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导入方法论文

2022-04-17

摘要:利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关键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原则。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起到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操上的满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课导入方法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数学课导入方法论文 篇1:

初中数学课导入方法初探

为了使得一堂数学课更有吸引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顺利的接受新知识,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所谓的数学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一个成功的导入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导入必须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导入必须符合于学生的实际;导入必须简洁、紧凑。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只图表现气氛热烈,闹闹哄哄,追求形式上的活泼,而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引到看热闹上去,或过多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结果偏离了主题,一堂课下来,费时不少,收效甚微。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短小精炼,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1、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入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清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如教学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

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 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2、史话导入法

在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结合课本内容适当的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在讲述《勾股定理与平方根》这一节时,可以通过下面的故事导入本课:在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议员伽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伽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只见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到: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伽菲尔德不假思索地回答到: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说道: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理很不是滋味,从而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用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被这种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不但能诱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增长知识,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创设活动情节引入法。

创设适当的活动情节,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学习数学,构建新的知识,因势利导,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可以这样活动,先拿出一小纸袋纸币,要求同学们帮我数一数这一小纸袋纸币共有多少钱。同学们争先恐后,非常积极,第一个把纸币一张一张从小纸袋里拿出来,边拿出来边数,0.5角、1.5元、2元……几分钟后,结果是10元。另一个学生把1角的纸币拾张拾张地拿出来,把5角的纸币两张两张地拿出来,二分钟后,结果也是10元。再另外一个学生把桌面上的纸币分堆,一堆全是5角、1角、1元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时间用了1分钟,结果也同样是10元,学生的兴趣正浓厚,因势利导,这时马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纸袋里的纸币不是那么小,比现在要多。你们会怎么样去数数呢?以上三位同学的方法选择哪一位好呢?学生中有很多声音都在说,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比较好。接着问他们,为什么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因为他懂得去分类、寻找规律,计算快。很自然地引出了同类项的概念。

作者:吴世友

数学课导入方法论文 篇2:

小学数学课导入方法

摘 要:利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很多,关键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原则。但不管采用什么 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起到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 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操上的满足。

关键词:手段;原则;激励

运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 石。下面就来谈谈运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的一些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 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 、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 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香港回归祖国的歌咏比赛镜头,每当一个 队员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分 ……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这 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2.比较激疑导入。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数 学知识的魅力,适时运用比较激疑,使学生有疑可问。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利用多媒体,首先让 学生看到的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这 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连连摆头,而且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后换成椭圆形的,同学们都说:“也不行,没 法坐。”教师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都不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达到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这时 ,教师再讲新课,效果很好。

3.巧设悬念导入。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 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 厚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当场书写一些数,师生进行比赛,看 谁最先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跃跃欲

试, 但随着数位增加,数目的增大,他们的判断会越来越慢 。很自然,学生会想:老师用的什么诀窍,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 导入,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把 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4.启趣谈话导入。就是根据低年级的儿童对彩色图画的敏感, 对小动物的偏爱,制作一些动画片,为儿 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同时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谈话,来提高学生参与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制作了“小猴子找外婆家”的动画片让学生看,并配上录音:有一次,小猴子的妈 妈生病了,要小猴子上山告诉外婆,临走前,妈妈说,外婆家和奶奶家的房子很像,只是稍有点不同,外婆家 的房子呈正方形,奶奶家的房子呈长方形。可是,顽皮的小猴子还没听明白撒腿就跑,到了山上,看见差不多 的房子才愣住了。这时,小朋友完全进入情境中,都愿意帮助小猴子,可是他们也不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呀? 于是教师趁机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5.设置障碍导入。“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这种导入就是教师适当创设“问 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例如:刚学完同分母分数加法,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 法时,我利用投影片说:“这儿有两块同样大的饼,请第一个同学切下它的1/2,第二个同学切下剩下的1/2 (即整块饼的1/4),然后问:他们一共切下了这块饼的几分之几?有些同学迅速地回答是1 /2+1/4=2/ 6。此时,教师没有急于给予否定, 而是再请一个同学切下另一块饼的2/6,然后将两个2/6作比较,

学生清 楚地看到, 两个2/6怎么不相同呢?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师顺水推舟:好吧!咱们今天就来学 习异分母的加法。

6.故事激趣导入。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征,我充分利用录音的优势将一定难度的题目 编成有趣的小故事。例如,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好队做操,小明前面有8个同学, 后面有4个同学, 这一队共有几个同学?许多同学不加思索地列出8+4=12 (个)。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 给他们放了一个录音故事:“有一天,13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从河的一边游到另一边 ,上岸以后,鸭妈妈一数叫了起来,不好!丢了一只鸭,可她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并没有少,奇怪 ,13只鸭子怎么会变成12只呢?小朋友都笑了起来,鸭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给忘了。这时导入,学生兴趣盎 然,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王新省

数学课导入方法论文 篇3:

浅谈初中数学课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更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俗话说:“凤头、猪肚、豹尾”,一节好的数学课的课堂导入就好比“凤头”,新颖的导语,巧妙的导入,一开课就能吸引住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几年来,我一直在教学岗位上努力探索和试验,对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先复习什么是方程,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举例让学生判断板书出的式子是不是方程,最后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应用。如此教学,学生容易理解,知道运用方程解题的好处。再如:在讲分式时,先复习在小学时大家所学的有关分数的一些定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的混合运算,之后再给出分式的定义和它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相关的混合运算。这样的导入,能够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知识,并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二、设置悬念导入法

设置悬念的导入手法,在影视剧和小说当中经常被应用,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造成一种“欲与知不得,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乃至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的设置,在技巧上应是“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如数学上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乘方》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出示一张纸,问学生:“谁来说说这张纸大约有多厚?”让他们讨论一阵子后,指名几位学生估计厚度,大致统一后,我说:“刚才同学们估计它的厚度大约为0.09毫米,假如把这张纸对折再对折,这样经过500次对折,它的厚度能否超过你的身高?”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有个别学生回答说:也是有可能的。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可能……这样学生争论了起来。然后,我说:“认为可能的坐左边,认为不可能的坐右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好!下面我们一起到《有理数的乘方》这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这样学生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个争论的结果,自然而然就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学生的最大动力,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如教学《利用影长、相似测量物体长度》一课时,向学生讲述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故事: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泰勒斯,一天,希腊国王阿马西斯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是很难爬到塔顶的。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学生一边欣赏金字塔图片,一边听故事……教师借助古代难题的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动手实践导入法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学习数学、构建新的知识,教师因势利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时,我是这样组织活动的:先拿出一小纸袋纸币,要求同学们帮我数一数这一小纸袋纸币共有多少钱。同学们争先恐后,非常积极,第一个学生把纸币一张一张从小纸袋里拿出来,边拿出来边数,0.5元、1.5元、2元……三分钟后,结果是10元。第二个学生把1角的纸币拾张拾张地拿出来,把5角的纸币两张两张地拿出来,二分钟后,结果也是10元。第三个学生把拿出来的纸币分堆,一堆全是5角、1角、1元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时间用了1分钟,结果也同样是10元,学生的兴趣正浓厚,这时教师因势利导,马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纸袋里的纸币不是那么少,比现在要多。你们会怎么样去数数呢?以上三位同学的方法选择哪一位好呢?”学生中有很多声音都在说,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比较好。接着问他们,为什么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因为他懂得去分类、寻找规律,计算快。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同类项的概念。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一个道理。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

五、创设情境导入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问题的潜移默化作用下,让数学知识降临来的自然、恰当,这样学生能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引入》时,我是用这样的一个例子引入的:有一位探测者正在北极作调查工作,有一天他戴着帽子、围巾、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白色的雪花不时地飘落在他的身上……同学们,如果你是天气预报员,请问:此时此刻的温度大概是多少度?学生们抢着回答,是零下15摄氏度,零度以下10摄氏度……虽然“天气预报员”的误差较大,但在同学们的模仿中,用了“零度以下”或“零下”的字眼,这就比较自然地引出负数的概念。如此引入,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总之,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运用。课堂导入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入设计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迅速使学生进入“角色”,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随之进入最佳境界。高超的课堂导入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者:刘露

上一篇:进出口贸易协整论文下一篇:个人信息权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