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云水法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20世纪初,学者提出过渡期瓷器的概念时,曾被笼统地认为是指明末清初这段时间生产的瓷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对具体的分期及其在陶瓷史上的定位多有争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山水画云水法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水画云水法管理论文 篇1:

高师山水画临摹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山水画在传统中国画中发展最为完善,是中国画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等师范美术专业重点的学习内容之一。临摹作为学习山水画的入门方法是高师山水画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是由高师美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高师美术专业的学生与美院绘画专业的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在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高师美术毕业生的要求,高师山水画临摹教学应根据客观条件来制定自身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使高师山水画临摹教学具备高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山水画;临摹;问题;对策

1 临摹的作用及其在高师山水画教学系统中的地位

临摹作为学习山水画的入门方法,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山水画学习初始阶段最为有效的途径。没有或者没做好这部分教学,山水画学习之路将障碍重重。明代董其昌在讲到中国画学习步骤时曾说:“先以古人为师,再以造物为师,最终当以心为师”,清王学浩在《雨窗漫笔》中有云:“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灯”。这些都在强调临摹对于山水画学习的重要性。具体说来,临摹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临摹能够使我们理解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方式,体会“意”与“境”合,“情”与“景”融的美妙。其次,能够对山水画传统的构图法则有全面的认识,理解古人的空间观念。再次,可以对中国画造型方式和笔墨技巧有深刻的体会。因此,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首要课题,需要我们细致的研究和学习,只有通过临摹才能够为日后的写生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摹对于高师山水画教学来说课程量不多,比重却较大,是高师山水画教学的重头戏。高师美术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而设立的,本科四年为美术学专业,专科三年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招考可以进入中小学担任美术教师(一般来说,本科毕业进中学,专科毕业进小学。近年来,有些地区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有所提高,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本科毕业的学生也大量进入小学任教)。中小学美术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爱好,教师应具备相对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非专精于一门绘画。因此,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师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体现为种类较多,单个课程所能分配到的时间较短,三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山水画课程一般只有几周时间,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能较合理地安排教学重点,以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他所教授的课程。如上文所述,中小学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爱好。以这样的教学目标作为前提,教师的山水画写生及创作能力高低与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教师在非教学领域的发展,如参加绘画比赛除外)。而且高师美术生通过临摹接触到古代山水画优秀作品,在教学中正好能把自身实践后的深刻体会分析给学生听,教会他们怎样进行欣赏。再加上山水画在传统中国画所有画科当中发展最为完善,通过临摹能由外及里地体会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与精神内涵,在教学中用处很多。所以,把有限的时间主要用在临摹上是适应客观需要的产物。

2 高师山水画临摹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把临摹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高师山水画教学来说无疑是较为合理的选择。然而,明确了教学重点并不意味着有了教学质量的保证。从目前高师山水画临摹教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思想上容易“降低要求”。思想上不够重视在教师和学生身上都有所体现,而且他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高师美术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专业美院,往往要进行好几种不同画科甚至画种的学习。而且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基本上差不多,这极易造成教师从思想上对教学“专业性”的否定而应付了事。学生也很难对自己进行定位而迟迟徘徊在专业化学习的大门外。教师在教学上不够重视,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学生本就不高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没有了积极性,教师也就教而无味了。

(2)目标设定容易“脱离实际”。教学目标“脱离实际”容易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没办法完成“高不可攀”的教学任务。二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徒有其表”。首先来看没办法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设计,此种设计往往不考虑高师美术教育的特点,盲目追求“高目标”。时间有限给高师美术生的山水画临摹教学提出了许多难题。像美院山水画专业学生(以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为例)一样系统地临摹山水画是不可能的,甚至临摹一张相对大点的画在时间上都捉襟见肘。“高目标”只会使临摹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再来看“徒有其表”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显示出较强的功利性。教师只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交上几张完整的临摹作品,而不考虑学生有没有对画面中的具体技法做深入的剖析。这样的教学成果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实质上并没有解决山水画的基础问题。

(3)教学过程容易“混乱无序”。有序的教学过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高师山水画临摹教学极易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临本的选择五花八门,教师难以把握教学进度。美院的教学由于其专业的明确性,时间上也充裕,可以从容地按照设定的阶段目标安排必临画目。而高师美术院校由于单个课程的时间限制,除了基础的树石、云水、点景等技法以外,时间已所剩无几,很难再要求学生进行统一临摹某些作品。基本上由学生自己挑选作品进行临摹,这给教师在教学进度的把握上出了不少难题。二是,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以及理解能力差异较大,造成教学进度不易统一。山水画临摹课程只是高师美术生所接触到的众多课程之一,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喜欢本课程的教学。即使喜欢,由于理解能力上的差异,也极易造成“落单”现象发生。

3 高师山水画临摹教学常见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提出的高师山水画临摹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四点可供参考:

(1)思想认识上做出改变,高度重视专业化教学的意义,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上好每一堂课。“思想上不够重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存在且相互影响,但归根结底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群体,在学习态度上受教师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老师的积极性高,学生积极性相应也高。反之,则低。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做出积极的转变,真正认识到专业教学的严肃性,并且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到专业学习的状态中来。

(2)根据客观条件,设计适合高师美术生的山水画临摹课程,以便于教学的有效开展。课程设计不合理往往容易事倍功半,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成果。因此,如何制定出适合高师山水画的临摹课程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第一,课程时间问题。时间有限是高师美术任何一门课程的共同点,理由上文已述,这种限制要求高师美术教育应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便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尽量高的学习效率。第二,学生程度问题。高师美术生不像专业美院学生(如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在课程进行之前就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大部分学生面对新课程都没有基础。这就要求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而不宜进行无规律的、跳跃式的教学方法。第三,就业实用问题。学以致用是学习最主要的目的。高师美术生毕业之后以担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要就业方向,这些岗位要求毕业生具备美术教学能力胜过美术创作能力,而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又以兴趣教学和鉴赏教学为主,所以高师美术生在山水画临摹课期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山水画基础技法(如笔墨运用、树石法、云水法等)以及山水画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选择临本并针对他们所选临本的不同进行归类分组。第一,选择临本对于高师山水画临摹教学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临本作为模仿对象,适不适合很重要,是否具备阶段的学习意义也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学生选择临本时把好关,以便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具体说来可有以下两个条件可供参考:一是,结合学生喜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选择临本的问题上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学生所选择的临本最好是能引起他本人极大兴趣的,而不是一点感觉都没有的作品。当然,前提是教师要给出符合课程计划的大的参考范围。二是,结合课程进度。课程是循序渐进的。学生所选择的临本也应该与课程进度相匹配。应考虑所选择的临本哪些更适合第一阶段的临摹,哪些适合第二阶段。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从容不迫地得到开展。第二,对临本进行归类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学生所选的临本作为参照,相同的或者相同类型的分在一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教师教学管理,二是便于学生相互交流。

(4)把阶段性教学重点融入临摹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掌握山水画的基础技法。能临摹出完整的作品固然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成果即使外表多么的光鲜亮丽也还是失败的。正如上文所说,那是“徒有其表”。理想的状态应该要把阶段性教学重点融入临摹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山水画的造型、构图、笔墨、意境等相关问题,真正做到对山水画的深刻理解。

作者:蔡波尔

山水画云水法管理论文 篇2:

明末清初过渡期景德镇青花瓷分期的思考

摘要:20世纪初,学者提出过渡期瓷器的概念时,曾被笼统地认为是指明末清初这段时间生产的瓷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对具体的分期及其在陶瓷史上的定位多有争议。过渡期青花瓷器制造业,上承明朝嘉万以来富贵奢靡的余韵,下启清朝康雍乾三代的制瓷高峰,生产了一批高质量的青花瓷器,与此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与战乱的历史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本文解释这种矛盾现象,重新审视其分期。

关键词:明末清初;过渡期;景德镇;青花;陶瓷;分期

一、过渡期的提出

过渡期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帕泽斯基在20世纪初提出①,在这之前,研究者多认为明末清初的景德镇瓷器青花发色灰暗、胎质粗劣,将那些青花发色鲜艳、胎质洁白坚实的优质民窑瓷归为康熙晚期甚至雍正时期的制品。然而,对明末清初这类细路民窑瓷,前人并非一无所知,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提到一类制于明末清初的绘封神演义画片的瓷器②,但此类认识零碎,不成系统。

目前学界对过渡期的基本定义为明末清初,具体年份则存在争议。“哈里·加纳将1620年(明万历朝结束)至1662年(清康熙即位)定为过渡期起止时间。索姆·詹宁斯将1620年至1683年《景德镇陶录》载臧窑始烧年定为过渡期。学者谢小铨③详细分析了御窑场停烧及恢复的时间,将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和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作为过渡期的起始和终结。”目前,国内学界普遍认可第三种说法,将1608年及1681年作为过渡期的起止时间。近年来,对过渡期起止时间的研究逐渐不再以年号更替为基准,当代学者显然更在意引起瓷器烧制风格变化的事件。笔者认为,确定过渡期起止的具体年份并无太大必要,以万历三十六年为例,相对于万历三十五年的瓷器生产,在工艺技法、原料加工、消费人群方面,并没有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帕泽斯基提出过渡期瓷器的依据,是一件带有干支年款的崇祯九年青花莲子罐,它值得注意的特点有二:其一为带有丙子年的干支纪年款识;其二为有别于当时明末清初瓷器造型粗率、青花发色灰黑、纹饰简陋的固有特征,其器型优美,青花发色青翠明快,纹饰绘洞石芭蕉,文人气息浓厚。这两者对帕氏提出过渡期的概念相当重要。首先,没有准确的纪年款识,就无法确定其具体年份;其次,不同于当时对明末清初瓷器的认知、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它受到注目的原因。过渡期瓷器正以其精美雅致的艺术风格,得以从明末清初瓷器这个大范畴中剥离,否则,失去了独特性的“过渡期瓷器”概念完全可以被“明末清初瓷器”代替。

因此,笔者对过渡期瓷器的定义为:在万历晚期至康熙早期这段时间,景德镇所生产的一批胎体洁白致密、青花发色优雅明快、多以分水法绘画纹饰表现当时的世俗风情及文人意趣的民窑细瓷。其制作工艺与艺术风格的形成则由许多事件共同促成,如万历晚期回青料断绝、御窑厂停烧等。然而这些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不能作为绝对的过渡期起止时间,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消亡都应有一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还应考虑其形成期与衰亡期。各个事件对过渡期瓷器风格形成的意义不可忽视,将在后文详述。

二、从艺术风格看过渡期瓷器

瓷器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纹饰、器型两个方面,明代陶瓷纹饰风格经历了早期永宣的庄重、中期成弘的淡雅、晚期嘉万的浓艳,民窑纹样总是以官窑为蓝本,而过渡期的一批“上品细料器”,并不像之前的民窑产品一样模仿官窑瓷器的纹样,而是将当时流行的版画作为范本,使瓷器成为绘画的载体。

(一)过渡期青花瓷器的纹饰

过渡期青花瓷器的纹饰,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借鉴了绘画的分水法来描绘纹饰,以人为控制青花浓淡来表现物体的阴阳向背。分水法在崇祯时期已广泛应用于瓷器绘画,至康熙时达到顶峰。受当时流行的文人画及版画的影响,瓷器纹样开始向绘画靠拢,追求突出主题纹饰、维持画面的整体性。以往在器物上分层装饰的技法渐渐被弃用,基本只在口、足部留有少量边饰,常见边饰有灵芝纹、卷云纹、卷草纹、回文、城垛纹、圈纹、点纹、弦纹、锦地开光等,崇祯时期往往在器物的口、肩及足部暗刻弦紋、缠枝莲纹及卷草纹,其余时期少见。也有在胎体上堆塑一圈凸起弦纹的做法,常见于琵琶尊、筒瓶的口肩过渡部分。

过渡期纹饰的另一大特点是题材多绘人物故事,常见的有《风尘三侠》中李靖面见杨素,以及孔明弹琴退仲达、铜雀台演武、伍子胥举鼎、萧何月下追韩信、苏武牧羊、圯上敬履、四爱图、梅妻鹤子等著名历史画面,也有单纯描写文人生活意趣的,如携琴访友、高士雅集、月下归来等,还有指日高升、加官进爵、魁星点斗等表现文人士大夫普遍追求的纹饰。受当时绘画的影响,瓷器上的山水花鸟图景中少见早期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点,各物象比例趋于合理,作为画面的点缀,追求画面的整体性。

(二)过渡期青花瓷器的器型

过渡期青花瓷器的器型分为两类,一类为有特点的供器,如净水碗、花觚、香炉;一类为文房用器,如卷缸、笔筒、水盂等。供器类结合宗教故事纹饰,表现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下人民祈求和平、期盼幸福生活的朴素愿望。文房类纹饰多以绘画为蓝本,器型多为文房器物,则代表了自晚明以来因皇权渐衰地位得到提高的士人阶层的审美倾向。万历以后,明政府因国力空虚、边疆战事等原因,无暇顾及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反而使当时景德镇的民窑瓷业摆脱了官窑的制约,在完全市场化的形势下,以“上品细料器”为代表的民窑精品迎合了当时作为消费主力的士人阶层的审美偏好。

(三)过渡期青花瓷器的总体风格

过渡期瓷器的艺术风格总体如上所述:器型多见供器及文房陈设用器,纹饰多见人物故事,以流行版画及戏曲为蓝本,山水花鸟受当时文人画的影响,追求意境。然而瓷器作为艺术品,必定受到当时的社会形势与消费人群的影响,单独用艺术风格对过渡期进行分析是不够的。因此,笔者从瓷器的工艺品角度出发,以标志性事件为节点进行研究。过渡期不同于前代的特殊之处在于政府对烧造的控制力度减弱,民窑得以兴盛,因此要研究过渡期的分期,不得不谈及影响其制作工艺及艺术风格的标志性事件。

三、过渡期的社会背景与影响过渡期风格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明代御窑厂自洪武年间设立,其作品风格经历了永宣时期的壮美、成弘时期的雅致,走向嘉万时期的浓艷。造成嘉万时期瓷器风格特殊的直接原因,是以皇帝为首的社会上层对奢侈享乐的追求④,这种追求也自上而下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与审美观。

自嘉靖以来,景德镇御窑厂受奢靡享乐的社会风气影响,腐败成风。窑厂看守私自贩卖瓷器,陶工偷盗回青料,屡禁不止。随着朝廷对精美瓷器的需求量愈发增多,加之御窑厂管理混乱,产能严重下降,难以完成朝廷派发的烧造任务;人心涣散,工匠无心制瓷,瓷器质量下降,出现胎体变形、接痕明显、底足塌底、粘砂等低劣现象。由于御窑厂产品质量低、成本高,官搭民烧应运而生。御窑厂将烧造任务分为“部限”与“钦限”两种,御窑厂烧造部限,而钦限则由民窑完成,御窑厂负责验收,如“钦限”质量不达标,民窑就要高价购买御窑厂的瓷器来完成任务。在这种压力下,民窑不得不提高自身的产品水平来减少损失,这一社会现实一方面反映了官府对民间手工业者的压迫,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加强了官窑、民窑间的技术交流,使民窑瓷器质量大幅提高,更具市场竞争力。明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载:“官民业已不同,官作趣辨塞责,私家竭作保俑,成毁之势异也。”

此后,自明万历晚期至清康熙初年,瓷器制造业受剧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影响,呈现了特殊面貌:民窑空前发达,“上品细料器”作为这一时期的优质瓷器代表,产自民窑。这类瓷器具有精良的胎釉、幽雅的青花发色、富有层次的晕染技法,吸收了当时的文人书画、世俗风情中较强的绘画性装饰元素。在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事件,从制作工艺、经营方式、服务对象等方面影响过渡期瓷器的烧制及其特征。

(一)回青料断绝

“万历二十四年八月……先是奏回青出土鲁番异域,去京师万余里,去嘉峪关数十里,而御用回青系西域回夷大小进贡,买之甚难,因命甘肃巡抚田乐设法召买解进,以应烧造急用,不许迟误。”—《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三百一》

“(万历三十四年三月)乙亥,江西矿税太监潘相,以矿撤觖望移住景德镇,上疏请专理窑务。又言,描画瓷器须用土青,惟浙青为上,其余庐陵、永丰、玉山县所处土青颜色浅淡,请变价以进,从之。”—《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四一九》

从这两条记载可以看出,万历二十四年时回青已经“买之甚难”,至三十四年时已不得不使用国产料替代回青。成书于崇祯年间的《天工开物》也有对当时景德镇所用青料的记载:“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材料均已改为国产青料。这一改变对此后景德镇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成化以来,瓷器纹饰的绘画多采用双钩填色法,即以浓色勾画出纹饰的轮廓后,再以淡色平涂,成化时的平等青、正德时的石子青、嘉万时期的回青均采用此法。当回青材料断绝,不得不改用国产浙料时,受当时社会审美风尚的影响以及工匠对浙料性质认识的不断加深,瓷器绘画纹饰中开始大量使用分水法,山石、树木、人物衣纹等多以青花浓淡表现阴阳向背。分水法的使用,一方面是受社会主流审美的影响,纹饰题材多取自文人画及版画;另一方面,浙料发色幽雅明快,其性质使分水法得以展现,随着选料技术的改进及画工认识的加深,浙料在瓷器绘画上的表现力被完全释放,不同于前代青花只分浓淡两色,过渡期瓷器少则五六种色阶,多者可达十余种,康熙青花甚至有“青花五彩”之美誉。可以说,浙料的使用是过渡期瓷器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石,若没有浙料,过渡期瓷器取法于文人画、版画的纹饰表现力将大打折扣。

(二)万历时停烧御窑厂

万历时期,曾有多次裁减御窑厂烧造任务数量的记录,据崇祯十年景德镇《关中王老祖鼎建贻休堂记》,具体停烧时间应在万历三十六年⑤。御窑厂烧造活动的停止对民窑造成了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1)打破官窑垄断局面。御窑厂自建立以来就对青料、瓷土及优秀的制瓷工匠进行垄断。对优质原料的垄断限制了民窑的产品质量,对优秀工匠的垄断则限制了民窑制瓷技术的发展,前文所讲的“官搭民烧”,虽然在客观上提升了民窑的制瓷技术水平,但其本质仍是御窑厂对民窑的压迫。当御窑厂停烧,优质原料和技术人才流向民窑后,民窑产品质量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2)消费群体变化。御窑厂停烧之后,供御瓷器虽仍有烧造,但规模不复从前,泰昌、天启、崇祯三朝的带款官器存世稀少,可为例证。在明政府瓷器需求量锐减的情况下,民窑细瓷主要的消费人群变为士绅官僚阶层,这也导致因循守旧的传统官窑纹样被舍弃,瓷器纹样直接从文人画、版画当中汲取营养,前文所说分水法的应用即是一例。同时过渡期细瓷多见筒瓶、花觚、笔筒、卷缸等文房陈设及实用器物,也反映了消费群体的改变对民窑产品的影响。

总的来说,御窑厂活动停止,解放了优质原料与优秀的工匠,为民窑产品的工艺提升奠定了基础,消费群体的改变决定了瓷器艺术的发展方向。工艺提升与瓷器纹样、器型等艺术性上的改变正是过渡期瓷器的特点。因此,御窑厂停烧事件客观上决定了过渡期瓷器的出现与其风格的后续演变。

(三)康熙时恢复御窑厂与过渡期结束

清初,顺治年间,景德镇曾有奉旨烧造瓷器不成的记载⑥,但并未提及御窑厂是否恢复,推测仍是派给当地民窑进行烧造。

康熙早期,清王朝在中原地区仍然立足未稳,许多地区都有抗清运动。据《浮梁县志》记载,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时,景德镇甚至已经到了“民居尽毁,窑基尽圮”的地步,三藩之乱平定后,“有魏氏子弟各出其工,分承窑脚,尽为整理,而圮坏如新”,开始了重建景德镇窑业的工作。自此以后,“御器烧自民窑”。

从以上记载看,清初,面对各地频繁的起义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清政府没有重建御窑厂的意愿和能力,于是选择由民窑烧造优秀作品,供统治阶级使用,这在当时属不得已之举。当叛乱势力被镇压、社会趋向稳定之时,为了进一步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御窑厂的重建势在必行。

雍正十年《江西通志》卷二十七载:“(康熙)十九年九月,奉旨烧造御器,差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年二月内驻厂督造。制成之器,估值进呈。”这条记录标志着清初御窑厂的正式恢复,以往景德镇的御器烧造工作多由当地官员兼职监管,而此次臧应选等人驻厂督造,则代表政府再一次掌控了优质的原料、技术娴熟的工匠,不计成本地满足官府对瓷器的各种需求。臧应选驻厂督造时期的御窑产品被称为“臧窑”⑦。据《景德镇陶录》记载,臧窑瓷器胎土淘洗细腻,导致烧成后胎体密度大,所以康熙时的瓷器即使是相同的器型和大小,也比其他時期更重,有时凭借上手的重量感便可区分。康熙时期,由于制釉方法的改进,胎釉结合比明代瓷器更加紧密,透明釉呈淡淡的青色,有“紧皮亮釉”与“鸭蛋青”之称。臧窑对清代瓷器影响深远,其奠定的胎釉特点一直沿袭至乾隆时期,它的设立意味着景德镇最优质的资源再度为官府服务,其艺术风格重新迎合皇室的喜好与需求,此前过渡期瓷器的风格、纹样则渐渐退出主流。康熙早期,出于统治者对士人阶层的笼络,曾流行在瓷器上书写《圣主得贤臣颂》《赤壁赋》《滕王阁序》等文章,这一现象于此后便渐渐消失,可为例证。

总而言之,自万历晚期御窑厂停烧,至康熙二十年臧应选驻厂督造瓷器烧造的数十年,是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以来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景德镇在这个时期一度摆脱政府的影响,改变了过去民窑以官窑纹样为准的风格,以工艺的发展为客观基础,以文人阶层的艺术理论为指导,生产了一批过渡期瓷器,这类瓷器青花发色幽雅明快,胎质洁白细腻,绘画纹样蕴含浓厚的文人气息,即《天工开物》中所说的“上品细料器”。

作者简介

于凡,男,工学学士(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研究方向为文物鉴定与管理。

注释

①(德)FRIEDRICH P:《Towards a Grouping of Chinese Porcelain I-IV》,《The Burlington Magazine》,1910—1913年。

②(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花绘第五》:“然明末清初已有采取《封神演义》,绘千里眼、顺风耳者,则又不自乾隆始矣。”

③奚文骏《过渡期瓷器的界定》,《收藏》,2019年第6期,第26-31页。

④(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如吴中吴文恪之孙、溧阳史尚宝之子,皆世藏珍秘,不假外索。延陵则嵇太史(应科),云间则朱太史(大韶),吾郡项太学(锡山)、安太学、华户部辈,不吝重赀收购,名播江南。南都则姚太守(汝循)胡太史(汝嘉)亦称好事。若辇下则此风稍逊,惟分宜严相国父子、朱成公兄弟,并以将相当途,富贵盈溢,旁及雅道。于是严以势劫,朱以货取,所蓄几及天府。”

⑤景德镇御器厂遗址碑石刻《关中王老祖鼎建贻休堂记》:“显皇帝二十七年,复命中官为政,三十六年辍烧造而撤中官。”

⑥(清)程廷济《浮梁县志》:“国朝顺治十一年,奉旨烧造龙缸,径围三尺五寸,墙厚三寸,底厚五寸,高二尺三寸,每烧出窑,或塌或裂,自十一年起至十四年,缸造二百余口,无一成品。经饶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镁、巡南道安世鼎、巡抚郎廷佐、张朝磷督造未成。十六年,奉旨烧造板栏,阔一:尺五 经寸,高三尺,厚如龙缸,经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督造,亦未成。”

⑦(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康熙年臧窑”条:“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其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迨后有唐窑尤仿其釉色。”

作者:于凡

山水画云水法管理论文 篇3:

秋拍第二波等

香港佳士得:清无名官员画作狂拍1244万

11月29日,香港佳士得秋拍进行了中国工艺品和珠宝等的拍卖,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和油画等在内的中国艺术品重头的拍卖工作主要在前两天完成。上拍的绝大多数艺术品在规范的操作中以合理的价格成交,而一件估价仅有60—80万港币的清朝官员张若霭的绘画《岁寒三友图》却在众多买家的竞争中以1244万港币成交,成为此次拍卖中的最大冷门。

元青花罐4200万落槌,雍正粉彩盘估价8000万流拍

估价为3000万港币的“锦香亭”元青花人物罐以4200万港币落槌,而估价8000万港币的一对清雍正粉彩“平安祝寿”盘则意外流拍。元青花身价再获认可。

常玉《四裸女》1636万成交

此次秋拍中首先进行的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亚洲当代艺术”和中国近现代书画等的拍卖。“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以中国经典油画为主,其中常玉的《四裸女》拍出1636万港币,是目前其作品的最高价。

中贸圣佳:徐悲鸿两遗作拍出1300万

12月4日上午9点半,中贸圣佳2005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在亚洲大酒店举槌。这场书画盛宴共推出200多件近现代名家之作,其中由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提供的两件“压箱宝”《画马册》和《印度写生稿》也在上午开拍。拍卖会以大师黄胄的作品开场,一口气推出其44件作品。由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提供的两件私人珍藏——徐悲鸿的《画马册》和《印度写生稿》均为徐悲鸿1940年所作,因其为徐悲鸿夫人亲自提供而尤为引人注目。最终,五开册页的《画马册》拍出440万元,《印度写生稿》册页则拍出860万元的高价。

广州嘉德:靳尚谊《毛主席像素描》成交价飙升14倍

近日,广州嘉德2005年冬季拍卖会落下帷幕。这次拍卖现场竞夺的激烈程度令人吃惊,至少能容纳四五百人的大厅完全被挤得满满的,有的人甚至被挤到门外。几乎每一件拍品的价格都被狂热地追逐。价格飙升倍数最惊人的是靳尚谊1967年所作的两幅《毛泽东像素描》(39×29厘米),估价均为2.5万元—5万元,起拍价也仅仅是2万元。其中25号拍品为毛主席的正面着军装戴军帽素描,成交价22万元,高于起拍价11倍;而26号拍品为毛主席的侧面素描,成交价比起拍价高14倍,在28万元价位成交。据嘉德负责人解释,靳尚谊是名家同时是美协主席,还是油画“古典写实派”的创始人,其作品自然“受宠”。而其他拍品也有很大幅度的升值,如徐悲鸿的《四川农民半身像》,起拍价只是9.5万元,成交价竟然达到65万元!而陈衍宁的《新梦初觉》,从60万元一路被迫到210万元。

中国嘉德:首次推出海捞陶瓷专场

12月10日至12日,嘉德四季拍卖会推出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钟表等拍品,共计2600余件。中国书画部分共推出了四个专场,1400件作品上拍。其中,齐白石的《三祝图》、徐悲鸿的《女孩》、李可染的《黄山狮子林》、黄胄的《花鸟人物》都是难得的精品。12月lo日,国内拍卖业首次推出的海捞陶瓷专场“明万历号、清迪沙如号海捞陶瓷”专场率先开槌。有200余件明代万历时期的外销瓷器和50余件清代宜兴紫砂壶,在沉入南中国海四百年后,终于回归故国。打捞出这些珍贵古瓷的是一位居住在马来西亚的瑞典人史坦(StenSjostrand),他在马来西亚附近海域的葡萄牙商船“万历号”上,发现了这批具有珍贵价值的瓷器,其中既有画工精美、具有中国特色的青花葫芦瓶、盖盒、军持、也有造型和图案专为西欧贵族设计的“克拉克瓷”大盘。

北京翰海:文徵明《溪山积雪图》4个月狂涨700万

北京翰海秋拍于12月10日举槌,包括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油画雕塑、中国书画和中国鼻烟壶等10个专场的此次拍卖,共推出两千余件拍品。其中文徵明作于1552年的《溪山积雪图并草书雪诗合卷》是古书画专场的最大亮点。该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绘画部分题款“嘉靖壬子秋七月既望制,徵明”,钤盖有“玉兰堂”、“惟庚寅吾以降”和“文徵明印”等6印。引首“衡山墨妙”由明人邢一凤题写等,是一件流传有序的文氏书画合壁。而这些细节均与上海崇源拍卖公司在今年春拍时推出的《溪山积雪图并草书咏雪诗合卷卜致。4个月前,文徵明的《溪山积雪图并草书咏雪诗合卷》在崇源最终以737万元成交,而此次翰海上拍的《溪山积雪图并草书雪诗》估价高达1000万元—1500万元。虽然翰海公司尚未证实此合卷即为彼合卷,但几个月间身价的涨幅令人吃惊,也使得这件拍品格外引人注目。

华辰拍卖:西方艺术大师精品进入中国

12月2日至7日,一场名为“走入中国——西方艺术大师精品展”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展出、销售。画展汇集了毕加索、雷诺阿、夏加尔等13位19世纪到20世纪欧洲及美国顶尖级艺术家的24幅作品。画展规模不大,但展销的作品从质量上看都是重量级的。不仅展品吸引人们的眼球,它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因为这次画展是一次艺术品国际化运作的新尝试。本次“走入中国——西方艺术大师精品展”由美国加州比弗利山蒂姆·雅戈画廊、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北京力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举办,将国际上艺术品运作的方式率先引入中国,让收藏者通过展览,亲眼目睹大师们的作品,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提高文化品位。收藏者还可根据个人的喜好、投资定购作品。24幅作品的总价值在400万~500万美元。

(泊 乔)

中工美2005年杭州秋季拍卖会

六艺居士

为振兴中国工美艺术品完美落槌

10月27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美术协会、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在杭州浙江世贸中心隆重举行,为配合次此盛会的举办,中工美拍卖有限公司首次将“国宝级”的“金玉圆明园大水法”推出参拍,其目的就是要弘扬现代工美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引领人们在欣赏大师原创作品的同时,享受当代工美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时代精神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金玉圆明园大水法”在10月24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工美拍卖有限公司、浙江省经贸委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经推出,立刻引来三十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各种提问接连不断,由此可见杭州城的人们对号称国内第一标“金玉圆明园大水法”的期待。

在为期三天的预展中熙熙攘攘的参观者排起了长队。为配合此次博览会在杭州的召开,中工美拍卖有限公司特意组织了江浙籍的工美大师们的作品参拍,其中国家级大师有:嵇锡贵、高公博、顾永骏、王文瑛等,省级大师有毛正聪、顾绍培、李昌鸿、郭林山等。他们都生活在江浙地区,在各自的艺术创作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拍卖会当天,他们的作品得到买家的追捧,其中毛正聪大

师创作的《秋》和作品《皇后壶》均经过多次叫价后分别以15万元和39万元落槌成交,足见当地买家对其作品的喜爱。《皇后壶》是毛大师精心创作的精品,它体形硕大可称为青瓷壶之第一,除了它的粉青色烧成不易之外,其花纹图案是大师用镶嵌的手法将不同的原泥料嵌入其壶体之上,可为匠心独创,别无第二人可为,故受到许多青瓷爱好者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浙江地区我国首位女性陶瓷彩绘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创作的“粉彩梅花寒雀瓶”从58000元起拍,最后以72000元成交,此件拍品采用传统的陶瓷粉彩工笔装饰技法,运用双钩填玻璃白,又在玻璃白上渲染、点蕊等,其工艺复杂、难度很高,并用淡蓝色调烘托,以显出梅花的洁白粉润,画工精巧,有着诗一般的境界,是一件形神兼备的佳作。

江苏宜兴顾绍培大师创作的“紫砂汉风壶”以6万元成交,我们知道顾大师生于陶瓷世家,师承陈福渊老艺人,后又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的悉心授教。他长期从事紫砂艺术的创作,深研各派技法,取其精华,融各派艺术于一体,现为中国紫砂博物馆紫砂新品鉴定委员会委员,是顾景舟大师的高足,6万元成交确实有“漏”可捡。

另一位微雕国家级大师常世琪创作的“白玉微雕观音”以6万元成交,足见人们开始对当代玉器价值重视,除了白玉本身的价值之外,常大师能在玉上微雕,在国内也只有其一人能为之,这也证明了“玉不琢不成器”之论,他的书法作品第159号、160号同样被喜爱他的买家竞得。

另外,金秋十月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第37届年会在北京举办,同时中国鼻烟壶研究会第二届中国鼻烟壶展览会同期举办,本次盛会聚集了国内外的鼻烟壶爱好者和收藏家,会议刚结束,有部分买家追寻至杭州,将王习三大师的高徒现为河北省内画艺术研究会主席张增楼(少小宣)的六件拍品全部竞拍到手,足见人们对其绘画天才的喜爱,其内画作品将中国画的清新淡雅与西洋画的细腻逼真溶为一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或雄浑、或清新、或华丽、或淡雅,扎实的绘画基础与娴熟的技巧,使不同题材的作品均能达到恰到好处的表现,故被买家全部收入囊中也在情理之中。

当拍卖师宣布“金玉圆明园大水法”开拍时,拍卖大厅立刻涌现出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他们将镜头摇向竞拍席的每个角落,原本喧闹的拍卖大厅一时变得鸦雀无声“8千万起拍、一次、二次、三次。”随着拍卖师声音的消逝,“金玉圆明园大水法”流拍,座无虚席的拍卖大厅内发出了无数的叹息声。当记者们涌向拍卖公司总经理时,提出的主要问题就是对流拍有何感想,“是否感到意外”?

对于中国工美艺术品的拍卖在我国还没有一条坦途可循,它不像古代艺术品拍卖那样有规律及价格走向可以参考。我们也不能将新、旧两类工美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相比较,只能本着尊古爱今,不薄古人爱今人的前提去逐渐体会各类艺术品的本身价值,只有懂得每件作品的价值所具有的双重性后,才能辨别其收藏价值的所在。一是材料本身的价值体现,二是创作者的思想理念和艺术观及精神体现的价值,二者各有偏重才能决定整个作品的价值。

流拍并不意外,也不能言表其胜与负,十多万的参观者和各类竞拍者对其作品的赞叹是主办者的最大收获,它的推出不能不说是对当代工美艺术品市场及人们对其收藏品位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无路可走吗?但坦途已在前方,当引起人们对当代工美艺术品的价值走向关注时,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了明天收藏今天。

传是秋拍 突破亿元大关

京传是2005年秋季拍卖会于12月2日在北京京广中心顺利落幕。本次拍卖会推出中国书画、中国当代书画、陈半丁书画精品、油画、瓷器工艺品共五个专场1300件作品,得到广大藏家的广泛认可,现场气氛热烈,竞投踊跃,最后整场拍卖会以77.9%的成交率和1.05亿的成交额收槌,其中有18件作品成交超过百万元,均创造公司成立以来最好成绩。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北京传是拍卖公司成交额终于突破亿元,成为中国拍卖业内一支新的生力军。

中国书画专场以77%的成交率收槌,成交总额4482万元。中国书画仍然是本季秋拍的主打拍品。本次拍卖会推出海派大师陆俨少作品二十余件,是近现代书画专场中最引入瞩目的大师作品专题,《松壑流泉》、《雁荡胜镜》、《千里孤舟》等都是大师精品,又经多次著录,极具艺术收藏价值,最后《松壑流泉》以94.6万元成交,《雁荡胜景》和《溪山清话》均以66万元成交,《千里孤舟》则以88万元成交,先生作品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特别是384号陆俨少《百开山水画课徒稿》在拍卖前就被广泛关注,以280万元起拍后,场上立即有二十多个买家竞价,价格迅速冲过500万元,到600万元后现场还剩3位买家进行激烈竞争,最后持111号牌的买家以760万元成为最后赢家,加计佣金后以836万元成交,成为本次拍卖会成交价最高的拍品。齐白石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仍具主要地位,本次拍卖会推出封面作品齐白石《枇杷》以110万元成交,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另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师张大干《柳荫高士》、《江岸帆舟》分别是大师工笔人物和写意山水的代表作,最后分别以132万元、60.5万元成交;此外,一代大师黄宾虹的精品《楼台烟雨》以121万元成交;“当代陶渊明”黄秋园的佳作《亭台楼阁》以55万元成交,另一幅《雪景图》以44万元成交。

陈半丁绘画精品专场以100%的成交率收槌,成交总额445万元。今年适逢陈半丁先生诞辰129周年,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家之一,其艺品和人品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应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需求,传是拍卖精心准备筹划了此次专场并得到家属支持。整个专场共汇集陈半丁精品40幅,其中《芭蕉牡丹》以49.5万元成交,成为本场冠军,拍卖现场气氛热烈,所有拍品均顺利成交。公司总经理王小宁按惯例向拍卖师马翰松先生赠送了白手套,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中国当代书画以84%的成交率收槌,成交总额1472万元。预展期间,当代书画部分就得到了广大书画爱好者和藏家的极大关注,前来观看的书画爱好者络绎不绝。南海岩、吴冠中、郑乃珖,青年画家任重、王申勇的作品成为关注的焦点,也正是他们的优秀画作吸引了竞拍者的积极参与,激发了竞拍者的热情,拍卖会中多次出现了较为激烈的竞价场面。其中,吴冠中的《天台山风光》以133万元成交,为本场成交价冠军,南海岩的《礼佛》经南海岩先生鉴定为真迹,从12万元起拍,经过多番叫价,最终以32万元成交,是当代专场中竞价最为激烈的拍品。任重和王申勇的多幅作品也均以高价成交,而福建画坛的强劲实力则再一次得到印证,郑乃咣的《却邪纳福图》从6万元起拍,以22万元成交。当代名家作品行情逐

渐看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本场拍卖中,当代书画(二)——山水画特展作品专场是一大亮点,所有作品均出自《中国山水画特展作品集》,无不是精心佳作。当代书画已然形成锐不可挡的燎原之势,前景看好。

油画精品专场以64%成交率收槌,成交总额达2430万元。这是传是拍卖首个油画专场,成绩不俗,油画市场的火爆可见一斑。上乘佳作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本场拍卖中,不乏名师佳作,林风眠、吴冠中、彭彬、姜国芳、沙耆等都有精品出现,油画市场的远景看好,大有与中国书画、瓷杂鼎足而立的趋势,北京传是也将进一步加大对油画的投入力度,也期待藏家们进一步的关注。

中国古董珍玩专场以71%成交率收槌,成交总额1668万元。在瓷器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传是拍卖在2005春拍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汇集了瓷器、玉器、竹雕、木雕、牙雕、角雕等艺术工艺品类别,其中清乾隆时期的一件青花缠枝花卉抱月瓶,以132万元的高价成交,王步制的青花四方筒瓶以264万元成交,成为青花瓷器中的最大亮点。

综观本次秋拍,逐渐成长的业绩与公司一直秉承的严格规范管理是分不开的。更好的回馈广大藏家,是传是的下一个目标,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北京传是必将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发展,期待着明年能够再攀高枝,打造出更加乐观的愿景!

珍瓷雅器 佳作云集

广州市艺术品(公物)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迎春艺术品拍卖会定于1月11—12日在广州市文化假日酒店举行,预展时间为1月9—10日。本届拍卖会共推出岭南名家书画、中国书画和珍瓷雅器三个专场,拍品近千件。

在岭南名家书画专场中,集中了岭南几代名家的精彩佳构。高剑父的《双骏图轴》为李大超先生旧藏,李曾供职于国民政府,先后任广东省政府顾问以及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66年¨月,李大超曾持此件《双骏图》参加台北逸仙画廊举办的画展。高奇峰的作品市场上极其少见,此次推出的《花鸟》为画家赠于穉誇先生的作品,几经抗日烽火的洗礼,后于1945年由穉誇转送给蕴平先生,作品传承有绪,保存至今。关山月作于1946年的《苗区墟集所见》曾经出版于《集雅留珍》第二集第77页,该拍品赋色艳丽,人物神态逼真,线条勾勒流畅。当属关氏早年人物画的精品之作。

中国书画专场中,徐悲鸿的《奔马》系文物商店旧藏,作品落笔有力,形神兼备、意蕴深刻,乃悲鸿骏马神品中的代表作。齐白石作品近年来上升最明显的就是虾,齐氏的虾类作品价位如今的市场价每平方尺已超过20万元,此次上拍的《群虾图》无论是构图、笔墨、题款还是设色等都出类拔萃,该拍品系海外回流,外原装木盒有白石老人亲署“群虾,白石戊寅”六字,并钤“木人”朱文白印,可谓白石老人的得意精彩之作。李可染的《牧韵图》墨气淋漓,气韵生动。虚谷的《紫绶金章》系文物商店旧藏,设色艳丽,游鱼神态自若,笔力不凡,是画家金鱼作品的代表作。黄宾虹的《山水斗方》尺幅虽小,但浑厚华兹。张大千的《荷花》设色鲜妍,典雅生动,几近工笔,甚为难得。黄永玉的《花非花》曾经为1991年香港佳士得大拍拍品,乃画家呕心沥血之作,尺幅之大,题款书法之多,十分罕见。石鲁的《晨耕》作于1972年,曾出版于1990年颖川堂有限公司的《石鲁》画册第10页,作品曾为石鲁大师的临时教学助理李祝龄旧藏,可窥画家臻于成熟的独特奔放的笔墨和挥洒点染的个人风格。宋文治的《红树青山好放船》曾在1997年出版于江苏人民笑术出版社的《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山水选)·宋文治》,是画家晚年泼墨泼彩的精品之作。吴昌硕的《梅石图》出版于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中国当代名家翰墨》第1页,陆俨少的《幽居图》也曾经出版。此外,贾广健的《荷花》、江宏伟的《荷荫清趣》以及田世光的《静沐红泥》都出版于香港艺苑出版社编著的《百年百家荷花图》。

当代名家书画因其升值潜力大是收藏拍卖市场上的大热,本次拍卖会推出了南北各派当代名家的精品佳构,如岭南名家周彦生、杨之光、林墉、方楚雄,北方名家范曾、刘大为、赵国经、王关芳,海上名家程十发、刘旦宅、陈佩秋等。

本次拍卖会还推出季纯上款和云庵上款的一批名家书画,包括了唐云、黄胄、何香凝、亚明、关良、许麟庐、赖少其以及杨之光等名家的作品。由于来源可靠,预计将受到藏家的热烈追捧。

珍瓷雅器共计推出拍品200多件,重点推出约五十件明清官窑瓷器和一百多件清三代民窑精品。青花缠枝莲纹赏瓶自清雍正年间开始烧制,是皇帝赏赐给大臣之物,寓意“清廉”,因造型秀美,制作精美,近年来倍受藏家追捧,价格不断上涨,此次推出的两件清乾隆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和一件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为本次拍卖会的重点拍品,此外,两件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分别是乾隆朝和道光朝的官窑精品,也是拍卖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对象。还有一件明崇祯的青花徽章瓷圣图瓶与西班牙国王菲力二世有关,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第163页中曾经赞誉道:它的造型和纹饰新颖别致,既是中西合璧的作品,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类似的作品见于大英博物馆和东京国家博物馆等。另外一件珐华彩菊蝶纹双耳瓶也十分罕见,瓶的花叶以紫、白、绿三种色釉交错使用,色彩鲜艳,纹饰寓以“安居(菊)乐业”之意,辽宁省博物馆有件类似的作品。此外,清道光的粉彩玉壶春瓶、清雍正斗彩狩猎观棋图人物瓶、清雍正斗彩团菊纹碗等都是工艺精良、造型优美、品相完好的上品,除了上述拍品外,还有四十多件品质上佳的白玉供藏家选择。

本次拍卖会拍品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超过以往,佳作云集,各显风流,恭请海内外藏家光临纳藏。

收获畅月中的硕果——记红太阳2005秋季拍卖会告捷

11月27日晚,随着拍卖师的最后一声槌响,历时两天的红太阳2005年秋季拍卖会完满地结束了,中国书画专场、古瓷玉雕珍玩专场、邮币卡专场、家具专场共2329件拍品共拍出498,635,500元(含佣金,下同),成交率为93.84%。其中书画部分共1017件拍品,成交额为1.97亿元,成交率94.96%;瓷杂部分共580件拍品,成交额为2.82亿多元,成交率88.26%;邮币卡部分共716件拍品,成交额为1100多万元,成交率96.01%;就连公司第一次涉猎的家具部分16件拍品的成交额也高达500多万元,成交率81.25%。将秋季的北京拍卖市场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中国书画专场

傅抱石是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大家之一,可以说如果拍卖会中缺少傅抱石的作品,就必然会使拍卖会黯然失色。傅抱石1957年创作的作品《山水人物》拍至1628万元的天价,

是近现代书画专场中成交额最高的。整幅图笔墨精纯,浑厚华滋,雾气苍茫。张大干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巨擘,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其《醉舞图》画于1952年,是张大干晚年精心之作,属工笔人物画中的极品。此幅作品全是通过白描的手法表现,人物面相圆润,体态丰盈,用墨干湿浓淡,层次分明,时出飞白,线描严谨,衣服图案精致,最终以220万元成交。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根本变革与升华,成为中国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其作品在各大拍卖场也是频频拍出天价。此次作品《漓江山水》严谨工整,线条轮廓分明,给人以清秀劲朗之感,画中黑白色块分布之间留出的最明亮之处是穿越丛山由远而近的漓江,江水的宛转穿插将不同远近的山体间隔开来也联接起来,产生深远感和寓于清、秀、奇之间的浑厚博大之感。估价为250万到400万元,成交价为1485万元。李可染与启功合作的书法对联及山水,估价20万到30万,以528万元成交。

从拍卖市场的各项成交额来看,有很多当代中青年画家的作品都出现了上涨的趋势,虽然从价格上来讲仍与画坛大师级人物的作品有一定差距,但中青年画家成为拍坛主角是必然趋势。陈平的《山居人物》估价2万到3万,以4.4万元成交。范勃的《泊》估价1.5到2万元,以5.28万元成交。方楚雄《农舍一隅》估价4千到6千元,成交价为1.1万元。范曾堪称为当代国画画坛的大师,作品以表现历史人物与宗教神话人物而著称于世,在金秋拍卖会上,范曾的《丽人行》创下了单件拍品的成交之最。其画作《广陵散》,所绘人物清新典雅,潇洒飘逸,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风骨独具,估价58万到80万元,最终以572万元的高价成交。

古代书画中,赵孟頫作品《山水人物》估价350万到500万,作者绘画山峦皴法细密,笔法灵活,书法意趣浓厚,成交价为1375万元。弘旿的《春来泽园》估价20万到30万元,在经过多轮竞价后,方以1078万元成交。元代佚名《狩猎图》估价6.8万到lo万元,画面彩色艳丽,人物线条刻画细致、栩栩如生,拍卖现场更是火爆,经过激烈的竟价,最终以143万元成交。

近几年,国内油画异军突起,在各大拍卖行均有不俗表现。在红太阳春拍上,陈逸飞遗作《六吉图》以605万的高价成交,而此次其作品《飞天》更不负重望,拍品以80万元的价位起拍,场上多位藏家参与了竞投,经过30多轮激烈竞价后,方以825万元成交,又一次打破了画家本人成交的最高纪录。赵无极是世界级的绘画大师,此次会上有其多幅作品。小尺幅作品《贵族沙龙》从15万元起拍,数十轮白热化的竞争后,以198万元成交。大尺幅的《黄河》以其磅礴的气势震撼人心,估价50万到60万,成交价为99万元。

瓷器杂件专场

此次大拍中瓷杂更是精品云集,拍卖结果也是满堂彩。拍卖“老窑器”可谓红太阳的特色之一,几场拍卖会中“老窑器”成交喜人。此次经过几位专家严格筛选后的瓷器也以高古瓷居多,充分展示出中国瓷器之美,艺术之美。

在红太阳金秋拍卖会上,一件宋钧窑玫瑰紫釉红斑花盆以1386万元(含佣金)的价格竞买成功,创单项瓷杂拍品成交金额之首。钧窑之所以名贵,在于它端庄古雅、胎骨坚实、线条淋漓的艺术造型,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著称。此次拍品中,一件宋钧窑月白釉玉壶春瓶,属日本回流,估价15万到20万元,拍卖现场更是异常激烈,经过几轮的竞价,方以2145万元成交。

在拍卖会的现场,更是有些意想不到的价位出现,如一件明代的铜立马像,当拍卖师宣布3.8万元起拍,数位买家竞相举牌,在几轮过后以1100万元成交。还有一件明代的青花缠枝莲纹将军罐估价仅有18万到25万元,但经过多轮争抢式的叫价后,方以572万元成交。还有一件北齐的石鎏金卷发佛头估价180万到200万元,此佛头的面部表情极其生动,面相和蔼,面部鎏金,发髻卷曲,佛嘴唇红色由于年久已落,从工艺稀有程度看,十分难得,成交价为429万元。

家具专场

虽然家具专场是首次举力、,但成交额却毫不逊色。其中一件雕刻精美的紫檀雕龙架子床,床身满雕云龙纹,雕饰极繁,雕刻的云龙生动逼真,给人看了有种威严的感觉,以132万元价格成交,是家具专场中的第一价位。此外还有黄花梨人物故事纹四件柜和黄花梨束腰几字形灵芝纹大画案,都以88万元的价格成交。一对紫檀雕麒麟交椅,成交价为ll万元。椅圈似麒麟的身段形制,扶手为麒麟的头部。此交椅制作精美,雕刻的麒麟气势磅礴,神蕴内敛。还有一件紫檀四出头官帽椅加茶几三件套,成交价为22万元。此椅线条流畅,造型古朴大气,靠背板上的浮雕夔龙雕刻精细,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家居用品。

邮币卡专场

此场拍卖可谓高潮迭起,其中一件“大唐镇库”钱,为我国最早的镇库钱。拍卖会现场更是争夺激烈,经过几轮的竞价,方以50.6万元成交。镇库钱就是铸钱工场正式开炉浇铸前,为进贡、纪念或避邪而先行特制的大钱,是一种蕴含美好寓意的大钱。另一件“大观通宝”估价4千到8千元,此钱包浆深沉,色泽熟旧,钱体氧化自然入骨,铸工精细,钱文深峻,地光滑如镜,最终以3.52万元成交。更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1月新四军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行桔黄色“稿”字邮票六方联,“稿”字邮票是新闻专用邮票,在解放区邮票中非常稀少,已知流传下来的极少,在公司预展的三天中,就有一些钱币收藏爱好者慕名而来。在藏家的热捧下,最终以220万元成交。

综观此次红太阳2005秋季拍卖会的成交额及成交率无疑是喜人的,成功地为畅月中的拍卖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上一篇:法治建设传统文化论文下一篇:瓦斯气体煤矿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