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德育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就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工作经验对德育教学策略提出了设想。【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制约因素;工作设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 要】德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绝大比例的现状,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问题更加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学校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对德育教育的厌倦等方面。但是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还是可以通过改善德育教育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与课堂相结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等方式加以应对。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应对策略

德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出發点和落脚点。德育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阶级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影响,并将社会公认的思想和道德意识按照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传授,从而使被教育者接受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于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绝大比例的现状,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问题更加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将道德修养的教育从小学生做起,将文明古国的灵魂继续发扬下去,教育出拥有优秀中华民族的栋梁。农村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是学生品德的形成阶段,小学作为一个极易受到各种思想影响的阶段,在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孩子在心里接受它,而且这一阶段,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古人所云“三岁看老,百岁瞧小”,早已道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及时的进行德育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鲁迅先生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教师应该抓住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结合几年来德育工作的实践,目前农村小学生道德状况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不良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在道德认识和行为养成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学校对德育教育的忽视。农村小学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忽视主要原因在于师资力量不足和德育教师知识欠缺。大部分农村学校将“主科”作为学生培养的主要课程,这就使得德育课、体育等“副科”成为只在应付上级检查时才会开设的形式课,自然使得这些科目的老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需要。即便是一些学校配备德育教师,但多是因为年龄大、知识体系老旧、“主科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从“主科”岗位退下来的非专业教师,由于其缺乏德育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必然成为阻碍德育教育开展的另一个障碍。

其次,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媒体走进人们的生活,而社会上崇拜金钱和权力的声音被小学生所吸收。这些声音逐渐削弱他们对德育学习的动力,他们会认为只有学好知识才会获得金钱和权力,从而忽略了德育素质的学习。另外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牢固的、正确的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所以,随着小学生对互联网的接触,网络上传播的一些暴力和黄色信息让小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逐渐模糊,因此更会导致少年犯罪率的升高。不仅仅是社会环境,家庭对小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现在很多农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人过度的宠爱使孩子形成强烈的自私心理。生活中遇到事情都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貌和自律意识。而父母又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道德教育。

第三,学生自身对德育教育的厌倦。目前德育教学方式单一,很多小学以品德课的方式独立于其他课程学习开展德育教学,不能完全的渗入到整个小学学习阶段的各个环节。而课堂教学普遍采用模范教学法、说理疏导法、自我教育法和品德评价法。这些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单调抽象,即便是榜样示范法中教师现有教材案例距离学生较远,实际示范作用有限。

三、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应对策略

目前,基础教育正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然而,德育教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尤其是其教育形式更需要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创新。

一是改善环境,为德育教育奠定基础。首先要营造文明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里所提到的环境包含学校文化环境和学校自然环境两部分。学校文化环境是实现德育教育的软基础,体现在校风校训、学习风气、班级风气等方面。校风校训一直为德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氛围;班级风气相比校风校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因此学校应深入发现、发扬学校的优良学风、以及优良的班风。另外校园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的硬件,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优美整洁的学习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有機结合社会、学校、家庭,创建和谐的德育社会环境。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因此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一种良性的循环,为学校开展德育的创造良好局面。

二是以人为本,拓展德育教育途径。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成新的德育内容,积极试探多样的教育方式。要着重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现实生活状态,领会学生的品德基础是在哪种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然后帮助学生确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寻找行之有效的自我完善的办法。除此之外小学德育教师还要真切地把握学生在生活中的压力和恐慌等情绪发生的诱因,并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品德教育的最佳开展时间。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指导、帮助,最后在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的同时,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因此,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开展德育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是课内课外相结合。相比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将施教的场所局限于教室内,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教育全部的行为。所以要想改善德育教育现状就要将以管制型和灌输型为主的德育模式改变为以“重在实践、结合课堂”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做到“三融合”,即“以学生为中心”与“依校规治校”相融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融合;“学校培养”与“社会、家庭熏陶”相融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竞赛活动等让学生接受锻炼,在实践中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在开展实践锻炼时,教师还要注意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利用实践锻炼的机会提升其德育素养。

总之,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小学生将成为国家的发展动力来源,所以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他们成为国家发展动力的基础。我相信随着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家长、社会都会行动起来,把孩子真正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何立信.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中国校外教育[J],2015(11)

[2]缪瑞丽.浅谈小学德育管理.科学导报[J],2015(6)

[3]秦文娟.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J],2014(29)

[4]韩伟东.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教育[J],2013(36)

作者:杨惠娇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2:

浅议制约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因素及工作设想

【摘要】德育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就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工作经验对德育教学策略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制约因素;工作设想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不难看到,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也遇到了许多复杂的情况,校内校外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基層一线工作也有二十几年了,目睹、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虽然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做得很累,很辛苦,但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学生随口说脏话,打架斗殴,校园黑帮,甚至出现弑亲等血淋淋的事实。为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收效却甚微呢?根据我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制约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制约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1.留守儿童多。现在的农村家庭,父母或单方一人外出打工者居多,孩子多跟随爷爷奶奶、亲戚生活。爷爷奶奶对孩子是隔代教育,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顶在头上怕摔了,不知道怎么疼是好,溺爱有加,骄纵惯养,别提管教了;亲戚多是不愿深管,管松了等于没管,管紧了怕孩子家长有意见,不好管。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疏于管教,时间长了,难免被社会不良风气所侵蚀。

2.分数至上。现在家庭孩子少,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很大,要求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很多家长喜欢与授课教师、班主任沟通交流,但是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关心孩子每次的考试情况和在班级的排名。考得好的,家长喜笑颜开,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考得差的,父母就会觉得很没面子,对孩子又打又骂,不是混蛋就是笨蛋,不是笨蛋就是滚蛋,从不帮助孩子查找分析原因,给孩子关心鼓励的就更少了。

3.家庭暴力。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独断专行,封建家长式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教育观念,孩子犯错了,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暴打。殊不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凡事做不到以身作则,只知道用暴力解决问题。试想,在这样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心里能健全吗?

4.所处环境特殊。例如,父母离异的家庭等。本来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非常不幸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会留下严重的创伤。孩子是不幸的,更不幸的是父母离异之后,双方特别是年轻的父母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推卸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把孩子推向社会,推向他人。这部分孩子从小就缺乏健全的关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有的流浪街头,有的寄人篱下,有的则成为父母的出气筒。

(二)学校因素

1.重视力度不够。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实行十几年了,有的学校确实比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强调“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但是也不难看到,在许多农村中小学,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学校领导仍然把分数、成绩、升学率等作为学校第一要务来抓,而对于德育教育,却是“思想上认识,行动上轻视,评价上忽视”,把德育工作当作学校的附庸、从属,当成可有可无的工作,认为只要思想上认识到就行了。

2.德育队伍不健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加强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但在实际中,小学一般只设少先队辅导员一职,没有专职的德育教师,师资严重匮乏。

3.德育课程不能落到实处。现在许多农村小学,特别是基层的村级小学,很少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的,即使按计划开齐各门功课,也不能够严格执行。在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课程仍然被当作副科对待。很多农村学校设有思想品德教育课,但那只是写在课程表上,真正按课表来落实的很少,大多数都被数学、语文、英语等所谓的“主科”挤占了。

4.德育活动形同虚设。新的《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在实践中建构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但在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只是一句口号,没有辅导教师,没有活动基地,没有活动经费,加上农村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校的德育活动大多停留在书面上,学生真正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

5.德育评价机制不科学。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也不够科学,重背诵轻实践,重道德判断评价轻道德行为评价,唯一考核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途径就是思品考试。然而思品考试的分数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发展状况,有很多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考试时得高分甚至满分,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个道德不合格者,是个知行不一的两面人。

(三)社会因素

1.违规网吧。我校地处集镇边缘,集镇上有三四家黑网吧,虽然有关部门有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不许进网吧,但是网吧里未成年人还是很多。一些网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无视法律法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容易误入歧途。

2.不健康影视。现在社会科技发达,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电视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传播媒介的普及为人们带来精神上享受的同时,也给少年儿童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上充斥着一些不健康、低俗的信息,难免会对青少年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3.社会不良风气。农闲的时候,人们大多无所事事,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众赌博。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怎么会不染上一些恶习呢?

二、开展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设想

针对上述制约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因素,结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实际情况,我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如下设想。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要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把德育教育当成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此,我认为,作为学校领导,要站得高,看得远,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发展眼光,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硬、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宏伟、长期的工程,需要各级教育战线的德育工作者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抓出实效,抓出成果。如何打造一支政治硬、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呢?我认为:一是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二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三是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净化德育环境

教育孩子不单纯是学校的责任,它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帮助。因此,学校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结合正在开展的“双走入”(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活动,发动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家访,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教育走入学生家庭,使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进而行动起来。有了家长的监督、学校的教育,孩子就不会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就不会出现“5+2=0”的现象了。此外,家长会也是强化学校与家庭联系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外,学校还要通过校园广播网、宣传栏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教育知识,争取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让孩子远离“黄赌毒”,远离低级趣味,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改善育人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育人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体育、艺术、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配合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而使学生知道学校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抓物质文化建设,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净化、绿化、美化校园,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办学效益;其次要抓精神文化建设,学校领导应以优良的领导作风促进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争优创先活动,抓榜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圍;再次要抓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德育标准,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并认真落实,使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以达到育人目的。

作者:陈加胜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要】当前,部分农村小学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不能利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导致小学生德育教育缺失,不能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教育管理部门需针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进行分析,统一规范与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与控制方案,培养小学生的思想素养,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 问题 解决措施

农村小学德育教师需针对教育形式进行创新,树立正确观念,创新教育途径,将德育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保证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建立多元化的控制体系,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分析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难以协调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无法利用合理的方式应对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正确的观念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家长与教师都重视小学生的考试分数,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主要科目,而忽视德育方面的教学工作。主要因为家长与老师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未能制定完善的示范与评价等机制,难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严重影响各方面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二)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

我国很多农村区域小学在德育教育期间,只能将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未能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德育知识,没有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与制度,难以全面提升德育教育水平,甚至导致小学生出现反感与抵触的现象。

(三)教学方式与途径较为单一

农村小学德育教师未能创新教学途径,不能针对学校工作进行合理的管理与严格分析,只能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法将家庭教育融入其中,导致教学效果降低。部分家长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都是由老人照顾孩子,而老人对于孩子会过分溺爱,无法利用德育教育方式实施工作,导致出现教育缺失的现象。同时,一些家长没有树立正确观念,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未能根据德育要求等制定完善的家庭教育机制,无法合理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法完成工作,导致教学水平降低。

(四)缺乏科学的指导方式

农村小学德育教师在工作期间,未能选择科学的指导方式实施工作,没有根据德育教育要求与特点等实施工作,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同时,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未能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方案,没有使用合理的教育方式。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措施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小学德育教师需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培育工作力度,在培养小学生智力的情况下,制定完善的素养教育方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创建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同时,学校还要根据德育教育要求,将教学工作融入教师考核工作中,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实施工作。

(二)加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力度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需重点关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根据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与思想素养等,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学生之间合理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站在小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倾听学生的建议与意见,在全面引导的基础上,给予小学生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

(三)将学校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可将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联系在一起,合理创建家庭教育机制,保证在家长的支持下,提升德育教学水平。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行为。其次,教师还要与家长相互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与生活情况,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与行为,创建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证工作效果。

(四)对教育手段进行完善

农村小学德育教师需创新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方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首先,在教学内容创新的过程中,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机制,筛选最佳的管理方案,创新教育形式,利用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可制定现代化的教育机制,合理使用多媒体工具,例如: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小学生创建情境,指导学生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1]。

(五)合理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需合理开展德育教学实践活动,利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制定现代化与多元化的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小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结合小学生兴趣爱好特点等,创建实践机制。例如:带领小学生参观污水厂,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得學生养成珍爱生活与节能环保的习惯[2]。

三、结语

农村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明确自身教学问题,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明确教学特点与要求,创建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协调德育教育元素实施工作,提升教学水平,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秦文娟,李巍,张立冬等.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0):69-69.

[2]王飞,李其美.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几点感想[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9):1-1.

作者:赖仲荣

上一篇:中班幼儿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传输技术通信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