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低年龄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大脑思维发展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事物接受能力,但由于一些知识点较为晦涩难懂,也容易出现上课不专心等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小学科学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小学科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1:

STEM教育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素质教育的推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科学STEM教育在近几年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与德育的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实践运用,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新课改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予以重视,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小学科学STEM教育成为更多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选择。小学科学可以对学生的创造性予以启发,引领学生去认识、了解和看待世界,在教学中要尽量采取启发式教育,将STEM教育引入其中,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他们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进行培养,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一、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的意义

小学科学STEM教育和德育都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老师将小学科学STEM教育和德育进行结合,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着重对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向科学型人才的方向进行塑造。老师需要让学生以情境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的科学素养。由于小学科学STEM教育和德育所处的领域有所不同,需要老师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并且充分认识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的重要性,需要在长期教育发展中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予以强化,推动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二、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STEM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德育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这两者的侧重点和倾向性都有所不同,即便是二者都能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需要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予以创新,需要加强科学实践和品格培养之间的联系。还有一个,就是师资的问题。很多老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的重要性,很多教学老师虽然从事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但是并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德育教育培训。小学科学老师在德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上存在不足,而德育老师对于科学教育的了解不多,无法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小学科学STEM教育的显著特征

(一)小组分工合作,组员共同完成

對小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模式,由成员一起完成目标任务。因为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需要学生之间有效沟通和交流,学生要抓住问题的重点部分。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先学会合作,大家一同去完成,同时要对每个组员的想法予以兼顾,从多个角度对各自想法是否正确进行评判,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还要学会分工,项目如果没有良好的分工,后续会寸步难行。学生通常都会选择具有趣味性且内容简单的事情,那些复杂烦琐的事情没有人愿意选择。但是想要完成一个项目,就需要很好地完成项目的每个部分,想要出色地完成一个项目,就需要项目的每个部分都完成得出色。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在分工上具有合理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为项目的良好完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发现自己所长,以小组的进步带动组员的进步,用整体项目的进步对学生潜能进行开发。

(二)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项目为驱动,评判标准是任务完成的情况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在项目进行中,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并将自己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日后成为在社会竞争中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项目的驱动,指导减少细节的部分,可以对学生大局观和整体意识进行培养,让他们形成运筹帷幄和掌控全局的能力。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挥和创造空间,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四、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实践运用策略

(一)集思广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科学是为了了解和认识科学。小学科学在教学方式、风格以及讲授内容上对学生后续学习科学、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自身的创造力都会产生影响。让学生集思广益就是大家在一起对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依次对一个创造的方向、解决方案进行论述,不用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但是需要表达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研究表明,方案的初期阶段都是平淡无奇的,用最有可能实现的方案解决问题,用最简单的想法来思考问题,但是在后续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具有创新性、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案。集思广益可以对学生的创造力予以锻炼,对人的潜能进行开发。可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引入这种探讨式的内容,让学生对其进行充分思考,开动脑筋,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小学生由于知识的储备量有限,所提出的方案能够运用到实际中的机会较少,老师只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使他们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更多、更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即可。

(二)互助合作,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祖辈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并对我们加以提示,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需要共同解决,这样才能更高效解决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会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知识的储备量也会逐渐增加。这个时候一个人全部掌握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分工合作就变得更加重要。一个人负责其中的一小部分,通过大家的分工合作,将任务出色地完成,并在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人类一项较为重要的技能就是团队合作,一个人再强大,能力也是有限的,想要更好地完成任务,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小学科学作为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科目之一,需要在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团队合作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STEM,老师在科学教学中布置某项学习任务时,让学生共同去完成,学生之间相互带动,以一个人的积极性带动全班的积极性。只有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一小部分,整个团队才可以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三)着重训练,对学生掌控全局能力的培养

小组分组后会指派一个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任务,组长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组长的主要工作是对任务细化分工、人员分配以及督促大家一起完成任务。组长相当于整个小组的核心,需要在小组中精心选择、着重培养。组长在任务进行中,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收获更多。学校教育与社会不同,学校教育需要锻炼每一个学生,因此小组成员可以轮流当组长,让大家都能得到锻炼,都有能力的提升。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对组长掌控全局的能力进行训练,让他们形成大局观和整体意识,有助于提高组长对組员、任务的整体控制能力。老师分配小组任务后,要给予各小组更多的发挥空间,如果没有出现分工不合理或者是组员有异议的情况,就可以让组长依据自己的想法对任务进行安排。组长带领组员对问题进行协商和解决,可以对组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内沟通问题的能力予以锻炼和提升。

(四)分工合作,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现代社会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分工。厨师精通做饭,虽对汽车的构造并不了解,却可以驾驶或者使用汽车,甚至是对火车、飞机等其他交通工具进行使用;IT人员可能不会做饭或者是对做饭的步骤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吃上美味佳肴;公司职工不懂电脑内部结构,但是可以运用电脑工作。这些都是因为行业的分工,大家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工作,无须对其他的领域深入了解,只要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就能在多方面享受到各种服务。大到国家之间的合作,小到公司所在部门之间的合作,甚至是学校班级内部小组之间的合作,都离不开分工合作。分工合作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要求就是,每个人都需要完成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一个项目最终能够完成,需要项目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优秀,细微到每个细节。完成任务有点类似于火车的搭建,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要为这个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一旦某个人在项目中发挥失常,就可能导致项目的整体失败,因此项目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对学生进行STEM教育时,要对他们的责任感进行培养。组长对合适的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对组内的学生进行灵活调动,这些都是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

五、结语

小学科学作为重要的学科,可以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由老师引领,让学生认识、了解以及正确地看待世界。在德育中引入STEM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提升创造力。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融入STEM教育理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565)研究成果】

作者:王飞

农村小学科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2: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应用策略

摘要:低年龄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大脑思维发展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事物接受能力,但由于一些知识点较为晦涩难懂,也容易出现上课不专心等问题。在一般意义上来说,课外阅读包含了更多富有趣味性、互动性的话题,将科学文化知识点与色彩鲜明的图片和生动形象的生活小故事相结合,便于学生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也是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为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教学;课外阅读

一、小学课外阅读概述

在人们的认识中,课外阅读一般来说更多的是文学作品,因此大多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课外阅读只是单纯地阅读、浏览小说故事等文学作品。其实不然,这是对课外阅读的一种片面性理解,从客观意义上来说,课外阅读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包括历史类、艺术类、科普类等各种学科和各种类型的著作阅读。

课外阅读为什么被称作课外阅读,首先,由于我国课堂教学的性质是教师引导型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而课外阅读则缺少这样一个引导者,需要学生自己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思考。其次,从字面上理解,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非课堂时间内进行的阅读,可以是科普性的百科内容。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在非课堂时间进行的对于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虽然没有老师的引导教学,但由于其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的科普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新的知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课外阅读是十分值得推广的。

二、小学科学教学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正对科学教学进行适应时代性的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背景,将自己变为学生思维引导者和发展促进者。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下,虽然小学科学教学者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但由于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仍有待提高。

例如其中对于学生认识种子的这节课程,在教材中列出了“种好番茄或黄瓜需要做好哪些事?”“怎样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的教学问题,在实际课堂授课中,教师无法切实让学生从帮助种子发芽开始种植番茄或黄瓜,因此,关于种子发芽的知识更多是靠老师的知识普及和学生短暂的动手操作。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一般人的认知来说,关于课外阅读的理解还停留在学生在非课堂时间内完成对文学作品阅读这一阶段,事实上,课外阅读不仅包含文学阅读,还包含科普类、历史类、艺术类等其他类型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由于当前课外阅读材料对于科普知识的组织较为完善,对于色彩的处理也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知识材料中。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关于科学内容的知识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幫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经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科学概念。

1.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外阅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知识架构更为简单,更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模式。与此同时,还有着鲜明的颜色对比和以生活为原型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同样以在教授种子发芽这一课程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各类种子发芽特点的知识,还可

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小组讨论和课程实践,在相关知识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音频、文字等各种文学形式,了解种子发芽的特点,鲜明直观地感受到种子发芽的过程,更能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

2. 拓宽学生知识来源渠道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自主选择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网民的平均年龄大大降低,小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民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因此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有很多。在网络中,由于知识门槛较低,学生可以从各类门户网站获取课外阅读材料。大部分课外阅读材料都具有科普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例如,对于种子发芽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明确“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这样的科学概念,寓教于乐,在娱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四、课外阅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课外阅读具有融趣味性与科普性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完成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更受学生欢迎,因此当前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小学各类科目教学的趋势。如何有效地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虽然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观念较为传统、课时安排少等不利因素,但不可否认,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时代的必然要求,对于授课方式进行创新改革,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与课堂授课相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健康成长。

1.教师带动课外阅读氛围

要想完成小学科学教育课堂授课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这一改革目标,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和对于学生的引导。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框架正处在构建的过程当中,老师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相对权威的存在。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超过 80% 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很强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在这样的认知情况下,要想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需要通过教师来完成课外阅读氛围的带动。

2.建立健全激励评价机制

课外阅读在课程构建中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学校与老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教师可以专门设置“阅读之星”“小百科”等奖项或荣誉,通过竞争和评比促进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余婷,谈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20-02-25

[2]李秀琴,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J].西部素质教育,2020-02-10

[3]马莹,探究农村小学科学阅读教学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20-05-30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第十三小学 325802

作者:周必雷

农村小学科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设科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对其有初步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效率;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要求学生要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从整体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够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不断提升自身思维、学习等各方面能力。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实验器材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主要以科学探究为主,但基于教材进行讲授,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不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学实验条件,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进行科学实验,就需要运用相关的实验器材。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实验教学器材的配备无法使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活动,在授课过程当中,主要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进行观摩,学生的参与度较少。

(二)缺少对实验的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的实验探究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体课程,根据教材的相关规定需要具有大量的实验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地辨别核心实验课程与铺垫性、延伸性实验,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核心实验。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有些教师完全照搬教材进行实验,或为了追求小学科学课程的完整性,出现“有实验就做”的现象,没有对实验进行有效地整合,使得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反复实验,而无法完成核心实验。且教师在制订学习计划的过程当中,过多干预实验的每个环节,对选取材料步骤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操作完成任务,缺乏对实验的自主探究。原本的科学实验探究变成了在教师的规定下进行准确的操作,使得小学科学的实验活动失去了真正的探究意义,使学生减少了对于科学的求知欲。

(三)教学设计过于详细

科学课程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相关的科学实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在实验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出现了“学习疲劳”现象。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学生来说,在实验课堂当中,往往充当实验的主角,且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探究实验的相关步骤设计过于简单,低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导致实验结果显而易见,使得学生对于探究的兴趣大打折扣。教师进行导入环节,部分学生已经说出答案,教师展示实验器材时,学生已经知道接下来的实验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疲劳现象,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知欲。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加强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

从教师到学校的主管部门都要不断加强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与器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当积极思考,不断制造、整合相应的教学工具,同时也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使学生能够变废为宝。或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教学工具、设计家庭小实验等,将课堂内外进行有效结合,补充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缺失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活当中寻找各种实验材料,使学生能够完成相应的科学实验。

(二)整合教学实验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地把握与设计。根据教材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如在进行“光”的教学时,光的来源和传播、凸透镜成像、光与颜色的实验都需要利用光源进行科学实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基本信息对实验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先了解光的来源和传播途径,然后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研究生活中的各种光线。通过科学仪器的展示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再具体分析光的颜色以及看不见的光等。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当中,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过多干预学生实验或将实验设计的过于简单。要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并使学生不断接受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求教师在准备实验器材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并在适当的时机将实验材料展示给学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使得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也能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基础知识较为牢靠的学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積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堂实验中。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对实验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具体的学习状况进行准确的教学设计。在这些过程当中,适当地给予学生引导,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敢于面对挑战,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课堂当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要进行及时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管理好课堂秩序,使学生既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遵守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秩序。

三、结语

本文根据现阶段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通过不断加强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结合生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德育教育,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有效调整,适当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艺菲.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172—173.

[2]汪奎发.浅谈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技风,2020(9):54.

[3]马香芝.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0(5):57—58.

作者:蒋业森

上一篇:英语教学优化途径研究论文下一篇:学校教育融合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