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改革论文

2022-04-18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供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行动指南。如何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支柱,是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课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国有企业的改革论文 篇1:

浅析自贸区时代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摘 要:依托自贸试验区这一广阔的平台,不断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不断完善国企监管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结构性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深化国企改革;发展;开放;创新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积极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遵守世界贸易体制要求,坚持促进双边、多边、区域开放的全面合作,自贸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对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的时代,是一个外向型经济新体制的时代,进而推动世界各国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促进各国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深度合作共赢。

通过改革来激发我国国有企业的生命力,增强企业活力,提升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自贸区建设的进程中,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国有企业作为领头羊,完成政府赋予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如何通过自贸区宽松开放的环境,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以下几方面分别阐明:

一、促进自贸区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联动协调发展

我国在自贸区的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应该主动发挥其作为改革排头兵的作用,在自贸试验区的探索中,也为国企结构转型提供机遇,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趋势出发,积极主动参加市场竞争,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与自贸区建设联动协调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既要承担相应任务,也能获得转型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调整

尽管,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仍面临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职能和企业利益,相互渗透,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很难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从而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作为管理者和改革的推动者,需要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在自贸区制度宽松、政府职能调整的背景下,应简化原本复杂的行政审批手续,让国有企业能抛开艰难险阻,加快改革的现代化进程。

2.创造了更开放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更好的引进外资

实现更大范围、更高程度的开放,让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刺激世界经济增长,国企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降低对外资企业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倡导合理、合法、公平竞争原则,以便更好的吸引外来资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国有企业应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更宽松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开放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国企推动各类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构建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目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投资主体应该多元化,鼓励其它资本结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其次,打破对电信业、金融业等垄断行业的保护,放松市场开放准入管制,塑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代表国家来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封建王朝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落后于西方各国,造成了近现代史上那段屈辱的历史,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富强。最后,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有利于推动国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拓宽对外收购其它企业的渠道,加速培养本土跨国公司的成长,实现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大范围、更大区域地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如何利用自贸区的各类优势,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自贸区打破了国家贸易壁垒,体现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信心,同时国家也从政策上大力扶持,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条件。一方面,对内解决市场的结构性劣势,更好的调整市场结构,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对外交换了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打破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关税壁垒,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发展,构建自由开放的新平台,拓宽经济增长的新起点。

1.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的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效率较低,各方面要素配置效率急需提高,员工积极性不高,这与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有一定关系。一方面,以部分国有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通过“员工创业、价值分享”,激发了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优化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以創新促发展。

另一方面,自贸区宽松的政策支持,自由的竞争环境,吸引了众多高素质的高精尖人才,国有企业依托这些人才优势,大力实施人才引进策略,优化人员配置,实现公司的人才战略需求。

2.利用自贸区的创新优势,变革国有企业的商业模式

自贸区处于改革的最前沿,作为改革的先遣队,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创造出“可借鉴、可效仿”的创新方案,进而在全社会大力推广,借鉴自贸区先进的成功经验,从而带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

自贸区将依托优势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属于科技的最前沿,大力发展以5G、云计算、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实现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促进国有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变革、产业升级,开创以改革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3.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对接能力,打造具有活力的“创新产业链”

当今全球“创新产业链”逐渐形成的,只靠个别企业“自我创新”已经满足不了当前需要,国有企业可以凭借自贸试验区提供的平台,和各类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展开全方位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进行改革,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自贸区,利用自贸区宽松的政策优势,税收优惠,支持供应链企业快速成长,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推动这些产业集群建设,国有企业可建立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从而获得更强的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能力,实现更快速发展。

三、针对国企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1.国有企业应建立规范化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股权分散、相对均衡,不应该是一方独揽大权,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要尽可能多的吸收民营、私营资本入股,为国有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激发市场活力。在无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领域,降低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打破电信业、金融行业等的行业垄断,积极吸收外来资本,合理优化股权结构。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以利于政企职能分开、持股者相互制约、形成较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

2.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相互制约机制

其一,建立领导者薪酬制度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制度。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薪酬待遇制定,取决于其为企业创造了多少利润,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激励经营者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不断对员工实行激励和引导,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工作的积极性,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公平合理的对待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树立团队意识,不断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其二,要实行科学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加强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监督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现代化,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所有者減少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干预,进而实现对企业更好的依法监督,建立企业奖惩制度,防止经营者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牟取私利,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最大限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倒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疫情的防控情况,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合作。积极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是立足于战略定位需要,深入开展制度创新,形成更多可效仿、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更高效地扩大开放,展现中国维护投资贸易自由化、公平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心的勇气和决心。

参考文献:

[1]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1(1):3-9.

[2]刘志广教授.自贸区时代的国资国企改革,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3]朱菲娜.以产业链价值为核心发展自贸区,中国经济时报

[4]上海“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第四十一讲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5]袁志刚.全球化新趋势与自贸区建设.解放日报,2013年10月19日

作者简介:彭飞(1986-),女,汉,山东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投资管理与理财规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作者:彭飞

国有企业的改革论文 篇2:

坚持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供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行动指南。如何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支柱,是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课题。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把握基本要求,探索现实路径,以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取得实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企改革;基本要求;现实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包含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36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必须有先进的思想引领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企业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者和实践者,其改革发展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一、充分认清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1.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企增强历史担当、发挥经济主导作用的内在要求。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于国有企业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经济主体的价值取向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经营活动、历史担当、社会贡献、自主创新等等都发挥着排头兵和生力军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全面概括的对国家、社会、公民的遵循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为国有企业正确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思想指引。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有企业规范经营决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发展重任的内在需要。

2.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化国企责任意识、推进机制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新时期的国企改革更加深化、更加贴近市场。在基本经济制度层面,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体制形态上,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在管理方式上,国资监管系统从管企业向管资产转变。国有企业改革没有成功经验照抄,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特别在产权多元化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困难,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对抗。国有企业的改革如何保持正确的方向,保持与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保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实现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价值观的统一。

3.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正能量、推进企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人民群众是推进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广大员工的道德品行修养、精神境界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整个企业的主流文化。一个充满正能量、发展持续上升的企业,必然离不开健康、向上、积极、主动的主流文化和正确价值观。反之一个员工群体怨声载道、戾气十足、矛盾重重的企业,必然走不长远。

国有企业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员工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自觉提高道德品行修养和精神境界,培养爱国、爱企、敬业意识,让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才能经历得住改革发展大风大浪,保持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二、牢牢把握国企改革发展进程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1.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内在统一,“它通过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制度精神来获得人们的认同,并用以引导、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根本的、强有力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从而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1]

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在推进企业发展和国有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正确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样,有了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就能更好地凝聚人心,团结一致为实现新跨越、新梦想而共同奋斗。因此,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注重长期发展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突出主业与辅业相促进,物质与精神文明两手抓,才能使国有企业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全面健康发展。

2.必须倡导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作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国有企业因受部分政策体制的影响,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比如,国有企业总体呈现“大而不强”的情况。比如,在盲目追求大规模、大集团、大发展的同时,往往造成产能过剩、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恶劣现象,甚至不以牺牲国家和社会的环境为代价。同样,在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过多的行政、命令干涉,使得企业往往增加了诸多的人为因素,对市场的反应迟钝、业务处理流程缓慢,错失大量的发展机遇,背离了市场发展规律。而以行政管理模式为主的企业,滋生产业垄断,在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等方面并没有发挥好带头和主导作用,也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正是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需要大力倡导和努力实践的。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切实落实到国有企业经济行为与价值导向有机统一,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上来。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社会责任和价值,不仅是经济发展主导者,更是社会责任落实主导者。

3.必须落实思想教育与制度保障两手抓。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重视思想教育。通过宣传、学习、教育,让广大员工认识、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三个层面、二十四个字的基本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以是否实践了核心价值观作为衡量企业健康运作和规范经营、员工尊章守纪和建功立业的重要标准。通过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让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值观有效落实并发挥积极作用。

三、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

1.坚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国企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贯穿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体现在经营、管理、党建、日常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落实到各项举措中。

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制定时,围绕“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立足现实,注重长远,深刻认识社会和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把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努力实现为国家做贡献、企业有发展、员工有福利的有机统一。

在市场开拓和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谋求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以实际出发,总结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发挥一切聪明才智,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要大力倡导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杜绝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违规经营、投机取巧、不正当竞争等消极现象的产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道德手段和行为。

在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好国家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政策方针,为充分扩大企业资本功能,做大做强企业为目标,寻找切实符合企业实际的改制方式和途径。要避免为改制而改制的政绩工程,或因改制影响企业长远发展,或以牺牲广大员工利益为代价,或改制不彻底造成越改越差的情况,要保持改制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有序、有效的推进和落实。

2.坚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等几千年的价值观,又赋予了新时期、新社会的现代先进的价值理念。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进一步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特别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彰显企业主流价值,鼓励良好风气,传递正能量。引导广大员工纯正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充分利用各级党组织、工会为平台,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员工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自觉提高道德品行修养和精神境界,培养爱国、爱企、敬业意识,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

3.坚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紧密结合。国有企业发展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缺点,转型升级,推进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是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更要求国有企业,杜绝盲目追求经营规模和集团化作战,切实提高经营效率、经济效率,并兼顾好社会效益。要切实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找准企业愿景与员工理想的共同点,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交汇点,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愿景的相统一。以共同的目标激励广大员工为实现与企业的共同梦想,完善自身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企业的改革发展要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符合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要把员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机制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和谐稳定的企业,才能充分发扬员工才智,团结一切力量,汇聚一切智慧,推进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 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6.

[责任编辑 吴高君]

作者:唐新源

国有企业的改革论文 篇3:

李天鸥:国有企业的改革经

连续13年亏损,去年企业改革完成后随即盈利1000多万,今年上半年又盈利4000万,发生在江西省建工集团的一幕可谓翻天覆地。“人还是那些人,企业体制新了机制变了,活力增强了。”江西省国资委主任李天鸥感慨道。

江西省国资委是立下了军令状的。2008年5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提出“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后,江西省国资委的领导人员掷言“完不成改革就辞职”。仅仅耗时1年半,经济欠发达的江西就平稳、高效完成了507户国企的改革:无严重群体事件,职工得到妥当安置,企业获得生机,经济布局优化。

这是怎样的一场巨变?江西以产权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资产重组、盘活存量为重点,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剥离债务和历史包袱后的国有企业得以轻装上阵。201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发出“(国企)改革借鉴江西省”的工作建议。两个月后的11月中旬,李天鸥和《董事会》一同分享了江西的“改革经”。“守正为心,疾恶不惧”,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国企改革中,官员肩负着莫大的职责,只有一心为公,以人为本,权力才有感染力和威慑力。

顶着金融危机过坎

《董事会》:江西国企改革是顶着金融危机进行的,为何会作出这样的时机选择?

李天鸥:江西的国企改革抢抓了机遇。苏荣书记的讲话是2008年5月份发表,这时金融危机已经初见端倪。这种情况下,省委省政府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

第一,按照省委苏荣书记的话来讲,国企改革是江西经济发展绕不开、躲不过的一道坎,必须迈过这道坎才能求得生机。507户企业沉淀了300多亿的资金、近300亿的债务,这600亿死死地捆住了企业,没有办法发展。必须把资产盘活,把债务解脱掉。

第二,我们对金融危机的分析是:需求不旺市场萎缩是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的。我举两个例子。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控股集团生产的钨初级产品,行情最高时卖16万一吨,危机时5、6万一吨还没人买,但它生产的钨硬质合金20万、30万一吨还供不应求,2008年底就把2009年上半年的订单全部订完了,这就是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区别,说明了尽管有金融危机,但市场需求仍具有结构性。另一个例子是凤凰光学,每年做几万台普通相机,全部出口,2008年近3万台,2009年5万台,金融危机中向经济欠发达国家多销售了两万台。所以,市场需求具有区域性,在金融危机下仍然存在机遇,要想抓住机遇必须有好的体制机制、人才,所以必须改革。

第三,金融危机来了,大家都在想它带来的影响,而我们想的是危机之后怎么办?我们判断,危机之后,一定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节能减排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主打高新技术和低碳产品,十二五一定是绿色竞争特别激烈的时期。你想用新的技术、装备、工艺,想引进人才,不改革的话,谁跟你合作?

因此,只有抢抓住机遇,才是最大的科学发展,才是以人为本。

《董事会》: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江西如何进退有据?

李天鸥:我们从没有竞争优势或者难以为继的行业退出,不是笼统地提从竞争性行业退出。

江西的矿产资源加工企业具备优势,特别是铜、钨和稀土等有色金属。过去讲资源向优势行业集中,但忽视了一个问题,这些行业的发展周期基本一样,波峰波谷是叠加的,一旦金融危机来了,叠加效益放大,经济的振幅很大,对经济发展的损伤很大。2009年,江铜、江钨全面亏损,钢铁也亏损,但是江中集团、信托公司都盈利。行业周期不同的情况下,国有经济布局怎么调整?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布局调整,我们选择传统优势产业,其他优势产业包括潜在优势产业,互相用波峰来填波谷,最后形成均衡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最重要的。

“五先五后”,以人为本

《董事会》:国企改革的一大挑战是人往哪里去,其中职工安置是不小的难题,江西是怎么操作的?

李天鸥:国企改革是有规律的,违背了规律就容易发生群体事件,我们在操作上是“五先五后”。目前我们在搞全省1750家非工业系统的国企改革,也是按“五先五后”的原则。

一是要先进行改制政策和改革愿景的宣传培训,后讨论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政策宣传培训必须自上而下,一直培训到最基层的班组长,尤其是职工安置方案应向包括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在内的所有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进行培训,向职工解释清楚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的政策和依据,以及改制后企业的愿景和职工的发展前景。

二是要先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后启动改制。国有企业改制的关键是妥善安置职工,职工最为关心的是包括工龄计算、特殊工种认定等在内的切身利益,而要公平公正解决落实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从每个职工的基本情况入手,采集最原始、最基础、最客观公正的数据,基础性工作一定要做得很扎实,才能顺利推进改革。

三是要先认真听取意见,解决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后召开职代会。如果职代会上职工代表都是反映要求企业解决有关突出问题,而不讨论企业改革愿景、职工安置等有关改革的议题,这样的职代会是很难开成功。因此,在召开职代会之前必须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各类职工诉求以及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属于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可以解决的突出问题先解决好,就能为顺利召开职代会铺平道路,让职工代表大会真正在讨论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讨论改制后企业的发展愿景,改制后职工的合法权利如何得到保障,这样的职代会就容易开得成功。

四是要先安置好职工,后处理资产。现在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不能把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混在一起同时进行,混在一起进行容易引发很多矛盾和问题。先安置好职工,就锁定了改制和维稳的成本,然后再来妥善处理资产。资产处置尽可能做到价值最大化,这是符合职工根本利益的,也是国资监管机构和企业应尽的职责。

五是要先安置好职工,后安置干部。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以后,再根据企业领导人员的平时表现,特别是改制过程中的表现,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妥善安置干部。这样操作比较稳妥,效果也比较好。

特别要说明的是,国企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为了改革,苏荣书记50天开9次座谈会,经常深入企业听取企业领导人、职工、离退休职工、上访人员和各有关人员的意见。一方面抓改革,一方面抓党风廉政建设,群众很拥护;省长吴新雄多次到企业调研,召开专门会议协调解决企业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还要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省市派联络员到企业,随时了解掌握改制企业职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很好。

《董事会》:能具体说说吗?

李天鸥:苏荣书记讲,我们要善待职工、厚待职工。解决职工的待遇,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多给可少给的,要多给;可给可不给的,一定要给;能慢给能快给的,要快给。钱从哪里来?有些企业缺少资金,如果当时卖土地、资产,可能会贱卖国有资产,我们是由各级财政拿钱,先安置职工。之后,再有计划、步骤地出让资产、土地,回归财政。去年财政投入194亿安置职工,全省507户国有工业改制企业共有47.22万名职工得到安置,占应安置职工总数的99.65%;应发放经济补偿金55.52亿元,基本发放到位。全省国有工业企业职工安置和“一补三险”政策的落实,惠及了广大职工,促进了社会和谐,也为平稳顺利地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国家规定,企业改革方案需请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需要职代会表决,我们是两个方案都提交职代会表决,而且要高票通过,充分尊重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由于改制过程中充分听取了职工意见,尊重了职工民主权利,所以全省实现了和谐改革,职工得实惠,企业添活力,政府增责任。

《董事会》:企业领导干部的安置同样是个挑战。

李天鸥:我们监管的企业有两类:一类一直是企业;另一类原来是党政机关,2000年机构改革改成了企业,共12户。对党政机关改制成企业的,这次改革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安排干部。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两个意见,一个是对企业领导人员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他们留在企业,由于激励措施好,大多数企业领导都选择了留在企业。另一个是干部的安置方案,改制前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的,可以回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先组织进行考试,并结合平时的表现,按得分高低顺序由本人选择单位。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下的“新人”,提供一次考录公务员机会。此外,我们还拿出12个集团的公司领导岗位竞争上岗,最后的结果是,5家集团公司撤销,800多人得到妥善安排,没有一个人上访,大家都很高兴。

为留住人才,我们还有后备干部的培养机制。2008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我们选拔了205名企业后备领导人员,并从中选派60多人到全省的工业园区挂职;去年选派4人到央企挂职锻炼。另外,推行人才的三级储备机制,国资委、集团、重要子公司分别储备一批45岁、40岁、35岁左右的后备干部,不断开发企业人才资源。

开放引资,强健供应链

《董事会》:我们注意到,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方面,江西的做法是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为何有这种思路?

李天鸥:搞好江西国企改革,不能封闭起来搞,一定要扩大开放。改革不是目的,是动力,目的是盘活资产,把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所以,我们不断引进央企、民企和外企。去年,省属国有企业实际引进资金565.3亿元,同比增长887.9%。

除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互惠共赢外,我们着力完善优势企业的产业链,健全供应链,与金融机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做到资金和企业无缝对接,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董事会》:目前江西省属企业股权多元化程度很高,管理层持股不少。

李天鸥:确实,省属集团公司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已经大部分完成。从国资监管的角度说,最好是提高公司内部自我监督的能力水平和积极性,那凭什么调动内在动力?股权激励是个办法,这也是我们支持经营者持有股权的原因,像江中制药的管理层就持股21.857%。

“一头两翼”,争先“十二五”

《董事会》:说到国资监管,如何到位是普遍性难题,江西这方面有何心得?

李天鸥:这次江西省国企改革是波澜壮阔的,企业改革对国资监管机构是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对干部是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指导国企改革,我们自身得益。

梳理这次国企改革,对国资监管体制的完善也是一个探索。向出资监管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和法务总监,就是我们在改革发展中悟出来的。

过去五龙治水九龙治水效果不理想,有体制的原因,还有信息不对称。这次国企改革,除了体制机制创新外,很重要的是把信息体系建立起来,例如派驻财务、法务总监,把国资监管的第一道关口移到企业内部、移到管理第一线。例如在大额资金使用上,企业负责人必须和财务总监联签,法律方面则必须和法务总监联签。财务总监和法务总监每个月需要到国资委来述职,由国资委管理、考核,薪酬水平由国资委决定,这样就能较好地发挥国资监管机构的作用,保护国资安全,保护企业领导人员安全廉洁从业。

《董事会》:对于国企改革,江西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望“十二五”,有何进一步的筹划?

李天鸥:概括说是“一头两翼”。十二五期间,我们以传统优势的矿产资源加工产业为龙头,一翼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外一翼是发展高端服务业。

去年9月份,我们就开始搞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在全部论证完了,抢了一个季度的时间,现在企业开始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优化配置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搞好资产重组和重大项目建设,预计明年一定是个开门红。

作者:严学锋 朱志英

上一篇: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下一篇:电信一体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