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式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小学数学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是后续高层次数学学习的基础,探究有效教学方法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以“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作为出发点,分析该方式的具体运用以及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具体内容。旨在通过分析使“导入式教学法”的基本状况和优势得到展示,更好地应用在后续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导入式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导入式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情景导入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情景创设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以团体活动方式进行互动学习的一项重要策略之一,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为案例,以“情景导入式教学”为抓手,从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常见的的“对称性”出发,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了“函数的奇偶性”的学习,然后让学生结合具体函数,直观地借助函数图象,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奇偶性”,并探究和学习了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升了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字:函数;情景导入;对称性;奇偶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不断进行有效的改革,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在高中數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1]。情境导入式教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和适应了新课改关于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要求[2]。

情境导入法教学缩短了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的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获得全面发展。在这样的人际情境和学习情境中,这些因素综合发挥作用,自然能使情境导入法成为强有力的导入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3]。下面将以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为案例,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反思等5个方面阐述我对情境导入法教学和本节课的认识,同时将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其中。

一、教学设计理念

函数的奇偶性作为函数的重要基本性质之一,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据最新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函数的奇偶性的学习上,应让学生学会“借助图象,用符号语言表达函数的奇偶性”,并“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基于此,我提出了本堂课的设计理念。

一是从学生身边的建筑物和生活及大自然中常见的“对称性”出发,以“情景导入式教学”为主导,创设情境,精心设计,认真备课,细化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方式与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与规律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提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二是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是从直观想象上升到数学抽象。整节课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带着对函数的直观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形与数的认识,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探究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鼓励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是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新课程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直观想象与数学抽象、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堂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教学过程中,奇函数和偶函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逻辑推理、数据分析以及数学运算都旨在“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并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图像特征;能够根据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奇函数和偶函数定义探究和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形到数的思维认知过程,体验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真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函数的奇偶性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是函数奇偶性概念的探究和形成过程以及利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生活中的对称之美”的短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师:同学们,咱们二中的校园里有一座非常古朴雅致的古建筑,给人以稳重、博大、庄严的感觉。它的名字是?其实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与大成殿有相同特点的物体。请大家观看这个短片。(观看微课《生活中的对称美》)

2.函数图象的“对称之美”:

师:同学们,短片中我们欣赏了建筑和自然景观的对称美,其实这种对称美在数学当中也大量的存在。比如说,我们学过的一些函数图象。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图象对称的函数所具有的性质,这就是函数的奇偶性。(板书:1.3.2函数的奇偶性)

(二)偶函数定义的探究和形成过程

1.结合图像观察特征

思考1:观察下面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它们有何共同特征?

生: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分别关于y轴对称。

2.探究猜想揭示内涵

探究:观察函数的图象,并思考图象f(x)=x2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的解析式上有何特征呢?结合图象,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也就是说,若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函数值相等。用关系式表示,就是f(-x)=f(x)。

思考2:为什么?有什么依据呢?

生:,x为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实数。

3.讨论归纳形成定义

(1)偶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就称函数f(x)是偶函数.(板书)

(2)偶函数的特征:①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前提条件).②解析式特征:f(-x)=f(x)。③图象特征:关于y轴对称.

4.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例1请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偶函数。

(三)奇函数定义的形成过程

1.结合图像观察特征

思考3:观察下面两个函数的图象,它们有何共同特征?

生:都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分别关于原点对称。

2. 归纳总结类比探究

师:我们类比偶函数的学习过程,以函数为例进行探究。请大家思考并完成屏幕上的这4个问题。待会我请同学回答。

问题1:画出函数的图象,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问题2:结合图象完成上面的表格.

问题3:结合图象和上表填空,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问题4: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总有f(-x)=-f(x)吗?你能证明它吗?

3.讨论归纳形成定义

(1)奇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就称函数f(x)是奇函数.

(2)奇函数的特征:①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前提).②解析式特征:f(-x)=-f(x).③图象特征:关于原点对称.

(四)函数的奇偶性

1.讨论归纳形成定义

奇偶性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函数f(x)是奇函数或者偶函数,那么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

2. 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问题:通过上述例题,根据奇偶性可以把函数划分为哪几类?

3.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4.紧扣性质引伸提高

例3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2.(1)求f(-1)、f(-2)和f(0)的值;(2)画出函数f(x)的图象.(学生思考,教师提问)

(五)课时小结知识建构

师:最后我们将今天学习的知识总结一下(点名让学生完成)。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函数的奇偶性;(2)课后小组探究“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在解决函数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4.教学反思

情境教学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提高教学质量[5]。本文以函数的奇偶性为例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了分析,旨在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推动教学改革。在这堂课上完之后,我仔细地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本堂课的优点是以“情景导入式教学”为抓手,从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常见的的“對称性”出发,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了“函数的奇偶性”的学习,体现出了新版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直观想象与数学抽象、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堂课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但是,不足和遗憾依然存在。首先,时间有限,因此没有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我应该为函数的奇偶性量身制作易于理解而又精美引人的动画,作为本堂课的良好辅助教学手段,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加深印象。其次,在教的层面,我的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虽然注重通过题来促进概念的理解,但不够注重对于概念的解读。“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再次,在学生学的层面,我的教学活动相对比较单一,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还不够多。

五、结语

情景创设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策略之一。最近研究指出情景创设教学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更能激发个人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能[6]。本文主要探讨情景创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这次对情境导入式教学实践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对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对我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提升。教育教学是一场修行,愿我在这场修行中努力去做到“功德圆满”!

参考文献

[1]牟金艳,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初探[J].科学中国人,2015,0(7Z).

[2]曹霞,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景创设[J].科学中国人,2015,0(6X).

[3]李新权,数学教学导入情境的创设初探,《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3)

[4]吴阳锋,点击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话题[J].数学教学通讯,2017,0(33).

[5]刘长忠,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要点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0(12X).

[6]国瑞敏,情景创设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5,0(3X)

作者简介:

一作:吴建军(1987年1月),男,汉族,甘肃武威人,理学硕士,一级教师,工作单位:兰州大学附属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教育教学。

二作:刘晶(1987年7月),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文学硕士,二级教师,工作单位:兰州市第五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教育教学。

作者:吴建军 刘晶

导入式数学教学论文 篇2:

“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小学数学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是后续高层次数学学习的基础,探究有效教学方法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以“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作为出发点,分析该方式的具体运用以及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具体内容。旨在通过分析使“导入式教学法”的基本状况和优势得到展示,更好地应用在后续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导入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案

“导入式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法,也是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的重要性,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开发智力、培育思维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对理性思维的要求较高,一味采用传统说教模式,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思考方式,分析“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优化和开展。

一、“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应针对教学需求,在“导入式教学法”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使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进行、知识传达等具有正确性、准确性、逻辑性。比如进行“圆周长计算”教学时,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工具、方式,使整个过程直观可见,应用一些日常可见的物品作为对象,例如帽檐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和其计算方式。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带有明显的衔接性,这是应用“导入式教学法”、设法激发学生自觉能动性、创造性的基础。如圆的半径和直径教学,教师引入半径概念后,可以将直径计算留给学生探讨和摸索,教师只进行引导,这一方式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3.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导入式教学法”模式下,一切教学活动都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工作,通过传授知识为学生打下学习基础、通过引导学习培育学生的思考习惯、通过精讲解析知识的重难点、通过演练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最终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是“导入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特色。

二、“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导入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包括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总结五个步骤,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把控、安排。

1.自学。自学是“导入式教学法”具体应用的第一步,主要是指课前预习和课堂演练,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重点、发现难点,为自学和课堂学习提供依据,使学习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课前布置方面,如教学内容为“未知数X”,教师可以将“X”的概念先行引入,使学生在预习中明确该知识点,之后再设置若干例题,由学生自学,例题应具有代表性而且不能过难。如设置问题,“某数字的3倍加上5等于50,该数字是多少”,要求学生以两种方式解答,学生在常规算法的基础上会主动寻求第二种解法,并自然联系到“X”,提升自学的效果。引导自学是“导入式教学法”具体应用的开端。

2.解疑。解疑是“导入式教学法”具体应用的第二步,由学生自提问题,通过练习与相互讨论或教师辅导进行答疑。该环节的核心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在此期间的作用是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知识重点和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三角形的三条高”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高的画法,之后引导学生寻求其他两条边的高,由学生自行练习、探讨,实现自主学习和思考[1]。

3.精讲。精讲是指教师对重点进行讲解、示范,解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对象,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成果。以上文所述“三角形的三条高”教学为例,对三条边进行虚拟延伸,可以快速找到对应的垂线,这是寻找“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重点加以点明,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保证。

4.演练。演练是指“导入式教学法”下,针对知识内容进行反复练习,课堂和课后也应要求学生通过练习熟练的运用,力求掌握知识技能。如“圆的周长”教学,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物体,教师可以设置学生在课堂阶段画出固定半径、直径的圆形,课后则自行寻找圆形物体,实测其周长。这种方式既能在理论层面培育学生的能力,也有利于知识的实际运用,是“导入式教学法”的优势之一,也是其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应用的主要方式[2]。

5.总结。总结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知识总结,也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知识总结,教师还可以提出课外练习以及下一课时的预习内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知识总结是指学生针对学习情况,发现自身不足、问题,并作为后续学习调整的基础;知识总结针对课堂内容,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教师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进行,包括总体评价、亮点、不足等,同时教师还应对课堂重点内容进行集中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如“圆周长”计算教学,重点是理解“半径”、“直径”、“圆周率”的概率以及其具体应用,学生自我总结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教师应给予最终明确。此外,教师还应就所教授的知识布置作业,并引出后续的教学内容。总结完成后,课堂阶段的“导入式教学法”应用基本完成。

6.“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需注意的问题。将“导入式教学法”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师应注意自身定位、合理激疑设问、制订完备的教师方案。在“导入式教学法”的理念中,“学”与“导”是统一的,学生的自学、自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内容,教师的引导作用则是保证学习方向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确自身定位,避免傳统的说教式方法,设计好学生自学、自练内容,尤其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育,更应作为教学“引导”的重点,要求教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引导[3]。此外,在学生自学、自练过程中,教师也应进行必要引导,激疑设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导入式教学法”模式下,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语言、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能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避免一味讲究,导致学生丧失思考的兴趣。教学方案方面,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明显,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搞好教案的设计,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明确教学重难点,避免学生自学时难以把控学习核心内容。教师也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外和家庭作业,保证学习内容得到巩固。

通过分析“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了解了相关内容。“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其具体运用则包括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总结五个步骤。此外教师在运用“导入式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还应注意自身定位、合理激疑设问、制订完备的教师方案,确保教学成果。后续工作中,运用上述理论有利于“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吴华林.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64+66.

[2]周明飞.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05):27.

[3]林晖玲.“学导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意义探讨[J].吉林教育,2014,(17):74.

作者:杨志宏

导入式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逐渐步入正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作为小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数学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很多小学生看来,数学不同于语文这类自身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学科,它极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导入式教学法”便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从“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出发,分别从“导入式教学法”的概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导入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引言:在现如今,仍然有很多小学数学课堂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不断讲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盲目接受老师的知识,学习极其被动。从而出现了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运用能力较差等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这些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寻求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关键。“导入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导入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1.“导入式教学法”概述

“导入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及学生的职能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即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将大大得到提高,又由于数学这一科目的特殊性,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锻炼到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导入式教学法”在运用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是科学性原则,即教师要以正确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导,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教材的选用、讲解以及学生品德的培养;第二是主体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课堂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是发展性原则,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激发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充分发展其自身;第四是教与学最优化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2.“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2.1 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数学水平良莠不齐、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也不得不进行改革。数学这一学科具有抽象的特征,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较大,新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已有的思维形式以及旧知识的完善和巩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还比较差,这就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大大增加。往往是教师全身心的注重单方面的输出,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大小,导致学生无法全部吸收。此时,如果运用“导入式教学法”,就能够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2 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育改革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作用。小学数学是学生打基础的一个过程,对于知识经验、心理结构作用十分重视,尤其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学习的过程亦是认识的过程,认识并非简单的、被动的反映一个事物,而是利用本身已掌握的知识及已有的经验,将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并新建一个新的认知结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切实做到为学生教学提供服务,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发挥“导入式教学法”的作用,使每一节数学课堂得以顺利有效进行。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导入式教学法”的策略

3.1 实现学生主导课堂

首先,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并确并且摆正自己的位置,将旧的落后的思想摒弃,不再让自己作为课堂的主角,把自己在课堂上的形象从主角变为引路人。讲解知识的前提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且不应該作为课堂的主要环节。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慢慢地向学生输出公式,并且让学生做题来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师在上课时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3.2 改进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在当今时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应该对教学手段不断的探索进行改进,将引导学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需要教育者适当地进行指引,就比如说这节数学课讲的是关于乘除法的知识,就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自己寻找一些相关公式,例如乘法口诀等等,然后尝试利用公式去做一些练习题,自己摸索其中的定理并加深记忆,在自己主动的探索中将知识点进行掌握理解,从而印象深刻不会混淆。

3.3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问题的探索

小学生注意力与学生专注力都比较差,因此教育者要学生构造情景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于让学生在数学教学的情景中进行数学问题的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量一量”这一课的讲解之前,教育者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的事物,比如“桌子的长”,“凳子的宽”,“书本的长度”进行测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构建一个数学学习情景,以引导学生在此情景之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

4.结语

小学数学带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是后续高层次数学学习的基础,探究有效教学方法十分必要。基于此,我们认真分析“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该方式的具体运用以及在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分析使“导入式教学法”的基本状况和优势得到展示,更好地应用在后续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杨志宏.“导入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231-232.

[2]连永华.浅析问题导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3]李培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2):185.

作者:苗萌

上一篇:分层次地理教学论文下一篇:司法公信力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