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论文

2022-04-20

[摘要]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本身就是一个“中心”,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建设若干个具有较强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旅游示范区。而建立各类旅游示范区的根本目的是对周边更广大的区域或是同类地区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推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同时,引导更多的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论文 篇1: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创新探讨

摘要:市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市场主体——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逐步提升。以国有旅游企业为例,国有旅游企业作为一种典型的服务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以最大程度上匹配市场发展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为目的,最近几年国有旅游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上开始进行改革与创新,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文章阐述国有旅游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必要性,找出其现存的问题、给出对应的优化举措,希望对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起到相应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一、旅游业的行业特征

(一)旅游业的特点

旅游业的具体发展水平是直接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挂钩的。当经济水平逐步提高时,百姓才会拥有充足的金钱、精力、时间去选择其它方面的爱好。当下,百姓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的状态,这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第三产业的活力。旅游行业的兴衰与经济水平同向变化,经济发展越快,旅游业则越旺盛,反之则可能萎靡不振。

(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特点

通常来讲,旅游业的职工大多是青年人员,此类人员不仅思想超前,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此类人员对于各类事物的整体接受能力很强,也能够更好的匹配时代的发展。在旅游业逐步发展的基础上,此类人员也开始发展起来。对于旅游业人员来讲,较高的旅游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是必要的基础,而此类旅游从业人员也大多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因此其与当代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匹配程度是很高的。

(三)经营旅游业的特点

旅游业本质上属于服务业,所涉内容很广,因此旅游公司在招聘培养旅游人才的基础上同样需注重管理人才的发展。与其它行业比较能够发现,旅游业整体薪酬偏高,因此其在服务人员方面的素养也会有相应的要求,这便需要旅游人员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与专业素养。不过旅游业也相对特殊,整体的人员流动性很大。举例来讲,导游外出带团时,和上层领导之间无法直接接触,这样便会导致彼此之间的沟通较弱,而公司在导游方面的整体管理程度也相对较低。

(四)依然存在专业人才不足的现象

旅游业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便导致人才难以长期留存下来。因此旅游业在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的渴求程度是很大的。旅游业属于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产业,人才队伍在持续壮大,所以在人才方面的需求也很大。而这均能反映出当下旅游业的人才缺乏。

二、国有旅游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国有旅游企业的市场份额具有恒定性,当市场份额处于固定体量时,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借助产量的提升来增大销量。但国有企业也需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为了解决市场份额恒定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创新成为国有旅游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推动国有旅游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如果企业能够投入一定的培养成本和一定的研發费用,且该投入能够不完全以成果为导向,才可能形成创造性的成果。创新初期,对该事物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会非常低,甚至没有回报,这个时候如果企业的决策者能够顶住压力,继续进行稳定的投入,才可能打破原有的市场份额的划分,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一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能够合理的评价人才资源对企业的贡献,让绩效管理形成正向反馈,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

三、国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绩效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下来看,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的认知水平均是较低的,直接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划等号,但是涉及绩效考核的计划制定、内容实施等各项内容,其本质上均是绩效管理。关于员工方面的工作判定和考核工作,仅为绩效管理活动当中的部分内容,并非是全部。所谓绩效管理,是关于员工工作方面的体系化考核标准体系,并非是员工方面的自主、相互评价的简单堆砌。若企业方面无法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方式引导员工的工作,则可能造成员工无法清晰定位工作,关于评价方面也仅仅是简单的敷衍。所以,企业必须关注绩效管理措施的应用,让其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旅游企业战略不实的问题

一些新兴旅游公司的文化氛围较差,也无专门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发展,甚至没有确定出企业的使命与发展愿景,此种状况下员工的凝聚力自然会很低。但是就当下来看,一些旅游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的整体关注程度是很低的,关于文化方面的培养仅仅是表面文章。

(三)缺乏专业人才

当下诸多的旅游企业均处于求贤若渴的状态。管理层人员的经营理念落后,导致企业整体的发展规划不明确;前端的工作人员服务理念较差,整体服务质量水平偏低,最终造成游客整体满意度的偏低。对于旅游企业来讲,其无法拥有专业人员的原因很多:首先,各大高校关于旅游专业的设置偏少,人才的专业培养无法匹配市场需求;其次,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此外,我国国有旅游企业内部约束较多,由于用人机制的限制,无法招进更多的专业人才。

(四)绩效管理指标不合理、考核人才的指标不合理

从大多数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内部对于员工的考核指标基本一致,几乎都是根据员工的业绩来评价员工的。从目前来看,旅游企业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关于旅游业整体的发展,企业方面需按照自身特色设置相对完善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以此来确定出企业发展方面的具体目标。

对于绝大部分的旅游企业来讲,其内部无专门的人才考评制度。关于人才的具体考核评价也无明确的标准,所有的工作均是管理层的主观决定,这便导致各类决策具有主观、片面的特点,无法很好的实现对人才的利用。此种状况下,员工的工作需求领导不重视,员工整体的工作热情会降低,同时企业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也会降低,最终造成的结果是绩效考核无法展现自身效用,企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

四、加强国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即基于“人本”理念发展而来的人性化管理。其需要景区将员工当作重要的资源,在秉持“人本”理念的基础上尊重员工理念,最大程度上维护员工劳动权益,用积极向上、凝聚力高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发展信心。此类方式一方面能够提升员工的发展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增强员工的忠诚度,真正把企业当作是自己的“家”,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做贡献的基础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服务。

(二)建立事业部式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从国有旅游企业方面来看,关于部门方面的设置大多是职能式结构,此种模式下部门间的协调性偏低,人力资源所发挥的作用也有限。对此,国有企业可改革现有结构,设置事业部式结构:对于日常的工作仍旧使用职能式结构,借助业务的分配来划分人力资源,举例来讲,对于某个大项目,可直接抽调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来参与到项目组当中,这样便能更好的借助项目工作的开展展现出不同员工的优势,之后具体的进行岗位的划分,优化企业总体的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搭建业务财务一体化模式同样能够一定程度上扩大财务人员的职能范畴。当下很多国有、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和企业业务之间是分离的状态,财务的工作仅仅是出现各类经济活动时,相关人员直接到财务进行报销,关于其中的具体事件,财务人员无从了解。此种状况下,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会逐步降低,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对此,若可构建事业式结构进而发展业务财务一体化模式的话,便能够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参与程度,在减少企业支出成本的同时优化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从国有企業方面来看,整体人员流动速率很低,所以国有企业可以在优化物质、福利条件的基础上,从“人本”理念出发,提高员工的企业参与感。岗位设置方面,国企的流通度也很低,诸多人员可能会持续担任自身岗位几十年。此种状况下若无法充分展现“人本理念”,提高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则企业的各项工作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搭建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提升员工、管理层之间的沟通频率,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四)引入社会资本,学习先进的资源绩效管理经验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公有制经济,但是当部分国企变成行业垄断企业的时候,对应行业的产品竞争力均会降低。此种状况下若能够实现社会资本的融入,优化现有的所有制经济成份,便可更好的为国企的发展增添活力。除此之外,当纳入社会资本后,国有企业的竞争对手也会相应增加,也有利于提高市场的竞争活力。而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讲,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是主要的竞争力,这便需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改革,在优化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更好的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童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创新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20(02):53-54.

[2]李翘楚.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J].管理观察,2020(02):28-29.

[3]尚鑫.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19):88-89.

[4]邹晓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14):76-77.

(作者单位:珠海大横琴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作者:赵春丽

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论文 篇2:

在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下创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的构想

[摘要]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本身就是一个“中心”,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建设若干个具有较强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旅游示范区。而建立各类旅游示范区的根本目的是对周边更广大的区域或是同类地区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推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同时,引导更多的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永福是闻名遐迩的“福寿之乡”,福寿文化独具魅力,同时又是“养生产业示范基地”,在创建养生旅游示范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指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项殊荣,为桂林乃至广西经济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桂林辖区内的永福县距离桂林市区45公里,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在社会热议如何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时,本人也在认真思考,并萌发了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下创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的构想。

一、关于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若干思考

随着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投入建设,桂林旅游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模式将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社会各界纷纷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出谋划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桂林市经济学会会长颜邦英提出了“中心说”,认为桂林应该发展成为中国南方、华南的旅游中心,中国、亚太和世界的旅游中心之一,以及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旅游经营和管理示范中心、旅游教育培训中心、旅游研究中心、旅游交流与合作中心等。阳国亮在颜邦英“中心说”的基础上,增加了将桂林建设成世界旅游集散中心、世界著名生态旅游休闲胜地、旅游文化产业与发展示范区、旅游区域合作与交流示范区、生态环境优化试验区等设想。我很赞同以上专家学者的观点,并大受启发。我认为桂林在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时应该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构筑自己的核心地位,形成强有力的辐射效应。

正如社会各界热议,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离不开这些内容,如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等。受颜邦英“中心说”的启发,从更微观的角度思考,我认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本身就是一个“中心”,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建设若干个旅游示范区。(如图1所示)。建立示范区的根本目的是对周边更广大的区域或是同类地区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更好地发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中心”作用,应重点建设对同类地区有较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区。在推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的同时,引导更多的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既然是“综合”的,就应该体现多元性、多样性。既然是“国家”层面的,就不应该局限在桂林城区,而是以桂林城区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县域乃至周边城市。在整合旅游资源中,创建各种专项旅游示范区,如度假、娱乐、商务、会展、农业、工业、文化、乡村、生态、森林、温泉、漂流、体育、科技、修学、红色等旅游示范区。比如,恭城是广西第一个获准通过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三位一体”(恭城模式)生态农业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推广,可以打造成为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或乡村旅游示范区;龙胜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民族风情浓郁,可以单独或联合柳州三江县共同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示范区;永福是闻名遐迩的“福寿之乡”,福寿文化独具魅力,同时又是“养生产业示范基地”,可以打造成为养生旅游示范区。根据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以此类推,建立特色鲜明的旅游示范区。

二、永福创建养生旅游示范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养生旅游的内涵

目前关于养生旅游的研究比较滞后,对于养生旅游定义有不同的解释,对养生旅游的本质界定还存在学术争议,养生旅游的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有必要先理解养生旅游的内涵。

养生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墨西哥,以健身活动与医疗护理项目为特征,满足旅游者追求放松、平衡的生活状态和逃避工业城市化所带来的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的养生旅游以2002年海南省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广西南宁中药养生旅游为起点,随后在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河南等省市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全国时尚旅游亮点。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身体、性命以达长寿。中国有着丰厚的养生文化积淀和历史悠久的中医中药产业,是发展养生旅游的基础。周刚在《对养老旅游及其可行性研究》中提出,养生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一种,是以养生为目的来选择景点,安排内容和进展,考虑节奏快慢的一种旅游活动。这里的养生是泛指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善化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

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张跃西认为养生旅游是体现天人合一,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方式为一体的一种体验式旅游形式,是养生文化、科学与自然的一体化旅游。他进一步澄清的养生旅游与健康旅游的区别,认为养生旅游可以涵盖健康旅游和医疗旅游,养生旅游与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密切关联并双向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健康旅游以医疗卫生产业作为依托,是单向的支撑关系。他将养生旅游的范畴由原来的保健康复为主的健康旅游扩大为系统养生旅游,产品内容有自然养生、人文养生和产业养生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温泉养生、生态养生、滋补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艺术养生、理疗养生、国药养生、休闲养生以及茶饮养生等。

(二)永福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

永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享誉中外的中国长寿之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彩调的发源地和“东方神果”罗汉果的原产地,蕴含着人世间最吉祥的福寿文化,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民风民俗,在创建养生旅游示范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 福寿文化源远流长

永福县素有“福寿之乡”美称,2007年被评为中国首批长寿之乡。永福县有近2000年历史,永福的“福寿”文化起源于该县城凤山顶上的清代“福”字石刻和百寿镇著名的北宋“百寿图”石刻。“百寿图”于南宋绍定已丑年(即公元1229年)由一批书法家创制和石刻家镌刻而成,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大寿字内镶嵌100个不同字体的小寿字,取长寿百岁以上之意。据史料记载,该县最长寿的老人廖扶高寿158岁。目前,该县70岁~99岁以上老人有19599人,其中百岁以上老寿星36位,每10万人中有百岁老人13.33人,超过目前世界公认的每10万人有7名百岁老人的世界长寿之乡评定标准。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永福县人均预期寿命为75.24岁,高出全国人均预期寿命3.24岁。

2006年以来,永福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桂林永

福国际养生旅游福寿节。养生旅游福寿节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深入挖掘和开发福寿文化的重要载体。永福的长寿现象吸引了社会各界纷沓而至,前来调研探究人们络绎不绝。

2 养生自然资源丰富

永福地处亚热带交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1%,有“生活在树上的城市”之美称。境内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优越,长年身居其中,自然延年益寿。

永福县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保健养生食疗资源,有黄芪、金银花、灵芝、板蓝根等药用植物资源、药用动物资源和药用矿物资源2741种。该县除利用好丰富的自然养生产业资源外,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广西首个干亩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就在该县三皇乡创建。目前,该县共建有西红柿、罗汉果、优质米、柑桔等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30多个,无公害生产面积达30多万亩,拥有罗汉果、西红柿、柑桔、优质米等6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永福空气清新,据桂林市环境监测站测定,2008年,永福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在三个评定标准中,该县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许多地方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5—12万个,比正常值高出50—80倍。

永福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享有“健康之水”、“营养之水”和“长寿之水”美誉。优质水资源是永福人长寿的要素之一。永福境内的水质具有小分子团,呈弱碱性、氧化还原低、矿物质含量丰富,矿化度优于国家天然矿泉水标准,水中含有硒元素四个特点。经勘测,该县许多河流与泉水的PH值在7—8之间,最符合人体内弱碱性环境,可使身体更有效抵制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从而使人健康长寿。永福的土壤含硒也是使人长寿的重要元素。该县土壤为富硒土,硒含量为1.1mg/kg,为全国平均值0.29mg/kg的3.3倍,其土壤总体硒含量处于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的最佳状态。该县生产的罗汉果、优质米等农副产品天然富硒。在这样的土壤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含硒量都比较高,经常食用有益人体健康。

3 “养生产业基地”招牌傲人

世界养生大会首块“养生产业基地”招牌为永福所获,足以证明永福悠久的养生文化和丰富的养生资源不仅得到世人的认同,而且在发展养生产业方面潜力巨大,可以作为示范来学习推广。永福要打好这张金字招牌,把养生旅游与养生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旅游来推动养生产业的发展,以养生产业与旅游互动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把永福打造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休闲养生之都。

三、创建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的思路

(一)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规范

永福的养生旅游发展应有一个中长期规划与设想,并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保障。永福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逐步向成长成熟阶段发展,比较适合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政府主导性战略是指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引导、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旅游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抓好旅游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在政府主导下,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对永福养生旅游的现状作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制定出长远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指导养生旅游科学、有序地发展。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运作,采取多管齐下的对策措施,并将永福养生旅游的发展纳入到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加以考虑。

(二)以制度创新推动养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

制度创新是推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关键,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传统旅游业走向现代旅游业。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相关制度应对永福养生旅游示范区同样具有效力并起指导作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建设包括旅游休闲发展相关制度(如旅游产业政策)与配套制度(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建设,具体涉及旅游休闲相关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标准等规范的创新建设。

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分开的管理体制,使行业行政性管理与自律性管理各得其所,形成市场、政府、社会之间的平衡机制,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指导协调区域旅游发展的综合委员会、互动合作机制。二是政策创新,包括旅游休闲相关的消费政策,诸如带薪休假制度、出入境管理制度、文化发展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旅游休闲产业政策,诸如空间布局政策、结构优化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旅游用地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等,以实现旅游发展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获得综合效益。三是法规、标准创新。通过制定、完善地方与部门层面的各种法规,推进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旅游基本法的制定。制定有关示范区与示范产品建设、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并通过不断完善提升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四是建立专家全程参与建设的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

(三)加强养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

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特色是旅游资源对旅游者产生永久吸引力的根本。永福的福寿文化,是旅游资源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养生主题为中心,以福寿文化为支撑,以旅游项目为载体,努力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构建特色鲜明的养生旅游品牌。积极探索养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养生旅游与福寿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养生旅游与山水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在养生旅游中丰富民俗文化的内涵。利用养生文化的深厚根基,将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扬传统文化为主旨,建立永福养生文化旅游景区;坚持传统与现代并重,既充分挖掘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又合理利用现代的方法手段,使传统养生文化能适应现代的需要,从而推动养生文化产业化。养生文化产业化的实质就是把养生文化融合到旅游业中去,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使养生文化资源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进入了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其内在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海南旅游的突破口是宣传促销,旅游产品一刻也不能停止宣传促销。旅游营销不能依靠盲目炒作,要讲究方式方法,突出“养生”主题。要大力加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书籍、光盘等各种传媒,通过举办福寿节,不断提高永福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建立养生博物馆,展示长寿之乡的养生文化、长寿资源以及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物品,演示绿色长寿食品的制作方法,介绍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政府和有关组织还可以组织讲师团到各地去宣讲永福的养生文化、普及养生保健知识,增强人们的养生意识,从而唤醒人们对养生产业及养生旅游的兴趣。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推介,广泛、持久地宣传永福的长寿生态环境和健康长寿养生产业,让国内外更多的人知道永福长寿之乡,懂得来到这里养生、疗养、度假以获得健康长寿。

(五)加强旅游软硬环境建设,突出示范作用

经过举办四届福寿节,永福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候鸟经济”、“候鸟工程”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永福旅游软硬环境的建设,7为永福创建养生旅游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福要发展成为有享誉海内外的休闲养生之都,成为令人瞩目的养生旅游示范区,还要在进一步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养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在硬件方面,加强信息服务、联络接待、医疗保健、健身运动、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设施,选择有特色的村落,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市场的运作,建设养老院、康复中心、疗养院、度假山庄、乡村旅馆、农家饭店等,让到永福“养生”的人们,可以舒适地享受长寿之乡的山山水水、新鲜空气、品味长寿美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软件方面,加强旅游市场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培养兼具养生与旅游服务知识的专业人才。注重养生的游客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因此旅游陪护服务应运而生,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既能当导游又能当护理的旅游陪护人员。同时,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杜绝各种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主动做养生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责任编辑:刘春燕

作者:李红波

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论文 篇3:

旅游业向民资开放重在产权激励

旅游产业改革的重心并非管理体制改革,而是产权改革。旅游产业振兴的根本并非经营权的开放,而是产权激励。

6月29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宣布旅游业“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第一次,标志着中国旅游产业进入“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新阶段,验证了笔者2011年作出的“中国旅游有望提前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预判。

《意见》体现着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转折,即产业改革由增量改革转变为存量改革,政府行政部门的工作从以政策优惠为主转变为以健全市场体制为主。1976—2006年旅游业改革的本质是增量改革,产业发展模式是粗放地投入大量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环境等资源,结果是投入太大,成本太高,不可持续。

到2008年年底,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后,旅游业被赋予“刺激内需”使命,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旅游市场一度兴旺,但行业繁荣很快就被2010年二季度的恶性通胀所吞噬。2010年《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但是缺乏细则,民资疑心重重。2011年下半年旅游市场陷入严重萧条。

此次《意见》的亮点有四: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明确自由准入、自由竞争,“清理限制跨区域旅游经营的地方保护壁垒”,民企和国企开始享有同等待遇,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车船旅游业、旅游装备和用品制造业,此举将对旅游企业IPO有重大利好。

二、支持民资参与国企改制。《意见》规定:“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旅游企业的改制重组。”除了个别央企和地方大型国企之外,绝大多数的旅游国企实为中小企业,民资大举并购旅游国企在部分省市实际上已普遍开展。

三、旅游土地“松绑”和市场化。《意见》规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民间旅游投资的土地保障力度……要统筹考虑旅游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用地指标。”这是旅游地产开发重大利好的政策信号。同时,由于旅游局的自我定位是“积极协调”,所以,企业应结合不同地区特性,审慎地进行差异化分析。

四、为民资护航。《意见》规定:“为民间旅游资本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产业自由化改革必然引发行业利益的重新洗牌,《意见》对民资护航,意义非常深远。

但是,《意见》令人遗憾地“回避”了产权问题,《意见》规定:“对于民间资本独立或参与建设形成的旅游景区,切实保障其经营管理权益。”但仅仅保障经营管理权益,是远远不够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严格界别“文化产业供给(市场属性)”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益属性)”,产业的归市场,服务的归公益,显然,旅游景区归市场,自然文化保护区归公益。因此,民资独资或控股的旅游景区,其私有使用权、收入的私享权、自由转让权应该明确落实到个人,并得到明文保障。对那些不以保护为第一目的,稀缺性不强和省级及其以下的旅游景区,政府应该鼓励实施整体出让或转让。

旅游产业改革的重心并非管理体制改革,而是产权改革。旅游产业振兴的根本并非经营权的开放,而是产权激励。旅游业向民资全面开放,就是坚定不移地进行产权激励。笔者相信,产权改革将很快启动,旅游产业亦将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裴钰

上一篇:创意设计电视广告论文下一篇:牛顿力学基础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