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培养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29

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仅仅使学生掌握单纯的计算机技能是不够的,还应加强对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我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与知识能力素质为突破点阐述一些想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素质培养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生素质培养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主要手段。文章阐述在初中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信息道德,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综合素质;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话、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关乎新一代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主要手段。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真正有用,有实用技能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根据初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应用实际,着重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使用计算机的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而现实是很多人只是把互联网看成是娱乐和消磨时间的工具,这实在是一种严重的浪费,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觉得应该在初中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发现信息,搜取信息能力。要让学生能根据学习的要求去主动获取知识、技能。能让学生在一篇文章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及时删除对自己无用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

2.分析信息,筛选信息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丰富信息进行动态的分析、筛选、判断、鉴别,判断它的可信度,截取所有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分类,为自己将来的进一步使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3.加工信息,分解信息能力。信息获得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信息素养高的人才,应该善于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并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重新的整合,以自己的需要为目的,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分解、归放。

4.利用信息创新的能力。掌握信息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自己能够创新,是为了自己能够出成绩,因此利用信息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关键,也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目的。一切的信息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所以利用信息进行创新,是每个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也是为将来学生成为新世纪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准备。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将有用的方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这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关键。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计算机是这个社会中对孩子们吸引力很强的事物之一,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泡在网吧里,把计算机当成了自己的玩具,当成了打发时间的工具,当成了逃避现实的场所。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善加引导,将孩子们的兴趣从那些不利的因素中转变过来,变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兴趣,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让这些孩子利用兴趣去钻研信息技术知识,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技能,为孩子们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的文盲已经不再是知识文化欠缺的人,而是不会外语和计算机的人,所以让孩子们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建设性人才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以为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们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的机会。课堂是孩子们的,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但不是主角,教师要把信息教育的课堂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获取、去索取、去获得、去发展、去创新。

2.要让孩子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孩子们的心灵还很稚嫩,他们还承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或经常性的打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让孩子们觉得通过努力我完全可以获得成功。一个经常体会到成功快乐的孩子,就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因而成为乐观、向上、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

3.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社会的高度发展,出现了许多交叉的边缘性学科,这些学科往往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是多学科的整合。这就要求新世纪的人才必须是能够懂得很多,知之很多的多面手,同时还是一个善于操作、善于创新的、集中了多种技能的人才。所以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老师要注意对这些学科的整合,让孩子们多学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技能丰富的人,将来成为一个多学科兼容的新型人才。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

应该说信息技术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增添了许多的欢乐,它带给人们许多的方便,它带给人们许多开阔视野的机会;可是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犯罪,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带来许多家长的眼泪。君不见许多家长为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而伤心落泪,君不见许多身陷囹圄者都是跟计算机网络有很大关联。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总是把培养青少年的信息道德放在首位。比如在讲述英特网的知识时,我不仅向孩子们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告诉孩子们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做个有信息道德的好孩子。

综上所述,社会在发展,网络在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新一代的社会建设性人才,是每一个教育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環境,则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会努力做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孩子们培养成社会发展进步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信丽萍.对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现象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1,06.

[2]马亚山.初中信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09,(48).

作者:向丽梅

学生素质培养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仅仅使学生掌握单纯的计算机技能是不够的,还应加强对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我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与知识能力素质为突破点阐述一些想法。

● 对学生道德品质等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应把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贯穿在计算机技能知识的讲授中,使学生了解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例如,当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及应用领域时,让学生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计算机带来的成果,体验着计算机带来的变化,但是,我国的计算机发展还存在不足,需要每位学生努力学习并为之做出贡献,从而激发其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和信心;当讲到 “二进制”时,告诉学生这一算法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

知识结构是学生在校其间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的范围和程度。能力结构是指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及合作能力。其中也包括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知识与能力两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有了知识才可能有能力,然而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真正的能力,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实践。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逐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及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发展史”时,我在课前准备了电子管、晶体管等实物,在课堂上对照这些实物讲述各代计算机的特点,使学生获得较为清晰的感性认识;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时,我拆开主机,先让学生观察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拆装。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讲解每个硬件的功能及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授“网络基础操作”时,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并将其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平台;在讲授“Print语句”时,先引导学生输入语句Print“P”、“L”、“A”、“Y”让其运行,并观察运行结果;然后将语句中的“,”改成“;”,再让学生观察运行结果;接着用Print语句编制简单的图形程序(如三角形、正方形等),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和“;”的输出差别;最后,再讲解Print语句的各种显示格式。由于上机演示留下的深刻印象,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很容易理解掌握,而且兴趣很高,并积极地编制出人物头像、小猫、小房子等图形程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积极性,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以上的教学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爱操作、爱动手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 结语

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探索出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使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

作者:漆方

学生素质培养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高校教师培养信息素养初探

摘要:高校教师作为培养信息化人才和进行科研创新的主导力量,其信息素质状况,对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我国的创新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必要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构成,提出了大力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人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化人才建设紧密关系到全面提高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高校教师作为培养信息化人才和进行科研创新的主导力量,其信息素质状况,对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我国的创新水平具有重要影响。高等院校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因此,强化高等院校教师继续教育观念,加强信息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一、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的必备素质

在信息时代,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决定力量。与之相适应,信息素质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担负创新重任的高校教师的必备素质。

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质。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社会生产的要素之一。同时,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信息素质,知道如何寻找、组织与利用信息,从而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高校教师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来源于社会,大多数又要复归于社会,只有培养他们的信息素质,才能把他们塑造成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质。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和敏捷性逐渐萎缩,创新意识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消磨殆尽,严重地制约了他们作为未来建设者必备才能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能力,其中学会求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信息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媒体信息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完成这一使命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质。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创新型信息化人才就要进行素质教育,实现由传统的知识灌输、经验传授向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才能进行教学创新,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点、新的策略、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和新的设计,才能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育打破了国别和地区的限制,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逐渐实现了平等教育。教育形式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今天教师更重要的是组织者和协调者。面对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尽快地汲取营养,教师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将成为探索新型教学结构和模式的有力技术支撑,它将影响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式。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是很难成为“名师”的。

完成科研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质。高校教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要开展科研活动,参与知识创新,甚至参与国家或地方的创新科研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科研能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信息能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信息革命的主要影响在于,它把人脑记忆大量观察到的事实这一繁重的工作解放了,前人的知识、经验都在计算机中存着,只要你学会操作方法,去查就是了。”钱学森所说的“操作方法”,不只是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方法,而是指信息素质。信息素质高,信息检索全面、准确,能够快速查阅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研究成果,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的几率就越大。反之,如果信息素质低,信息检索效果不好,不仅浪费时间,往往还会导致粗浅甚至重复的研究,影响科研任务的完成。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涵盖面较广,是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并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能够研究潜在的信息源和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并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能够组织信息并于实践中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一般的,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拥有独立的终身学习的能力;(2)具有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3)具有从知道怎样使用计算机查找信息到对信息本身的性质、技术基础以及对它的社会、文化的甚至哲学的起因和影响进行批判性思维而引申出来的一种新的、丰富的、艺术的能力;(4)具有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素养的构成

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

1、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信息意识主要包括:(1)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2)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每个人除

了自身有对信息的需求外,还应善于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信息需求,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并善于从他人看来是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识别信息的真伪,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工作、生活、学习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信息道德是整个信息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遵循信息法律与法则;尊重知识产权;坚持公正、平等、真实原则等。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如信息的滥用和泛滥、计算机病毒肆虐、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等问题,这就对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信息社会中的现代人,应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要有信息责任感,能抵制信息污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主动参与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创建。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包括:(1)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包括读、写、算的能力。尽管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读、写、算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但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仍然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2)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与原则(如信息分析综合法、系统整体优化法等)。(3)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等)、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4)外语。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在互联网上有80%以上的信息是英语,此外还有其他语种。要相互沟通,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就要了解国外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应掌握1~2门外语,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这也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它包括:(1)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电子邮件等。(2)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它是个体根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面临着无数的信息的选择,需要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信息。(3)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个体应具有从特定的目的和新的需求角度,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鉴别、筛选、重组,提高信息使用价值的能力。(4)创造、传递新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个体应有在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新角度、深层次加工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创新,从而产生新信息的能力,同时,有了新创造的信息,还应通过各种渠道将其传递给他人,与他人交流、共享,从而促进更多的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

构成信息素养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特别是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对信息的开发、利用和创造都需要一定的信息知识作为基本前提。信息知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对信息知识的掌握有助于信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已形成的信息能力又往往会制约着对信息知识的掌握。作为信息社会中所有的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不然就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下去。

三、大力培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培养和提高高等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更新传统思想观念,树立终身教育观

教育观念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教育观念决定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和实践观。近几年来,高等院校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主要观念仍然停留在单纯追求知识传授上,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课堂教学,轻校外社会教育。

高等教育要适应信息社会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就必须转变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教学质量惟一评价标准的观念,树立起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机会,把学生看成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认知主体。要全面打牢学生的文化基础,树立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的超前教育观。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观念,由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教授学生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育技术培训,抓好集中学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力,也使教育呈现出全新的面貌。通过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水平,对实现教学优化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应对职前和职后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中进行专门的信息技术运用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工具性软件。同时,鼓励教师在学科领域中实施资源性学习,给他们提供掌握实施技巧的机会和条件。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再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教师信息素养的技术培训的具体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学位进修。此方式主要指教师为了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本科、专科学位的自考与函授和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等。

2、短期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由各大学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3、校本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基于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

力的师资培训活动。

4、自发研修。这种方式是指非组织性的、自发的教师自我提升信息素养的活动。主要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争取支持;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

以上四种培养方式各具优势。其中学位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都属于有组织的规模化的研修活动,而自发研修方式则属于自发的零散的自我提升的活动,但是还未得到足够的认识。自发研修方式是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培养方式。自发研修活动增强了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迫切感,并且能够在网络上得到知识、情感、技术支持,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自发研修活动特别有助于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活动。

(三)改善高校信息环境,注重日常提高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不断改善高校的信息环境,为教师立足本职岗位提高信息素质创造条件。要丰富局域网信息,鼓励教师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和网站,并在网上发布信息,开设教学成果展示专栏,建立优秀学习资源站点导航和链接等,不断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要整合信息资源,筛选和整理网上有关信息,组织教师搜索国内外各大教育网站,下载各种教学资料,开发充实学校网站主页,让广大教师能方便地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遨游。要发掘和整理有关的教育信息资源,完善校内图书馆资源库,添置各种教学光盘资料,建设适用的教育网站和信息资料库。要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院校管理,使其成为培养教师信息素质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四)建立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新体系,确保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

在了解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含义后,就应着手制订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找出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以适应信息化院校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结合国外相关机构制订的信息素养标准,我们认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应达到的标准应该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信息素养:有能力确定信息,有能力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有能力准确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

第二部分独立学习:具有能寻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的能力,具有对鉴别文献和对其信息的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具有在信息查找和知识生产方面的优势。

第三部分社会责任: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一个民族、社会的重要性,能够实践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伦理学行为,能够在集体中参与跟踪和生产信息。

从长远来看,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机制是必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要按照“有利于教学的运转,有利于教、学、管有机结合,有利于干部的安排,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原则,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信息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是我国院校教学的重要基础,需要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反复强化。

[责任编辑 周文波]

作者:漆德宁 童利标 陆文骏 李从利

上一篇:大学英语语料库语言学教学论文下一篇:科研实践相结合的药学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