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留白艺术论文

2022-04-17

摘要:当下语文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将更多的学习权利和空间交还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课堂节奏、设置思维跳板、搭建想象通道和鼓励多元思考的方式在课堂中运用留白艺术,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留白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留白艺术论文 篇1:

初中语文教学留白艺术浅谈

留白,又叫布白、补白,最先来源于绘画与书法等。运用它,主要是为了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留白留得好,就会让人更加得其玄机,就能令人的思路走得更远。人的思想、思路、思维渐行渐远,便会产生出更在夕阳边、意在青山外的效能。

富有机要的留白运用在语文教学(初高中语文教学)中,效果明显,留白,运用于写作教学里、在文章写作中,是一种谋篇布局的艺术。由此来反推一下小范围的初中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思考:

留白想像,留给无限回味的空间。留白想像时,学生会想像,教师给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会思索的学生即会对留白的材料有不断再造的能力。虽然,有时这种再造独具着粗浅、稚嫩的味道或影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去灵动地开拓、有机地想像;留白想像时,有时还会带上联想,将留白演绎到精妙绝伦、美轮美奂。就拿龟兔赛跑来说吧,学生们通过再创造,写出了龟兔相互协作同时到达终点的文章,写出了龟兔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各自运用信息技术给自身的赛跑助力的,写出了乌龟为自己做了不少克隆龟,放在每个拐角及终点处的……这些想像,结合着时代特点,均是做到了把文章写得绘声绘色。如是可见,学生们的想像力是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想像,那是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

留白结尾,留给无尽思索的余地。留白结尾,作者的技巧各有不同。但这并不影响到留白,还是会或多或少地给留白留下发挥的空间等。不少结尾处,会有省略号这一标点符号作为标志。 还有的,就是虽然没有省略号,可是,有着大于或等于省略号的“玄机”。如,鲁迅的《孔乙已》一文,结尾是这样写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种留白式结局,予人以广阔无垠的想像空间。这样,虽然故事是戛然而止,但是文意、文脉并没有断,显然,情节还是“暗中”地延伸与行进,文章的整个思路仍然是顺畅无比的。此种留白式的结局,可以是悲剧式的,也可以是戏剧化的,如,《麦琪的礼物》一文,结尾处戛然而止,悲中含有喜,将人间至真至美的爱有力地拓展了出来,抒发得如此酣畅淋漓。这样的留白式结尾,一定会令人感动、让人回味、使人思考,这样的留白,一定会留给人更多的可自由驰骋的“白”,让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与余地。

留白暂停,留给具细填补的故事。留白暂停,时刻会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留白暂停,不时会予人以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之效。其中的填补故事,有时,需要的正是文化积淀、意境积累、底蕴积聚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就在平时。所以,欲要填补出好故事来,工夫在课外,工夫在平素。如,投笔从戎、封狼居胥等历史故事,需要我们去填补的正是故事之中所傳递的凛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我们需要填补到学习过程之间的“正能量”。又,暂停不是一直停止,它需要的是暂时的停歇,以让后文有更大更多延续的机会。显然,这是一种延展,给人以震撼的可能,予人以创造的先机……《小桔灯》里王春林的故事,便是一例。大家都好了,王春林也回来了,与小姑娘以及她的母亲相聚了;王春林为了协助革命工作牺牲了;王春林的精神不仅给了小姑娘以信念,而且还给了我以信念。等等。显然,这些留白给了文章以静美,这些填补的故事给了学生自我及教师以精彩。可见,这会儿的留白不是真的停,而是确确切切的暂停,是为了进三步而退一步的停,是一种有意而确实的暂停,是一种“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等待、期盼、守望后的无尽发端。

留白衍生,留给有力延伸的可能。这样做,留给延伸的可能是极大的。让文本的空白多了可塑性、更有了延展性。事实上,留白,本来就可以开拓思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大可以借助课文文本去切实地加以展开。这时,留白会留下与文章前后内容的互补功能。开启了这样的功能,虽然没有刻意的印痕与模式,但是却给了我们的思考以纵深性、层递式,使我们的思维及思索产生螺旋式上升,从而让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等走向了深入、获得了升华。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以对留白的妙处作这样的诠释:留白带来的思路的纵横开阖,一如太湖石之有“漏”境。这一“漏”境,意在留白,将美妙的“漏”景生发开来。显然,这时,“漏”境也对“漏”景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那就是:补白相机;疏密相间;动静相宜。谁说不是这样呢?文章的留白带给我们的或许正是这样的“先机”。因之,有时留下留白不补白,倒是更能够引领着师生走向教学智慧的最深处。理由很简单,此处的留白会给人无尽的思考与不断的思考。只要能够真正思考起来,师生间教与学的思路导流之水就会滚滚而来。同样,留白还可以带来的是思路的拓展。在延伸、延展与大力开拓的情形之下,留白时就会让人主动地调动联想与想像。这样,在联想的飞驰下,在想像的被驱遣中,达到的便是无胜于有的效果。大抵这个原因,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非常相仿,极为相似,同有异曲同工之妙。怪不得梭罗早就这样说过,“只有心灵与自然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可见,回归想像、回归心灵、回归自然等对留白时的想像有多重要。例如,不少文章里的次要人物,不少文章里的多余人(包括零余人、零余者)形象,就真的不可或缺。恰恰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文章意趣横生。这时,文章里便更有了留白可能,更多了留白的外延。在解读这些文章时,要知晓与明白,此类文章里的诸多留白处,自有内涵在。故而,言简意赅的留白,从全文来看,也与作者的风格结合起来看,笔者觉得,它是一种有效的生成,将带领读者的思路向着有益那方前行。如是,自然是会让原来的作品更有张力及震撼力的。

留白,可以生成智慧。留白是一种智慧。语文教学全过程里,教师适当留白,既是一种教学智慧的完美体现,又是教学实效的一味有益的添加剂,有时,就是在无形之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教学时的留白做得好,就真正可以消除教师的一味灌输,就真正可以消解填鸭式教育,就真正可以减轻学生因教师满堂灌而带来的消化不良之苦恼等。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学中,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1)若如瑟夫也想像成不给叔叔于勒小费的势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将来会如何?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到底怎么了?(2)穷于勒富有了,再回家乡看“亲人”,他会认谁是真正的亲人。事实上,文章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结局与结论——若瑟夫给了叔叔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然而,让学生在学习文章之后,再生两个疑问,学生的智慧,相信它们即会被教师的智慧点拨真正地予以点亮,相信它们即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越走越远、越来越结实。是啊,有时教学文本的时候,既要有度又要适当放开,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定然,留白之后,有时智慧会被学生在充分思考下意想不到地生成。仅举一例。教学《皇帝的新装》后,学生们看了叶圣陶先生的结尾续写之后,觉得很有道理。课后,他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这样的结尾及结局,他们也可以来试上一试。后来,在小组合作谈论后,他们探究出了如下的一些结局:(1)没穿新装的皇帝被赶下了台,小孩子做了国王;(2)小孩子的爸爸受到了奖赏;(3)两个骗子被抓了回来;(4)两个老大臣依次被追责砍了头;(5)小孩子被没穿新装的皇帝派人连夜砍杀了;(6)两个织布机被放进了警示博物馆……定然,这样的留白后的意蕴生成,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很有意义。因为,在思维被激活的同时,亦生成了无穷而有益的智慧。

对于留白,语文教师可以这样做——守望留白,以无当有,效果鲜明;以留白为线,探索尝试,坚持不懈,生发鲜亮;做好留白与讲授的结合,全程监控,落落大方,灵动自如。

综上,我们有理由这么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管中窥豹,足见一斑。

(吴月娟 江苏省苏州文昌实验中学校 215151)

作者:吴月娟

语文教学留白艺术论文 篇2:

在小学语文教学留白艺术运用的几点思考

摘要:当下语文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将更多的学习权利和空间交还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课堂节奏、设置思维跳板、搭建想象通道和鼓励多元思考的方式在课堂中运用留白艺术,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留白艺术;几点思考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讲究留有余地,这就在无形之中铸造了留白艺术。当留白艺术与语文教学实践不期而遇时,不可谓不是一种“天作之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融入留白艺术,将更多的学习权利和空间交还给学生,可以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开掘留白,鼓励多元思考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每个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人生经历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从同一篇课文中引发的思考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借助留白艺术,鼓励学生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为学生言语实践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冯骥才《珍珠鸟》一文中通过描写与小珍珠鸟之间相处的过程,得出人生体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信赖应该是双方的,但从文本的内容来看,作者将描写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小珍珠鸟身上,却并没有提及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很显然,作者将自己的表现以留白形式省略了,给予了读者更加广阔的回味空间。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文本中的留白设置问题:“小珍珠鸟为什么会如此肆无忌惮地在房间里为所欲为呢?这肯定与作者对他的宽容和照顾有关。那从小珍珠鸟的每一次行为中,你觉得作者会怎么做呢?”于是,有的学生从人物的动作入手,还原作者的行为;有的学生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入手,还原了作者看到小珍珠鸟一举一动之后的内心想法;有的学生想象了作者与小珍珠鸟对话的场景……之所以能够出现如此丰富的想象,就在于教师巧妙地发现并利用了文本中设置的留白,更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留白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并获得个性化、多元化的体悟,巧妙地推动了学生认知能力地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课堂应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思考空间。教师通过留白艺术,可以让教学内容、节奏和气韵更加趋向合理,从而彰显留白艺术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二、用好留白,调整课堂节奏

第惠多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呵护、激发和唤醒。”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总是习惯于充分运用课文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将课堂安排得满满当当。这样的课堂即便“一路畅通”,学生却始终处于高压状态,没有任何调控的空间和喘息的可能。这不仅会导致学生精神负担越来越重,同时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借助留白艺术,将课堂教学的节奏缓下来,将一部分时间从教学环节中抽取出来,适度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主性思考与自主性实践的时间,开始享受课堂学习带来的愉悦体验。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丰富、可感的情境,借助形象的图片、动态的视频与愉悦的配乐,激活和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学生引入到小兴安岭的美丽世界中。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推进下一步的教学,而需要有意识地进行适度停顿,稍微控制一下教学的节奏,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进行深入地感知与体验,体会身临其境的浸润感,从而形成对文本最原始的感性认知。

三、运用留白,搭建想象通道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固定的,更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可以囊括世界的一切,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源泉。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也是如此,教師在给予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之外,还应训练学生的想象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此时,教师就可以尝试运用留白艺术,搭建学生想象力与教材文本间的通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融入文本中的思考。例如,在学习教材《鸟的天堂》课时,很多学生对巴金笔下所描写的世界并没有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阅读,很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感受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动态性的画面和镜头,将学生的认知思维引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之中。此时,教师出示课文的相关语段,鼓励学生将视频与文本语言的赏析进行巧妙统整。教师不要急于将自己的解读和预设内容抛给学生,也不要急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交流。无论是学生之间的彼此分享,抑或是教师表达自己的认知,都会对学生个性化的自主解读造成较大程度的干扰。因此,教师只需要适度地进行点拨:“阅读着这样的文字,除了视频中的内容,你还想到了哪些画面?”此时,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营造安静、适切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随着文本的语言走进“鸟的天堂”中,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

四、借助留白,设置思维跳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性作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是课堂的中心,牢牢地把握了课堂教学的整体环节,学生只能被动地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更多是以机械生硬的记忆进行学习,学习的主体与独立思考的意识未被激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的契机,巧妙借助提问的方式来预留探究性的问题,为学生营造留白的状态,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享受自己独立思考带来的学习体验。以六年级上册中的《丁香结》一文为例,这篇课文作者借助对丁香花和丁香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但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设置问题“丁香结给予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要求学生将思维从文本描写丁香结的文字中转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面对如此巨大的思维跳越,学生很容易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推进中通过设问营造留白“从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丁香结来看,你会想到自己的哪些经历?”,先将学生思维从文本转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然后教师再拓展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相关诗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与古代诗人中的情感体验进行融合。在这一留白调整的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意识已经实现了从事物到人生的转移。此时,教师抛出问题“丁香结给予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则显得顺理成章。

参考文献:

[1]张茜.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经典阅读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0(11):23.

[2]倪媛媛.把握教学本质,凸显目标意识[J].江西教育,2020(30):37.

作者:周丽梅

语文教学留白艺术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提出精心预设时间留白、抓住关键时机留白、巧用问题内容留白等教学策略,目的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留白艺术

留白原是我国书画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即创作时为使整个作品画面及章法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空白。从艺术角度而言,“空白”能给作品渲染出“虚实相映、神形兼备”的意境;从观者角度而言,“空白”能够留出自主想象的空间,使作品获得更加个性化和更加丰富的解读。留白艺术运用于学科教学虽是老生常谈,但是如果能与时俱进地改变应用方式,也能做到常用常新。在小学语文教学引入留白艺术,主要体现在时间、时机及内容方面的留白。时间上的留白表现在调整教学时序,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发挥其学习主体性地位;时机上的留白注重在影响学生理解的关键点留下思考和选择的时间,以配合学生最迫切的需求,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空间上的留白则表现在教师有意留出教学内容和学习问题,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由此而言,小学语文教学留白设计意在对课堂活动和教学内容进行空间布局和时序调整,为学生留出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打造更新颖科学的课堂关系。

一、精心预设时间留白

当前所用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在选择和与编排上较旧版教材更具启发性,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留足思考、表达及练习的时间,帮助学生从机械记忆和表面理解走向深度阅读。留白的时间长短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当综合教学内容、具体情境、学生现场反应及知识难易程度等因素灵活设定,学习内容简单少留白,以免影响教学进度,同时避免学生因缺乏挑战性而失去学习热情;相对复杂或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则应预设更长的时间供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以达到启发思维、探清问题本质的目的。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由于第1课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课文生字的掌握,第2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难点设置为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以一定的顺序描写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手法,掌握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技巧。对三年级学生而言,一篇汇集了小兴安岭总体特色和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的文章,信息量是相当大的,需要把握的要点也多。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很容易造成他们阅读时走马观花、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投入感情,更无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笔者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在通读全文后为学生预设一个稍长的时间留白,供学生分组讨论本文每个自然段的段意、交流描写顺序,或讨论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对文章的划分做出了初步的判断: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其大意为“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第二部分为第2~5自然段,其大意為“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第三部分为第6自然段,其大意为“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可见,根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定时间留白,有利于学生深入讨论与思考,自主获得对课文的整体印象,为之后的学习打牢基础。

在接下来的精读环节中,笔者再次预设了几次时间留白,改变由教师主讲的方式,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每一部分的主题内容播放小兴安岭相关视频或图片,供学生欣赏,将文字表述图像化,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感官感受,让他们仿佛沉浸在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中。笔者仅在个别地方做简单介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找到重要的信息点,其余时间均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如在春季一段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描写了具有鲜明春季特色的景色,需要学生加以体会,笔者便在此处提醒学生注意体会,并仔细观看视频中以加速镜头拍摄的树木生长发芽的景象,感受“抽出”一词所表现的枝条快速有力生长的状态。这样的精读引导,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文中对小兴安岭春季的描写手法,体会文章反映的优美意境,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可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做出适当的停顿,进行科学的时间留白设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以自主探究的形式寻求答案,深入感知体验课文内容,这不仅不会耽误教学活动,反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二、抓住关键时机留白

科学设计留白,不仅要在时间上留白,让学生获得充足的思考时间,同时还要注重把握留白的时机,让教学切中要害。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做到每一个教学问题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探讨,而应在学生出现认知冲突、最需要提示时,或者对重难点问题理解不深入时,教师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给予恰到好处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所论问题形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教学难点之一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以及体悟作者隐含在文字中的人生感悟。文中作者从对丁香的描写,从实物升华至人生思考——“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对作者这样的感悟难以体会,因此理解这样的情感转折显然存在较大的难度。但这一问题又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学时缺少过渡与铺垫,教师直接提出问题“丁香结带给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可能会造成学生思维短路,无从答起。于是,笔者将这里视为一个适合留白的时机,通过启发思维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清丁香结的意义,进而深入文章内核。首先,笔者让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丁香结具有什么含义?或者说其象征了什么”;然后拓展课后“阅读链接”中的诗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古人情感体验,阅读分析“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等诗句,了解丁香结在古人眼中代表了愁思、惆怅等情绪;再结合课文第4~5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确认:在传统意义上,丁香结始终是和“愁”这种情绪分不开的。

带着这样的理解启发学生再仔细品味作者后文中写到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一句,使其发现作者与古人面对丁香结的情绪不甚相同,作者的情感更豁达,胸襟更开阔。进行了充分的铺垫后,笔者继续提问:“丁香结让你想起你的什么生活经历?回想这些经历时你感想如何?”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纷纷表示自己的生活里也有各种烦恼,比如作业题不会做、打球不如同学好、家人不能时时陪伴自己等,这些问题大多不能立刻获得解决,或者即使解决了一件,其他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但如果没有这些困难,就很難体会到解决一道难题的开心和自豪,就不会有提高球技的期待和激励,就不会享受家人难得相聚的幸福时光,所以困难和烦恼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是生活的调剂品,可以让人的一生不至于一成不变、索然无味。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需要放平心态,积极地解决问题,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各种可能性。领悟到这样的思想内涵之后,学生便能进一步理解、体味作者从容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至此,笔者才抛出重点问题:“丁香结带给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学生迅速给出了答案,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本篇课文的思想主题,完成本节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难点,因势利导的留白时机设计,能够及时提示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重难点,避免出现知识上的疏漏。此外,设计科学合理的留白时机,能够帮助学生调整思考节奏,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问题;同时,留有想象、思考余地的教学方式,比平铺直叙更吸引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巧用问题内容留白

利用提问来引导思路、活跃思维,是教学留白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内容留白,以阶梯式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其逐步接近结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时,为便于学生理解体现文章深刻内涵的关键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梯度问题:珍珠鸟怕作者吗?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很快得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珍珠鸟完全不怕作者。接着学生通过文中的介绍——“一点点熟悉了”“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它完全放心了”,总结出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关系:作者和珍珠鸟之间是相互信赖、彼此亲近的。获得了这一结论之后,学生再接再厉,积极地寻找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或者说为之前的结论寻找更多的证据。学生先是标注出“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这一句展示了作者为怕人的鸟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而且安全的环境,体现作者对鸟儿的爱和关心;然后又找到“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证明亲近和信赖来自作者理解它们胆小怕人的天性,尊重它们的习惯,努力不打搅它们,爱护它们;接下来画出“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说明小珍珠鸟敢于在作者房间里自由地飞,是因为作者对它们不约束和包容。这些句子一步步揭示了人与珍珠鸟和谐共处的真相与原因,也揭示了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

内容留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规律之上,高质量的留白问题使教学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能避免学生机械生硬地阅读课文、被动接受教师强加来的观点,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更深层次,使课堂教学有深度,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教师应从时间、时机和内容等方面科学设计适当的“空白”,以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实现更高效率、高品质的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梁品香(1980—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作者:梁品香

上一篇:数学情境教学分析论文下一篇:历史教学思维新探论文