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消化内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展开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五常法护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常法护理管理论文 篇1:

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200例消化内科患者,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健康教育)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22.38±5.47),抑郁评分为(16.38±4.5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18.86±5.12),抑郁评分为(19.86±5.1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0%,研究组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护理;应用

一、前言

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疾病种类较多,病情严重程度各有不同,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及对疾病治疗预后的担心,患者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紧张、恐惧等各种负面情绪,严重时甚至抵触治疗[1]。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在治疗期间做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这项研究中,我院选择了200名消化内科患者,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在10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4∶6,平均年龄为(46.9±6.4)岁。研究组中100名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5,平均年龄为(44.4±8.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次研究在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后方正式展开。

(二)纳入及排除标准

选定的患者已获悉此项研究,并将自愿合作完成所有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没有其他严重的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并且具有正常意识;排除其他严重的组织或器官疾病,抵触参加这项研究,并且对研究人员提出的与研究相关的问题难以清晰和自主回答,该患者家庭强烈拒绝这项研究,无法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在研究中期(例如转移或死亡)退出。

(三)护理措施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环境方面

住院环境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均有严重地影响,因为消化内科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疼痛持续时间长[2],所以必须为患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良好乐观的治疗环境,在治疗期间可以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使患者乐观的面对疾病,也可以用自己乐观的态度影响患者,做好病室的通风、消毒等工作,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耐心为患者解释,微笑面对患者。

2.技术方面

每周为患者开展三次健康教育,可以自制消化内科相关疾病的健康宣传册,注意多放插图,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也可以在护士长或病室播放相关视频[3]。组织患者建立小范围学习团体,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鼓励团体内每位患者积极交流学习心得和治疗体会,为患者介绍经积极配合治疗后病情有显著改善的案例,使患者对疾病治愈充满信心,能互相鼓励,共同面对疾病

3.家属支持

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家属可以正确认识疾病,能充分理解和配合院内治疗工作,多陪伴关心患者,给予患者最大的鼓励。家庭的陪伴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对治疗的配合度更高,从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4]。

4.护理质量

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保证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时能正确进行疏导。在患者住院期间,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期间随时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白自己患病的原因,并能在疾病治愈后正确预防,有效防治二次发病。

(四)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信息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

(一)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上的比较

经过统计发现,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估均较低,抑郁评分均较高,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方法的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效显著差异(P < 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二)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经过统计发现,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 < 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四、讨论

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良所致,所以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缩短治疗疗程,治疗结束后疾病的复发率低,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5]。在实际开展健康教育时,除了要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外,还需要完善教育的方式和过程,重视个性化健康指导。前期的评估工作可以对患者切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好地评价,以便后续可以顺利展开健康教育工作[6]。此外,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患者理解和接受起来更容易。积极预防宣教内容漏洞,保证健康教育可以满足患者的多种需求。实施期间随时评估实施效果,并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随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可以取得最佳的健康教育的成效[7]。

根据消化内科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疾病特征,在适当的时间展开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能科学有计划地完成各项护理要求,对疾病充满信心。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态积极[8]。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饮食、用药、心态和健康知识等内容,全方位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开展健康教育时,综合了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的关注程度和治疗积极性,可以有效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的身心需求,有助于减少诱发疾病的各种因素,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压力更小。从根本上来说,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从而保证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9]。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内容之一,想要保证工作治疗,保证患者预后,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之间的差别较差,注意区分

卫生宣教是面对大众的,而健康教育工作则是针对住院患者展开的,在教育前需要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据此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制定贴心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在实际实施期间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调整计划内容。

(二)在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做好护理评定工作

根据患者的评定结果对目前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完善,逐步提升护理水平。此外,在展开健康教育期间,护理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和操作能力,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态度更加积极[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健康教育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有显著差异(P < 0.05),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疾病和治疗过程;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 < 0.05),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更高。但有一点需要在此特别做出说明,因为本次研究的样本纳入数量较少,所以得到的结论可能存在缺乏说服力的问题,期待临床未来可以展开大样本研究,以增加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态积极,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赵莎莎.多媒体健康教育对消化内科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28(02):102-103+106.

[2]李丹丹,宋娜.个体化健康教育结合五常法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20,18(12):1532-1534.

[3]戴啟芸.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护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28(01):197-198.

[4]黄爱治,陈艺延,冯晓秋,李伟真.综合护理健康教育方式对消化内科患者治疗饮食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12(28):129-131.

[5]孔梅,邓小春.系统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26(09):152-154.

[6]彭习兰,金绍燕.系统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41(S1):47-49.

[7]于静静,蒋雨虹.健康教育处方对杭州市某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 2018,31(04):40-42.

[8]赵义满.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 017,14(29):30-31.

[9]姜艳,王秀梅,于文丽,佟秀凤.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39(05):26-27.

[10]应苏回,徐莉.系统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24(13):129-130.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

作者:杨雨函

五常法护理管理论文 篇2: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消化内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展开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消化内科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消化内科;护理

引言

规范化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中探讨的重要话题。护理过程中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认知度,还可以提高护理效果。所以,临床护理中,规范化健康教育已经成了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规范化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稳定其情绪,为患者合理制定饮食和作息计划。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所以,在消化科护理过程中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消化内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42~78岁,平均(56.8±3.6)岁;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41~79岁,平均(57.1±4.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化健康知识指导,按照常规化操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如下:(1)采用符合国际健康教育标准和护理能力教育的健康教育方法。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发放宣传册,定期开展消化科疾病知识的讲座,指导患者了解自身的疾病,掌握各项护理要点。(2)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患者有负面的情绪,护理人员一定要进行及时的引导,鼓励患者,帮其建立信心。(3)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卫生保持洁净,温度适宜,尽量避免噪音的打扰。关注患者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饮食的食用。除此之外,还要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和时间,消化科疾病患者要密切注意服药事项。(4) 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可作为一种有效控制疼痛的方法,不断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与此同时辅以药物镇痛方法可达到理想效果。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消化内科患者手术后的心理状态,不断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与此同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总满意率。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家属如何缓解患者症状等。尽量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需求,切忌使用刺激性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身心攻击,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其他患者的病情。在护理过程中,应全程保持微笑,条理清晰地与患者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患者,促使患者稳定自身情绪,避免患者出现应激性行为。若患者单独就诊,则需主动为患者服务,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护理需求,积极满足患者的合理护理需求。若患者的病情相对严重,护士还需及时辅助患者转入急诊,尽快确诊疾病,尽快进行治疗,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情况。①心理状态采用自评量表获取患者SDS、SAS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焦虑越严重;②依从性以无间断用药、无自主换药、无自主停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为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完全依从84例,依从性为84.00%;观察组完全依从96例,依从性为96.00%。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规范化健康教育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对于负面情绪的环节有着重要的意義。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能够通过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科学康复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患者日常行为和就医依从性,从而取得显著护理效果。在治疗期间患者很容易因疾病的不确定感而产生负面情绪,变得抵触治疗、抗拒治疗,甚至有些患者会放弃治疗,因此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需要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使其能够正视自身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主动接受治疗。临床护理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饮食作息,有着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董雅琦.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2):113.

[2]魏恒.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引入优质护理的整体实施效果评价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122.

[3]陈伟裕.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16+118.

[4]李丹丹,宋娜.个体化健康教育结合五常法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12):1532-1534.

[5]丁春红.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6):159-160.

(通用环球西安西航医院 陕西西安 710021)

作者:朱小华

五常法护理管理论文 篇3:

“五常法”护理在提高消化内镜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摘  要:目的  探讨“五常法”护理应用在消化内镜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7月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93例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1),接受“五常法”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组(n=52)。比较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五常法”护理能有效提升消化内镜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增加患者满意度,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护理质量;护理差错;“五常法”护理;消化内镜;常规护理;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饮食习惯,从而导致消化内科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消化内镜诊疗消化内科系统疾病,但内镜技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应用过程中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和紧张等负面情绪;另外,患者生理上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增加内镜干预风险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2]。有学者研究认为,在消化内镜诊疗中辅以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消化内镜诊治效果,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3]。“五常法”護理模式是一种规范化护理模式,具有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差错和保证工作安全等作用[4]。为进一步提高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现将2019年3月~2020年7月93例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纳为研究样本,探究“五常法”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3月~2020年7月于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疗的93例消化内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常规护理的患者纳为对照组,共41例,21例男性,20例女,年龄23~65岁,平均(40.15±2.63)岁。将行“五常法”护理的患者纳为研究组,共52例,30例男,22例女,年龄24~64岁,平均(40.20±2.71)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经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显示,无典型差异性(P>0.05),可比。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病例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存在消化内镜诊治禁忌证者;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开展内镜诊疗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严格遵医开展护理操作和向患者交代内镜诊疗相关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实施“五常法”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如下:①常组织:将工作的非必需品与必需品分开,尽可能减少必需品的使用;彻底清理胃肠镜诊疗室内物品、胆胰管造影术室,及时清理报废物品、过期药品;结合各区域的功能,决定必需品及其数量,规范放置检查室内物品,并确保其布局合理。每周按时对检查室物品进行清点,对物品过期情况进行检查,并适当补充数量,根据有效期规范放置。每日认真检查登记检查室内镜使用状况,确保次日工作能顺利进行;合理制定每班工作流程,确保分工合理。②常整顿:根据规定明确标识所需物品,摆放整齐,避免工作时寻找,从而消耗不必要的时间;将清洗消毒流程张贴在消毒间,将6步洗手法张贴于洗手间;于患者进出等候位置贴上温馨提示;按照使用频率存放储物柜内物品;按照类别存放附件柜内物品,柜内标识标记好,确保30 s内能取到诊疗所需物品;实行急救车管理,保证药物数量无误,定期由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药品摆放整齐、标识明确,以便于取出与添加。③常清洁:做好内镜护理区域清洁工作,术后将痰液、血渍及时清理干净,每日擦拭相关设备仪器,严格彻底消毒;重点加强对卫生死角的清洁,每周统一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需要立即整改。④常规范:统一组织管理,制定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制度,确定管理细则,对护理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纳入绩效考核中,使护理人员提高责任意识,从而规范操作,不断提升护理质量。⑤常自律: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安全意识;根据制度规章要求护理人员合理办事,保持良好工作态度,标准化、规范化开展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使其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差错事件:主要包括术前处置差错、诊疗准备不到位和呼吸道误吸。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通过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值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分析

对照组护理差错事件多于研究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

对照组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为(82.16±5.49)分,研究组为(90.16±5.67)分。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850,P =0.000)。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消化内镜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其具有诊治同步、准确率高等优点,既能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判断,还能有效评估临床预后[5]。但消化内镜属于侵入性诊疗操作,并且患者对消化内镜知识缺乏了解,易产生担忧、恐慌等不良心理,十分不利于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开展。临床研究发现,有效、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消化内镜诊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及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6]。

常规护理具有盲目性,不具有预见性,易引起一系列护理差错,例如交接班失误、病情评估不准确等,导致护理质量降低[7]。“五常法”护理模式指的是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及常自律这五个方面的护理,该护理模式是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性的关键,不仅能使各项护理工作效果、安全性得到提高,还能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8]。本研究提示,护理后研究组护理差错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提示与常规护理相比,“五常法”护理应用在消化内镜中,不仅能规避护理差错,还能增进护患关系。分析原因可能是:“五常法”护理模式规范摆放物品位置,明确标识,从而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9];另外,还能使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每日按时检查,并及时补充物品,能避免药品积压;通过培训护理人员,还能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操作技能,强化职业道德,使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流程执行护理操作,最终保证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10]。

综合上文得出,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应用“五常法”护理模式能避免护理差错,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还能缩短护患间距离,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王雪飞,张可慧.消化道专科護理联合无缝隙对接护理干预在提升消化内镜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7):3549-3551.

[2]王雪飞,王君芬,张可慧,等.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在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5):881-883.

[3]王丽华,张晶,李春,等.舒适护理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生理评分及成功率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2):228-230.

[4]毛淑兰.昼夜干预护理模式在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8,46(5):568-571.

[5]张莉,张英娟.五常法护理模式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效率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8):3165-3167.

[6]邵晓朵,张琳,赵莉君.五常法管理在消化内镜中心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60-61.

[7]匡世芳.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0,44(10):1441-1442.

[8]宋继红.基于整体护理理念的个性化护理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心理应激及护理安全事件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893-3896.

[9]贾洁,刘萍.罗森塔尔效应护理配合预见性护理预防消化内镜检查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2):1624-1627.

[10]谢静.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7):88-89.

作者:傅丽君

上一篇:深基坑施工工艺论文下一篇:创造思维物理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