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法下班级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激励制度在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过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的小学班级管理现状来看,其激励制度还存在一些漏洞,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及时完善和推进,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手段使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呈现重要价值。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激励法下班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激励法下班级管理论文 篇1:

教育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赜

摘 要:教育激励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机制,适用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教育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进步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目标激励、言行激励、关怀激励和期望激励等教育激励方法,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教育激励;班级管理;目标激励;言行激励;关怀激励;期望激励

初中生指的是12岁~14岁这一阶段的少年,初中时期常被称为青春期,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并且十分复杂的时期。现在的初中生生长在一个价值多元且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社会,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较好,很多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存在溺爱的情况,这使得部分初中生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沟通能力差,等等。这给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如果采用强制性、打压式的管理方式,总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对学生的一系列行为进行规范,从表面看似乎能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但实际上学生对这种管理并不信服,并不是发自内心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也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而教育激励机制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制度,非常适用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教育激励机制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进步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对教育激励机制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究。

一、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目标方面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仍然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唯一目标,并且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部分教师的心中,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等生,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差生。他们对这两类学生往往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有所优待,对成绩差的学生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冷落,没有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和看待所有学生,做不到一视同仁。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管理方式方面

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即通过提要求和立规矩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用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并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考虑学生的感受。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说完全忽略了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的理念是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更要做到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强制性的班级管理方式不仅达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使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无法感受到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进而产生厌学现象和逆反心理等。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就是简单地对学生的一对一管理,只注重对某些学生的个体化管理,没有使班级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互动,导致每个学生都处于孤立状态。也就是说,教师忽视了班级的集体效应,没能充分发挥班级的集体力量。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重视打造一个积极上进、团结互助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良好的班风,使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正能量的熏陶。

二、教育激励机制应用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策略

1.目标激励

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目标,进行目标激励。合适的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在目标激励机制下,强有力的目标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能够给予学生足够大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積极主动地克服困难,自觉地完成任务。所以,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帮助学生找到明确的方向,促使学生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具体实施目标激励法时,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具有高度指向性的、明确的目标,比如可以针对学习成绩提升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还可以针对学习过程中某项学习习惯的养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目标越清晰,则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目标越清晰,学生就越清楚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做出怎样的自我调整,以及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目标。另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及班级管理整体水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目标设置时,除了制定学习目标外,还可以设置生活方面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自己的父母缺乏沟通或者沟通方式不当,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加强与父母沟通、提高沟通质量的目标,并教会学生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就会尝试主动与父母沟通,并逐步提高沟通能力和沟通效果。这样的目标设置,不仅能提高班级管理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设置的目标难度需要适中。如果目标过低,不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则无法激发学生的斗志,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达成目标的成功快感。如果目标过高,无论学生怎样努力都距离目标较远,则会使学生失去努力的积极性和信心,这样的目标形同虚设,甚至会加剧学生的挫败感。因此,目标的设置要难度适中,要保证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便能实现,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燃起学生必胜的斗志和信心。另外,教师应用目标激励法引导学生设置目标时,要注意目标设置的递进性,可以让学生设置周目标、月目标、半学期目标和一个学期的大目标等,让学生在不同阶段达成不同的目标,并注意给达成目标的学生以适当的奖励,鼓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继续迈进。这样,学生的一个个目标便能成为激发其努力奋斗的动力,学生才能逐步取得更大的进步。

2.言行激励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相当于学校里的家长。作为“学校里的家长”,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教師的工作作风永远是班级作风的风向标,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通过自己的思想品德、言行习惯和人格魅力等为学生做出示范,为学生带去积极的影响。

首先,口头语言永远是交流的主要形式。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充分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特色,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时,应当不吝啬自己的表扬,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优势。例如,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差,但他擅长与同学相处,并且在班级中有较强的号召力,那么教师与他交流时就可以将这一优点放大,帮助他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鼓励他继续努力,甚至可以引导其发挥自己的特长,担任班干部。这样,学生就会萌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的主观愿望,就会在各方面积极努力,逐步提高自己。另外,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来提高沟通效果,充分发挥自身身体语言的激励作用。与口头语言相比,身体语言在交流沟通中往往会更加真实明确地反映出交流者的内心想法和状态,会使表达更加富有力量。例如,教师赞许的目光、竖起的大拇指、轻轻的颔首,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力量。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第一,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教师永远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第二,教师要注重仪表。教师在穿着上要干净整齐、朴素大方,不过分打扮,不穿奇装异服,在言行举止上要大方得体,行为端庄。第三,教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师的正面情绪或负面情绪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所以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不愉快带给学生,每天要向学生展示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每天都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第四,教师要热爱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并且将自己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努力学习。

3.关怀激励

首先,教师需要树立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无论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无论对听话的学生还是对淘气的学生,教师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从内心关怀学生。而关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应用关怀激励法。除了关怀学生的学习外,还要关怀学生的生活,关照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当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而不是上课来到教室下课便立即离开教室。即使在课下时间,教师也要多找机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适时地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关爱。当学生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就会感到温暖和振奋,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若得不到教师的关怀和帮助,甚至受到冷嘲热讽时,其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要给学生以关怀,调动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信赖教师,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才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不辜负教师对自己的关怀。

4.期望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激励,源自期望激励理论。相关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教师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等行为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当教师对某个学生形成一定的期望,并针对期望做出一定的预测,促使该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后,学生往往能够将预言变为现实。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应用期望激励法。在具体应用时,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及不足,并针对其优势或不足,形成发挥优势做出成绩的期望或弥补不足提升自我的期望,然后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同时还要给学生以必胜的信心,促使学生向着所期望的方向而努力。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期望和鼓励下不断成长、进步。

教师运用期望激励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期望要具有激励作用。教师所采用的激励方式要能够诱导学生产生内在驱动力,这样学生才能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展。其次,教师的期望不可过高或过低。只有当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思想认识保持一致时,师生之间才会产生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共鸣,才会真正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期望,期望应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思想认识时刻保持一致。最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应具有支援作用。学生在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努力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表现出彷徨和苦闷,甚至失去信心,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心理及方法上的援助,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继续前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科学应用教育激励机制,对于班级而言,能够创建良好的班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大大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应用教育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目标激励、言行激励、关怀激励和期望激励等激励方法,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成良.教育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0(06).

[2]苏勋志.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0(02).

[3]边宗国,苗海霞.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師,2019(S2).

[4]郑学,张苍荣.教育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14).

[5]李俊义.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18).

[6]徐艳.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8(04).

[7]王小川.班级管理应践行教育激励理论[J].教育艺术,2017(09).

[8]陈晔.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究[D].苏州大学,2011.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Incentive Mechanism in Class Management

Luo Zhiping

(Wuwei No. 9 Middle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Key words: educational incentive; class management; target incentive; words and deeds motivation; care and motivation; expectation incentive

作者简介:罗智萍(1975-),女,甘肃武威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研究。

作者:罗智萍

激励法下班级管理论文 篇2:

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激励制度在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过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的小学班级管理现状来看,其激励制度还存在一些漏洞,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及时完善和推进,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手段使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呈现重要价值。

关键词:激励机制;小学教育;班级管理

站在小学管理角度进行分析,班级管理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一个核心内容。班级管理的概念是指:班主任通过对班级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梳理和构建等,从而制定出一些与班级管理相关的激励机制,为实现小学生的整体、高效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且抗挫折能力不足,所以在小学班级管理方面需要實施高效、规范、健全的激励机制,使其最大化地发挥管理价值。

一、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现状

通过研究得出,在我国西部小学班级管理中,尽管教师运用了激励机制,不过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西部地区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激励机制的全面应用

首先,对激励机制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大部分小学教师觉得激励机制属于一种单向行为,仅仅是教师实施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大部分学校实施的激励机制相对片面,不注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会对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其次,突发性的激励。对学生实施激励是一个长期的行为,若只是暂时性、突发性的行为,极易引发学生出现明显的心理落差。或许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2.激励机制的内容不健全

首先,激励机制不具体。目前大部分小学实施的激励机制相对笼统,并未真正受到学生的关注,大部分受到教师主观思维的影响,无法对激励效果进行准确、全面的评判。

其次,激励机制不完善。大多数激励机制是课堂活动中学生对班级规章体制遵守情况的一个直观反映,也就是学生“学”的表现。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主要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激励,却忽略了其他行为表现方面的激励。

3.激励机制的应用缺乏适当性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全面、激励不当等,极易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会逐渐远离教师,甚至出现厌学心理,导致教学出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措施

1.适用的激励机制

(1)评价激励,认识自我。这需要教师全面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具备的优缺点,需要给予适时、合理的引导,避免盲目评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闪光点。并且,也要引导学生积极自评和他评。自评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他评是指对同学及教师的评价,有利于师生的携手发展、共同进步。

(2)榜样激励,完善自我。小孩子习惯于模仿别人,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分辨能力,所以,需要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进行激励和引导。对此,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为其树立不同的榜样,例如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民族英雄或身边的活雷锋等。

(3)目标激励,督促自我。对于小学生来说,设立目标有两种,即: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目标设定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若目标设置不合理,不但无法发挥激励作用,而且也会导致学生出现膨胀心理或降低其自信心。对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设置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给予合理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不断地调整自我,督促自我。

2.完善激励机制的措施

(1)加强管理,因材施教。增强激励机制的灵活性。加强管理的宗旨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统筹全局,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并促进个性发展。对于小学班级管理而言,教师需要结合人、事的差异性,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灵活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班级管理制度,并非是有原因、有隐情就不惩罚。如果一些学生的确事出有因,即便是做错事也需要接受惩罚,同时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对学生给予补偿。

(2)情感管理,道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需要增强激励机制的认同感,加强学生道德方面的自勉。构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促使师生在精神层面能够实现共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方可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时也要认真阐释新课标的具体内容,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且也需要与其他教师交流和沟通,及时应对家长的疑问及学生的反馈,增强激励机制的认同性。

(3)民主管理,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强调的是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并且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相同的地位,以身作则地发挥榜样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享有投票权,而并非决策权。只有保持师生的地位平等,方可实现教师管理学生、学生监督教师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教师的“身教”意义重于“言传”,这有利于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增进师生情感,使学生对学生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对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等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若要高效地管理小学班级,一定要正确、科学地应用激励机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庆希.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9(19).

[2]魏菊芳.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5):197.

[3]王玖焕.激励理论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作者:杨恒明

激励法下班级管理论文 篇3:

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构建策略

摘要:一般而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弱,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来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激励机制就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管理办法,这个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从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出发,重点探讨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激励机制;小学班级管理;构建策略

前言:

在学校管理中,小学班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1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含义

通常来说,我们一般所提到的班级管理激励机制主要是指通过借助外来的力量或者推力,让学生有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某件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向着教师布置的目标前进,这样的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方式,就是班级管理中奖励机制的含义。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能够激发人们潜能的活动过程。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有利于一个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

2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意义

由于小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变化频繁,抗压能力还比较弱,但是在这一时期是他们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不强,需要正确的引导,所以构建激励机制为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小学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奖励机制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的,这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再去实行和操作。总而言之,在班级里教师通常是通过表扬学生来激励他们把事情做的更好,在这种鼓励机制下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助于大力提升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学习方面的热情,还有助于满足学生内心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教师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需要经常性地实行和渗透这种激励机制,因为这种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融入班级这个大集体,并且积极投身于班级各种活动,这样还能进一步使学生们具有更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明确整个班级的奋斗目标,进而打造一个互相协作,团结共进的班集体。

3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

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学校要引起重视,因为该机制的运行對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大集体,所以奖励机制需要在构建在这个共同组成的集体范围内。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3.1班级管理可以实行因材施教的方法

因为在小学班级里,学生人数也比较多,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这就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学习方面也是各有差别,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好点,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点,这都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面对这些差异,教师不可能不闻不问,这就需要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不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教育管理方式,而是必须因人而异。所以在实行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时,特别是在具体的操作里,教师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引导他们,这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实现最高的效率。所谓“因材施教”,是需要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学生们的各方面情况都进行充分的了解,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然后再对学生实行有效的不同的激励方式,促使他们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发展。

3.2班级管理可以实行目标激励法

小学班级管理相比于中学和大学,具有难以调控的特点。无论是心理差异还是生理差异,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都比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制定相应的班规班纪,给班级树立一个大目标,有了总方向,学生才有前进的动力;有了班规班纪,就能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总方向的引导之下,教师在制定学期中的阶段性小目标时,应当多与学生进行商量讨论,尽量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多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多思考,多交流,以便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个良好的相处环境。这么做的好处除了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行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要求的习惯,一举两得。

除了树立班级目标之外,让学生树立自身的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新学期伊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设立目标,让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有努力的方向。学生设立了目标之后,教师应当做好监督工作,在学生目标的每个小阶段进行检测,以检查他们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成果。除了监督之外,还可以建立奖励制度,对于达到目标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应当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帮助学生调整计划,让他们重拾信心。

3.3班级管理可以实行榜样激励法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趋向于学习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教师们应当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加以灵活运用。比如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严格管理班级的班风,以防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多向学生介绍历史名人和他们的英雄事迹,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为学生传输正能量。再比如说,这个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给班级起带头作用,辅以教导,时间一长,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会跟着老师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约束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

除了以名人以老师为榜样,以身边的同学为榜样一种很有影响力的方法。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都是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和表扬,所以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榜样奖励制度”,定期选出在生活和学习上都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班级的榜样,这种方法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向“班级榜样”看齐,自主地规范自己、要求自己。这种做法形成良性竞争,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和影响。

结语: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行激励教育比实行惩罚教育更有效、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激励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激励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能在学生中产生良好的效果的激励制度才是成功的激励制度。因此,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制度的制定,明确实现集体的融合和进步的教育核心,激发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班级荣誉感,提高课堂效率,让班级管理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边巴罗布.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36):112-113.

[2]刘现忠.基于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8):55-55.

[3]相西红,刘洁.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30-31.

[4]董新玲.刍议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59-60.

[5]丁晓燕.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6(02):115-116.

作者:易子艳

上一篇:环境监察节能减排论文下一篇: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