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22-09-11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不能仅把科学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 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 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渗透哲学精神, 与人格培养及其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更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眼光、具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因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主要是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

一、在科学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科学态度应该是指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对这些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或行为, 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是实事求是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他能撬动地球吗》“寻找杠杆的秘密”时, 老师应要求学生先认识实验装置“杠杆尺”, 按科学程序进行, 先找出“杠杆尺”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然后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 由表及里;在教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 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 以便分析研究。这样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使他们获得了方法, 又使他们获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在学生的实验中, 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 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也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教学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池》中有一个小组实验《用电池点亮小灯泡》, 在做实验过程中, 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就先叫他们按照老师所讲的方法仔细检查一下线路是否连接正确, 小灯泡仍然不亮。于是我就叫全班学生帮他们这一小组找问题, 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 但还是没有使小灯泡亮起来。于是, 我就首先肯定了该小组做法, 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 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 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中间空了, 不能用了, 当他们换好材料后小灯泡亮了, 他们成功了, 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在科学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 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生活细节, 我们科学教师就要从生活细节入手, 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 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 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 教育他们要爱护循环使用教材, 珍惜国家森林资源, 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 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 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 还要注意循序渐进, 并要贯穿始终。比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 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 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实验室的洁净, 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实验结果。通过反复训练, 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 对社会负责, 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三、在科学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的团结合作与互助精神的培养

现代社会提倡团队精神, 提倡交流、合作, 团结就是力量, 合作才有出路。在当今劳动分工日益细密的情况下, 靠个人的能力成功的机会更少了。合作已经成了人的一种能力, 是成功的基础。因此,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就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 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 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 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 增加合作意识, 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 比如:我在教学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 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 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 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 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 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 又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使他们能够健

康成长。◇

四、在科学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是走向成功的

生子关键。女而, 现在中国家庭的孩子再加上几千年的传统思, 想大多, 使得这些数都是独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 人们为般的宠爱, 特别是现代改变自己的生育存女的条父件母和都给外子出女打创工造, 好是的他条们件的, 公绝婆大或多外数公子、教外皇手, 能婆在力或这差亲种, 戚做环照事境料情里他缺成们乏长的耐的生心孩活, 子, 没分他有辨们毅能更力力是是弱太件, 很上动育正常的事, 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

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由

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 所以他们兴趣高, 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 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 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监督, 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 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 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 课上学生观察种子, 学生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 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 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 我在学生兴趣下降, 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 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 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又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 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五、在科学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参观、考察的能力和主人翁责任感的培养

教学中,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 是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 走出教室, 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 结合教材, 开展考察、参观、调查等。例如:在讲到水域污染和保护时, 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第一手资料, 我带领学生到离学校300米叫龙岗桥的地方, 他们发现河水的颜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从感性上懂得了什么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实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 研讨了河水污染的危害。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 使学生懂得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 增强社会责任感。

上一篇:实施语文美育的原则和方式下一篇: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