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教育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最难得的就是创新型人才。信息管理专业是近30年兴起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高校要培养创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应该根据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及其人才需要去研究、设计,大胆改革培养教育方法。为此,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特别注重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创新教育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创新教育研究管理论文 篇1:

探究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摘  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后,其数学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都将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本文将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展开相关讨论,以求在正确认识当前培养实情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

小学阶段的数学创新可以理解为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突破的活动,这种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未定型,此时展开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听课效率,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1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兴趣,为创新能力培养打基础

1.1应用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模式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学习方式,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收获良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童心未泯、天性好动,在面对枯燥的数学学习时,难以感受到乐趣,所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听课效率普遍不高。基于这种现实状况,教师应当创设合理的学习情景,将数学教学和生活、游戏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发挥“三心”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有直接关系。尽管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但是这“三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要注意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的选择,不能盲目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等,应当用耐心的态度肯定学生在学习和创新中的努力,适当给与学生鼓励和支持,提振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进而展开多种层次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1.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突出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表现自己的才能和知识,而这也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当然,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这不仅是因为部分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可能在合作学习中开小差,还因为学生认识水平不足,在缺乏有效方法论指导的情况下,探索能力和探索态度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在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得,从而切实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注重生活中教学资源的挖掘

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点可以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果能够善加利用日常生活的教学资源,那么学生就可以从中获得创新能力发展的启示。所以,教师要注重对生活中教学资源的挖掘,用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创新思维训练的各项要求

2.1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创设合理教学环境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课堂教学的支持,对于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坚守课堂阵地,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创新的内涵来看,学生只要在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后,才算真正发展了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应用各种教学模式创建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2.2培养质疑意识,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发现问题,而质疑精神作为发现问题的开端,理应成为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内容。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小学生思维观念尚未成型,正处于引导和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并非尽善尽美,正如某些数学问题就很难用教材上的知识解决,此时就需要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案。当学生养成质疑意识后,学习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独立人格。

2.3思維拓展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富有想象力,所以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相关训练,从而让学生更能够适应数学学习中的抽象部分。对于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可以采用做题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对同一道数学题目提出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只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束语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通过具有探究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紧密联系教材,保证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相互配合,如此才能在打好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蓉.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

[2]高娟娟.着眼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后劲与长效——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策略例谈[J].小学数学教育,2012(06):9-10.

[3]苏玉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93.

作者:郑艳菊

数学创新教育研究管理论文 篇2:

浅论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最难得的就是创新型人才。信息管理专业是近30年兴起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高校要培养创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应该根据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及其人才需要去研究、设计,大胆改革培养教育方法。为此,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特别注重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型大学;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大学必须将创新作为新的理念和新的驱动力,重新审视自己的功能和定位,于是创新型大学应运而生。创新型大学是一种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大学组织形式,是研究型大学的新发展,其核心理念和核心竞争力是创新。我国要在2l世纪的国际社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创新型大学建设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为了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 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参与科学创新研究,学会如何有效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并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成财富。本文就信息管理类专业探讨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其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一、 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及其人才需要

1.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特点

信息管理类和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具有强烈边缘性色彩的学科,以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为物质基础,以管理理论、哲学、社会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数学、运筹学等为处理问题的方法,满足组织对信息的需求(如图1

所示)。它是信息科学与管理科学相互交叉作用的产物,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整体化发展的大趋势。

信息管理类专业本身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专业特点。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知识:组织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如图2所示),培养其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开发等能力。

2.信息管理类人才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重心已经从物资管理、资金管理到人才管理,再到信息管理类,并且要把信息管理类与组织的战略决策联系起来,基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信息竞争战略成为组织竞争的最新战略。现代组织的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习惯、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于是,一些国际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的管理学院纷纷增设信息管理类或诸如此类的系科专业,以培养既拥有信息管理类知识、又懂得经营管理之道的CIO等专门信息管理类人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组织信息管理类水平的高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信息产业不仅仅需要系统分析人员、系统开发人员,还需要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于软件产业发展缓慢的缘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软件行业协会会长华平澜表示,目前我国软件产业不够强大的现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人才,尤其缺乏高端的技术和项目管理人才。

结合目前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信息管理类人才需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信息资源的管理人员、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人员。前者职业规划为企业的CIO,后者职业规划为软件工程高级项目管理者。

二、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信息管理类专业的自身特点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信息管理类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创新思维是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流畅性,即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思路;思维的变通性,即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及时调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想;思维的独特性或新颖性,即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有新意。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发明新成果。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等。

鉴于信息管理类专业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根据信息管理类人才需要,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可以划分为三类:研究型人才、开发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如图3所示)。研究型人才着重学习创新地将信息技术理论与管理理论相结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类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开发型人才主要从事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如何快速有效地为企业量身打造灵活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其关注的重点。管理型人才则主要学习在信息丰富的环境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如何有效地发现、管理和利用企业组织信息资源,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今天,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发展都很快,在现实的管理经济工作中有许多新问题、新课题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无论哪一类人才都需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有必要完善和设计现有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更多地尊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知识经济时代更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扼杀个性就可能是扼杀创新。创新的源泉往往是好奇心,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必须因材施教,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过去大学老师经常讲,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今天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

信息管理类人才培养要突出两个特点:一个是在现有管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突出IT领域的特点.并制定较有特色的模块化、开放式的IT项目管理工程体系;其次是突出“案例驱动教学”的特色,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类的系统和工具来组织教学和培训。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不同,在培养过程中要有所区别。研究型人才侧重了解信息和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把握信息管理类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律性为主要目的,注重其理论知识体系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开发型人才则注重信息系统的实际开发动手能力的培养,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工具和方法;管理型人才注重在把握信息资源的特点基础上,熟悉和掌握组织和管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其发现、分析信息的能力,对组织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三、基于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

人的素质的提高、教育的发展、文化的积淀不能一蹴而就。高校应努力更新观念,确定符合学校教育发展特点的主流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同时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创造精神;以学校发展为本,鼓励社会多方参与,重视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大教育网络和人的终身学习中的奠基作用。

2.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才培养在本质上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它贯穿于学生全部的生活学习之中;并在主动性上培养创造力,否则,若目的为了主动,而却用了被动的方法,那只能产生被动而不能产生自觉。在此基础上提出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①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②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③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④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⑤ 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实践中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⑥ 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填满,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自己乐于从事的事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上多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对于一些选修课程可以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学习、研究型学习与交互式协作学习相结合、注重发散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体现“扎实、广博、前沿、综合”,没有良好的基础,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后才是加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发明新成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注重在三个不同层次能力的培养:一个是传授知识;教师本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层次;传授方法。第三个层次,应该在上述基础上拓展视野。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所以对教师来讲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尤其是对研究生的教学更应如此。

在有关系统开发等课程设计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最具有印度特色的是NIIT教学模式。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把教学顺序完全颠倒过来,先从“做”开始,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如遇到困难再以此为基点去学习理论知识。而反思我国IT教育展开的顺序,其模式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从理论到实践,其结果是学生对理论学习感到厌倦,但实际动手能力又很差。因此,打破传统观念,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是信息管理类人才、IT人才培养的核心。

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IT行业对信息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手段应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先进的考试、测试平台、CIA教学、案例教学、网络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的大量应用,使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同时企业可以和学校合作,在校园内建立实验室,把企业项目带进校园,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使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直接融合,真正做到“产学结合”。

面对不断向前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教育必须在加强德育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教育要适度超前经济发展,把教育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信息管理类专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将教学与实际工作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应持续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德志.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 21(4): 456-457.

[2] 李健. 关于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 2005(3): 13-14.

[3] 刘春元. 网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4): 47-48.

[4] 王建刚, 甘应进. 本科教育——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 创新教育, 2005,(1):19-21.

[5] 唐瑾. 走向信息技术培养的新模式——印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教育信息, 2005(8): 23-24.

作者:周艳辉

数学创新教育研究管理论文 篇3:

面向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步进阶”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摘 要:大学数学教学对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华南理工大学组建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以培养理工科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传授数学理论—开展数学实验—强化数学应用—引导数学创新”“四步进阶”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在师资建设、资源建设、考核评价、理工融合、创新驱动等五个方面采取一系列具体改革举措,实现了“五个转变”。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团队;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创新型人才素质特征表现在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而数学是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在理工类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往往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

地位。

华南理工大学针对学生学习观念问题、大学数学课程与专业(学科)融合问题、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脱节问题,提出了“启迪思维、夯实基础、提升素养、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传授数学理论—开展数学实验—强化数学应用—引导数学创新”“四步进阶”颇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着力推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学生学习观念、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为一流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数学支撑,全面提升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制度建设,改革教学观念,推动教师从重科研、轻教学向教学科研相长的双优型教师转变

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职称晋升条件,使很多教师疏于教学。为了让长于教学的教师专心教学,也让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在做科研的同时愿意投入时间精力于本科教学中,华南理工大学自2000年起通过实施“兴华人才工程”,分类开展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团队”和以科研为主的“学科团队”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了《“兴华人才工程”学术团队及公共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和《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1]。“兴华人才工程”实施方案为教学团队教师制定了优于学科团队10%~40%的岗位津贴分配办法及绩效奖励制度,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设立了以考核教学水平为主的专职教学型教授和副教授岗位。结合华南理工大学深入开展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团队”建设的各项制度,数学学院组建了微积分和工程数学两支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制定团队考核标准,细化科研和教学任务,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教学科研双优的高标准,重奖教学竞赛获奖教师和学生评教优秀教师[2-3]。

通过实施多项激励教学的新制度,提升了一批高水平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他们投身于教学一线讲授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目前,大学数学教学团队是一支成員构成多元化(年龄多元化,学缘多元化,研究方向多元化)、教育理念先进、教师潜心教学、教学科研双优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二、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建设支撑平台,营造课内与课外互动的育人环境,推动教学空间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相结合转变

团队教师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编写出版了大学数学课程系列教材,特别是近三年围绕“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宗旨,建设大学数学教学资源,形成支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的两大平台: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积分”和广东省数学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积分”教学平台由大学数学系列教材、网络教学资源和在线考试系统构成。网络教学资源包括用于教师备课的教学资源和用于“翻转课堂”的课程学习资源,具体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微积分160学时的教学设计”“微积分160学时的授课教案”“专题精讲20讲”“优秀教师授课实况录像160学时”“习题课录像100学时”“作业讲评录像64学时”“116个微积分疑难问题解答”“拓展学习”等多个模块。在线考试系统由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试题库和题库管理系统、试卷管理系统、用户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评卷管理系统、考试管理系统六大子系统组成。在线考试系统具有自动成卷、自动存储、成绩保存等功能,为教师在教学过程进行考核和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提供了便利。

广东省数学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基础层面和应用层面多个实验室构成,为学生提供各种数学软件、实验工具和实验环境[4]。

两大支撑平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得课内和课外的教与学紧密结合,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了课内外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时空,营造了课内与课外互动的育人环境,实现了教学空间从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相结合的转变。

三、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推动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

造成学生学习观念片面、学习兴趣缺失和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对大学数学课程的功能认识仅限于其工具性,忽略了数学是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思想方法最好的知识载体;二是过度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对数学的了解不全面,缺乏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三是以结果评价为主的大学数学考核制度,由于一次考试失败就会导致学生该门课程不通过,可能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

针对上述这三点,我们将数学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并在每年10月定期举办持续时间一个月的数学文化节,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变学习观念,增进学生对数学功能的全面认识。同时,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在线测试、面试、研究报告、开卷考试、期末闭卷统考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并对数学竞赛获奖者进行加分。“引”(兴趣)、“逼”(考

核)、“激”(竞赛)并举,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的转变。

四、设立数学技术教学实验室,推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和专业学科相分割向相融合的转变

我们联合电信、土木交通、材料、机械等工科学院,建设了四个数学技术实验室,以工程问题为导向开设数学技术实验项目,促进大学数学与工科专业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4]。

根据我校理工结合、工科见长的特点,依托学校“广东省数学技术实验示范中心”,我们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工程专业知识和数学软件应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数学实验技术教学中,为促进大学数学理论与工程学科的交流和合作交叉,选择“数字信号”“材料力学”“高分子物理”“机械原理”四门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工程课程,共同开发数学技术实验案例。通过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学习、个别辅导、学生自主探索等多种教学方式,教会学生能够用数学技术去解决工科专业中的工程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领会与运用,促进数学知识向专业学习的有机渗透和融合,实现了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和专业学科相分割向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相协助、数学与工程专业相融合的转变。

五、构建“传授数学理论—开展数学实验—强化数学应用—引导数学创新”“四步进阶”的人才培养路径,着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各类各级工程问题的能力

针对大学数学对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我们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了“传授数学理论—开展数学实验—强化数学应用—引导数学创新” 的“四步进阶”的人才培养路径。

(1)传授数学理论。“以教师为主导”设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能力,给学生打好数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培养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2)开展数学实验。“以教师为辅导”,通过验证性的基础层数学实验训练学生基本的数学统计方法、计算方法和对数学软件的熟练使用,并掌握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

(3)强化数学应用。“以教师为指导”,以专业基础课为切入点开展应用层的数学实验,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引导数学创新。“以教师为辅助”进行科研训练,学生利用数学技术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并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及各种科学实践活动[5-6],培养学生有效应用数学技术创新性地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在践行大学数学教学递进式、提升式的发展路径中,有效解决了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在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类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了教师从以传授知识、问题解惑为主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相结合的转变。

通过践行面向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步进阶”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自2011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广东赛区一等奖123项、二等奖133项,特别是在历届的一等奖项中均包揽了广东省前5名,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在决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25项;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特等奖提名4项,一等奖48项,二等奖156项。多名本科生运用大学数学理论、数学方法、数学软件等数学工具发表高水平论文180多篇,特别是“华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同学分别以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0多篇、CNS论文46篇,受到校内外专家的赞扬。

参考文献:

[1] 李元元,王光彦,等.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7):59-65.

[2] 朱长江,郭艾,杨立洪.以生为本 多元融合 推进大学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5(5):59-62.

[3] 朱长江,郭艾.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J].中国大学教学,2016(7):48-51.

[4] 朱长江,郭艾,等.数学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验内容的设计[J].数学教育学报,2016(2):28-30.

[5] 李正,项聪,等.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29-31.

[6] 李正,项聪.实践驱动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74-79.

[基金项目:2014.1–2016.12: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偏微分方程”,教高司函【2013】115号;2015.9–2018.1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15】133号;2014.1–2017.12:依托教学团队,实施“以生为本,多元融合”的大学数学教育改革,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粤教高函〔2015〕72号;2015.9–2018.12:大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教高函【2015】173号;2014.1–2018.12:流体力学方程的数学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1331005;2014.1–2016.12: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IRT13066]

[责任编辑:夏鲁惠]

作者:朱长江 郭艾

上一篇:国内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论文下一篇:补习教育机构社会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