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论文

2022-04-22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21世纪,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这个热点课题,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些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论文 篇1: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的理性探讨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和实践,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初中数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推进素质教育,提升中学生的素质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的态度。”教学过程实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师生、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便无从指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和见解。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缺乏热情,学生只是以机械和被动的形式进行交流,个性得不到张扬,久而久之,其学习兴趣就会逐渐褪去而产生厌倦心理。如果课堂内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师生的交流,而大部分学生不敢也不能提出问题,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影响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

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与学生民主、平等的关系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在师生交流中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疑学生所疑,做学生所做,乐学生所乐”。只有寓教于乐,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和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二、合理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当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时,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大胆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难点问题的分步设置。有些问题因难度较大,学生思维容易受阻,这时,教师应按照学生数学发现的思维活动顺序设计教学过程,科学地设计好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拾阶而上,步步登高,通过不断解决一系列小问题,最终成功解决面临的难点问题。

2.重点问题的变式设置。突出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以通过知识的变式与演化,加强知识间横向、纵向的联系与应用,通过新问题情景的设置和学生对问题求解重实质的把握,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

3.问题求解中应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性。数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学生将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化为自己认知的过程,学生需要加强自主探索与体验,通过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掌握,渗透和运用研究性学习。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也才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活性”的数学知识。对数学规律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才能对一些数学思想融会贯通,形成解决问题的远见和洞察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变“坐中学”为“做中学”,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实践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动手操作能力,教会学生数学方法和思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数学问题,使其体验自主探究和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就将学生从“被动学——厌学”转化为“愿学——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而教师也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4.加强师生交流,激励创新意识。师生之间长期交流、沟通,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当前,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做法得到了否定,更多的教学实践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站在合作者和组织者的角度去看问题。如: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新的想法和大胆做法,教师应该以欣赏的态度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同时引导全班同学一起去进行辨析,肯定正确的部分,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修正的方案,使提出这种大胆想法的同学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也能激发其他同学大胆创新的欲望和行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闪现创新的火花。

三、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思维过程

数学理论的真实性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而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和反复的思考才能理解。这除了教师的讲授外,还需要学生自己的领悟和不断反思,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反思习惯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重视反例的应用。反例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利于辨别的信息。一些题设条件非常隐蔽,不易被发现,可以通过寻找反例,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2.重视解题思路的反思。引导学生课堂练习后反思,不仅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检验,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对解题思路和途径进行反思。学生研究思维回路,探究哪些过程可以省略、合并或不够严谨,从而使其思维更加合理和敏捷。也可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特征和结论进行反思,以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具有创造力,提高解题智慧,形成知识迁移能力,触类旁通。

3.培养学生纠正错解的习惯。学生出错,往往来自于学生所持有的各种“错误观念”,构建主义者称之为“替代观念”。这种“替代观念”也是建构活动的产物,尽管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师应宽容和理解学生的错解,除了给予正面的示范外,还要提供一个适当的外部环境,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找到学生自我剖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正确的解法,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发必要的“观念冲突”,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结构的重建。

4.帮助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写出当天学到的东西或不明白的地方。这样,既可以使教师从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学生课后反思,理清思路,澄清模糊的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另外,通过这种记录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不断进步。

实践证明,只有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成为创造性人才。

总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合理设置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思维过程,才能促进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赵晓泉

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论文 篇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21世纪,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这个热点课题,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些探讨。

一、数学素质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数学素质,众说纷纭。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是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提法:

(1)张奠宙教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中的一个界定:即从数学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等4个层次进行分析研究;朱成杰教授《数学思想方法教學研究导论》指出数学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心理健康和劳动技能素质等4个方面;

(2)就“大众数学”的教育目标来说,可分为:数学知识、公民意识、社会需要、语言交流等4个方面,这是着重从人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的;

(3)我国传统提法: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人建议应增加一项“建立数学模型能力”;

(4)美国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育的目标应是具有以下5点数学素质:①懂得数学价值;②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③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④学会数学交流;⑤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二、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面向全体,“为一切人的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地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就拿藏区初中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差,部分学生知识结构断层,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如何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让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分析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着学生可接受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选择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

3.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现今中学校普遍采用的数学教材没有摆脱学科型的框框,不能为学生的就业及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准备,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与学生的就业走向脱节。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主席所提出的。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不断实验,大胆猜想是一种好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适性、抽象性、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

4.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概念教学,丰富学生语言词汇,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数学概念、表示符号,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其所揭示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数学化、科学数学化程度日益提高,数学语言必将成为人类交流和信息存储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存的一种工具。

加强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作者:拉旺加参

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培养论文 篇3: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正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热点之一,它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人从教十余年,在素质教育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探讨。

一、“数学素质”的涵义

关于什么是数学素质,众说纷纭。根据目前的实施过程来看,一般认为是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具体地说有以下两种提法:

(1)就“大众数学”的教育目标来说, 可分为:数学知识、公民意识、社会需要、语言交流等四个方面,这是着重从人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的。

(2)我国传统提法: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人建议应增加一项“建立数学模型能力”。

二、“数学素质”的培养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教育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

(3)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心理学表明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己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近几年开放探索性问题教学、数学应用建模教学如春风般吹进中学数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无疑具有巨大推进作用。

(4)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数学语言的水平是反映一个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文字语言是数学逻辑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日常言,图形语言则是直观、形象、生动,符号语言简捷、抽象、精确、概括。“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離开了语言是无法学习并交流的。

(5)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问题进入课堂,以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教材中对于数学联系并应用实际也给予充分的注意。”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一个直接结果是,学生缺乏应用数学能力。可喜的是近几年全国高考和各地中考命题中都注意并加大了应用数学题的力度,把“问题解决”这个当前国内数学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引入高考的新尝试,这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适应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

因此,加强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作者:吕统轩

上一篇:美学教育视角下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