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导入试析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阶段已经成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最关键的阶段,但是由于小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的限制而相对有限,因此,教师采用的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数学课导入试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导入试析论文 篇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初探

【摘要】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学习情境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技能。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如果精心设计教学的导入过程,创造教学过程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注意,安定学生情绪,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基本环节 基本要求 导入方法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只是每个人的认识和做法不尽相同,最终效果也就不完全一样。现在的中学生活泼好动,根据专家结论,中小学一般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思想集中,这段听课效果也最好,那么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导入,设计得好,往往能起到一般的说理不能起到的作用,本文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新课导入的四个基本环节

(1)、引起注意人的注意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会变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

(2)、激发动机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是与其数学学习动机密切相关的。从教师角度来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明确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手段。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要使其具有一种达到某种目标的动力,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激发其动机。

(3)、组织引导当学生具有数学学习动机的前提时就要组织引导。只有把学生引入到需要讲授的方向上来时,才能使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中直击目标,提高效率。

(4)、建立联系导入不是教学目的,是一种手段,教师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所要学的知识之间建立一个桥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前后联系,做到在联系当中教,引导学生在联系当中学。

二、新课导入的四个基本要求

(1)、要有目的性导入本身就是一个手段,运用这一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设计任何一种导入,都要十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以及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2)、要有高效性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应该简洁、明了、准确。

(3)、要有灵活性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其符合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应该找到一种最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新课导入的方法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精妙的语言,找到与实际巧妙的结合点,或者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把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使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向乐学的数学境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围绕要学的内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为整个课堂的成功打好基础。它不但能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还能起到提示、激发兴趣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导入方法,供大家同仁讨论。

(1)、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積相等的方法。

(2)、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3)、动手实践导入法

动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4)、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5)、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6)、直观教具导入法

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教具和观看投影、录象、电脑动画等,并从观察中提出问题,直观明了,学生看了易掌握及加深印象。

这种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

(7)、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章圆。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8)、作业导入

通过评讲以前的作业或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些作业,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注意,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如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先学习有关幂的涵义,然后在第二课时学习科学记数法,把这些乘方推广到科学记数法上来。

(9)、文娱导入

以唱歌、音乐、快板等文娱形式作为新课的开场白。这种方法可以使枯躁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另外,文娱作品中的一些数学信息还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0)、对比式导入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数据以及多媒体、幻灯片等教学手段作为对比的教学资料,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有说服力。通过对比,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总之,教学导入有多种方法和形式,但要注意,无论什么样的导入都不能贪偏离主题,与所学的内容应紧密相连。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并不是容易的,一要靠老师钻研教材,二要靠老师平时挖掘积累生活生产中应用数学知识,方法的实例,广泛猎取数学信息,动脑筋想办法组织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杰航.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4).

(2)、陶国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J].基础教育研究,2006,(1).

(3)、杨利金,《试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4)、宿迁晚报(2010-02-09),《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

作者:赵文升

小学数学课导入试析论文 篇2:

小学数学课堂上传统教具的创新使用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阶段已经成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最关键的阶段,但是由于小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的限制而相对有限,因此,教师采用的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优势和特点,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才能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本文主要是就小学数学课堂上传统教具的创新和使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具;应用

虽然信息技术因为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而被教师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但是,由于传统教具不仅类型众多,经济实惠,方便实用,且在长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其仍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运用传统教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具使用的必要性

1.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教具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性较强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培养学生正确操作教具作为教学内容的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比如,一二年级正处于启蒙阶段,所以这一阶段教学所使用的教具大多直观、简单,教师在这一阶段针对学生操作教具的培养对于学生掌握数学教具的使用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四年级作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如地使用各种教具,此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行制作简单的教具;五六年级则进入了学生灵活运用教具的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教具解决课本问题的方法。

2. 使用教具有助于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参与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在不断的失败、成功过程中总结出来,而小学数学教具则满足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了解教学教具,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数学概念的探索和研究,为数学概念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使用教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是决定其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只有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学思想,才能轻松地面对和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小学数学课本中各种公式的得出、相遇问题的图例说明、几何图形的辅助线解题等等,数学思想的渗透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具的优势,促进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效率的有效提升,通过教具的运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合作学习意识,才能达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有效提升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力度,才能满足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最关键的阶段,小学阶段学生思想意识、性格、世界观的形成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不断提升。

二、 小学数学课堂上传统教具装备的创新使用

1. 通过实物模型以及图画进行课堂的导入教学

导入教学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教具导入新课不仅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对于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发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先向学生展示实物模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成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感性认识,最后再进行六个面面积计算方法的研究。在进行百分数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如将著名的白酒商标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然后根据商标上的说明,说出白酒的酒精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充分激发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将百分数知识与学生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通过模型以及板纸提升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教学

任何数学公式的形成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公式的话,那么将会影响到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的效率,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那么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公式的由来并加深印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进行长方体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长方体模型,然后再将长方体的长、宽、高等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标识出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其中长、宽、高各4根,接下来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讨论分析出长方体棱长的和实际上就是(长+宽+高)×4,最后总结出长方体周长的计算公式。

3. 通过纸板以及小黑板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好玩爱闹是小学生的天性,虽然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保持注意力集中,但是如果时间一长,那么其学习的兴趣就会慢慢地消失,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才能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在立体图形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在讲解完立体图形的特点后,很多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模型,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新激发出来,通过这一动手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同时也及时弥补了学生在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此外,学生在学习完新知识后,可以利用小黑板进行填空、选择、判断等各方面知识的练习,才能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节省了教师的教学时间,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教师指导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 通过自制教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后学习作为学生巩固新知、开阔视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课堂学习延伸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树叶、石子、木棒、废品等制作教具,并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进行时、分、秒等知识的教学时,由于钟面的知识相对复杂,所以很多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而教师为确保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废品自己制作一个钟面,而学生则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其与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也加深了对钟面指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制教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效地弥补了教学设备仪器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为其勤俭节约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两者之间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两者的结合应用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还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據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就地取材,才能创造出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具,同时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的力度,才能达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稳步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艳梅.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J].中华少年,2017,36:201-202.

[2]于黎明.多媒体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和思考[J].中华少年,2017,36:205.

[3]朱碧治.试析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策略[J].考试周刊,2017,A2:117.

[4]朱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三要素[J].考试周刊,2017,A2:118.

作者简介:

左朝富,中学高级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左朝富

小学数学课导入试析论文 篇3:

如何为小学数学课堂增设趣味情节

摘要: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学生变得活泼,就要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挖掘课本知识,又要注重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趣味性;策略

在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教师构建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既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也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方向。

一、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生活中没有乐趣是单调的,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没有趣味性,同样是枯燥的。此前,有一份对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比较喜欢什么样的教师?调查得到的答案是:学生比较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幽默的话语去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够让整个教学课堂变得轻松、愉悦和有趣味。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单一而枯燥,教师如果机械地根据课本去讲解数学知识,就会成为学生睡觉的催眠曲。因此,教师如果能够采用幽默的语言去讲解数学课本知识,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動,将单调的知识变得丰富多彩。这样就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

二、开展实践活动,体验数学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学工具的作用,也要让学生自主地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以往的教学中只有教师去演示,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学生只有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去实践,通过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将能够获得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是成正比的,小学生的行为更是受到情感支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地掌握知识,让学生享受到收获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师教学“观察物体”这课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个布娃娃。教师展示布娃娃的不同面,并且问学生:从哪个位置可以看得到这些图面?教师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实践,探索这个问题,进而让学生了解到从不同方向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今后观察物体的时候,他们就会从不同方向去看一看物体。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布娃娃的问题营造了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进入到探究中,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现在的学生对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具有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一起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讨论,而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去帮助学生,给课堂添加乐趣。当然,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纪律,并且要引导学生不要偏离讨论话题。例如,在讲解“面积”这课知识时,教师可以营造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去测量黑板和国旗的表面,然后说出哪一个的面积比较大一些。学生在积极进行研究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测量黑板面,或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以得出结论。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有兴趣去主动学习,这是教师们必须去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3]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构建趣味课堂

愉快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构造。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一起去营造具有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牢牢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到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会出现哪几种情况?为什么有的直线没有相交,有的直线相交了?引起学生思考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我们继续画没有相交的直线,画长一些会怎么样?这时,教师就可以导入平行的概念。所以,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平行线的性质。[4]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去完善自身的教学法,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乐趣,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地进入数学学习中。教师只有做好引导作用,才能构建趣味性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期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廉锦涛.试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

[2]庄梦婕.试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3).

[3]邹敏慧.把握数学本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对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04).

[4]罗彦明.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

作者:杨秀琴

上一篇:章节复习课初中数学论文下一篇:成本控制及工程造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