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形式剖析论文

2022-04-30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形式剖析论文 篇1:

论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策略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联日益密切,课堂教学活动已经无法独立于信息技术而存在。然而,现如今部分学校存在信息技术被滥用的情况,以至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和新型教学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丧失了信息技术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和激发作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以挖掘信息技术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点,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以此焕发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机,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活动中收获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颠覆,它将数学教学活动从单一的平面教学变成了立体多维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一定的敏感性和热情,学生缺乏良好的抽象性思维,对很多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够全面。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透过表面了解数学的本质,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简单化,以此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其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交互性、直观性、多样性等特点。而小学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无趣性。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教材内容中较为抽象的数学课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感染力,便于学生吸收、理解和记忆,从而诱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其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有一些较为复杂多变的数学题目,学生学起来有一些难度,如“火车过桥问题”“圆锥体积问题”等。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低,大部分都是依赖形象进行记忆,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形成。若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使用信息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以动态化的方式展现复杂的数学推导问题和数学公理问题,能够让教师以更加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输出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将微课进行保存,以便于反复观看,直到弄懂某一知识难点,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

最后,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新的转变。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率,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信赖感,以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能够针对相关问题开展讨论。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能够确保学生的注意力不被其他因素所分散,而是始终停留在数学课堂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而课堂导入环节作为吸引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将自己的目光聚焦于数学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师的讲解思路一步步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一课程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融合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导入活动和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性。

比如,在讲解《观察物体》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盲人摸象》。在动画当中,由于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会触摸到大象的不同位置,所认为的大象形状也不尽相同。有人将大象认成绳子,有人将大象认成石头。在看完视频以后,教师可以针对视频内容对学生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这几个盲人摸着同一个物体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呢?甚至他们得出的结论和实际物体完全不相同?”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所触摸的位置不同,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的某一个部位。”之后,教师开始进行课堂内容导入,“是的,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地观察物体,如何正确认识物体。”这样一来,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活动将会充满热情,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处于课堂的中心位置,学生只能以被动接受的状态聆听教师的教诲和讲解。这种灌溉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会阻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該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选择,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以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探讨,以便于找到适宜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它肯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存在地位,也给予了学生相应的思维空间,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图形中的规律》时,在探索摆五个相连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的问题时,教师给予了学生相应的选择和思考空间,为学生提供了画一画、数一数、用加法解决、用加法和乘法解决等选项。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不会漫无目的,而是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题目的认识和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学生的独自探索中,学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自己的答案上交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答案,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摆列方法的规律,进而得出相应的结果,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和以往的相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拥有自己的不可替代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数学教学效果,给予学生新的教学体会。

(三)利用信息技术录制微课视频,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以基础性知识为主,但是也拥有一些较为抽象化的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复杂的思维逻辑能力,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理解数学知识并应用。为此,小学数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微课视频和实际的教学活动相比,内容更为简短,并且图文并茂,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微课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和地点打开微课进入学习状态。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时间较为有限,教师讲解完问题以后,无论学生是否听懂,都会继续讲下去,确保完成课堂任务。在微课视频中,在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上,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直到自己理解数学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

比如,在讲解《圆柱与圆锥》这一节内容时,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存在的体积关系,而这一关系的推导过程又无法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进行展示。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微课视频,将圆锥和圆柱体积关系的推导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强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能够对圆锥和圆柱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圆锥的三视图,以便于学生能够对圆锥拥有更加全面而透彻的认识,让学生将圆锥的体积公式铭记于心。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课程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出现给予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新的发展机遇。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应该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性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创造能力。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就是简单的教育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仅仅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識,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展开探究,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比如,在讲解“计算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梯形的形状,标明梯形的上底长、下底长和高。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梯形,让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带领学生正确探索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会采用割补法,有的学生会采用公式法,还有的学生会采用估算法。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在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擅长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只能用一种方法去计算答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数学自觉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会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该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不能局限于某一单一的解决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 结语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趋势,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融合,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数学世界里积极探索,寻找充实自己的有效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既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空间,也要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以便于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宝连.刍议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J].文渊(高中版),2019(4):139.

[2]郑艳菊.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速读(上旬),2019(10):178.

[3]袁晓倩.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探讨[J].新课程(小学版),2018(1):88.

作者简介:宋洪格,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市九台区沐石河中心学校。

作者:宋洪格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形式剖析论文 篇2:

网络信息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摘要】在现代信息教育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小学生需要开阔学习视野、夯实知识基础、强化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学好数学.本文通过阐述小学数学学科应用网络信息资源常见的教学弊病,探究网络信息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产生的积极影响,提出合理的授课策略,为营造优质的数学教学环境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数学学科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进修的重点科目,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任务.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不断融合,不仅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而且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网络信息资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教育辅助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还十分粗糙,教师需要针对其教学问题进行改正,从而彻底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教学优势,优化小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常见弊病

(一)教师没有进行良好的筛选

网络信息资源虽然内容充足,但明显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比如有的内容太偏太难,达到了奥数级别.小学生如果没有专门的数学特长与爱好,接触这种层次的数学问题有弊无利.再如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小学数学理论的解释有误,抑或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了诡辩.这原本是一些网民为了另辟蹊径从数学中寻求乐趣,通过表面上比较正确的计算或推理得出自相矛盾的荒谬结论.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接触这些论点,会对自身的数学理念产生巨大的误导.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少了一元钱”问题,题目内容为3个旅客每人向店主付了10元住店钱,店主结算时发现只需要25元,拿出5张1元让工作人员退回,而工作人员私自留下2元钱,只将3元平均分给3个旅客.那么旅客每人只付了9元,加上工作人员私自留下的2元,共计29元,少了1元钱.这种题的逻辑干扰性很强,即使教师为学生讲明这里的计算方法错误,小学生也很难走出这个逻辑误区.因此,教师需要着重从网络信息资源中剔除这一类的内容,避免产生过多的教学误区.

(二)教师的整合能力不足

在多媒体教学中,网络信息资源的展现形式比较丰富,有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数学教师需要将这些内容灵活搭配起来,起到深入人心的教学效果.但有些数学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经验不足,或教学设计能力有所欠缺,很难将这些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地统筹在一起.这也导致网络信息资源与数学教学不能良好地兼容,无法發挥使教学如虎添翼的作用,甚至弄巧成拙,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大量比较尴尬的教学事故,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网络资源应用太极端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网络信息资源还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教学弊病,那就是数学教师应用资源的方式太过极端.有些数学教师过分相信网络信息资源的教学优势,在熟悉多媒体教学以后便见猎心喜,在课堂上大量注入百卉千葩的教学元素,导致这些趣味化的附加内容喧宾夺主,将小学生的注意力从数学知识转移到那些图画、视频上.比如教师为了讲解三角形的知识,引用了海尔兄弟的某个动画视频片段.这样看似能为小学生带来情景交融的课堂体验,实则“用力太过”,小学生很容易将关注点放在动画视频当中,忽略了其中的知识讲解.除此之外,也有的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太过陈旧,认为网络信息资源剑走偏锋,不如传统教学模式稳扎稳打.这类教师只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浅尝辄止地应用网络信息资源,将知识点简单地列举在屏幕上.从实质上看,这种多媒体展示与传统教学中的黑板板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小学生没有从中收获新奇的学习体验,自然也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网络信息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使数学课堂趣味盎然

如何在潜移默化中体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是小学数学教师普遍感到纠结的教学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由兴趣推动的主动学习效率远远高于教师催促的被动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只有尽力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才能有助于小学生产生探究陌生知识的学习动力.教师应用网络信息资源,能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有效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十分契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和语文、英语等需要大量知识积累的学科不同,数学学科更加需要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探究过程,将理论知识充分消化.数学教师如果能科学规划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就能活跃小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普及高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统筹丰富的数学教学素材

应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获取大量的名师教学视频,这让数学教师可以了解其他教师如何剖析数学公式、运算法则等知识要点,从中得到教学借鉴.同时,教师也能通过网络检索大量的课后习题,突出数学知识的考点与难点,充分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实践经验.

三、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授课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

由于小学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薄弱的情况,学习数学时很容易出现走神、溜号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来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为小学生带来新奇、有趣的学习体验.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网络中搜索到的教学案例,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比如教师为每名学生发放13根大小相同的火柴,让学生尝试用火柴组成三角形,摆出4个三角形以后,学生会发现手中剩余了1根火柴,这就体现了余数的数学思想.或者教师准备14朵小红花,平均分给4名学生,让学生想一想教师手中会剩下多少朵小红花.教师在应用网络信息资源创设情境时,需要谨记一个要点,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知识引入以及问题答疑,情境教学并非硬性要求教师将每个知识点都以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导入.否则,情境教学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无谓消耗掉大量多媒体教学资源.

(二)建立学习平台

若想更好地磋商知识,让网络信息资源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的提升,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公众号来建立学习平台,在平台上定期发送学习资料,让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更加方便、快捷地学习交流.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发放到学习群中,为小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主题.小学生可以利用群交流的便利性在群里积极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图片中隐藏的排列规律.这样的学习平台不仅能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还有助于合作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三)结合生活元素

数学知识的教学不宜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应当结合生活元素,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有效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共情.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与“小数除法”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生活案例:已知小明的妈妈用某个品牌的电饭锅来焖米饭,该电饭锅一小时会消耗0.5度电,而每度电需要花费0.5元钱,该电饭锅做一次饭的时间正好是半个小时.若小明的妈妈使用天然气来做饭,每立方米天然气约为1.5元,3次饭大约消耗1立方米的天然气.由此,学生就能算出小明的妈妈用电饭锅做一次饭会花费0.5×0.5×0.5=0.125(元),用天然气做一次饭会花费1.5÷3=0.5(元).结合生活情境,小学生会更好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能学会用数学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这样的生活情境教学可以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教育目的.

(四)拓展微课教学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来拓展微课教学,将数学学科的主要知识点拍摄到视频当中,发放到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后自主下载.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學为例,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面、顶点的数量与特征”“长方体与正方体棱长和的公式”“如何确定长方体中每个面的形状以及对应的长、宽、高”等知识点,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如果有没学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微课来重点回顾或巩固复习,微课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五)设置思考问题

想要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设置思考问题,是助力学生活跃思考的有力手段.数学教师可以以课程内容与网络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素材作为问题教学的基础.以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的教学为例,学生需要根据物体颜色、形状、数量的差异性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尝试,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思考.比如,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列举几种常见的方便面,向学生提问:“老师刚采购了一批方便面,大家看一看,并仔细思考如何将其有效分类整理.”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方便面,发现可以根据价格、口味、名字等标准对方便面进行分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了一题多解的教学思想,也拓展了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到数学知识的内涵.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技术不断革新.小学数学教师身为教育工作者,切忌故步自封,将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局限在传统模式的框架之内.教师要勇于突破自己,在实践中大胆应用网络信息资源,尝试多元化的教学路径,丰富课堂上的授课素材,充分激发小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学习任务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葛福娟.小学数学课堂网络信息化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17):206-207.

[2]吕晔.网络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创新[J].传播力研究,2020(19):185-186.

[3]韩洁.浅议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网络课程中的运用[J].科技风,2020(18):116.

[4]崔社超.小学数学课堂网络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61.

[5]王玉芳,盛文奇.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与方法[J].教育革新,2020(4):49.

作者:张丽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形式剖析论文 篇3:

小学数学课堂语言互动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目的,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一种课堂授课方式。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讲授已经从一味的灌输课本知识转变成在师生互动中贯通课本知识。互动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文章主要以小学数学为例,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互动;教学对策

教学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互动性现象,没有进行互动与沟通,也就不存在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实现教与学的相统一。教学的过程,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并且保持积极互动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精神中,以学生为本是日常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新时期的数学课程教学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接受过程,也不是一种静态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的动态化过程。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取互动式语言,或以对话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与思考。但通过长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发现,虽然教师积极地进行语言引导,但是很多课堂上的学生,仍然没有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相对较少,教师在课程中主要承担了大量的语言任务而学生只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发挥其主动性。

即便是在一些追求对话场景的小学数学公开课,虽然刻意地营造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景,但是小学数学的公开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大部分还是由数学教师所确定,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仍然不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采取教学模式时,大部分仍然是站在自己个人学习体悟的角度,把小学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所以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如何采取更加恰当的互动交流模式,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并且积极地克服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互动性较差的问题。这是当前新课程教学标准所提出来的要求,更是小学数学课堂优化升级的必由之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考虑如何采取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这也是课堂教学效率中最为敏感与关键的问题,对于改善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语言运用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小学数学课堂互动语言运用的主要问题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强调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的交流与沟通,这也是师生在各自人际关系互动当中一种主要且特殊的模式。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在互动语言上的运用,其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在语言的交流与表达上,主要是以教师或者学生个体以及群体的交往形式上的交流与互动,而大部分的时间或者内容是体现在课堂的讲解或者提问环节里,所以交流的时间相对密集。而在讲与听的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分析,而只是顾着自己不断的讲解或者发出提问,学生只是被动地采取倾听或者回答的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往往缺乏对话的真实含义,也就引起了一些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厌烦。如果教学的语言互动只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作用,而学生只是处在被动的状态当中,那么课堂的教学也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在教学效率上仍然相对比较低。

第二方面,在问题的提问与回答上,小学数學课堂的教学一向都是教师要求学生回答,对或者不对,这其实是一种一唱一和的教学方式,表面上看这种语言的交流是一种互动,但是本质上学生的任何回答都是按照教师既定的轨迹去完成,也就是说学生虽然在语言上做出了回应,但是他仍然对数学知识没有充分的认知,这是一种相对被动的交流互动方式。

第三方面,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质量上相对比较低,很多问题其实还是鼓励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记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没有被充分启发,而是采取相对比较生硬的方式进行记忆。

第四方面,从学生的个体与群体交流的角度上看,小学数学课堂所采取的互动式语言,之所以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因为学生的个体需要经过教师的允许,才能够与全班进行知识交流,比如通过演示或者其他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仍然是学生被动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语言的表达上虽然有所互动,但仍然是一种静态化的沟通。所以学生无法成为交流的主导,而互动式语言的运用,缺乏学生的主动性回应,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思维的启发作用上则相对比较差。

(二)小学数学课堂互动语言运用问题的主要成因

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反思,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语言运用的最大障碍,其实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因此在教学思维的运用上相对僵化,对于出现的一些教学问题以及现象没有进行准确的认知,以至于在互动语言的运用中偏离实际。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障碍,其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师道尊严仍然在课堂的互动交流中占主导地位。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绝对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其实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人格,也没有充分地对内在需求进行表达,课堂教学强调着师道尊严,要求学生必须顺从教师的教学。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教师仍然存在防备的心理,而且还有一种内在的恐惧感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单方面输出各种信息的过程,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即便是教师希望运用互动性语言进行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是相对比较疏远,课堂的教学氛围也相对比较沉闷,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其次,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害怕互动性与主动性开放给学生后,课堂的驾驭情况会相对比较差。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大部分教师还是自己进行研究,而忽视对学生自觉性的培养。其实小学数学课堂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需要让学生有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这种独立性其实是其形成主动性与创造性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思考与提问提供一定的时间。但是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不会采取这样的互动模式,原因是害怕学生对课堂的纪律以及教学流程进行搅乱,而且也害怕自己的知识范围有限,无法解答学生所提出来的奇怪问题而下不了台。所以在提问的过程里,教师还是习惯性把提问的范围与内容进行控制,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其实是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交流与提出问题,即便这个问题是教师无法当场解决,也可以把这个问题搁置,通过各种调查与研究,为这个问题提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回答。

再者,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往往出现一些数学教师刻板地运用小学数学教材。当前的教材中缺乏与时代互动交流的特点,而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刻板地遵从教材,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与轨迹运行,这样就导致小学数学课堂中知识一讲到底,没有对数学概念与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没有认真分析教材,更没有进行教学前的全面评估。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倾听者,无法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而且教学环境的封闭性,让学生只能够困在课堂中,按照教材的标准答案解决问题,在数学的思维空间上是封闭的,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顺利地进行互动与交流。

二、 小学数学课堂的互动语言运用策略

(一)对相似知识的互动交流

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是互动教学中最为普遍的形式,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度。尤其是对于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数学内容,教师可在师生互动环节通过有效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与记忆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语言等方式去帮助学生转化思维,进一步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地从自发的状态转变为自为的状态,教师应该从知识的整体结构做出更合适的教学策划。具体而言,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转化的方法。互动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场景如下:

教师:我们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进一步计算时,大家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从哪一个部分推导进行运算的?

S1: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是长方形可以转化成为平行四边形。

S3:我认为其实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一种,会不会长方形就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S4: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

S5: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它们相似或者是同一个类型的图形。

通过上述问答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思考之后也能够逐渐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在运算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关联。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这种转化思维的运用,从而把这种转化思维融入日常教学里。

(二)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

在互动语言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收放自如。小學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互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容易从自身的理解出发,轻易地否定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学生在回答问题和互动过程中的积极性。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对圆的认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的对话场景:

教师:你们在生活当中有看到什么圆形的物体吗?如果有,请向大家列举出你所看到的一些物体名称。

S1:太阳,太阳是圆形的物体。

S2:轮胎,汽车的轮胎是圆形的物体。

S3:月饼,一些月饼它的表面是一个圆形的图形。

S4:黑洞,黑洞是圆形的物体。

教师:黑洞并不是圆形的物体哦,它可能是一个截面是圆形的物体;轮胎也是一样,圆形只是存在于它的一个截面当中。

在这样的一种互动交流方式当中,教师并不直接否定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而是站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角度上,对学生所提出来的各种看法进行引导与分析,而且避免对黑洞等相对比较深奥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提高了效率,同时又保障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引导学生互相之间的语言互动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如何运用巧妙的开放方式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恰当地开放交流的途径,并且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适当导入,从而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与兴趣。比如,五年级上册中关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片段如下:

教师:把1块6米长的布剪成1.2米长的一段,那么可以剪成多少段,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在课堂当中一边进行检查,一边对于学生比较具备典型性的教学资源回收上来,所以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下面几种答案:

S1: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的方式解决,用6÷1.2,同时做除法的时候,可以用相乘法1.2×5等于6.0进行验证,所以可以剪出五段。

S2:这块布有六米长,那么六米等于60分米,1.2米长也就等于12分米,所以用60÷12也可以得出剪出五段。

S3:我觉得可以采取竖式计算的方式进行运算。(随后这个学生演示了竖式计算的过程,计算结果为5,结果为正确)

S4:我也觉得可以采取竖式计算的方式进行运算。(随后这个学生演示了竖式计算的过程,计算结果为0.5,结果为错误)

教师:好的,同学们,你们都提出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请大家看一下上面的这些计算过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教师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上面的互动,鼓励这些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思考。

S1:我觉得我用的是商不变的性质,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做除法、相乘法,以此来把这个答案解决出来,所以如果是运用竖式计算,容易出现错误,竖式计算结果为0.5的,是错误的答案。

S2:我也认为这个问题应该采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解决,把布剪成几段,肯定是整数段,所以不可能是一个小数点的答案,因此竖式计算为0.5的同学应该是解答错误的。

S3:为什么你们是扩大了五倍或者十倍,而不是两倍或者三倍呢?

S4:如果扩大两倍的话,那么把这一个数目扩大了之后,除数还是小数。而如果扩大五倍或者十倍的话,那么除数部分的小数就可以转变成为整数。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让课堂的教学更加富有思维的碰撞特点。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课改推进,课堂互动教学已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教育界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堂互动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此来改善师生关系并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是可以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也是发挥学生自主性,培养其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当前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行之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

[2]朱文娟.运用导学案促进自主学习:“六环一线”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

(5).

[3]王芳.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

[4]谢先娥.浅谈分层次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

作者简介:王宇飞,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作者:王宇飞

上一篇: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论文下一篇:案例教学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