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思考论文

2022-04-20

【摘要】國企改革在中国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随着一系列会议的召开与政策的出台,现阶段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介绍了国企改革的含义及发展的新阶段,并以中石化为例介绍了改革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同时揭示了现阶段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有企业改革思考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国有企业改革思考论文 篇1:

关于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摘 要] 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潮中正式组建成立,由原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和合肥市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重组而成,是合肥市国资委所属三大平台公司之一, 致力于探寻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路,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强化多方合作,跑出了令人瞩目的产业发展新速度,并在内部管理、资本运作、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尝试了许多有益的做法,形成了诸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的经验,为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

产投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为产业而生、为产业谋事、为产业育人”的历史使命,紧扣“战略引领、改革创新、责任担当、专业管理”十六字工作方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致力于探寻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路,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强化多方合作,跑出了令人瞩目的产业发展新速度,并在内部管理、资本运作、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尝试了许多有益的做法,为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1 近年来改革发展情况

产投集团立足产业发展、发挥平台作用、提升管理水平,基本形成了“以‘产业平台’为核心、‘创新平台’为引擎、‘开放平台’为载体、‘资本平台’为支撑”的发展局面,全面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1.1 做大做强产业平台,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

产投集团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瞄准产业前沿,抢占先机、迎难而上,以推进重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聚集优质资源,努力抢占新产业发展制高点,掌握行业话语权。重大集成电路产业项目迈出关键性步伐,实现国产DRAM芯片从0到1的突破,为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奠定坚实基础。贯彻落实“合肥市主导推进‘中国声谷’建设”运营理念,积极推动智能语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加速“中国声谷”产业集聚,助力打造全球AI产业高地。二是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提升发展竞争力。支持联宝合肥打造“千亿产值”,将进一步推動合肥市电子信息产业落地。打造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化基地,为加速推进质子治疗国产化和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迈向高端化,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需求,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

1.2 做专做精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产投集团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打造“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创新体系为目标,以离子中心、创新院公司等高水平、多元化创新平台为引擎,汇集一流要素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催生重大科技产业成果,全力推动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1.3 做好做快开放平台,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产投集团紧抓“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立足合肥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总体目标,设立合肥国际内陆港有限公司,以“强基地、强口岸、强规模、强线路、强上游”为主线,扩大运营规模和提升营运能力,逐步成为合肥对外开放新名片。2018年,全年累计发182列,共1.7万TEU,同比增长152.06%,总货值7.47亿美元,提前143天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00列发运任务。

1.4 做实做优资本平台,构建产业发展多维支撑体系

产投集团秉持“产业为本、金融为用、产融一体化”理念,以支持产业发展、推动项目落地、扶持中小企业为目标,构建多元化、立体化资本平台,全面提升资本运作水平,为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多维支撑。构建“产投系”基金群,推动地方产业跨越式发展。坚持产融结合发展路径,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多措并举提升融资能力,保障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2 重组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产投集团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是一个涅槃重生、艰苦创业的过程。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全体产投入抢抓机遇开拓了产业发展新局面,戮力同心迈出了内部管理新步伐。集团正朝着专业、健康、可持续方向不断发展。纵观集团四年的快速发展历程,有以下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续发扬。

2.1 坚持制度建设与管理提升相统一

一是推进规范管理建设。规范管理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三年来,集团致力于从建章立制等方面推进规范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健全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企业制度体系,研究论证并印发行政管理类、投资管理类、党纪党规类等规章制度共计52篇,并进行内部制度审计,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制度,实现制度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完善、流程上的再造,确保集团系统各单位制度内容和逻辑的统一性,改变各自为政、无章可循的现象。全面导入四大管理体系,构建以OA平台为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深入开展预算管理,形成“法律—风控—审计—纪检”四位一体的风险控制体系,全方位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二是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为进一步摸清家底、界定产权,真实反映集团各类资产及财务状况,2016年集团开始对资产进行大刀阔斧地清理与盘活,全面梳理改制企业遗留资产,共清理核实98处资产,建立信息完整的资产台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集团始终依靠人才驱动发展,强化“选、用、育、留”工作思路,推出“青年英才计划”“助力成长计划”等,开创市属国有企业人才孵化机制先河,打造支撑人才发展的全生态链条,为集团发展储备多元化高层次人才。

2.2 坚持提升资本运作和投融资能力相统一

一是打通境内外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渠道是保障公司正常运转的有效途径。集团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成本较高环境下,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在夯实国内AAA、国际BBB主体信用评级基础上,成功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有效保障了业务发展资金需求,树立合肥市属国有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新标杆。二是强化基金运作效率。运营管理政府引导基金,是集团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推进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有效工具。三年来集团高效运作市天使投资基金、创业引导基金,遵循基金市场化运作原则,建立起“募投管退”的全流程体系,开创“基金+基地”“基金+产业”新模式,加强与区县联动发展,延伸基金覆盖范围;积极对接国内优秀投资机构,设立产业投资、并购等基金,丰富基金运营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抢先布局集成电路、健康医疗、绿色环保、文化教育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谋划优质资产上市。集团积极谋划推进优质企业改制上市,探索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可行路径,谋求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提升规模和实力,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努力实现集团在资本市场的重大突破。

2.3 坚持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相统一

一要做好“加减法”。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稳步推进改革安置工作。三年来,集团坚持“积极有序、分类分步推进”的方法,着力推进改革企业合并、关闭和注销工作,重点解决改革遗留问题,为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奠定坚实基础。二要激发“新活力”。三年来,集团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抓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持“增量崛起”和“存量變革”并举,全力推进高精尖项目发展,引领带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谋划传统产业转型路径,在原有企业改制、合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存量资产潜力,对若干子公司运营模式进行调整和转变;探索国有企业混改路径,推动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相统一,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产投样本”。

2.4 坚持党的领导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统一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将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

厚积薄发,未来可期。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矛盾,产投集团要在机遇挑战中谋划新作为,在直面问题中开启新征程,不忘产业报国、产业兴市、产业惠民的初心,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朝着建设一流产业投资平台的目标持续奋斗。

参考文献:

[1]刘泉红.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设计的整体推进[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

[2]王国平.现代国有企业治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陈佳贵.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4]何善懋.老区国有企业重组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经济周刊, 2017(25):82-83.

[5]黄费连, 王文华. 对推进国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思考与建议[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3).

[6]李世昶. 浅析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J]. 中国远洋海运, 2016(8):72-73.

[7]伍静. 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资产重组的路径探析[J]. 中国市场, 2016(20):173-174.

作者:王斯琛

国有企业改革思考论文 篇2:

关于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摘要】國企改革在中国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随着一系列会议的召开与政策的出台,现阶段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介绍了国企改革的含义及发展的新阶段,并以中石化为例介绍了改革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同时揭示了现阶段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国企改革 混改 中石化 问题及建议

一、国企改革的含义及发展新阶段

国企改革一直是被社会广泛讨论的一个话题,国企改革是指传统国有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在体制方面、机制方面与管理制度方面做出的改革。国企改革是中央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方阵而实施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企改革,不仅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此外还有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国企改革的重点放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之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国企混改”)在当下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与之前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不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更深层次的改革,是国有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动态的改革。自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改革路径,提出了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以来,国企改革明显提速,国企改革也进入到了全面深入阶段。

二、国企改革的成果——以中石化为例

国企改革通过向国企中注入其他所有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下文对中石化国企改革进行了简要地介绍与分析,从中也可看出,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中石化改革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一家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一家由国家独资设立的、国家授权投资的国有公司。在成品油价格下跌、销售利润率下降、企业内部效率低下与政策引导等多方因素影响下,其于2012年2月率先推出了一项国企改革方案,计划在油品销售业务中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经营。同年9月12日中石化旗下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了《关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该项协议签署后,25家境内外投资者共计将持有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销售公司也将形成一个国有资本、社会资本与民营资本三种资本混搭的产权结构。

此次增资行为对中石化来说并不是单纯的资本介入,而是一次战略性的合作。在25家投资者中,持有股权占比为0.398%的Concerto Company Ltd背后投资方为大润发,中石化可以借此大力发展便利店业务,而股权占比2.8%的深圳市人保腾讯麦盛能源投资基金企业的背后有着腾讯的身影,中石化则可以与腾讯合作提供移动支付服务,可想而知,借着此次增资活动,中石化将一举拓宽油品销售业务的渠道、大力发展非油业务。目前中石化非油业务主要包括便利店、汽车服务等,其非油业务毛利占利润比与欧美国家的30%~40%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国内非油业务发展才刚刚起步,公司定位销售公司未来向综合性服务商战略转变,可以预见其必将大力发展O2O、金融、广告、环保产品等新非油业务,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2015年3月6日,中石化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于2014年9月12日签订的增资协议资金基本到账,资金的到账极大的充实了公司的资本实力,也使得后续的改革发展之路更为坦荡。

(二)改革对中石化二级市场的影响

从中国石化A股市场表现来看,如图一所示,2014年2月7日一周最低股价为3.82元,在中国石化推出改革方案后,股价总体一路走高,在9月15日发布公告确定签署增资协议后,股价在4.90元附近震荡一个多月后强势上扬,也反映出投资者非常看好此次增资活动。2015年3月6日中国石化发布资金基本到位的公告后其股价再次一路上涨,直至4月28日股价创5年(自2010年2月至2015年4月)新高,达到8.93元每股,股价涨幅133.77%。造成此等高价位的原因除了2015年上半年的那一波牛市之外,投资者对中国石化此次改革的信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经历2015年8月的“股灾”之后,2016年1月27日股价达新一轮低点4.01元,此后中国石化股价总体保持上涨趋势,截止2017年11月20日,股价收盘于6.00元。

(三)改革对中石化盈利能力的影响

从中石化财务数据来看,中石化的非油业务收入逐年提高,同比增长率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据中国石化公布的年报显示,2014年中国石化非油品营业额达171亿元,同比增长28%;2015年非油品营业额为24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2%;2016年非油品交易额达3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2017年前三季度非油品交易额达人民币410亿元,同比增长52.3%。

非油业务收入不断增长的原因就是在于中石化于2014年签署增资协议,引入社会及民营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此同时,其针对供需形势的新变化,调整营销策略,完善营销网络,开拓高附加值成品油市场,强化油非互促,积极向综合服务商转变。故而,其非油业务才在总营收下降的情况下保持逆势增长。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中石化的A股表现,还是从其财务数据来看,其进行的国企改革的都是比较成功的,真正的响应了国家政策,解决了企业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了其资产回报率、企业经营效率以及营收能力。尽管国企改革中存在像中国石化这样的成功案例,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国企改革并非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其也存在着一些让人深思的问题。

三、现阶段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说,现阶段我国国企改革的重点放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之上,那么在现阶段我国国企混改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国资流失问题

所谓“国资流失”,即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过程中,出于种种原因,导致国有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并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而造成的国有资产的损失。在上一轮国企改革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的现象,引起了当时较大的关注与讨论。此次国企混改中有的国有企业因为怕被扣上“国资流失”的帽子而进行改革的意向较为不足,同时中央也非常担心在利益的重新分割中再次出现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从而危及社会稳定的情况出现。故而在此次混改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國企诚意问题

国企混改,说到底就是通过股权转让、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引入其他所有制资本。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企的诚意如何,是否能得到其他投资者的接受与认可,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有的国企虽然打着国企混改的旗号,提出看似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但“雷声大雨点小”,在专业投资者看来却毫无诚意。以中石油为例,2014年11月,中石油计划出让吉林油田与大港油田各35%的股份以引入民营资本,但据媒体报道,吉林油田探明储量已经所剩无几,而大港油田油气产量也在油田排名中靠后。这两个油田经过多年高强度的开采,开采潜力小、效益差,中石油这一缺乏诚意的方案,让其他所有制资本对国有资本的信任度又下降了几分。

(三)民资犹豫问题

国企混改的目的在于引入其他所有制资本,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实现这一目的,必然少不了社会民资的参与,但就目前改革情况来看,大多数民资参与意愿并不强烈,究其原因,在于民资参与到国企后,其经营话语权较弱,容易形成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委托代理机制的失效和股东利益的受损,在这种情况下,民营资本的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企业仍按照原先的模式运行,无法真正做到“国民共进”,国企改革亦未奏效。

四、对于现阶段国企混改的一些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切实防止国资流失

从以往的国企改革来看,国企改制有时会被地方政府官员的意志所左右,如政府下指标、选买家、定价格等,这种行为不仅导致了改制后的企业行政色彩浓厚、运作不规范,还不利于国有产权的保护,加剧了国资的流失。故而需要通过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持续性和完整性,促使企业信息披露更为充分,加强信息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实现阳光化、透明化操作,这样才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国资流失的出现。

(二)建立健全权益保护相关法律体系,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国企混改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国有股东和中小股东平等行使权利,而不是强调国资对民资的控制。只有实现权利平等,民资在企业运行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国资民资才能有效地混合,实现“国民共进”。在民资可以进入的领域,民资可以达到相对控股,在必须由国家控股的领域,则可以通过国有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协议解决话语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资的力量,给国有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建立和完善市场化机制

上一轮国企改革没有完全达到目的,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是政府主导,如出现了国改民变成了管理层接盘,混合所有制变成了民营资本只是财务投资者的情况。故而在此次国企混改中,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用市场手段推进国企改革。

(四)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权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机制。其次,要完善国企改革监管配套机制。此外,还应当加大对国企改革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惩戒机制。

参考文献

[1]胡洁.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4(11):35-36.

作者简介:鲍晨(1993-),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就读于安徽大学,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作者:鲍晨

国有企业改革思考论文 篇3:

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摘 要: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而且长时期很难改变,除了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同一些发达国家比较有着较大的差距以外,最根本的是:传统的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陈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规范及改制成本过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未科学化;国有经济的范围太宽,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国家可以承受的能力;产权关系不明晰,所有者的地位长期虚置,无人承担责任;在管理上政企不分等等。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在我国,没有人完全否认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是介于一般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组织,是一种特殊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任务仍然相当繁重。

一、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观念和陈旧的意识形态,对国有的企业产权让渡的认识上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阻碍。早在80年代中期,中国就开始了对国有小企业进行出售和拍卖的尝试。而到现在,国有企业的产权让渡仍然处在举步维艰的状态,原因固然很多,但重要的一个是传统的观念和陈旧的意识形态。不动的国有资产无法实现保值和增值,就意味着损失;当然在运动中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国有资产流失,但只要流动的收益大于流失的收益,流动就是必要的。因为害怕流失而不敢流动,结果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坐失。

2.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一只只黑手贪婪地伸向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的改制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务犯罪,不仅直接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严重侵害了国家、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1)有的犯罪分子在清理应收账款时,回笼资金不入账,形成体外循环,若形成利润,则装入个人腰包,若出现亏损,则转入企业账面;有的犯罪分子以债权不能收回为由,私下收回应收款后存入他方,倘若企业追款追得紧则退回,倘若无人问津这笔款项便转入个人名下。

(2)由于诸多原因部分国有企业客观上存在私设小金库的情形。小金库的设立使国有资产脱离监控,成为国有企业的灰色资产。企业一旦改制,小金库以其隐秘性而往往游离于清产核资的范围之外,从而成为一些人的钱袋子。

3.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不规范,一些企业未严格按公司治理规范运作,总体上是形式上的变化大于实质上的变化,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少数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没有分设,监事会监督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对企业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另外,改制成本过高。一些企业人员比较多,包袱比较重,历史欠账比较多,主要依靠土地变现来安置职工。特别是一些资债相当、资不抵债的企业自身无力解决改制费用,目前除靠其他少数企业土地变现的结余资金进行有限的调剂外,还缺乏其它渠道的资金,因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改制进程。与新兴的非国有企业相比,不少国有企业缺乏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4.国有企业人员选用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公开民主机制,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神秘化和封闭式的状态。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用人体制不仅造成信息不畅,视野不宽,透明度差,渠道狭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和使用每一个同志,而且容易产生任人唯亲的弊端;国有企业人员选用仍然主要靠是否被领导者相中。这种被动状态遏制了广大人才自我评价、自我推荐、自我展示的主动进取精神,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人才资源闲置和浪费。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既堵塞才路,又影响事业发展。

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更要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有企业改革应具有大胆创新的思想。对国有企业大幅度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转型过快可能带来更多的“负效应”,如: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置换和再就业安置,以及国有企业职工思想观念和筹措因职工身份置换所需付出的改革成本等,所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退出制度的同时,使国有企业做到“淡出”——逐渐退出。

在一定的范围领域,国有企业选择适当的退出:在公共物品生产领域和特殊产品生产领域还需要通过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产权形式来予以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整体的有的效运作;在大多数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大门应该在竞争中自由进出,因为我们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在一些以前国家垄断的领域,国有企业应放活,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有效控制应主要以政策引导为主。

2.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政府能创造有效的市场环境比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和实施产业政策更具有本质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充当深谋远虑的“裁判员”,而不是参与其中的“运动员”,政府管行业而不管企业,所要做的是企业和市场自身所不及的工作,通过市场作用于企业活动。做到政企分开,使政府真正成为国有资产的拥有者和监督者、宏观经济目标的调控者,以及社会保障的维护者,政府就可以公正地行使自己的职能。同时,面对政府职能转换滞后所引发的深层次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紧迫感。

3.完善法规体系,严格管理制度。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环节多,需要一套完备的政策法规制度作保证。国有企业要加强财务、经营等活动中的管理,严格执行合同、工程招标、承包管理以及对外经营活动中的各项管理制度,不能让制度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形同虚设;同时要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4.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领域集中。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国有资本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的步伐,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完善企业内在机制。对国有集体大中型企业,因企制宜,实现产权多元化。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股份制,引入新的投资者。对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实现彻底的改制转制。为解决企业改制资金不足问题,要积极开拓其他资金渠道。

5.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持续开发。在国有企业内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实现个人开发、组织开发的结合。即既要考虑到国有企业人员个人的发展意志,让其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又要从整体的利益出发来考虑和观察问题,形成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国企人员的系统思考习惯,实现组织的开发。

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改制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也是目前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国有企业迈出的每一个重大改革步伐,都使我们朝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迈进一步。借鉴其他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今后的改革确定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建森.国有资产管理的特征及改革建议[N].开放导报,2006.4 第二期.

[2]对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http://www.studa.net/zh

engce/060324/13242121.html.

[3]潘岳主编.《中国国有经济总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杨金凤,杭州江南专修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经济政策研究.

作者:杨金凤

上一篇:初中学生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高校党的群众路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