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

2022-04-23

1987年,《人民教育》曾发表了我在一次复式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六年来,许多地方为加强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也有一些认识问题和工作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为此,有必要再就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管理问题,发表一些意见。对十多年来复式教学管理工作的回顾复式教学自本世纪初引入我国,辛亥革命后逐步向全国推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 篇1:

如何提高辽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摘要】指出辽西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师资和教学三方面给出提高辽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奠定了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辽西地区的农村小学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而作为小学体育老师来说,我们也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手段,力求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整个学练过程中,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辽西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各级领导对小学体育教学重视不够

辽西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还相对滞后。学校各级领导和家长都追求文化课的高分,对学生往往侧重于“德”和“智”的培养,特别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学好书本知识,而非常容易忽略“体”和“劳”的训练。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各级领导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解层次较低,认为小学体育课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跑跳玩闹,只要不出什么危险就行。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要求不高,对小学体育教师也是放任自流。

2.小学体育教师层次不一,部分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辽西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以非体育师范类转型为体育教师的情况为主,中专体校和大专院校体育系毕业的体育教师较少。转型的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都较为欠缺,体育方面的素质偏低,致使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一般。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体育教师接受过相关专业的训练,在技能技巧上能够达到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继续进修,加深理论涵养。而大专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基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可是人数偏少,在小学体育教师中所占比例低。另外,个别小学体育教师不重视继续教育,松懈懒散,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放弃提高自身素质,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使小学体育课形同虚设。

3.投入经费有限,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以笔者所在的朝阳市凌源为例,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教育管理部门在体育教学方面投入有限,体育教学器材数量小、种类少,且较为陈旧,操场基本是沙土场地。虽然校方和某些体育教师多方面筹措资金,购买或者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体育器材,以便改善教学环境,但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辽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有很多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全方位的训练,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严重脱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辽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从总体上看,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在学校中不受重视,这种情况客观上导致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上无计划,不备课,不钻研业务,不追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简单地执行讲解、示范和练习的“三部曲”,或者放弃教学管理,干脆“放羊”。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不是在老师的管束下按部就班地操练,就是乱跑乱闹。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态度。

二、提高辽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建议

1.教育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关注和监督

教育局和学校领导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德智体三者要并重,要象重视德育、智育一样去抓体育。首先,领导应该重视并懂得体育教学,每个学年或者学期,专门检查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计划,督促体育教师的备课,组织人员定期听评体育课。其次,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在农村小学增加一定数量的教学器材,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最后,各级领导要关心和照顾辽西农村小学的体卫工作,多进行宣传教育,以转变某些校领导、师生和学生家长的错误观念,进行督促检查,使小学体育教学得到应有的重视。

2.建立稳定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辽西农村小学中多数体育教师都是兼职的,体育师范专业出身的教师数量较少。近年来,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兼职教师随时可能调换课程,将体育课视为过渡桥梁,极其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因此首先要稳定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笔者建议将一些有志于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组织起来,由体育师范专业出身的老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培训通过后再上岗。在学校,则要强调稳定教学岗位,设立专职体育教师,并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3.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小学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地设计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例如设计竞赛性质的练习或者游戏,把竞赛和训练科目糅合在一起,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爱玩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注意力时间短。这要求小学体育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一节课中设计多个兴奋点,寓教于玩,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小学低段的教学以养护和锻炼并重,重点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辽西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和观念上的局限,更要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安心本职工作,用心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源市城关中心校西五官蒙古族小学)

作者:于会茹

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 篇2:

再议有关复式教学的一些问题

1987年,《人民教育》曾发表了我在一次复式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六年来,许多地方为加强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也有一些认识问题和工作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为此,有必要再就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管理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对十多年来复式教学管理工作的回顾

复式教学自本世纪初引入我国,辛亥革命后逐步向全国推广。5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我国农村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复式教学作为方便儿童就近入学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办学形式,更迅速地得到发展,广大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在探索复式教学规律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在1980年12月做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千问题的决定》,继而在1983年5月发出《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并于1985年5月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4月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我国普及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80年代举国上下的艰苦努力,我国在已有91%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教育。在近十多年普及初等教育的过程中,复式教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表现在:

一、越来越多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把复式教学的管理列入了自己的议事日程。国家教委在1987年和1988年曾两次召开部分省、市、自治区复式教学研讨会,1992年继而召开了全国复式教学工作会议,在國家教委的推动下,许多地方相继召开研讨会、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有关农村小学复式教学方面的问题,并印发了有关文件。如山东省印发了小学复式班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评估意见。江西省公布了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工作管理暂行条例和教学常规,在全省试行。

二、越来越多的地方教研部门针对复式教学的特点和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而且在许多地方形成从县到学区到学校的教学研究网络,制订了教学常规要求,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交流经验、专题研究等活动。还有一些地方(如福建、山西、湖南、江西、浙江、河北、山东、云南等)建立了复式教学研究组织,在省际之间也形成了民间的协作研究组织,把从事复式教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教师、教研人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复式教学的规律。

三、越来越多的师范学校和进修学校重视复式教学的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复式教学法教材,作为面向农村的师范学校的必修课程,并且重视为农村复式小学培训教学骨干。

四、国家教委在小学教材建设中,专门委托河北省组织力量编写了农村复式小学教材。浙江省和山西省的吕梁地区也编写了语文、数学复式教材。

五、在全国形成了若干复式教学研究基地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并为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编辑出版了专业刊物。

但是,在当前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重视了对复式教学的管理工作。这里,既有对复式教学的认识问题,也有管理工作忽视复式教学实际,缺乏针对性,陷于一般化的问题。因此,提高认识,针对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特点和实际,进一步加强管理,是当前提高复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几种模糊认识的分析

为什么有些地方对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

例如,有些同志认为复式教学“可有可无”,甚至提出要通过并校撤点,以单式取代复式教学组织形式,持这种认识的同志可能不了解,使学龄儿童能够就近入学是在农村普及初等教育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一份在1987年对9个省、市、自治区11周岁少年抽样调查的材料说明:居住村设有完全小学的,就学率为93,5%;居住村只设有初小的,就学率为86,4%;而居住村未设学校的,就学率只有83,2%。我国的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林区、牧区、水网地区、海岛和边远地区,居民点布局分散、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小学生源有限,采用复式教学形式编班是必然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还会有所增多。据统计,1991年我国农村小,学有复式班333193个,占农村小学班级总数的10,3%,另外还有173728个教学点。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11个省、自治区农村小学复式班所占比重在10%以上,计:山西占36,2%,浙江占26,3%,陕西占26%,内蒙古占19,5%,云南、青海各占18,5%,广西占16,7%,河北占14,9%,甘肃占13,4%,江西占12,5%,福建占12,2%。1992年,全国农村小学复式班增加到355192个。由此可见,复式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应农村普及教育产生,随农村普及教育发展的,也必然在一定时间内根据农村普及教育的需要而继续存在。

又如,有同志认为复式教学的教学任务多元,直接教学时间少,教学环境复杂,相互干扰多,因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持这种认识的同志只看到了复式教学不利因素的方面,而忽视了复式教学还具有潜在优势的方面。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掌握和运用复式教学的规律,在教学中就完全可以扬长避短,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如有材料介绍,福建省安溪县1986年曾对本县18个学区的218个复式班书面考试的成绩进行调查,高于全县平均成绩的复式班占复式班总数的34,4%,达到全县平均成绩的占39,9%,低于全县平均成绩的占25,7%,另有材料介绍江苏省金湖县的一次统计,1992年该县小学语文、数学双科及格率为91,5%,而复式班为90%,与单式班的成绩差距甚微。这个县还对3所复式小学1979至1992年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毕业后升入初中就读的占96%,已升入高中、中专、职中就读的占20%,已升入高等院校就读的占6%。这个比例,与同期全县小学学生毕业后继续升学的比例基本相同。由此可见,影响复式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培训师资和加强管理,使教师掌握和运用复式教学的规律,而绝对不能得出复式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妨碍教学质量提高的结论。

再如,有同志认为在农村小学采取复式教学形式,其办学效益不高。持这种认识的同志可能不了解,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衡量其办学效益,一要看能否保证学龄儿童都能入学,受完初等教育二要看能否达到小学阶段的培养要求;三要看教育成本是否适当。以上三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有一份材料介绍西南某个山区县,人口有16万多,面积为2380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8人。辖30个乡镇,每乡平均人口5400多人,面积近80平方公里。在这样一个居住分散的深山区,小学如何布局才是效益最好的?如果只按规模效益去设计布局方案,则全县只能设置34所小学,即平均每70平方公里才能设置一所小学。显然,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就近入学。如果从低年级起便实行寄宿制,则国家、社会、家庭的投入都会加大,又超出了实际承受能力,因而也是行不通的。如果在这个县完全按每5平方公里设置一所小学的设想去办,则全县要设置470多所小学,平均每校只有38人,且都成了多级复式小学。这样做,虽然方便了适齡儿童就近入学,但不利于提高师生的编比,不利于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也不利于管理,因而并不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样也是不可取的。经过分析后,这个县采取的方案是:将小学分成初、高两个阶段。高小部分按学区设置,实行寄宿制;初小部分按就近入学原则分散设置,采用复式教学形式。应该说,这是符合这个县实际的办学效益较好的方案,而在这个方案中,复式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很明显的。

对发掘复式教学的潜在优势、完成小学培养任务的认识

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最初阶段,承担着促进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的培养任务。无可讳言,复式教学形式由于受到条件的制约,确实对培养任务的完成有着不利的因素。但是,如果我们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去分析复式教学的规律,就会看到,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又同时存在着潜在的优势,从而可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完成小学教育的培养要求。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强调必须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复式教学形式虽然在一个班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但是每个年级的学生数不多,教师承担着对学生实施各方面教育的任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这些都有利于使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弥补缺漏。

二、有利于“五育”之间的相互结合和各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小学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为宗旨的国民基础教育,强调必须向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复式教学要求教师身担数职,对学生全面负责,利用一切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德、智、体、美、劳各育之间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作用,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要求教师承担多年级、多学科甚至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从而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渗透,以及年级之间的纵向联系与渗透。复式教学的这一特点,使教师工作负担繁重,不能不说是很大的困难,但也不能不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潜在的优势。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我们知道,复式教学的基本特点:一是教学任务的多元性;二是教学过程的交替性;三是教学环境的复杂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直接教学(即“动”)与组织学生完成自动作业(即“静")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学生、小助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每节课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养成不断获取知识的意向,发挥小助手的助教,助学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正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强大动力。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教育也可以说是培养人获得在社会中生存、劳动、发展能力的教育。其中学习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复式教学课堂组织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动”“静"交替、讲练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认真预习,积极思考,主动答问,热烈研讨,完成作业,相互检查,复习巩固,等等。由此可见,复式教学虽有直接教学时间少的不利因素,但又同时存在着学生独立学习时间多的有利因素。而这种潜在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五、有利于发展非智力因素。发展非智力因素同发展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复式教学班的授课环境存在着相互干扰、分散注意;力等不利因素,教师更需从学生入学开始,即着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毅力,善于排除干扰,能集中注意力和具有自主、自制能力等。同时在复式教学班中,既有低年级也有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善于发挥学生之间以大带小、互帮互学、相互促进的作用,因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进一步加强复式教学管理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对复式教學的管理,除了解决本文前边所讲的认识问题外,还需要从复式教学的特点和当前的实际出发,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那么,从,管理上看,复式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有哪些特点呢?第一是学校布点分散,多在乡以下的村落,学校规模较小,少的只有十几名学生,多者也不过百名,而且有相当一批是只有一位教师任教的“单人校”或教学点,第二是复式教学同单式教学不同,除具有教学共同应遵循的规律外,还具有特殊的规律。第三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信息来源少,学习机会也少,而民办教师的比重较大,一部分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不高。针对以上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复式教学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县、学区、片、学校四级复式教学研究网络。针对复式小学布点分散、规模较小的特点,开展教研活动尤其要注重发挥学区中心小学和各片的校际教研组的作用。在四级教研网络中,各个层次所承担的教研任务应各有侧重一般来说,县和学区两级应把教研工作的重点放在针对每个时期复式教学的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和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上,片的校际教研组和学校应把教研工作重点放在组织教师研究教材,指导教师认真备课和引导教师改进教法上。

二、加强复式教学常规管理,复式教学常规是复式教学规律的体现。复式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复式教学管理,必须首先抓常规管理。常规包括编班、排座制定课表等班级组织方面的工作,掌握教材、处理教材、备课、写教案、准备教具筝课前准备工作,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培养小助手、课堂常规的养成训练等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各种活动的组织安排和教学质量的考查等等。复式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据此对教学各个环节提出规范要求,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严格要求教师、学生,形成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对教学工作的诸项要求中,有一条重要内容是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课程方案。从今秋开学起,小学已开始逐步执行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结合复式教学实际,对复式小学的课程设置有两种要求:一种是按新的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另一种是开全课程有困难的地方,允许适当减少课程门类,可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常识四科,也可开设语文、数学两科,但都要加强德育,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和进行劳动教育。

三、加强复式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当前的实际,应强调抓好以下几点:

1,要认真抓好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培训工作可分以下层次进行:一是全员培训,即使每位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都能掌握复式教学的规律,过好复式教学的教材教法关。二是上岗培训,即形成一种制度,使今后新任教师在上岗前都能接受复式教学的业务培训。三是骨干培训,即通过进修、結合教研,使县、学区、片都能逐步形成一定数量的从事复式教学的骨干。

2,要认真落实面向农村的中等师范学校对学生的有关培养要求。即在教育专业课程中,适当增加复式教学的内容;在见习、实习活动中,适当安排复式教学的项目。如果服务区内复式小学比重较大,还可把复式教学法列为学生的必修课。

3,要关心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各地应从实际出发,积极改善复式小学的办学条件,关心从事复式教学教师的思想和生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在待遇上,除了同单式班教师同工同酬外,还应在工作量的计算上做出特殊规定,或在岗位津贴上采取优惠措施。对从事复式教学的民办教师,凡是经过县级考核正式聘用的,务求依据国家的政策规定,落实他们的工资待遇和“老有所养”问题。如遇吸收公办教师时,则应在相同条件的对象中,在录用政策上向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倾斜。

4,要从多方面为教师从事复式教学工作服务。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机构以及学区中心小学在管理工作中都应树立为教师教学工作服务的观点。例如各省、市、自治区应根据复式教学实际,为教师编写教学参考书,帮助教师掌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改进教法,选用教具、使用小助手等等。又如各级教研机构都应根据复式教学的需要,为教师提供教育信息服务,帮助教师了解外地的教改动态、教学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再如组织教师业务学习,不仅可以请他们到县、乡来,还可以通过巡回教学、函授教育,或采用电化手段,“送教上门”。

5,要重视发挥复式教学研究组织的作用。复式教学研究组织是地方教育行政和教学研兖部门加强复式教学管理工作的助手和伙伴,要重视这些群众组织的力量,支持他们根据复式教学实际,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研讨、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中的组织作用。

作者:陈德珍

体育活动农村小学德育论文 篇3:

浅析加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

摘 要 实际的教学中,品德教育课并没有到學校,老师及家长的重视,他们仍然将其作为辅助科目放在了次要位置上。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育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品德教育课更是形同虚设。本文以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为起点,分析了如何加强村小学思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品德课;现状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重要性

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的树立

小学生是初步建立人生理想的最适年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光靠自己来制定人生理想,需要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有一部分在提供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就培养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德育的发展。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

2.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凝聚力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就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团体的凝聚力得以增强,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摆脱每个家庭“小皇帝”“小公主”宠爱的阴影。发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种价值观被学生群体共同认可后,这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青少年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针对农村优势,加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优的教学

(1)多走出校门。针对农村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要尽可能挖掘教材中一切可能走出校门,融入自然的机会,运用好这些自然资源,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通过走出校门、走进家乡的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从小就熟悉的家乡有了新的认识。春天黄黄的油菜花,秋天沉甸甸的稻穗,弯弯的小河,高高的山峰,都蕴含着情愫!有那么多令他们心动的地方。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可以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

(2)多配合家庭。既然农村儿童较早参与了家庭的生活生产劳动,那么这就理应成为我们开展品德教育的良好资源。但农村家庭的家长,一般文化程度比较低,这又是不利的一面。要开发这种资源,就必须在取得农村学生家长的配合上下功夫。因此,在广大农村小学,利用“家长学校”这个载体,对农村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浅显易懂的儿童健康心理、儿童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近年,许多乡镇政府在农村小学中办种种文化补习班,学校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农村“家长学校”办好,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科普知识的培训,以取得他们实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上的支持。这样,许多把品德融入生活的教育活动,就能得以顺利开展,就能教出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农村品德课来。

(3)多联系社会。农村社会有那么多的乡村文化活动,其中不乏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素材。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去调查了解自己从教地方开展活动的内容,结合新课程要求,筛选出能为教学所用的“精华”部分。然后,要与当地的各种组织,如村委会、村老协会等取得联系共同协商,确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内容。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接受良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他们正确认识生长、养育自己的这个社会环境,养成良好的中华美德,为长大后迈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

1.农村小学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小学德育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德育观念,增强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对师生起到较强的激励作用,激发师生团结奋发的热情。

2.要创新农村小学德育教学方式

教师们必须坚持时时、事事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思想道德课按照文化课程的教育方式来开展,坚持教育多样化,把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内外、联系学生言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性格品质。

(1)改革德育教学形式。在小学阶段,老师是孩子们心中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巨大的。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课的过程中要彻底剔除“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共进,寓教于乐,将课堂内外结合教育,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图文并茂,把德育教学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领域,不但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2)抓优秀典型,树良好榜样。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用正面的好人好事感染学生。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多给予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

(3)加强学校、班集体文化活动。现在很多农村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又是留守儿童。学校或班级要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同学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增强集体意识,例如举办一些体育活动、益智类活动等。比赛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主动去结交朋友,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帮互助,增进友谊。比如,我班有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由于父母在外地务工,缺少家长的关爱和引导,比较封闭,不爱和同学交流,自卑心理严重,但是他的体育成绩非常出色,于是我推选他为体育委员,并鼓励他在学校参加举办的运动会,结果他取得了三个第一名,他说,当老师和同学为他呐喊助威,给他鼓励加油的时刻,他体会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慢慢地他与其他同学相处得非常融洽,变得开朗乐观。

(4)建立完善的思想品德评价制度。通过笔试,我们只能考查出学生对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掌握了多少,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思想品德究竟有多高。为了搞好评价工作,要建立和健全学校、班级的考核制度,使评价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避免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全面地、发展地看待每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善于和适当评价学生的言行,及时肯定学生好的行为,让外部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动力,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向好的人和事学习,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带有批判性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清楚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张白纸,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老师手中的画笔,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成功与否,对孩子优良品质的形成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孩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了祖国的未来。

作者:周燕媚

上一篇:教师教法上的教师德育论文下一篇:教学改革下的大学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