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特色园林艺术论文

2022-04-15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不乏描述山水之美的佳作,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是表达对山水赞美之情的重要艺术形式,山水画的兴起为我国的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如今山水已经逐渐超过了物质的范畴,更成为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我国的园林设计中将文化元素、美学欣赏以及建筑设计融合起来,为人们在精神上提供了栖息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山水画特色园林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水画特色园林艺术论文 篇1:

中国园林艺术中对“意境”之美的营造

摘 要:本文以中国山水文化中的“意境”之美为核心,阐述了园林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文人的介入而具有了注重意境营造的文化背景,探索园林艺术中通过对“诗情”的追求与“画意”的把握来体现山水园林的“意境”之美和“境生象外”之审美内涵的造境特点。

关键词:意境 诗意 画意

一、“意境”之美与园林艺术

“意境美”是中国山水文化的核心,意境的营造是山水画和山水诗文、山水园林共有的手法。正如文学的“言外之意”与绘画的“象外之境”,园林艺术也非常注重意境之美的表达。对意境的表达,不仅是山水诗文和山水画所追求的高境界,也是造园的经营要旨。明朝园林家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说:“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河万里”,意即造园活动要有以小见大的特点,要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之内表现出意境的无穷。

自魏晋时起,山水文化就开始了对意境之美的探索和追求,此后历代,随着山水文化的日渐繁荣,诗文、绘画和园林艺术的创作当中,对意境之美的研究和表达也更为深入,意境美逐渐成为中国山水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品性和不可或缺的美学概念。唐代王昌龄中提出诗之“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也与山水文化的发展不无关系。唐宋以后,山水诗文、山水画和园林艺术的创作与意境理论相辅相成,历代艺术家们在具体的作品当中探索和呈现意境的生成方法,使意境的表达在山水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渐成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山水诗文、绘画与园林佳作。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在此之前,建筑以其实用功能为主,审美功能一直在功能的背后半隐半显。在士人山水审美意识逐渐勃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吟咏山水、写照山水、营造山水园林成为其时的风雅之尚,当时士人就已经对山水文化形式中的“象”“意”与“境”的概念表示了关注,并在一系列文献当中表达了重意境、重意蕴的美学意象;其时“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理论的提出,成为中国山水画强调意境构成的先导;谢赫“取之象外”的理论,亦激发了后世美学中关于“象”“意”“境”等命题的阐释、探讨与争论。自从文人参与其间,他们日渐苏醒的山水审美能力与其文化修养相融,让这种以实用为主的建筑业充满了文艺感,并使造园活动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渐渐与它们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终于与山水诗文、山水画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山水文化中最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的园林建造一经与文人结缘,即注重园林的情感色彩和意境塑造。

“小中见大”是山水诗文、山水园林和山水画在表达“意境之美”方面共同的形式特点,它们都是以有限的篇幅来表现自然的无限之美。一首山水诗,寥寥数句说遍山川之奇;一幅山水画,尺幅之间尽显山水之妙;而山水园林要以有限的实物来构建无限的审美空间,园中诸景既要体现自然之美,又要彰显人文之致;既要注重景物的状貌,又要考虑“动观”之际因时序转换所带来的空间形态的连贯和变化;这就对意境之美的把握和营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山水詩文和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表达皆是由形入意,因形造境,在园林艺术中更是如此。意境正是由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两大部分构成。在真景与意境的处理上,像山水诗文、山水画一样,园林的创作既要建造实景,让观者体验真实可游的自然风物,又须得放怀物外,尽力展现自然中所含蕴的活泼生动的宇宙精神。

中国古代的造园者是怎样通过对实景的运用来体现山水园林的“意境之美”和“境生象外”的审美追求的?简而言之,便是对“诗情”的追求与“画意”的把握,做到这两点,对“意境之美”的体现即做到了十之八九。

二、园林艺术中的诗意表达

我们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既是中国山水文化的核心,也是意境营造过程中经常运用的艺术手段。园林艺术向来习惯在山水诗文中撷取造境之法,而山水诗文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其艺术思想的渗透与“意境”之美的塑造方面。

正如山水诗文并不以表现景观为终极目的,园林的最高审美理想亦不是对景物的罗列和呈现,而是要有诗意的演绎,在其间表达出文人的高致与境界;山水诗文的妙处是让读者可以透过抽象的文字,能欣赏那些引发观者美感的视觉景象,并由此而触发相关的精神享受和审美认知;园林中那些能够被视觉所直接感知的具体景象,像是诗文中的字词一样,乃是作为整体作品的零件和工具,而将它们按照怎样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何种的审美形态,才是造园家真正所着力之处。诗文中的景致,园林中的景物,能够引发吾人的慧思妙悟,从而达到怡情、畅神的目的,亦实现了人与物化、思与境偕的精神追求,才是它们共同的终极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双方艺术载体和形式特点的区别,文学的因虚向实和园林的由实致虚都是极妙的中国式造境手段手法,此间实而虚之、虚而实之的奇妙感受,亦唯文人所能偶得。诗文所讲究的“意境”说,对园林艺术影响极大,可以说园林的意境构成就是依照诗文所要求的方向去构建的。由此,“诗意”的表达,即是园林艺术体现“意境”之美的捷径。

园林艺术中对于诗意的表达有多种方式。最直接的是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在园林中对“诗意”作直接呈现。此间因为书法的介入,让诗文以墨迹的形式与园林结合。以书法形式呈现的诗文佳句,以园中景观的题景、楹联、匾额、碑记、题刻等方式悬挂、铭刻或张布于园内,与景观互为注脚。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是为匾额,门两侧柱上的竖牌是为楹联,山石上的题诗刻字是为刻石……这些墨迹不仅能装点园内景致使其更为丰富,还能增加园林氛围的文雅气息,更可直接提点、引导观者感受诗意,从而为园中景点增色,拓宽意境,把以山水、建筑、花木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甚至于园内的匾额、对联等文化形式直接可以构成景观,对自然物象和空间环境起到衬托和深化的作用。这种造境方式一直受到文人的喜爱,后来成为园林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点缀。

园林艺术中对“诗意”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就是把前人诗文当中描绘的的某些场景或情境在在园内以具体的形象再现出来,以期达到诗文中表达的文学境界,这种方法比前一种在难度上更大,但是更有利于园林文化品位的展示和提升。在苏州的怡园中,以白粉墙衬托竹影与梅枝,以月洞门与漏窗分割大段的景色,以曲折的小路连接景物,都是这种方法的成功运用。

另有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直接以著名诗句为园林或其中的景观命名。后世有名的拙政园见山楼就出自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不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舜水的“沧浪亭”、苏州网师园的“濯缨水阁”都出于同一个典故“沧浪歌”。“沧浪歌”出于司马迁《史记》中的《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曾经提到它。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后世有园名曰“沧浪”,即是取其意也。

山水诗文形式多样,既有结构繁复、文笔浩荡的长诗大赋,亦有信笔而出的散文游记,还有清新精炼的短歌小诗;园林的形式亦有大有小,有讲究对称、结构严谨的小园,亦有占地广阔、气势恢宏的大园,其手法亦宛如诗文中各种修辞一样,令作品虚实相映,参差有致,成功的园林建筑之所以令人赏之不倦,便是成功地渗透了诗意,借鉴了山水诗文中对“意境”之美的表达。

三、园林艺术中的画意呈现

园林艺术的意境营造,不仅重诗意,亦重画意。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鲜明,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对景物的形态表达上,也体现在园林艺术的意境营造方式上。“画意”是绘画性在园林建筑中的体现,比起诗意的表达更为直观。园林和绘画同为视觉艺术,是依赖视觉产生美感的艺术形式。在园林建筑中,对大自然的山、水、花木等形象加以再现,它不仅要营造一个立体的空间,更要构建一幅幅画面。

园林艺术要求景观要宜于“静观”和“动观”两个方面的审美要求,并有“远观”“近观”“仰观”“俯瞰”等观赏角度的变化,对景物设置的画面感要求很高。“静观”讲究的是固定视角下的空间形态及景物呈现,这一点与山水画的构图和置景方式相通。比如景观的层次和景深的设置,观者视野中的景物往往分为远、中、近等几个层次,并且与绘画一样,中景往往是作为主景需要大加表现的部分。造园者会用恰当的配景,让主景在前景与背景的映衬之下更为美观,也使整个视觉景象更加丰富。还有“远”“近”“俯”“仰”等不同观赏视角下的静观方式,无不是对园林的景观设置的更高要求。对这些不同的视点而言,园林的景觀呈现依然是参照了绘画的处理方式。譬如对远景的概括处理突出其整体形态的完整性,对近景的着力描绘应突出主景与副景的相互衬托,仰观以显其高峻,俯瞰宜取其广阔……这都是山水画中的状景方式。

“动观”是对园林之美的另一种观赏方式,因为赏者的“游”园过程,因其行走而发生的视点移动,要求园林空间形态的相通和景观之间审美意蕴的联结贯通。在“游”的过程中,因为视点的转换而不断地呈现出新的景致,并因为空间的连续性而形成气韵连贯的山水图画,极似山水画中的长卷形式,随着画卷的徐徐打开,一组组自然景象在你眼前渐次呈现出来,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了富有变化又风格统一的空间形态与审美意象。

此间,绘画作品的陈列和建筑部件的彩绘亦是园林景观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绘画在园林艺术中的直接呈现。绘画作品的图像便与园林景色相映成趣,使园林的氛围更加典雅,也增添了园林景观的艺术品味和文化气息。雕梁画栋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无处不在,用于点景和观景的亭台楼榭等建筑,其屋顶、墙壁、门窗、梁柱,以及其间的每个部分,都采用与园林整体相映成趣的造型与色彩,对于装点园林色彩、丰富园林景观起到了非常独特的作用;何况这些建筑在园林中,用于远观和俯瞰景物的楼台,用于游憩的亭榭,用于分隔与连接景物的回廊等,即是画意的呈现,也是生发诗意的道具。

结语

山水诗文、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皆是以景为用,以境为体,它们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绘,营造出属于自己的山水形态和审美空间。一座园林,其本身也就如同一篇隽永优美的山水诗文、一幅不断打开的山水画卷,使人在视觉的引导下去感受、接纳其间丰富的审美信息,产生奇妙的审美感受。园林的优处又在于景物的真实可感和立体可触,对它的游赏不仅通过视觉来感受形象之美,游人还可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来辅助欣赏,花木的香味,流水的吟唱,在可观可游的景物之中,都为园林之美增添了特殊的趣味;游人即可通过这些具体可感之物去获得其间所寄的“诗情”与“画意”,并由此去体悟园林艺术中多元而立体的审美情调与“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诗苑英华·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卷[M].湖北教育出版社.

[3]李亮.诗画同源与山水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

[4]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作者:王惠

山水画特色园林艺术论文 篇2:

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发

摘 要:我国自古以来不乏描述山水之美的佳作,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是表达对山水赞美之情的重要艺术形式,山水画的兴起为我国的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如今山水已经逐渐超过了物质的范畴,更成为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我国的园林设计中将文化元素、美学欣赏以及建筑设计融合起来,为人们在精神上提供了栖息地。文章阐述了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特点,中国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对当前园林艺术设计的启发。

关键词:水墨山水画;现代设计理念;现代园林设计;水墨山水画意境

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描写对象为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无论是名山大川或者潺潺溪水,中国山水画不仅能将其自然的景色表现出来,还总能融入自身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感悟,进而将其内在的意境充分表现出来,具有极高的美学鉴赏价值。同时它对中国的园林设计艺术无论在设计手法还是设计理念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绘画艺术融入园林艺术成为我国园林艺术设计的艺术传统。

一、现代园林设计概述

现代园林设计中蕴含了许多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现代艺术对多个领域的思想进行了融合,如建筑艺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等,从当代人民的生活出发,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园林设计的宗旨是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平衡,现代艺术包括了很大的范围,在园林设计中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

(一)影响园林设计的空间布局

城市园林的设计需要整体的规划,这项工程极为复杂,园林设计者需要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尽可能地体现出无穷无尽的变化,这对设计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对园林中的假山,花草,水流渠道等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详细的构思,让园林的空间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在这过程中就需要现代艺术设计的辅助,现代艺术设计可以从全新的视角对园林设计进行构思,在整体的园林设计中用不断变化的地形加以辅助,使园林的设计充分体现出现代化的气息。[1]

(二)影响园林的小型景观

在整体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小型景观同样不可忽视,几乎可以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比如路旁、广场等,是人们随处可见的景观,良好的小型景观设计可以给城市中压力巨大的人们带来放松的感觉。同时小型园林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设计者高超的设计思路与独特的创意。在常见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注意这些设计的细节为整个园林设计提供了新的美感,这正是现代艺术设计带来的重要效果,现代艺术设计在如今的园林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园林的植物

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向人们展示园林设计的艺术,同时在哲学思想、内在含义等方面也要充实。园林内植物的设计与栽种可以对园林景观的内在美进行充分的表达,用合适的,能够衬托园林山水布局的植物进行合理的装点,可以使园林更有深度。因此在植物的设计上非常关键。独立的植物很难将艺术效果发挥至最大,需要景观的合理搭配,选择的植物要与人们的审美相契合,将整个园林设计的思路体现出来。

二、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及特点

(一)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中国传统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中,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距今已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早在东晋的时候就已有各大名家对山水画进行了丰富的描绘,然而由于年代久远以及保护不够,如今多已失传,对当时的山水画艺术无法进行深入的鉴赏。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发展尚不成熟,多为衬托描绘人物的绘画,整体上略显稚嫩,当时的艺术作品虽未曾流传下来,但是他们对于山水画的见解却以著作的形式流傳至今,为后来的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隋唐时期的山水画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魏晋绘画的基础上,山水画绘画的内容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水墨山水画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代贵族家中的装饰逐渐应用山水画,同时寺庙、宗教的山水壁画也逐渐增多,在绘画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改进。盛唐时期的山水画达到了新的境界,王维通过对墨进行灵活的运用,开创了水墨山水画这一流派并流传至今,描绘了幽静的景色与淡泊的境界,对两宋时期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具有很大的欣赏价值,同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的审美观念。[2]

(二)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特征

1.山水画中融入了作者的精神追求

在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中的创作当中,始终有我国的人文观贯穿其中,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祖国的大好河山中,以表达自身的精神追求,既有壮志凌云的豪气同时又有隐居山林的魄力,无论人生的得意与失意,山水画始终在他们身边陪伴,用景色表达自身的情感,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情感与景色相互交融,使作品拥有了灵魂。

2.对景色进行了充分的概括

山水画对世间的众多景观进行了描述,包含了万丈高山,同时又包含了千里长河。山水画是对各种山水的形象概括,将它们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出来,通过对自然景观细致入微的观察,进而形成了充分的概括。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观察方法为对名山大川进行充分概括形成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同时又能对世间百态进行充分的反映。在宏观上采取了山水的魅力,微观上体现了事物的本质,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极好的效果。我国的传统水墨山水画将世间万物的山川河流,千姿百态融入胸中,与天地合二为一,舍弃了繁杂的色彩变换,以单纯的水墨作为色彩,描绘了万物山水的本质,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融为一体。[3]

3.创作技巧程式化

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创作技巧最大特点就是程式化,同时也是其艺术发展成熟的象征。历朝历代的山水画创作大师从辩证的理念对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观察,通过不断概括与总结,最终在笔墨的创作上形成了最简练的方式。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进行了程式化的描绘,这些程式既可以独立又可以交融,同时可随着个人创作思想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特征,对屹立的名山、奔腾的河流、挺拔的树木以及千变万化的气候行云的内在规律进行了精准的呈现。

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发

(一)现代园林设计可以融入自然美

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给现代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启发就是要体现自然的美观。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虽然景在画中,但却浑然天成,与自然融为一体,欣赏画作的过程犹如身临其境,漫步山川之中。这是对自然山水的尊崇,对自然进行细致的描述,因此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可以尽量体现出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加入设计者对自然的理解,使城市园林更多地展现出自然的风采而少有人工的雕琢。因此这要求园林的设计者要深入自然,领悟大自然的魅力,在对自然有深刻领会的情况下将园林内的山水、植被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装饰,使用有限的空间对园林景观进行科学的改造,用人工创造出逼真的自然景色,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契合,人们在城市的园林中漫步宛如身在大自然,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缓解人们的压力,感悟自然的智慧。[4]

(二)使现代园林设计的结构优化

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画为了在有限的空间描绘出丰富的内容,通常在对山水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小见大,在小小的画作中能够领略到整个山水的全貌,将大自然的青山绿水进行了完整的浓缩。这对我国的现代园林设计有很大的启发,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土地被工厂以及住宅占据,用于城市园林设计的土地非常有限,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将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园林空间利用的最大化。从传统山水画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比如可以通过假山、走廊、阁楼、墙体等将园林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隔,运用山水画中借景的手法,景物的铺排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游览园中能够感受到亭台楼阁各有其特点,但是又相互交融,進而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三)增加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含蓄美

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画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虚实相结合,同时留下一定的空白,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对山水的全部填充非常忌讳,因为那样会给人一种压迫的感觉。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同样如此,要使景观更有欣赏价值那么就需要对园林的空间在视觉效果上做到含蓄与空灵并重,不要做太多繁琐的装饰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空旷。园林设计中可以用一些景物对游客的视线做适当的阻隔,吸引游人继续游览,但是却总有新奇的景观出现,进而激发人们的游览兴趣,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比如采用花墙、漏窗等使人们能够看到其他的景色,但是却又无法过去,景物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含蓄的感觉。

(四)增加现代园林中的意境

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在描绘大自然的时候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讲究山水画作品的意境,景色穷尽而意境无穷,这里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蕴含的境界,不仅仅是山水画所描绘出来的优美的景色,更是作者感悟人生后的理想追求。意境会使山水画作品变得灵动,充满生机,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也是如此,这使得当代园林设计者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追求景观的意境,通过对园林的景观进行充分的设计使人们真切体会到园林的意境美,忘记忧愁,忘记烦恼,领悟人生。园林设计者可以通过园林的视觉效果以及听觉等使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将流水声、花草香等信息传递给人们,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园林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温全平.江南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无锡锡东新城九里河风光带为例[J].中国园林,2016,(02).

[2]曹晓.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传承和创新[J].科技与创新,2016,(05).

[3]孙群.浅谈禅宗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4]陈瑞林.画法关通书法津 苍苍茫茫率天真——我看田绍登的水墨山水画[J].创作与评论,2016,(06).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

作者:安茹

山水画特色园林艺术论文 篇3:

浅谈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长春理工大学

摘要:本文以美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对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进行介绍,其次分析了中国园林艺术展现的美学思想,为了更好的将中国古典美学的园林艺术传承下去,并通过园林艺术中美学思想的研究为园林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园林艺术;美学思想;自然;意境

园林艺术是园林中的实物来体现自然与生活的美,其与建筑、书画、诗文、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也是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因此需要充分的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才能更好的展开园林艺术方面的研究。

一、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

美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从中国古代开始就开始了,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目前我国的园林艺术可谓是百花齐放。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一直存在的,因此形成了各种形态和领域的美。审美意识和能力也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总结。

中国的美学思想来先秦时期就开始发展了,到西周末年产生了和谐美的思想,中国美学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美学起源于儒家和道家的美学,在不断的发展中趋于成熟形成了禅宗美学。孔子作为儒家最优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思想较为博大,美为美,以无为胜有为的美学思想。

儒家美学思想发展到两汉时期,开始重视善而轻美。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美学思想并没有收到佛教的影响,美学在不同的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开始于玄学、佛学相结合,转变为重美轻善的特点。禅宗美学产生于隋唐时期,重视内心感悟和境界的超脱,从此中国美学更加讲究空灵。

在到明朝后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逐步进入中国,美学思想也受到较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开始重视人文主义,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注重自然美,对美的追求已不在功利和实用。近代的中国美学思想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进而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二、中国园林艺术展现的美学思想

(一)追求意境美

文化和精神对中国园林艺术风格有较大的影响,园林艺术中充分的融合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中国美学来自于禅宗美学,表现在园林艺术中就是在山水中体会禅味,从花树中感悟禅意,达到个人精神自由与生命的超越。

中国园林强调情景交融,美不仅体现在空间实物上,而是强调山水草木或桥体现出的情趣及激发人的情感,园林艺术注重的是淡然、宁静的意境。古代文人常会将园林当做心灵归宿,尤其在失意之时更喜欢安静的园林,与大自然的融合可以感悟人生。

园林艺术重视人内心情感,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样。园林的景观使欣赏者产生不同的人生感悟。中国园林艺术在设计时注重园林的空灵氛围营造,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是心灵体验无所羁绊的情绪。

(二)讲究虚实、含蓄

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也对中国园林艺术有着一定的影响,山水画通常会留白,给欣赏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园林艺术是空间艺术,园林的空间随人心境发生改变,是靠心灵感悟的。园林通过室内外各种景观的配合,相互映衬,形成了园林的整体。讲究虚实和动静结合,营造中国园林“虚实相济”的意蕴。

中国园林艺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含蓄和虚幻,园林中藏有无限的意境,使人在景色中产生无尽的幻想。中国园林在空间上体现含蓄的境界,并通过对绘画与文学艺术的理解和借鉴,达到虚实远近的结合,形成浑然一体的园景。

(三)倾心自然美

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点讲求“尚用”,而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艺讲求“贵真”。这也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对于自然是无限崇拜的,认为艺术的最高造诣就是不加修饰的美。因此这种观念对庄子的文艺观念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庄子提出以朴素为美的美学观点,纯天然未修饰为大美之物。

这种美学思想的形成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其也讲究“崇尚自然”的设计原则。中国的园林不仅是对自然进行模仿,而是对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经过思考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使园林中所有景观和植物与建筑融合,展现其自然美。通过人工的设计和提炼,但不破坏自然美,其是强调自然之美与人工美的协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例如:园林假山是真山的浓缩,通过园林的构图和堆叠艺术对真实山体面貌进行概括。注重园林的艺术情调和人文情怀。中国园林的水体在设计时也需符合园内的水源和地形,对自然的河流、湖泊进行艺术提炼。园林中的花草树木通常会保持自然的原貌,并种植常绿的植物。

三、结语

园林艺术不仅属于艺术还是们哲学,反应人的思想和对待自然的想法。总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自然、含蓄、淡泊,重点在于使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的契合。中国园林是东方园林之首,具有藏而不露、婉约灵巧的特点,极具特色。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应在充分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艺术的内容,建设出更符合时代审美需要并具有意境的园林,推动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清.现代景观设计的美学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

[2]任君.中國古典园林设计的美学思想[J].城乡建设,2009(11).

[3]任君.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美学思想[J].大众文艺(理论),2009(19).

[4]曹耀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设计的重要影响[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01).

[5]张健健.浅谈中国园林艺术思想中的道家哲学[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09).

作者:肖祎

上一篇:标准化建设工程监理论文下一篇:BIM技术城建档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