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来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有效措施。关键词:教学情境;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数学一直给人们的印象是刻板、枯燥无味、繁琐难懂的,尤其是对于代数和几何起步的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对这些陌生的知识体系望而生畏,进而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成绩并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论文 篇1:

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生活性与数学性

摘 要: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讨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关注点,以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生活性;数学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最大的好处就是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所谓情境教育,实际上就是注重了教学情境的设置。作为知识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等,能够提供学习的素材。

情境设计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已有的知识经验,更要服务于数学的学习,下面是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抓住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情境要想吸引学生,就必须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中挖掘数学因素,引起学生悬念,引发学生思考,使其顺势进入新知的学习。

案例:教学数学七年级下册(苏科版)《认识三角形》时,我在教学时抓住中学生追星的现象,针对中学生大都非常喜欢篮球明星姚明的现实,设计了问题情境。我用多媒体投影给出了姚明的图片,并用文字给出了姚明小档案:身高226 cm,体重125 kg,臂展221 cm,腿长141 cm。提出问题:有人说,姚明步子大,一步能走3米多。你相信吗?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一提出,马上吸引了学生。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认识了三角形后,你一定能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出理由的。学生带着一种冲动,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认识三角形》这一节的学习之中,不但关于姚明的问题解决了,更为重要的是,三条线段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构成三角形的知识难点被学生在兴奋中突破了。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教师要抓住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或数学经验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学习新知。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于问题情境只是本节课的开场“序幕”,不是本节课的主题和高潮,因而不能复杂、繁琐,要切中重点,做好铺垫,引出主题。

案例:教学数学七年级下册(苏科版)《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计算:(1)102×102 (2)102×103。

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教师设疑:你对102×102=104可以做出几种猜想?两道题结果都正确的是哪一种形式?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出现了两种猜想:102×102=102+2;102×102=102×2。但学生通过观察102×103=105,从而否定了后一种。这个设计从学生已掌握的乘方和熟悉的乘法知识出发,通过巧妙设疑,合理启发引导,使学生于正常的思维处产生了认知冲突,形成了同底数幂相乘的初步感性认识,走进了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下列问题做好了铺垫:

计算:(1)105×108;(2)10m×10n;(3)2m×2n;(4)am×an(m、n都是正整数),总结同底数幂相乘的规律。

三、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

认知论告诉我们,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基础是生活中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要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建构知识,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弄清楚本课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出发点,做好学生的学习准备,启动学生生活中的相关实践经验和经历。

案例:在教学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比0小的数》时,教材是从知识竞赛计分的问题引出负数的。考虑到农村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问题1:小东同学用4元钱买笔记本,若每本1元,则买3、4、5本时分别剩余了多少钱?用算式表示。

问题2:气象台预报,明天气温要下降4~6°C,若明天某时的气温是5°C,则当温度下降4°C、5°C、6°C时,某时的温度分别是多少?用算式表示。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学生有生活经验和经历,可以用负数表示不够减的运算结果,即列出算式4-5=-1、5-6=-1,也就是还差1元、温度降为零下1°C。老师告诉学生,在中国古代,人们也正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不够减的情况才引入了负数。负数引入的这一难点,通过这两个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经历密切相关的问题顺利解决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本中负数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四、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教师要注意情境的数学作用,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吸引眼球”

如,某教师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呢?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除了把握好上面四个方面外,数学教师还要用好教材提供的情境,同时还要及时地捕捉学生的新思维、新发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经常与他人交流,虚心学习。数学问题情境是一节数学课的开场,万事开头难,但每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都是对难点的最好回报。要知难而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享受快乐,充满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赵国忠.备课最需要什么.1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

[2][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1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

作者:沈琪

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论文 篇2:

如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来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有效措施。

关键词:教学情境;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数学一直给人们的印象是刻板、枯燥无味、繁琐难懂的,尤其是对于代数和几何起步的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对这些陌生的知识体系望而生畏,进而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成绩并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而新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数学的刻板印象,将数学尽可能地生活化、情景化、趣味化、实用化,从而让学生接受数学甚至爱上数学。在此,笔者将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把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有效措施总结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的心智还不健全,很多时候不够理性,对各种感性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提高兴趣、激活思维。比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等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讲述一个故事《刘翔和我赛跑》,以直观的图象来表示整个赛跑的过程和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将故事更改设计成这样:刘翔让我先跑五秒,而且最终还能追上我并提前到达终点。那么这个故事中,刘翔的跑步过程可以被画成一个一次函数图象,而我的跑步过程可以被表示为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两人的相遇点就是图象的交点。通过这个故事,就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逐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意识,并对数形结合形成直观的印象。

二、通过制造悬念创设教学情境

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创设一些悬念性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对这个悬念产生兴趣,提高他们探究数学奥秘的热情,从而让数学形成一个磁场,吸引学生逐渐深入思考和研究。比如在趣味数学中,可以设问:“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為8844.43米,现在有一个1厘米厚的纸板,如果将它对折30次,形成的厚度能否超过珠穆朗玛的高度?”对这个问题,学生们肯定会对这个悬念感兴趣,因为两者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根据生活经验来说纸板折叠几次也不会增加多少厚度,因此这种认知上的冲突一定能让他们处于积极思考状态,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悬念方法,从而有利于教学的深入。

三、通过动手实践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很多知识点和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创设一些实践动手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技能很有用,通过这些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学习起来更有动力、学习更有创新能力。比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时,笔者就先讲述了古代数学家泰勒斯用一个竹竿测量出金字塔高度的故事,然后布置学生不通过直接测量而是在这个故事的启发下通过竹竿等物品来测量学校的旗杆高度,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还在动手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成功和兴趣是高度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只要合理利用这个心理学知识,就能在数学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创设情景化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趣味化、实用化,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思考、善于思维,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实用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通过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多种方式,将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充满魅力的。

参考文献:

金妹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和方法[J].中学教研,2012(07).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学校)

编辑 乔建梅

作者:于巧

情境教学初中数学论文 篇3: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 要:近年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多教师做了一些尝试。其中,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明显作用。本文就“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这一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便为同行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教学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1、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很多,其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普及为教师课在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便捷。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上课所需的资料,在上课的过程中做到运用自如,这样的情境教学更容易使学生达到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感知,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情境加以展示,学生不仅接受起来变得容易,同时对课本里的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变得热爱数学课堂,热爱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这一课时,教师除了让学生观察相对的门窗边线、课本边线、课桌边线等,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电梯扶手、铁路轨道等图片。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平行”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教师可以播放“俯瞰火车在轨道上行驶”的视频,让学生体会“永不相交”的含义。这样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最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降低学习难度

初中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是相当的肤浅的。如果遇到较为复杂的抽象事物时,理解起来还是存在困难。在数学的学习中,有些抽象的概念对初中生来说就是绊脚石,而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对这一困难的解决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把一些概念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利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听说的事物作为例子加以引导,变抽象为具体,化困难为容易,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学习效率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什么是负数这一概念时,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引导,比较典型的现实情况是联系冬天的气温来作说明,进而解释负数即是比0还要小的数,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3、可以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是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以及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重点和难点,并根据课下预习的情况,预测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到适合学生的,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起来就更加容易,从而掌握所学,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境界。

例如,D老师教学“抽样调查”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情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视、电脑的普及,中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专家呼吁要保护学生的视力我市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怎样?我们又如何获取这一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自学课本。然后,引导学生制定调查方案:(多媒体展示问题背景)据统计,我市学生有23万人,面对这样一个巨大数据,怎样调查才能既省时又省力地实现活动的目标呢?学生谈论后明确可以采用的调查方式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此问题应选择抽样调查。再引导学生实施方案、整理数据。可见在“调查我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这个情景引导下,学生学会了抽样调查的方法,更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数字游戏,而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实用性很强的生活必备的工具。

二、创设教学情境例谈

1、动手操作,进入情境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应用于生活实际。所以,在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就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乐于动手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从而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例如,M老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先让学生一起做折纸游戏,学生们通过折纸明白有理数乘方的算理,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怎样快速知道纸对折n次的厚度?学生们有的可以准备一把尺子,通过自己实际动手测量来获取对折后的厚度;有的通过列式计算出纸对折n次的厚度。此时,教师略加引导,学生就会懂得乘方的算理。可见,巧妙利用创设情境,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又可以在游戏中既掌握了知识,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2、联系生活,回归情境

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于生活,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与生活相联系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量的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作为教具,创设情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我们学习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在现实中寻找对称图形。这时,学生们可以在学校发现这样的图形到处都是,如果我们的课桌,眼镜,以及穿的裤子等等都是对称图形。

3、多媒体演示,模拟情景

当代社会信息化的教学已经十分的普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一些情境内容加以演示,这样比较直观的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在模拟情境的同时可以多让学生参与,最终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的目的。如在学习如何求解奥数中的追及问题时,如果把实例中的对应物放进多媒体并在其中加以演示,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问题的过程以及求解思路的理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也。”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更要不断地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法和途径,对现有的教学法在批判继承的同时不断的形成自己的特色,以使自己在教师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文军.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之情境创设[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0期

[2] 王厚岭.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成才之路 2010年35期

[3] 李家鹤.论数学课堂中问题的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32期

作者:张瑞芳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论文下一篇:智能小区安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