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2022-09-11

情境创设, 是指在备课或上课过程中, 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特点的不同,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 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变被动为主动。 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1利用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创设趣味型情境

在数学的发展史上, 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 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穿插和引用这些材料, 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心理特征, 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在学习《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教师用多媒体讲述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 相传在2500 年以前, 他在朋友家做客时, 在宴席上, 宾客们都在高谈阔论, 尽情吃喝, 只有毕达哥拉斯看着朋友家的地砖发呆。 原来朋友家的地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的, 黑白相间, 非常美观。 过了一会毕达哥拉斯像是恍然大悟的样子, 站了起来, 大笑着跑回家去了。 “你们知不知道毕达哥拉斯从地砖的图案上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学生们面面相觑, 回答不出。 教师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勾股定理就能帮助你回答。 ”故事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急于释疑。 从鲜为人知的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用地砖图案反映数量关系引入本课, 能迅速集中大家的注意力, 而文中简单的图示能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隐性状态之间的关系, 巧妙的设问恰好找准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 这样很自然就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去。

2利用数学与现实生活创设应用型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 》指出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从实际生活引入新知识, 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 教师可引导学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

3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创设悬念、探究型情境

电视剧往往在最激动、最关注的地方切断, 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这种卖关子、吊胃口的方法迫使看者非得看下去不可, 这就是我们说的悬念。 悬念的创设,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案例: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探究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个数, 学生的一贯的思维是先画出图像再找交点就可以了。教师提问:“能不能只用系数a、b、c就能确定呢?”学生要画图像比较繁琐, 时间上也不太允许, 传统教学只能将a、b、c代入有限个值, 观察各种情况时的涵数图像之间的关系;但手工绘图有不精确、速度慢的弊端;应用“几何画板”快速直观的显示及变化功能则可以克服上述弊端,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进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变化不同的a、b、c的值, 进行判断如图所示:

改变a、b、c的值, 显示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不同图象。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地发现二次函数的性质。

4创设探究型情境,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 他们常常希望自己就是一个发明家、研究家甚至是科学家, 而富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 能使他们对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案例:在学习《勾股定理》时, (1) 如图:这是由两个边长不同的正方形连结在一起的“L”形纸片, 现在请同学们剪两刀, 再将所得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共同探究;

(2) 继续推出图2 请同学们再将此图剪两刀拼成一个正方形, 谁能最先猜到什么?依据什么呢? 小组合作、猜想探究。

学生通过丰富的拼图活动, 经历了观察、分析、猜想、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 掌握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发展了空间和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能力, 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下合作交流的方法和经验。

创设探究型教学情境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引导为主, 学生主动参与, 通过合作交流, 让学生了解他们, 更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多样性。 真正让学生做到“乐学”, 变“学会”。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进而实现教学课标中所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5利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创设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 》指出:“要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 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案例:利用几何画板、Powerpiont、声像并举、能动会变, 形象直观的特点, 创设良好的教学生活情境。 如, 在进行《立方体的展开图》教学时, 利用动画展示立方体各个面展开后的平面图, 再把各个面合成一个立方体的过程, 学生更直观的看到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 在《投影》学习中, 得用春节联欢晚会的手影节目引出投影现象, 学生很容易得出投影的三要素, 并且学生已具有很多生活经验, 所以可以很快从生活中提取投影现象, 在学生观察实验、比较、想象中, 给学生极大的思维空间, 启迪学生创新灵感, 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从而博采众长。

心理学告诉我们,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 有了兴趣可使人的脑细胞运动加快、神经紧张、精力集中、思维敏捷, 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创设必要的情境,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正处于积极的探索研究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策略

上一篇: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下一篇:超声波测厚在特种设备检验中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