导他们,逐步帮助他们创造合适的数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

4.2提前预习避免掉队出现知识断层

造成学困生知识结构不完整的原因有很多,在教育管理中不仅要帮助他们完善知识体系,而且在完成当前的教育任务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也是如此。通过更早地学习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提高课堂上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例如,大部分学困生都是由于数学知识学习缓慢和知识掌握不好造成的。教师需要通过长期指导方针制定稳定的示范实践,以避免重复情况,增加转化的难度。

4.3走进学生的内心,尊重和关心学生

小学生年纪较小,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及时引导与鼓励,他们将无法建立自信心,这意味着学生可能不会充满活力和学习动力。老师应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老师应鼓励学困生慢慢建立学习自信心,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通常可以多关注学习障碍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常联系他们,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从他们的角度思考。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思考,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数学问题。只有这样,当他们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时,他们才可以为学困生规划和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案。

4.4增加学困生的自信心

农村地区的许多小学生都很脆弱,如果不鼓励家长和教师,他们就无法建立信心,这意味着学生不可能充满活力和动力去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鼓励老师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慢慢建立信任,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通常可以多关注学习障碍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他们,改善师生关系,感受快乐。教师应该从他们的想法开始并反思。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思考,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数学问题。只有这样,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为学习困难学生规划和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案。

结论:综上所述,学困生的主要产生原因是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自备和害怕学习数学方面,这些问题的积累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数学知识。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让学困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困生逐步建立对数学的热情,移除学习问题,移除学困生的标签。

参考文献:

[1]王学琳.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途径[J].读与写,2021,18(15):184.

[2]季群.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J].文渊(高中版),2020(8):897.

[3]韩文文.谈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J].中外交流,2021,28(3):363.

作者:唐徐姿

数学特征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的不仅仅是数学教师的数学知识结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还渗透了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念以及对数学人文精神的领会等这些要素都将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高低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育对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数学表述为“科学语言与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数学当成“工具”、“语言”特别是“文化”来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另外《标准》指出:学生要有足够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这些活动过程中蕴含着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归纳和类比等重要的思维方法和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落实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需具备更高的数学素养。

2.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小学数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不足,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群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原中等师范毕业生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所受到的数学训练仅高于初中水平而略低于高中水平,并且原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传统是重文科、艺体科而轻数理等学科因而目前小数学教师中大部分职前所接受的数学训练己经不能满足当前数学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小学数学教师接受职后教育培训的内容不全面、要求不规范。小学数学教师在职后培训过程中很少接受到培养和提高其数学素养这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得不到及时更新,不少教师自身的数学专业素养停留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尤其缺乏对相应领域有关内容的及时学习和基本把握对为数不少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 小学数学老师职后教育一般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学历教育。尽管很大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学历都通过各方面的培训及考试达到了大专或本科学历,但其中绝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获得的都是与数学没有多大关系的学历,如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等等。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主观上的原因,认为当小学数学老师不需要多少数学知识。也有客观上的原因,如數学学习难度大获得数学专业大专或者本课学历难度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具体要求等等。第二类是各级各类的在职培训对数学教学艺术、策略、观念等关注得多,对数学本身关注得少。很少有小学数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中会纳入专门的数学课程。

3.研究者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关注不多:小学数学老师们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继续学习难度大各级各类数学教师培训普遍只关注教学方法等使得我们将数学素养悄悄地搁置一边,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都受到忽略,很多名家学者的研究论述大都以中学数学教育为背景极少谈到小学数学谈到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的更甚。并且很多学校没有对此进行科学的规划,没有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没有有效的路径提供给教师。正是基于对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客观现状与当前数学教育对教师数学素养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的认识,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教师核心数学素养提升策略研究”是十分重要并且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素养”词典的解释为“平日的修养”

“数学素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的一个专用术语 过去常用“数学能力”, 现在课程标准则改成了“数学素养”,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既有不同时代普遍适用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通常把“数学素养”界定为: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数学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内化数学文化的成果,最终在学习者身上体现的一种时代价值或自己达到的新水平,同时能够主动将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小学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素养”是指小学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有利于其完成或更好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数学学科方面的基本素质,具体应包括, 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文化 数学哲学修养 专业”是指事物最主要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那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基本技能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推理、作图、给制图表等。基本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数学方法指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数学文化主要指数学的文化观念,数学的历史,数学的文化价值等。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现状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数学素养以及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核心数学素养的途径,为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特别是职后培训)在课程安排和培训形式等方面提供参考。同时为教师追求自身专业成长的努力提供指导。

四、研究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构成要素、层次、内容及评价标准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核心素养及其现状研究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核心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五、课题组研究人员

课题组组长:赵晓旭

课题执行组长:赵晓旭

课题组成员:王清 赵莉 王玉婷 刘迎红

六、研究的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6.03——2016.5。1、搜集课题相关资料,完成对课题的界定;2、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对课题研究的主研教师进行培训;3、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6.5——2016.8。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组织参研教师参加本课题相关理论专题培训,课题实验组按照课题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 ,开展课题阶段性总结分析工作,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文集收集、整理、归纳工作。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16.8——2017.2。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完成下列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撰写等工作①课题研究报告;②经典案例集;③论文文集;④研究形成的其它成果

七、研究的策略

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几个具体方面进行: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构成要素、层次、内容及评价标准研究

1、利用文献研究法:在已有关于数学素养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小学数学教师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得到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结构。

2、在大量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一种实践模式研究者设计实践任务——研究对象完成实践任务——从学科素养角度共同分析,旨在通过这种模式的反复推进,逐步归纳出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数学素养及评价标准。

3,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核心素养及其现状研究

通过案例研究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真实的记录、深入的思考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核心数学素养的现状,通过调查法对教师进行个案调查访谈,组织了顺庆区小学数学老师进行学科知识竞赛,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师核心数学素养的现状。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核心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对教师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某种过程,从案例设计者数学素养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剖析并选择典型教学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对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竞赛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核心数学素养的相应策略推行教材深入研究模式,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数学文化等专题培训与研究、阅读数学科普书籍、组织交流。

八、课题展望

探究并制定出小学数学教师核心数学素养的基本內涵、要点及内容,在探索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方面取得积极的理论成果, 教材的深入研究模式为提升教师数学素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数学文化等专题培训的理论成果对教师培训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研制一套方案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基本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素养的一个重要参照与依据,提高广大教师对提升自身核心数学素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升参与实验的小学数学教师的核心数学素养,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高素质骨干教师,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前培训的课程设置和职后培训内容选择提供参考也为一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赵晓旭 王清 赵莉 王玉婷 刘迎红

上一篇:2ASK调制通信系统论文下一篇:数字字母商标电影创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