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科学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提出了应该从“教”“学”“练”的实效性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效率,才能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1: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摘 要: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具有科学性和活动性的显著特点,对于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尽量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问题;策略

作者简介:高国庆,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中心小学校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科学、美术教学工作。(重庆 401319)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逐年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农村小学教学水平也大幅提升。我国现阶段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受到班级人数超编、学校软硬件条件、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校方配合度不足、实践时间较少、实验材料无法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等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无法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也无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笔者基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研究和分析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提升我国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一、采取全新的评价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要求家长提高对自己孩子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关注程度,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完成实验器材的制作,如果有条件还要和小学生一起进行科学实验。但需要注意的是,受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农村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家长更关注考试成绩,忽略了科学实验对培养儿童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加之平时闲暇时间较少,绝大多数家长都无法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完成科学实验活动,受此影响,教师所布置的课后实验活动成为可有可无的活动,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以敷衍的态度来完成。对于该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全新的评价方式,不再继续沿用过去期末质量检测的评测方式,而更加关注学生平时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按照学生日常科学实验的效果进行评价,便于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全新的评价方式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及其家长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活动当中。举例来说,在开展“种子的萌发”的教学活动中,因为实验活动对时间空间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就要求家长必须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外实验要求,帮助学生创建实验条件,积极完成实验。在实验完成后,教師严格认真地采取量化评价的方式来考评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记录。采取这种全新的评价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及其家长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参加整个活动,孩子们变得豁达开朗,科学实验课堂上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

二、充分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创新开发实验器材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必须将充足的科学实验器材作为重要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逐年提高对农村小学教育的资金投入,农村教育现代化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教育装备得到了有效的补充,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济条件受限,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还是存在着器材不足的问题。对于广大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现实生活素材,以避免器材不足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造成的负面制约影响。举例来说,在开展“简单电路”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涉及大量与灯相关的知识内容,由于灯具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方便地进行购买,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现实生活素材,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之后,组织他们开展进一步的电路探究活动。通过实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

三、避免时空限制,提升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时空限制广泛存在于我国小学教学课堂之中,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殊性,加之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内容多涉及面广,导致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最大限度地通过课外实践基地、家校配合的方式来避免时空限制,提升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课堂教学时间相对较短,一堂课仅四十分钟,而部分科学实验活动必须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实验结果。举例来说,在开展“看月亮”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月相变化规律的学习,但实际观察活动必须放在课余时间进行,这就必须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观察实验活动。这样一来,由于小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欠缺必要的恒心和毅力,他们很容易就会放弃观察实验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和学生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积极地监督学生课外观察实验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坚持完成观察实验活动,不仅培养了其观察能力,而且增强了其毅力。

教师应当积极完成科学实验基地的建设工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首先,部分教师态度不端正,作风懒散。作为中小学理科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应该知道实验教学是其履行教学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缺乏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爱岗敬业精神,部分教师懒得动手做实验,省略、删除实验教学内容。其次,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差,实验动手能力低下,不愿、不会做实验,更不懂设计实验。具备这样实验教学素质的教师是很难完成实验教学工作的。举例来说,在开展“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营造养蚕场所,以小组分工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与蚕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培养其分工协作的能力。

四 、注重课堂导入,营造趣味化教学情境

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地开展了十多年,但一些学校和教师始终把科学课当作“副课”。有些地方将其作为学生毕业质量检测的必考科目,只是按照应试教育的老办法安排课程,没有足够重视。科学教师一般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工作量比较大,他们整天围着所谓的“主课”转,专心用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忽视科学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经常为应付考试集中时间找一些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程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导入阶段营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保证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在科学实验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采用多样性、趣味性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尤其是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科学实验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索的好奇心。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具有科学性和活动性的显著特点,要尽量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对于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尽快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打破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的限制,为小学生营造更为优秀的实践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东红.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教学有效探究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6).

[2] 董洪磊.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6).

[3] 田富秀.探讨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技风,2017,(8).

责任编辑 罗 佳

作者:高国庆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2:

均衡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探讨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科学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提出了应该从“教”“学”“练”的实效性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效率,才能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实效性

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策略以来,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不再“尴尬”, 上级政府部门配备了实验器材,再不用“讲科学”“读科学”。重视了实验教学,不再“纸上谈兵”,实验教学成了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环节成了重要的教学环节。那么,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上课的四十分钟内最大限度地理解知识,并在情感和方法上有所收获,达成实验教学的目的?我们认为应该从教、学、练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效率。

一、 “教”的实效性,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障

(一)优化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纽带

“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操作(记录信息)→汇报结论”是我们优化后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把固体放入水中》,我们就按照“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实验操作(记录信息)→汇报结论”的教学模式展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先用电子白板展示海面上180吨的大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而不沉到水底,然后揭示板书课题:把固体放在水里。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固体,苹果、螺丝、玻璃球等,猜测一下哪些上浮下沉?需要动手实验操作,记录信息,最后汇报结论。这样优化教学模式,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愉快,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促进了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

(二)准确的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催化剂

无论是对教材的“胸有丘壑”,还是对创设情境的“驾轻就熟”,都需要语言贯穿全课。科学是抽象的,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是严谨的、准确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是容易分散的,所以我们的语言必须富有感染力。

二、“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一)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和经历实验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基础。在《把固体放入水中》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大胆预测固体的沉与浮,并让学生知晓这只是科学预测,并不代表科学结论,结论需要动手实验才能得出。在学生动手实验中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观察实验结果,教师注意对学生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学习科学,不在于学多么高深的知识,而在于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习惯。

(二)贴近生活的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真正懂得科学是来自生活,认识到生活处处有科学,从而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培养应用科学的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用科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在《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中,铅笔、树叶、大米、盐等实验材料都是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在让学生理解溶解这一现象时,教师就再现生活中的场景。妈妈洗衣时洗衣粉的使用,爸爸喝咖啡时加的糖,做菜时投入的味精……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此时派上了用场,学生兴趣盎然,提高了课堂实验效率。

三、“练”的实效性,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一)规范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有很多科学实验都要借助仪器进行,因此仪器的使用情况直接决定实验的成败,影响探究的效率。很多仪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操作方法及要求,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例如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有很多要求,如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等;点燃酒精灯要用侧面由下而上点燃,点燃后火柴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不锈钢实验盘中,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这些技能。实验完毕后,材料整理得规范有序,也要练习。

(二)教师巡视实验,确保有效进行

学生小组实验并不意味着我们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突发事件,以免造成课堂的混乱。

总之,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上好科学实验课,就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准备实验器材。我们如果从“教”“学”“练”这三方面认真分析准备,分析学生情况,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生动有趣、实用和具有探究空间的环节,就会减少缺憾,为学生呈现出记忆深刻的高效实验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雪华.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对策[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4).

[2] 王祝兰.小学科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发展,2010,(7).

作者:张丹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过程。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课的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本文着重从“深入研究教材,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引导学生指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两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在工作中的具体教学策略,望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有效性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农村科学课教学一直以“讲-背- 查”这一贯有模式进行,学生应有的科学思维、科学习惯、科学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培养。而科学课大部分知识应是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让他们去发现、理解、运用的。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不妨以实验为突破口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我认为,要想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应从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

一、 深入研究教材,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引导学生指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1、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等功效,它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要保证课堂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清楚、衔接自然有序之外,心中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要理解什么概念,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教师要了解得清清楚楚。因此要注意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细化,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并随时反馈目标达成情况。

2、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的物质基础。没有“材料”就没有 “经历”。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经过精心设计,有着丰富内在联 系的材料,是蕴含着某些关系和规律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通过有结构的材料,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卵石的形成是一个极为漫长的演变过程,教师可运用电教设备,模拟高山风化、河水冲刷、搬运、岩石自身的撞击等情景。课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卵石的异同,然后提问:“卵石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观察录像中的高山和由高山上流下来的 河道,以及河道上游、中游、下游不同的情景,给学生以启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各种“有结构”的材料:装有砂石的“塑料河床”、水桶、瓶子、碎砖块、沙土、酒精灯、页岩和镊子等,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设想,加深对卵石形成原因的认识。

3、引导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有效探究的前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问题,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前奏。我们的科学探究正是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科学性的问题最好是由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现象或事物所引发的,并且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例如在执教《空气》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 问题的: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空气的了解,然后给学生一个保鲜袋,让学生玩空气,通过玩,再发现空气的特点,并且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我在同学们交流了对空气的发现后,拿出一个气球吹给学生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了。接着,又拿出一个饮料瓶,把气球放进瓶子里,并且套在瓶口上再吹,但老师没有马上吹,而是问学生能不能吹大?大部分学生都说能,然后老师请学生上来哈欠,结果与学生的猜测不一样,这个时候这位老师便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是什么原因呢?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便产生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由此开始。

二、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1、优化实验方案是有效探究的催化剂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多种实验方案并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并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例如在教学《摆的秘密》这一课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控制变量,知道实验应按什么程序操作,明确观察了解那些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摆由哪些因素构成,哪些因素可能对摆的次数产生影响,如何改变这些因素便于学生做出科学分析,逐一改变好,还是全部改变好。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发展,逐一改变便于进行科学分析,整体改变让我们难以做出判断。所以,在设计这一实验方案时,学生先改变摆的重量,再改变摆线的长短,最后改变摆的距离。通过三个连续的实验,学生发现, 物体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几乎无关。

2、充足的活动时间是有效探究得以延续的保证缺少了时间保证的探究不可能有效。比如《我们吃什么》一课,老师引导学生在组内、 班内分两个层次来统计喜欢吃的食物,观察统计结果,思考、论文是否最喜欢的食物就含有所有的营养,促使学生意识到,没有哪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食物要均衡、全面,不挑食,不偏食。统计中的每一食物又可以为分类做准备,分类就可以分析每一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因此,这一环节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静心统计,仔细观察,充分讨论,正确分析,深刻体会,这样铺展开来,挖掘下去,充分展现这一活动的价值。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产生了很多思维火花,有了很多的收获。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去尝试, 还要尝试错误,其间,学生的思维在逐渐地发展,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顿悟。这一过程需要时间,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设计探究活动的时间,如果设计得恰到好处,教师就没必要“快点”之声叠起,以免扰乱学生的思维,影响探究的实效性。

3、调控和指导是有效探究的动力剂 现在的科学课堂经常会再现“一动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现象。组织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是使课堂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组织教学的成败,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感情、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在学生探究时,可以用适当的评价来吸引学生,也可以采用口令、树榜样、呈现新鲜材料等方式来调控课堂。除了调控,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也影响着探究的有效性。学生探究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排查最佳方法,理清思路,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甚至手把手地帮助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完全等待学生自己的发现。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这样一个特定的条件下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开足开全实验教学,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真正地提高农村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2]《科学课》

[3]《走进新课程》

[4]《小学自然教学

作者:赵一磊

上一篇: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论文下一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