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素质培养对策论文

2022-04-27

初中生数学素质培养对策论文 篇1:

预习法对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刍议

【摘 要】 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有利于理性思维的形成、数学思想的理解。有效预习的方法可以行之有效地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具体方法有:任务落实预习法、笔记预习法、温故知新预习法、尝试练习预习法、动手操作预习法等。

【关键词】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预习法

“学生不会学习,缺乏自学能力”是我们中学教师共同的心声。然而,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要求我们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自学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成为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众所周知,自学能力,自主学习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同样,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也是其学习数学学科的核心。因此,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首先就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对提升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行之有效的预习法。

一、数学阅读的特性及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数学阅读的特性

1、差异性

数学是由数字符号组成的最美诗篇。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指出:“数学不仅仅是由数学符号组成的学科”。可见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由数学语言组成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读者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必需了解不同符号所表达的含义、表达的内容,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数学所表达的思想。然而,读者数学基础知识、数学知识结构、数学理解能力程度不同,在理解上也是千差万别。

2、严密和严谨性

虽然,数学阅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其表达的含义只有一种正确。数学阅读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理解数学材料,所以需要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共同发挥作用。首先,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阅读,并进行合理分析,直至明白含义及其使用环境。其次,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和数学语言的整体表达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最后,数学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阅读同样需要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思考其中的数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数学观念,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数学思想。所以说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严谨的学科。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阅读具有差异性和严谨性。然而,缺乏数学阅读训练的同学则以较为低效的阅读方式理解数学材料,导致对数学思想理解上的偏差。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极为重要。首先,初中生的思维以感性的方式为主,在其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的过程,通过培养其阅读能力促进理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尤为重要。其次,数学阅读的目的是明白数学思想,但数学阅读具有差异性,及时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能有效促进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再次,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和严谨的学科,阅读结果不容许有半点的偏差,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正确理解数学思想的前提。

二、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意义及步骤

(一)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意义

首先、温故知新。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已有的知识,重构知识的构架和体系。这也是奥苏贝尔所强调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之一。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还可以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上课前补充欠缺内容,同时也为教师的“补差”找到一个切入点,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其次、提前感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新知识首要任务是了解所学内容的结构。学生通过有效预习,可以首先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内容和结构,为教师新知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再次、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预习是一个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

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有效预习,能在温故知新、提前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夯实初中生数学素养。

(二)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步骤

有效的预习并非放羊式的学习,而是在教学目标下有章可循的过程。课前预习第一步:粗读。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通读本节内容两遍,大致了解即将学习内容;第二步:精读。自己不太理解的部分,这时需字字推敲、认真思考;第三步:有针对性地阅读。结合课前老师印发的自主学习目标,针对自己理解不足或重难点,有针对性地仔细阅读。第四步课后回顾性阅读。回顾性阅读是有效预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前阅读和课程讲习内容重难点的检查和反思。通过回顾性阅读可以有效解决先前预习的困惑,进一步夯实新学知识和知识结构。

三、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的具体预习方法

预习不是对课程内容的走马观花,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预习方法:

(一)任务落实预习法。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开始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预习任务的布置还需要考虑题目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以“三角函数余弦、正切”一课为例:

通过此项预习教会学生阅读抓住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以及内涵,理解每个数学术语,提高阅读效果。

(二)笔记预习法。课前预习,首先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在课上进行质疑,这是数学课程最常用的预习方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从算式到方程”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预习方法:一、划知识要点,“已知数、未知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归纳”提示内容都要圈画出来;二、批注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对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什么?(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对所依据的相等关系说不出,这时我们可以把疑问批在题旁;三、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分析、归纳、类比、理解、联想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温故知新预习法。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用此方法提高初三复习的效率,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课为例,学生可以按照此表预习:

(四)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五)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以“菱形的性质”一课,可以布置的预习内容“用长方形纸片剪一个菱形,学生通过剪的过程感受到菱形的性质。”

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要瞄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实使学生预习时“动”起来。

总之,有效预习能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将受益终生,要养成自觉预习良好的习惯,根据学习内容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预习;独立钻研,积极思考,大胆怀疑,勇于质疑;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预习,保证预习的效率;学会联系以前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料;学会做数学笔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尹安群.有效教学-初中数学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丁镜辉.有效备课——初中数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赵光千.有效上课-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对策[J].《学科教育》.2009年第5期.

作者:易华

初中生数学素质培养对策论文 篇2: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注重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结合,培养学生三维能力.本文先就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以及三维目标培养价值加以阐述,然后就小学数学教学三维目标落实措施详细探究,希冀能借此理论研究,为实际数学教学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维目标;教学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质量,就要按照科学的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而三维目标是新课标中对数学教学的主要要求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這就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对此加强重视.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三维目标培养价值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中的信息呈现比较多,信息内容比较散乱,学生无法正确抓住学习的重点,这就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增加了困难[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注重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激发,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另外,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没有深入理解,这就造成在数学教学中无法真正将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到位,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三维能力有着明确的指示,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受到限制.

(二)小学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培养价值

其一,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质量水平.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学,有助于明确数学教学的思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2].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比较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正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重要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就能明确教学思路,按照教学的目标要求有序推进教学进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其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按照三维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在三维目标的教学指导下,能够实施人性化的教学方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比较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以及学习体验的感受,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价值[3].

二、小学数学教学三维目标落实措施实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好三维目标,就要求能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运用,创新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三维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可从以下几点加强重视.

第一,注重深化教学的目标.数学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就需要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分析,教师自身要对三维教学目标有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深入地理解课程的目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为三维目标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三维目标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从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4].所以知识技能的培养是基础要求,过程的体验是中介,要在数学教学中将三维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第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快乐学习的目标.例如,在讲授“四则运算”的内容时,就可通过数字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从游戏当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在教学中就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有趣味的童话故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教授到“商不变规律”内容的时候,就要利用好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问题情境,小白兔在买烧饼的路上被狐狸五兄弟的烧饼广告给弄糊涂了,广告上写着在狐狸老大那240元能够买40个烧饼,在狐狸老二那480元能够买80个,在狐狸老三那4800元能够买800个,在狐狸老四那60元能够买10个,在狐狸老五那24元能够买4个.小白兔在那家买比较划算?让学生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进行计算,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比算式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有着积极作用.通过问题意识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教学落实,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微.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306.

[2]陈美阳.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8(11):286.

[3]牛丹,唐小为.三维目标视野下科学探究教学“两难境地”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8):95-98.

[4]魏宏聚.新课程三维目标在实践中遭遇的尴尬与归因——兼对三维目标关系的再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1(5):43-46.

作者:毛建平

初中生数学素质培养对策论文 篇3:

浅析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摘 要:当前一些初中生学习数学时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使得数学学习产生分化现象。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将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顺利完成初中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时间;教学理念;自学习惯;原因对策

当前,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应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由于初中数学对初中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学科,初中数学需要初中生具有较好的抽象思维与推理能力,这对长期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数学的解题思路需要严谨的思维,准确的计算能力,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累积,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压力就比较大。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新旧知识要能够相互贯通,这就要求学生对以往知识要及时复习,对新知识要进行预习,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有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还被其他游戏娱乐分散精力,这样使得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之间逐步出现了学习分化现象。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现象的深入调研,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初中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的能力比较差,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多初中生还是比较依赖教师,对课前预习与复习等学习环节缺乏自觉性,一遇到数学难题就轻易放弃了,不愿意动脑

思考。

2.初中生的数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定理与公式往往喜欢机械记忆,不能进行合理推演

初中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对初中数学的知识不能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整合,就不能将初中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地运用。

3.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还没有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以往初中生的思维主要依靠形象思维,但是,初中数学已经开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演能力成为学习初中数学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区分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初中教学内容和学习节奏与之前有着明显的变化,数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学习生活更加紧张,很多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在学过的数学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又开始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数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脱离正常的教学进度,造成这些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没有信心,不能与班级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最终形成初中数学学习分化。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教师激励学生主动性地学习数学,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较以往的数学知识要难,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使得很多初中生对此难以适应,这些学生受到挫折,就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变得不主动、不积极学习,与教师的配合也比较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复习与预习,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如:教师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常识紧密结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针对一些学生数学成绩比较差,教师应多进行个性化辅导,对学生个体进行单独分析,制定辅导计划和措施,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跟上课堂教学进度,逐步提高数学成绩。

3.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创新能力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数学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方面的潜能。只有让学生进行探索,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缩减数学学习分化的现象,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顺利完成初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进行探讨,我们知道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与成绩方面有着差距,使得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分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与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素质教育形成了反差,我们要扭转这种学习局面,使初中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应共同进行努力,分析每位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具体原因,实施个性化辅导,教师应注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初中生自身要努力加强学习,扎实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师生良好的配合下,才能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明章,田应淑.简析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3).

[2]陈海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5).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第三中学)

作者:范银辉

上一篇:本科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论文下一篇:企业资产的长期股权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