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培养与篮球教学论文

2022-04-29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组织后卫队员在篮球比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一个优秀的后卫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全面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威信等条件,并针对性地论述了对篮球组织后卫进行培养与训练的一些方法、手段及措施。期望为今后教练员在对篮球组织后卫的培养与训练方面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心理素质培养与篮球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素质培养与篮球教学论文 篇1:

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与道德素质的培养

【摘 要】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从自制性的培养、顽强毅力的培养、果敢性的培养、主动自觉性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渗透七个方面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道德素质    培养

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人的意志品质有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人为培养与锻炼而形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光要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传授,还要利用体育自身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育。只有具备了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优良的品质,才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而引起的,包括一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体育运动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有个正确的认识,即通过上体育课不仅能增强体质、学到多方面的知识及多种多样的运动技巧,还能培养一个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毅力,以及果断性、勇敢性、自制性、自觉性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各项运动的特点去发展学生的意志和性格,真正达到通过体育运动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良意志品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制性的培养

自制是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意识地约束自己言行的能力。如在足球或篮球比赛中,教师可故意错判、漏判等,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达到自制的能力。

二、顽强毅力的培养

顽强毅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一种精神。教学中学生在已经疲劳或情绪低落时,教师再布置一定的内容让其完成,或在气候、场地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等,以此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三、果敢性的培养

果敢是在行动时当机立断、毫不迟疑,即使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也毫不犹豫地去执行的一种行为。教学中可通过增加器械高度,如撑竿跳高、跨栏、鞍马、跳水等,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果敢性。

四、主动自觉性的培养

主动性是指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有意识地接受它,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困难任务的一种表现。而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完成自己所从事的行为,并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所产生的意义。高度的自觉主动性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最高表现形式,具备了这一品质,就能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些课后作业,使其对课堂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复习,对动作难度自行揣摩,以此达到自觉主动锻炼的目的。

五、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他们共同努力以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如果一个人不具备集体主义精神,而只顾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就不会顾全大局,从而影响集体荣誉。同时,如果持有狭隘的个人主义,缺少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个人的学习、 工作及事业上也就难取得进步。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小至个人成就,大至民族强盛,都与集体主义精神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不应忽视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强弱两队进行对抗赛,或在各种教学正规比赛中,诱导学生排除场内外不利因素的干扰,以此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且使学生在接受成功与失败考验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渗透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材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各种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活动都有其一定的特点。教师应了解并结合自己所用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把道德品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体育与健康知识教材,可根据教材特点认真挖掘,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材。教师要抓住各种适宜时机,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我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我国体育的发展史,民族传统体育和我国的体育现在在国际上的地位等等。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意志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切随意运动的完成都必须有一定的意志参与。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还要培养学生潜在的能力和品质。只有优良的品质与强健的体魄相结合,学生才能在现代科技社会中不断进取,从而成为祖国优秀的建设者,由此也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黄亚军

心理素质培养与篮球教学论文 篇2:

试论篮球组织后卫的培养与训练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组织后卫队员在篮球比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一个优秀的后卫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全面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威信等条件,并针对性地论述了对篮球组织后卫进行培养与训练的一些方法、手段及措施。期望为今后教练员在对篮球组织后卫的培养与训练方面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

关键词:篮球 组织后卫 培养与训练

To Make an Outstanding Basketball Guard Guangdong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Cheng Meng-Liang

Key words:Basketball,guard,training

篮球是一项紧张、激烈、快捷、快速、对抗性很强的竞赛项目,比赛双方为了夺取胜利,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并根据实际情况部署战略战术,制定作战方案,组织后卫是贯彻执行作战方案、鼓舞斗志、团结全队夺取比赛胜利必不可少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组织后卫的水平往往反映一个球队的水平,有一个比较称职的组织后卫,能使整体实力充分发挥,从而跻身于强队的行列,培养一个优秀的组织后卫,是一个球队建设发展、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组织后卫在比赛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1]。

一、组织后卫的作用

1.篮球比赛不仅是比技术、比战术、比体力,同时也是比思想、比作风、比斗志、比团结的集体项目

在激烈的比赛中,情况瞬息万变,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全队必须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场上每个队员的作用,组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这仅靠教练员场外布置和有限的指挥范围是不行的,而主要依靠一般都担任场上队长的组织后卫的组织和指挥。组织后卫要随时根据场上局势变化和同伴的思想情绪及技术发挥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全队水平正常发挥,斗志更旺盛。

2.作为场上组织者的组织后卫,比赛中的作风表现、言行举止,都对同队队员,尤其是年轻队员有着直接影响

必须带头牢固树立必胜的信心,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与“胜不骄,败不馁”的作风。组织后卫作为场上的指挥,要严以律己,而不埋怨和指责队友,始终如一、热情鼓励、积极帮助、团结协作。不论在比赛多么激烈、紧张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的头脑,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沉着、坚定、勇敢,压住阵脚,稳住军心,增添同伴的勇气,坚定全队的信心,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百折不挠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3.组织后卫是教练员的得力助手,必须与教练员统一思想认识,坚决贯彻教练员的意图,并与教练员保持密切的联系

组织后卫应有广阔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灵活的处理能力。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要能够及时迅速地发现机会和问题,当机立断采取对策,变换战术打法,协调全队行动,抓住有利战机,争取主动,扭转不利局面或继续扩大战果,保持更大优势。

二、组织后卫所必备的素质

1.思想素质

组织后卫在队里必须是思想境界高尚、心胸开阔、待人诚实、虚心好学、遵守纪律、能做全队知心人的人,又要能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并具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勇于承担责任,有待己严、不责人的风度,还要能用辩证法来分析、观察、研究解决问题。这样组织后卫在队员中就会有威信、有凝聚力。而威信还需要从平时生活、训练、比赛中逐渐建立。若平时威信不高,比赛中就会指挥不灵。

2.心理素质

组织后卫必须由有主见、有毅力、有忍性、有自控能力、有善于克服困难顽强战斗作风的运动员来担任[2]。比赛场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干扰和刺激,组织后卫应能控制自己的感情、镇定自若,任何急躁、蛮干、消极失望、泄气的心理变化如表现在组织后卫身上,都会影响全队的情绪和士气,导致比赛的失败。

3.神经类型

组织后卫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应挑选头脑清醒、精明灵活、反应快的运动员担任。从神经特点要求来看,组织后卫最好是具备“分配型”和“集中型”相结合的特点。“分配型”运动员,性格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观察问题面广,善于与同伴配合,但往往坚持性差。“集中型”运动员:对已认清的事情,有必须完成的坚定信念,但看问题容易专一,兼顾面小,变化少,配合差。为此,组织后卫由“分配型”运动员担任较合适,但必须培养其具备“集中型”的优点,两者兼备最为理想。

4.知识经验

组织后卫只有吸收新的信息,积累篮球比赛的经验和意识,了解其规律,才能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知识可以使组织后卫变得更加聪明,更富有指挥才能。一个合格的组织后卫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教练指定的,而是在训练、比赛,尤其是在大赛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5.身体素质

组织后卫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掌握技术、战术,发展高难度技巧的基础,是进行对抗拼搏的本钱。只有具备良好的跑跳能力、力量强、反应快的队员才能掌握高超的技术,才能充当组织后卫这个重要角色。

6.技术素质

组织后卫必须掌握全面的、熟练的、正确的技术,才能自如地发挥指挥才能,因此一个合格的组织后卫必须掌握控制球与支配球技术和攻击技术。

7.篮球专项意识

各个项目都有自己的专项理论和规律,它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所谓的篮球意识可理解为通过反复运动实践而形成的对球场上各种复杂情况所做出的应变反应,意识强的运动员其应变能力也强。意识是从训练、比赛中不断积累和培养起来的,组织后卫应掌握攻守规律,正确处理各种辩证关系,才能指挥组织好比赛,捕捉有利战机。教练要有目的地注意组织后卫的篮球意识的培养。

三、组织后卫的培养与训练

1.选材

在选材方面要注意同等条件下,力求提高组织后卫队员的身高,向培养技术全面的高后卫方面发展,这样可具备能里能外本领,活动范围扩大,有利于灵活多变的战术应用。身高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单纯追求身高,而更重要的是要在组织后卫的训练上狠下工夫,使其具备极好的身体素质,出色的弹跳力与爆发力,敏锐的判断,果断的抢断能力和精湛、娴熟的传、运、突、分的高超技术和控制球能力。

2.加强组织后卫全面技术的训练

要进一步加强中远距离投篮的训练,注意培养适于其个人特点的远投技术,提高组织后卫的三分球命中率和扩大其进攻范围等,并结合空切和突分,加强个人攻击能力,彻底改变“只组织,不进攻,只传球不得分”,影响全队技战术水平发挥的传统打法。

3.提高组织后卫的突分、远距离投篮的能力

训练中注意安排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门训练,进一步提高和不断强化组织后卫在高速、激烈对抗,及對手严密防守或“二夹一”防守情况下利用急停、急起、变速、变向和巧妙的假动作,摆脱对手的同时,应掌握好位置、时间,与同伴的默契不仅使自己能够顺利、及时地拿到球,而且有利于组合技术后继动作衔接与应用。

4.加强传球技巧性的训练

在传球这一组织后卫的关键技术上我国与国外优秀选手差距仍然很大。我国篮球组织后卫各类巧妙的传球方法较少,仍以外围横传、原地传球为多见,应加强不同位置、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传球力量、出手时间、飞行速度和弧线高度各不相同的体侧、反弹、背后、胯下等各种方法的左右隐蔽传球技术的训练。尤其应掌握一些小关节、小肌肉群动作技术,便于隐蔽变化、出手突然、球速飞快的小幅点、拨、抄、推、弹等传球技术,并能在比赛中结合广阔的视野、敏锐的观察能力、精确的判断和传球假动作合理运用,力求点多面广,不断提高助攻能力、次数和攻击效果,增加战术组织的灵活性和战术的稳定性。

5.加强特长技术的训练

在组织后卫的训练中,要重视结合本人的技术特点和条件,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培养和加强特长技术相结合,个人技术与全队战术相配合的训练,使其具备1~2个能反映个人特点,有较强攻击力和实效性的“绝招”。同时还要加强组合技术和特长技术相结合,个人技术与全队战术相配合的训练,更快提高其实战能力。

6.加强组织后卫篮球意识的培养

所谓篮球意识是指运动员经过感知、模仿、操练、应用、分析、综合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将篮球实践的客观存在信息进行有序化的处理和储存,并能在比赛中产生自动的、反射的应答动作,具有瞬时合理与准确的特征。要采用各种手段,努力培养组织后卫的篮球意识,提高其阅读比赛和正确处理各种辩证关系的能力[3]。如:节奏的快慢、攻守转换、快攻与阵地进攻、内线与外线、时间与比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变与不变、主动与被动、真假动作等,采用方法有:加强理论教学,了解篮球运动发展规律,观看电视和实地观察高水平比赛,参与制订计划,了解掌握技、战术变化,总结分析比赛,鼓励、支持组织后卫场上的领导、指导作用,日常工作中与教练的配合要默契。

7.加强实战的模拟和心理素质的训练

对组织后卫的培养,必须贯彻好“练”与“用”相结合的原则。训练中结合个人特点和实战需要,设计各种临场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处理球的专门模拟训练与培养。并要创造机会,多打比赛,认真打好每一场比赛。教练员应帮助其认真分析关键时刻的处理经验、教训,比赛是最好的锻炼课堂,队员应通过比赛,开阔眼界,积累经验,掌握比赛规律,不断巩固提高自己的篮球意识,另外,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从理论上加强对篮球运动内在规律的分析研究,使自己的意识从多角度得到加强,成为应变能力极强、有科学头脑的赛场主角。

四、结论

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仅仅依靠运动员的天赋条件和教练员的经验已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训练成为最关键因素。组织后卫作为一名组织队员,他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全面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条件。我们在训练中必须结合篮球运动员的特点和本队的具体情况,选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贵.篮球核心后卫的培养与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1997年第1期

2.赵伟.后卫队员的临场作用与所必备的素质[J].山东体育科技,1995(2)

3.庞群英.关于篮球组织后卫的培养与训练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2(6)

作者单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作者:程孟良

心理素质培养与篮球教学论文 篇3:

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摘 要:初中体育课不仅是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能的重要渠道,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首先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初中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具体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策略,以期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心理素质;锻炼途径

初中生心理素质不够成熟,而且普遍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相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的体育锻炼过程中进行心理素质指导,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视度较低,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需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让体育课切实成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作用

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是否存在较强的影响作用,答案是肯定的。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整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学生体质,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在轻松、愉快的体育锻炼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特别是目前初中学生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自我认知的觉醒和对世界的不完全认识,容易让学生陷入思想和心理误区,进而产生厌学、自卑等心态,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针对这一问题,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精神的感染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形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竞争心态,帮助学生度过心理成长的难关[1]。

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锻炼本身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形式,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可以使其在锻炼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动作协调性,这对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有着重要帮助。良好的健康状态可以帮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更好地接受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指导。(2)体育锻炼具有一定强度,能够磨炼人的意志力,比如进行长跑训练,绝大多数学生的身体条件都能够满足完成初中长跑训练任务的条件,完不成任务的学生通常是心理问题在作怪。通过经常开展长跑训练,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完成训练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挖掘自身潜能,这对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重要帮助。(3)内涵丰富的体育锻炼精神包含心理指导的内容,无论是公平的体育竞争精神,还是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为学生的心理素质成长提供积极的指导。因此,应充分利用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渠道,让体育锻炼发挥出更多的积极影响作用[2]。

二、关于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必要性

(一)体育教学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关注

虽然初中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这种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开展体育教学就是完成体育知识、技能教学方面的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学习,掌握体育常识、体育运动规则,学会各种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技巧。这种认识过于片面,没有深刻理解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按部就班地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讲解体育运动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训练。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也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难以发现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在此情况下,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心理素质成长的积极作用自然难以发挥。因此,必须提高思想层面的重视,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放在体育教学的重要位置上[3]。

(二)体育教学缺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决定的,比如上篮球课,就采用篮球运动的相关训练方法进行教学;上田径课,则采用田径训练方法。在较为固定的知识和规则讲解环节、热身运动环节,也缺乏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再加上体育教师本身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关注,难以实现心理素质培养内容的有效渗透。体育教师要想获得良好的学生心理素质锻炼效果,就必须实现体育锻炼内容与心理素质锻炼内容的有效融合,并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方法。由于教学方法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还容易使学生丧失体育锻炼兴趣。因此,必须尽快对体育教学方法做出改进。

(三)体育教学缺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吸引力

如果在初中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喜爱程度,体育课通常会排在前列。但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就会发现,许多学生喜欢体育课的理由不是真正热爱参加体育锻炼,而是相比于其他学科,体育课更加放松。从体育课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两种较为极端的现象,要么课程内容过于紧凑,训练强度较高,让学生望而却步,产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畏惧心理;要么课程内容过于宽松,难以达到相应的体育锻炼目的,自然也难以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感受体育精神。从本质上来看,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丧失兴趣。要想发挥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还要从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着手。总之,就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开展情况来看,迫切需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并找到可行的教学改进策略[4]。

三、初中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具体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心和兴趣

要实现体育教学的心理引导作用,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生基础体育运动水平的差异和性格差异等。切实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这一代初中学生的个体意识普遍较强,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育运动爱好,比如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通常对NBA比赛和球星较为了解,与学生谈论此类话题,学生总是非常感兴趣。良好的沟通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的第一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跨越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在对学生产生足够的了解后,可以采取分层分类的教学设计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运动水平和运动爱好对学生进行分组,合理控制不同分组的训练强度和难度,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中。对于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可通过采取趣味性的讲解方式,让学生了解體育运动规则,掌握体育运动小技巧,并开展难度适宜的训练,帮助其快速提高运动能力,让学生收获自信心。对于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训练,激发学生的“斗志”,从而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体育锻炼

在采取分层分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形式,以往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丧失体育锻炼兴趣。同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中,也要考虑学生心理素质指导方面的需求,通过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思考和感悟,主动走出思想和心理误区。比如在学习一项新的运动技能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一堂精彩的多媒体课,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该项运动的发展历史、著名运动员等,宣传体育文化知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建立对新运动的认可和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对新运动项目有所了解的学生,上台为大家介绍这个运动项目,并谈谈自己对该项运动的理解和感悟。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收获成就感,为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而自豪。在接下来的教师演示过程中,则可邀请对新运动不熟悉的学生与教师一同做动作,充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调动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做好这些铺垫工作后,再组织学生来到运动场上,利用相应的体育器材开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游戲环节,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发挥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情调节作用,让学生充分体验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减轻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烦躁情绪。

(三)采取挫折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当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采取挫折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磨炼意志,迎难而上,并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参加体育锻炼获得的进步和产生的感悟,使学生可以将体育锻炼精神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谓挫折教育方法,就是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难度较高的任务,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具有完成的潜力,从而让学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比如在400m跑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采用适中的速度完成任务,教师站在终点处,当学生快要完成任务时,教师发布新的任务:“加油!不要停!继续冲刺50m!老师在终点等你们!”学生在听到新的任务时可能会产生“怎么又加任务”的想法,教师应继续对学生进行鼓励:“老师知道400m跑根本难不住你们,现在拿出你们的真本事,让老师看看你们还有多少潜力!”此外,以比赛的方式开展体育训练,也是培养学生抗逆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比赛的紧张气氛下,尤其是处于劣势时,最能看出学生的抗逆能力。教师通过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反败为胜,往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胜利的喜悦。

(四)有计划地增加体育锻炼强度,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要实现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积极影响,必须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并控制好体育锻炼强度。只有在学生获得充分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下,才能深刻理解体育精神,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教师应通过加强平时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开展体能测试、心理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运动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从而合理增强体育锻炼强度。应保证体育锻炼强度稍稍高于学生能够承受的强度,从而激发学生潜力,获得进步。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有计划地增加体育锻炼强度。这种循序渐进的锻炼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都有重要帮助。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同时提高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运动锻炼效果和心理素质锻炼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是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其作用价值和目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缺失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为教学改进提供方向。在此基础上,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设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引导的内容,并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并切实在锻炼过程中,获得心理素质的磨炼,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力,形成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谷美荣.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N].发展导报,2017-11-14(B31).

[2]冯强.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8):69-70.

[3]王成.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159-160.

[4]王志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2):73-74.

编辑 温雪莲

作者:徐英

上一篇:基于桥梁技术的公路工程论文下一篇:网格化管理下的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