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饭店集团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旅游企业集团化是旅游發展大趋势,关系到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的存活问题。通过对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试图总结出旅游企业走集团化道路面临的难题、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外饭店集团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外饭店集团研究论文 篇1:

中外旅游饭店经营方式比较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回顾中外旅游饭店的发展历程,从中外旅游饭店的组建形式、资源条件、运作方式三方面入手,对中外旅游饭店的经营方式进行比较,试图找到一些改进中国旅游饭店经营方式的途径,旨在促进中国旅游饭店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旅游饭店;经营方式;比较

旅游饭店(Tourist Hotel)是指能够以“夜”为时间单位,向旅游客人提供配有餐饮及相关服务的住宿设施,按不同习惯,它也被称为宾馆、酒店、旅馆、旅社、宾舍、度假村、俱乐部、大厦、中心等(GB/T14308-2003)。一般来说,旅游饭店是以建筑物为凭借,主要通过客房、餐饮、娱乐项目,向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旅游饭店业也随之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和进步,截止2007年末,中国星级饭店已达13583家(详见下表)。

要促进中国旅游饭店业的进一步发展,学习和借鉴国外旅游饭店的先进经验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途径。笔者通过回顾中外旅游饭店的发展历程,从旅游饭店的组建形式、资源条件以及运作方式三方面入手,对中外旅游饭店的经营方式进行比较,力图从中发现各自的特点,进而为中国旅游饭店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1 中外旅游饭店的发展历程

1.1 中国旅游饭店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出现的旅游饭店形态是官办的驿站和迎宾馆,前者主要为传递公文、书信的公差人员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后者则主要为京城使者和外国使者提供食宿接待服务。驿站和迎宾馆的出现促进了古代民间旅店业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的民间旅店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发端于更早的商周时期。后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民间旅店业也随之取得了进步,还产生了特定用途的旅店形式,例如专为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和在外经商人员开设的“会馆”,其服务核心类似于现代的“学生公寓”或“商务酒店”。

19世纪初,随着外国资本的侵入,中国开始出现西式饭店和中西结合式饭店。前者几乎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饭店模式,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中国本土特色。与此同时,传统的旅店类型——民间旅店依然大量存在。西式饭店和中西结合式饭店为中国现代旅店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自身计划经济的困扰,我国的旅游饭店业几乎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中国大力发展旅游业之后,旅游饭店业成为我国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我国的旅游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星级饭店已逾万家,并且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1.2 国外旅游饭店的发展历程

国外旅游饭店的发展经历了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和现代旅游饭店时期。

国外旅游饭店的客栈时期盛行于15至18世纪,那时的旅店多是一些位于乡间或路边的、主要供过往客人寄宿的小客店,是现代旅游饭店产生的雏形。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国外旅游饭店步入大饭店时期。大饭店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适应了工业化发展和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规模较大,利于群众性消费。商业饭店时期则是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约50年的发展时期,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公众和从事商业旅游活动的旅游者,这一阶段从各方面奠定了现代饭店业的基础,使旅游饭店发展成一个重要的行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国外旅游饭店进入现代新型旅游饭店发展时期。这些旅游饭店一般具有类似的特点:第一,饭店规模扩大,集团化管理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第二,饭店服务更显多样性和综合性,促进了各种类型饭店的产生,并提供特殊的服务;第三,饭店业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日益密切和加强。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由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中外旅游饭店在经营方式上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直接导致中国旅游饭店业目前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

2 中外旅游饭店的组建形式比较

2.1 中外旅游饭店的组建形式

从《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来看,中国的旅游饭店组建形式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国有独资饭店;二是由国有企业兴办的行业饭店;三是由私有或海外资本投资组建的私有饭店。前两者都主要以政府和行业接待为主要服务内容,不太强调酒店自身的经营业绩和企业效益。

国外旅游饭店,尤其是欧美发达地区的旅游饭店,一般由私有企业或个人投资组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旅客,提高旅游饭店的经营业绩,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2.2 中外旅游饭店组建形式对比分析

由于出资方式不同导致的组建形式不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中外旅游饭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旅游饭店,尤其是国有独资饭店,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旅游饭店的经营者兼有政府官员和饭店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在经营管理旅游饭店的过程中,更多地将自身的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国外的旅游饭店,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饭店,由于旅游饭店的经营者对出资方负有使资产升值的义务,加之相对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只能将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来经营管理旅游饭店。

简而言之,由于组建形式的差异,中外旅游饭店在经营的出发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有日渐缩小的趋势,尤其是在私有饭店不断发展、其在中国旅游饭店业中所占比例日益升高的情况下。

3 中外旅游饭店的资源条件比较

3.1 中外旅游饭店的资源条件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有大量的人员流动,存在着极为庞大的市场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的旅游科学研究不断发展,为旅游饭店业造就和储备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对国有独资饭店和行业饭店而言,由于背靠政府和特定的行业,一般都能受到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具备较好的物资后备资源。但中国旅游饭店的资源整合能力普遍较差。

国外旅游饭店最大的资源优势在于它们悠久的经营历史,以及由此形成的丰富的经营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并且,大多国外旅游饭店的资源整合能力较强。

3.2 中外旅游饭店资源条件对比分析

通过对上述资源条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中国旅游饭店的先天资源条件并不比国外差。但由于资源整合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在资源利用方面,中国旅游饭店明显落后于国外旅游饭店。

4 中外旅游饭店的运作方式比较

4.1 中外旅游饭店的运作方式

从《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还可以看出,中国的旅游饭店以自建自营的单体饭店运作方式为主,真正做到连锁经营的饭店集团不多,而且目前世界上著名的饭店联号中尚无一家是由中国的旅游饭店发起组建的。同时,中国旅游饭店营销运作方式大多流于简单粗糙,不太注重自身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服务内容个性化的培养,竞争手段通常以降价为主,容易形成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恶性竞争。

在运作方式上,国外成功的旅游饭店主要以连锁经营的饭店集团为主,它们通过连锁经营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和可以共享的丰富资源,并着重塑造各自的、具有个性化的品牌形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可能带来的恶果,提高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4.2 中外旅游饭店运作方式对比分析

从上述内容中不难看出,中外旅游饭店在运作方式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旅游饭店习惯各自为战,不太注重横向联合和资源共享;国外旅游饭店善于利用共有品牌优势,比较充分、合理地共享资源,进而更多地相互促进。

5 结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外旅游饭店的发展轨迹虽然呈现出了趋同的特点,但那些已经存在于中外旅游饭店经营方式上的差异却日益明显,也亟待弥补。通过上述比较,笔者认为要想从经营方式上真正促进中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国外先进的旅游饭店经营管理模式,逐步推进中国旅游饭店业融入经济全球化。

(2)进行所有制改革,逐步缩小国有独资饭店和行业饭店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中国旅游饭店业的市场化程度。

(3)提高中国旅游饭店业的资源整合能力,科学合理地发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尽量消除恶性竞争。

(4)大力培养旅游饭店专业人才,提高旅游饭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美)詹姆士.R.凯萨著,徐华等编译.旅游饭店管理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1.

[2]罗明义,仇学琴.旅游饭店经营管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3]丁力.饭店经营管理原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李默.现代饭店经营管理全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http://www.cnta.gov.cn,2008-9-10.

(责任编辑:黄 涛)

作者:王联勋

中外饭店集团研究论文 篇2:

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研究综述

摘 要:

旅游企业集团化是旅游發展大趋势,关系到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的存活问题。通过对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试图总结出旅游企业走集团化道路面临的难题、发展模式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旅游企业;集团化;集团化战略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我国是旅游大国,但远非旅游强国。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情况非常严重,在旅游企业规模、实力、经营模式、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旅游强国差距甚大。实力雄厚的跨国旅游企业集团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同业竞争更趋激烈。

如何在短期内加强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的实施,加快旅游企业集团的发展,获得与外资巨头竞争的实力,引起了理论界的强烈关注和讨论,也是研究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的迫切需求。

2 研究内容回顾

2.1 关于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研究

李玉新(2003)认为旅游企业集团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和多元化经营等方面具有优势,并认为旅游业集团化经营可以通过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区域化经营模式实现。吴丽霞(2004)应用SCP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组织结构特征,指出了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差的现象,并提出增强我国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着手策略。史常凯(2006)对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扩张的动因及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经济动因和社会动因,并探讨了旅游企业“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元化”集团化扩张的三种路径模式。许丽君,江可申(2006)提出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构建了一种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旅游业发展模式,以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瓶颈。倪强(2008)通过对比国内外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旅游企业与国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差距;分析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动因、模式及发展趋势,并从公司战略层次和策略层次提出了对策。刘民坤(2008)结合近十年国内学者对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研究,分析了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经济动因和社会动因,提出了“价值创新”、“归核化战略”的发展对策。王伟(2012)从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指出文化旅游产业的集团化发展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出发,择优扶持一些大型企业组建文化旅游集团,依托文化旅游集团的核心优势,加强互补文化旅游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

2.2 关于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的研究

刘艳(2004)通过对国内旅行社集团与国外著名旅行社集团的实践回顾和对比分析,认为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中要坚持品牌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经营思路,重视市场营销,培养创新能力,建立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集团的规模效应。董媛(2006)对我国当前实施集团化战略最常用的四种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认为旅行社集团化战略的实施可分为四个步骤:环境战略分析,掌握集团化战略增长方式,根据环境特点选择适合的增长方式,内部实施具体措施。李晓趁,王福清,郭晖(2007)指出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集团化模式。随着中国旅行社行业的不断改进、旅游者消费观念不断成熟,中国旅行社集团最终会形成“大型旅行社集团成为旅游批发经销商,中型旅行社可以形成战略联盟,小旅行社主要成为代理零售商”的垂直分工层次体系。吴晓昊(2007)对国旅模式、中青旅模式、春秋模式及首旅模式的成功进行分析,指出旅行社企业应当通过资产重组、规模经营、网络化经营方式有效的配置资产。佘重阳(2009)使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法对贵州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提出贵州旅行社行业最终形成“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机制形成网络化”的集团化发展模式。张千红(2012)从湖北省旅行社业的发展情况出发,提出“以大型旅行社企业为核心进行横向一体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经营电子商务化”两大实践模式。

2.3 关于旅游饭店集团化发展的研究

杨智勇(2005)以国外知名饭店集团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为背景,在分析我国饭店走集团化道路的必然性及集团化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饭店集团经营运作模式:带资管理、委托管理、特许经营、联销经营、顾问咨询。谢守红(2007)指出饭店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主导的旅游饭店集团未能摆脱其原有体制上的问题,应当以各种不同的资本经营和管理方式实施“强强”联合,不断发展和扩大。曲秀梅(2008)主张在饭店集团化过程中实施集团延伸,饭店可以利用和延伸饭店集团不断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主力饭店通过延伸得以壮大,延伸饭店在主力饭店的支撑下得以快速成长,二者相得益彰。郭庆凤,聂小荣(2008)对中外饭店集团的经营战略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中国饭店集团的SWOT分析,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饭店集团化发展战略。董海沙(2009)认为我国饭店集团要在国际饭店集团成熟的资本运营手段、方法上,进行创新和融合,建立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饭店集团化经营战略。刘成军(2010)认为由于中国饭店集团在发展初期还不具备与跨国饭店集团在大城市商务饭店市场上直接竞争的实力,其首选的市场空间可能在于非经济中心城市和观光度假景区。

2.4 关于旅游景区集团化发展的研究

贾爱顺(2007)指出战略联盟为旅游景区提供了新的经营发展路径: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将资源延伸到旅游供应链的下游各环节,延伸到旅游景区以外的其他旅游景区,最大限度的追求集成效应。岳晓娜(2008)从景区企业的角度,通过“博弈论”分析了景区竞合机制,并探讨了旅游景区竞合模式、旅游景区战略联盟的竞合发展途径。孙家杰,王子彦(2009)提出“一卡通”联盟的旅游景区集团化发展模式,并分析了影响联盟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3 述评与展望

3.1 文献述评

3.1.1 旅游企业集团化是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实力的根本途径

国内外的大量事实表明:集团化将成为旅游企业求得生存并获得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它对旅游企业寻求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交易费用、取得关联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优化旅游企业资源配置,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实力的根本途径。

3.1.2 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级集团向国际级集团转变;积极进行国际化发展,组建跨国集团公司;积极探索多元发展道路,发展综合性集团;金融证券公司与旅游集团的相互渗透;旅游企业集团的标准化管理将是集团化管理的重要方向;技术领先和管理创新。

3.1.3 旅游企业战略化发展模式与对策

旅游企业战略化发展模式主要有行政组合模式、资本运作模式、资产经营模式和特许经营模式。关于旅游企业战略化发展的对策要分为战略层次和策略层次,分别有品牌运作、管理模式、网络化运营、相关多元化、人力资源、合理控制规模;实施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建立资本纽带、开展有效的资本运营、 创新集团文化。

3.2 研究不足与空白

关于旅游企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现状、动因、发展途径、模式、现有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这几个方面,缺乏创新。第二,从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是对企业集团化发展定性方面的研究,如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博弈论分析、SCP分析框架等。停留在对问题的描述、对现象的解释上,多借助数据和资料对中外旅游企业进行静态论证的比较。缺乏更深入的动态研究,定量研究很少,实证研究较为缺乏。第三,从研究对象上看,多数研究都笼统而宽泛地探讨整个国家的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问题,缺乏针对性,无法为特定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第四,从研究结果上看,多数研究归结在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意义和模式的讨论上,较为宽泛,缺乏客观依据,只能为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提供一个模糊,笼统的认识。

3.3 研究展望

笔者认为,在对旅游企业集团化战略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中,需要有新的突破:第一,研究方法上,加强对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定量分析,以统计数据和模型为基础,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得出切合实际发展状况的研究结论,更好地指导旅行社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第二,研究内容上,要对大小各异的旅游企业个体在集团化进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对不同的集团化运作模式具体实施细则的进一步研究;尝试对时段周期进行划分,研究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和旅游集团的生命周期,从集团化各时期的特点出发提出相适应的战略对策;进行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提出集团化战略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理论。第三,研究对象上,加强针对性,将研究对象聚焦到特定地区或者特定企业,为特定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李玉新.旅游业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分析和实现模式的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3,(1).

[2]吴丽霞.基于 SCP 框架的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研究[J].旅游科学,2004,(18).

[3]史常凯.旅游企业集团化扩张的动因及路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2).

[4]倪強.中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5]刘民坤.动因、战略与治理:中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反思[J].商业研究,2008,(06).

[6]王伟.山西省旅游文化产业集团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7]刘艳.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4.

[8]董媛.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战略[D].重庆:西南大学,2006.

[9]李晓趁,王福清,郭晖.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28:2223.

[10]吴晓昊.中国旅行社集团创新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9).

[11]佘重阳.贵州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战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9.

[12]张千红.湖北省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的思考[J].企业管理,2012.

[13]杨智勇.集团化——中国饭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前沿,2005,(11):5556.

[14]谢守红.中国饭店集团化经营模式探讨[J].企业活力-经营谋略,2007,(8):0809.

[15]曲秀梅.我国旅游饭店集团化发展的策略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6971.

[16]董海沙.构建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饭店集团化经营战略[J].饭店现代化,2009,(1):4344.

[17]刘成军.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4648.

[18]贾爱顺.我国旅游景区的战略联盟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作者:唐梧茜 陈曾

中外饭店集团研究论文 篇3:

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监管系统现状分析

摘 要:近年来,在《中国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的推动下,饭店行业正逐步实现从规模化发展到专业化发展的转变,在此环境下,一批以输出专业管理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饭店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进驻中国。本文基于中外饭店管理公司管控系统的对比分析和国内行业代表人物的看法两视角,论述了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监管系统的现状,为增强本土饭店管理公司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饭店管理 饭店管理公司 监管系统

自国家旅游局正式颁布了“关于发展国营饭店管理公司的1987[40]号文件”至今,我国本土饭店管理公司发展已有二十余年,从最初的舶来与模仿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到逐渐自成体系,我国本土饭店管理公司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截止到2012年,我国最具规模的30家本土饭店管理公司(集团),共管理饭店2830家,客房580731间。但与国外成熟的饭店管理公司相比,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品牌标准不完善、管控体系不健全、服务管理无特色等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本文特对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监管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中外饭店管理公司管控体系的对比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一套完整的集团管控体系拥有七项基础子系统,即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运营管理系统、企业监控管理系统以及企业权责管理系统。第一、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系统而言,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的集团发展战略由集团总部制定,下放至各大洲各国,再逐级实施;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样是由公司本部制定,各级负责人实施,不同之处在于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更科学严谨,而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则更多的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主导。第二、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与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在企业文化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运营管理系统上并没有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是各有其特色。我國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更偏向于运用中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文化与运营管理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近年来,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也在不断地向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学习,鼓励创新,鼓励人才至上。第三、对于企业监控管理系统而言,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正是依靠强有力的集团监管系统保证其品牌标准得以在成员饭店中贯彻实施,而我国的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目前普遍缺乏系统的企业内部监控管理系统,为数不多的重视企业内部监控管理的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也往往由于人力财力的不足而面临仅有制度无人实施或是零散式监管的问题。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与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在集团管控体系方面的最大差距就体现在监管层面。第四、对于企业权责管理系统而言,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与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在制度上并不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是在具体实施方面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存在一定问题,究其根本,是由于其上一层面的监管系统不能够及时准确的发挥作用而导致监管结果无法最终在企业权责系统中得以体现。

二、国内行业代表人物的看法

为了弄清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监管系统的发展现状,本文对有代表性的企业负责人、行业管理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检查员、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袁俊教授在访谈中提到,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饭店管理公司都存在着一些通病。第一,饭店管理公司的品牌文化及管理模式不能够在其所管的成员饭店中得到复制与统一;第二,饭店管理公司本部对其外派管理团队的支撑作用太弱,大部分饭店管理公司本部只负责基础的行政工作及项目拓展工作,无法在技术层面对外派管理团队给予支持;第三,我国饭店管理公司集团管控力度过弱,对于监管系统更是严重缺失;第四,我国饭店管理公司普遍缺乏研发能力及创新思想。以上这些问题在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中尤为凸显,追根溯源是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系统,这也是制约我国饭店管理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袁俊教授同时指出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在开发设计其内部监管系统时可以借鉴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现有的一些有效方法,例如设立集团监管部门、设立质检小组,以神秘访客的形式对成员饭店管理情况进行抽检、聘请第三方质检机构等。四川省标准评定委员会监督员、四川省旅游局质量规范管理处李艺女士在访谈中指出,近年来四川省本土饭店管理公司发展较为迅速,这对四川省饭店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就饭店管理公司自身的发展而言,本土饭店管理公司的内部监管状况并不乐观,为了引领、规范四川省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四川省旅游局于2014年发布了《四川省饭店管理公司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在该标准的<品牌饭店管理公司运营体系评分表>中,饭店管理公司管控系统项目评分占总分的44%,由此可见,目前饭店行业专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饭店管理公司监管系统缺失的严重性,并正在努力引导饭店管理公司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管系统。截至目前已通过该标准评定了五家甲级饭店管理公司,在已通过评定的五家饭店管理公司中,通过对其<运营体系评分表>得分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得分率较低的板块集中在管理质量控制板块,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完善企业监控系统构建工作是四川省饭店管理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四川省旅游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盛嘉饭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鲍小伟先生在访谈中指出,目前四川省乃至全国的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在集团监管系统构建方面明显与国际品牌饭店管理公司存在差距。由于我国饭店行业起步较晚,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更是处于初级阶段,我国本土饭店管理公司没有形成一套较系统地、有自身服务特色的监管体系,可以说我国当前绝大部分的饭店管理公司,尤其是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的内部监控管理是分散式的、是碎片式的管理方式。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是以输出专业管理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管理质量与品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一套严密的企业内部管控系统将是传承企业文化、稳固品牌标准、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稳固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应该着力思考构建一套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符合自身企业文化与服务特色的企业内部监管系统,完善监管流程设计,改变现有的以项目制为载体的松散式监管方式,使其更好地为提升轻资产型饭店管理的质量效益、管理效益及品牌效益做出贡献。成都威思顿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军先生在访谈中谈到,目前威思顿管理公司对外派至成员饭店的管理团队的监管主要依据两方面,即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针对于实施委托管理且开业半年以上的饭店项目,根据公司对外派管理团队下达的季度、半年度及年度经济指标,将其达标率与员工绩效挂钩,以此进行监管。另一方面,非经济指标是指根据公司本部要求,各外派管理团队定期向公司发回月度、季度、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分析汇报有关饭店人力资源、资产管理以及需要与饭店业主方沟通的事宜等,根据外派管理团队的工作总结,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同时,公司本部定期组织公司内部考评组赴管理的成员饭店对外派团队的管理质量进行测评,以此实现公司本部对外派管理团队的监控管理。成都威思顿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监控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的企业监管状况,这种模式相对较为简单,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公司本部监管较为被动,监管流程设计不够合理、不连贯,监管系统不呈系统化、制度化等。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普遍缺乏成体系化的企业内部监控管理系统,而这一缺失也将严重制约我国本土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因此,构建一套内部监控管理系统是我国轻资产型饭店管理公司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者简介:陈飞(1981-),男,汉族,四川遂宁人,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旅游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作者:陈飞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研究论文下一篇:传播红色电影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